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strategic mine planning approaches for in-pit crushing and conveying, and truck/shovel systems 被引量:2
1
作者 M.Nehring P.F.Knights +1 位作者 M.S.Kizil E.Ha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where energy and labor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xpensive, continuous mining systems such as In-Pit Crushing and Conveying(IPCC) systems have been advanced as offering a real alternative to co...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where energy and labor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xpensive, continuous mining systems such as In-Pit Crushing and Conveying(IPCC) systems have been advanced as offering a real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truck haulage syste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PCC systems in hard rock operations in open pit mines however requires different and mor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reflect the practical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that these approaches may hav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PCC systems on a basic metalliferous deposit amenable to open pit exploitation. A strategic life of mine plan to provide numerous economic indicators for each approach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ruck haulage systems. The min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 highlights the increased overall resource recovery that may accompany the use of IPCC systems. This investigation also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IPCC and the scale and type of operation and orebody that is likely to provid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truck hau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pit CRUSHER conveyor SYSTEMS Strategic MINE planning Resource recovery Surface metalliferous mining MINE optimization Truck and sho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ulse force reduc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WBV exposures in high impact shovel loading oper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Danish Ali Samuel Frimp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423-435,共13页
When shovels load the dump trucks with over 100-ton passes under gravity dumping conditions, they will create a large impact force on the dump truck body which generates high frequency shock waves which expose the ope... When shovels load the dump trucks with over 100-ton passes under gravity dumping conditions, they will create a large impact force on the dump truck body which generates high frequency shock waves which expose the operators to whole body vibrations (WBV). The main cause of such truck vibrations is the large impact force due to the gravity dumping of large tonnage passes. Therefore a rigorous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mpact force containing all the necessary factors upon which it depends. Latter, a thorough analysis shows that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7.19%, 9.40%, 13.27%, 14.8%, 17.30% and 18.13% can h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dumping distance to 6.33 m, 6.0 m, 5.5 m, 5.33 m, 5.0 m and 4.9 m,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when the dumping distance was 7.33 m. Even more reduc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impact force can he observed if the shovel pass gets divided into more than two sub-passes. Therefore, these models can he used to figure out the number of sub-passes into which a single ore pass can he divided and/o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umping distance can he reduced which would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significantly enough to obtain safer yet economic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force HISLO Mathematical modeling Dumping distance shovel ore sub-pas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ope shovel operators in surface coal mining using a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odel 被引量:3
3
作者 Vukotic Ivana Kecojevic Vladisla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Rope shovels are used to dig and load materials in surface mine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duction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rope shovels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tor. This paper presen... Rope shovels are used to dig and load materials in surface mine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duction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rope shovels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tor.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rope shovel operators using the Multi-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MADM) model. Data us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 operating surface coal mine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The MADM model consists of attributes, their weights of importance, and alter- natives. Shovel operators are considered the alternativ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ts variab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MADM model as attributes. Pre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min/max of the defined attributes were obtained with multi-objective opti- miza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the overall goal of minimizing energy con- sumption and maximizing production rate. Weights of importance of the attribut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operators was performed by one of the MADM models, i.e., PROMETHEE If. The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ed here may be used by mining professionals to hel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rode shovel operators in surface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e shovel Operator evaluation Production rate Energy consumption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erwater hydraulic shock shovel control system
4
作者 刘贺平 罗阿妮 肖海燕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The control system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underwater hydraulic shock shovel. This paper begins 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se shovels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ontrol systems. A n... The control system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underwater hydraulic shock shovel. This paper begins 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ese shovels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ontrol systems. A new type of control system’s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ose principles. Since the initial control system’s response time could not fulfill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 PID controller was added to the control system. System response time was still slower than required, so a neural network was added to nonlinearly regulate the proportional element, integral element and derivative element coefficients of the PID controller. After these improvements to the control system, system parameters fulfill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electrically-controlled parts such as the rapidly moving high speed switch valve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Normal control methods generally can’t satisfy a shovel’s requirements, so advanced and normal control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control system, bringing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hock shovel control system PID BP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土壤参数测定及挖掘铲优化研究
5
作者 刘梦飞 周伟 李西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2,共8页
针对三七挖掘过程中挖掘铲所受阻力过大的问题,对传统的平面三七挖掘铲进行了优化。首先,对三七土壤参数进行了试验测定,并通过离散元仿真得到了土壤的堆积角,经试验验证所选土壤参数的准确性;其次,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挖掘铲的仿... 针对三七挖掘过程中挖掘铲所受阻力过大的问题,对传统的平面三七挖掘铲进行了优化。首先,对三七土壤参数进行了试验测定,并通过离散元仿真得到了土壤的堆积角,经试验验证所选土壤参数的准确性;其次,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挖掘铲的仿真模型,计算了其在挖掘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通过与平面铲对比验证了该结构可以降低挖掘铲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再次,以行进过程中所受阻力为指标对挖掘铲进行优化,分析挖掘铲的铲面弧度、铲尖角度、铲的间距和入土角度等参数对挖掘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铲面弧度为116°、铲尖角度为120°、铲的间距为86 mm、入土角度为12°时,挖掘阻力最小,相较于传统挖掘铲阻力降低了23.6%;最后,对优化后的挖掘铲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平均误差为2.78%,在5%以内,满足设计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块茎类农作物挖掘铲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铲 三七 阻力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湿式混凝土喷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6
作者 梁旭 席义苗 +4 位作者 王小勇 曹红旭 司建锋 张慧峰 王照明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158-160,共3页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混凝土干喷作业存在的作业环境粉尘大、工人劳动强度高、固化强度低、喷射回弹率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湿式混凝土喷浆系统。该系统由铲料搅拌机、输送泵、喷浆机器人等主要设备组成。完成了样机制造,并进行了应用试...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混凝土干喷作业存在的作业环境粉尘大、工人劳动强度高、固化强度低、喷射回弹率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湿式混凝土喷浆系统。该系统由铲料搅拌机、输送泵、喷浆机器人等主要设备组成。完成了样机制造,并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喷浆 干喷 铲料搅拌机 输送泵 喷浆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挖掘铲设计与耐磨性研究
7
作者 袁秣颇 王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5期58-61,共4页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农具设备磨损较大的问题,以工作在土壤环境下的新型挖掘铲为例,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区别于常用的置于竖直方向固定的挖铲,其采用多个齿轮和连杆的结构,将置于两侧沿着不同方向水平运动的挖掘铲铲面设计为...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农具设备磨损较大的问题,以工作在土壤环境下的新型挖掘铲为例,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区别于常用的置于竖直方向固定的挖铲,其采用多个齿轮和连杆的结构,将置于两侧沿着不同方向水平运动的挖掘铲铲面设计为棱纹间距不同的棱纹型几何结构的表面。通过改变挖掘铲挖掘过程的运动方式,以及挖掘铲表面的几何结构轮廓来减少在挖掘过程中的磨损。通过对与磨损面积有关的入土角、载荷、使用次数等主要参数的计算和分析,选用磨损面积最小同时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入土角 挖掘铲 棱纹结构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495HR电铲铲斗斗门优化
8
作者 胡锴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为了研究495HR电铲斗门在开启卸料过程中承受矿料对门板的冲击载荷的工况下斗门整体变形及受力情况,采用仿真和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斗门的最大变形位置、变形量及产生最大应力的位置、数值及斗门开启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的变化规律;并... 为了研究495HR电铲斗门在开启卸料过程中承受矿料对门板的冲击载荷的工况下斗门整体变形及受力情况,采用仿真和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斗门的最大变形位置、变形量及产生最大应力的位置、数值及斗门开启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斗门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斗门材质和斗门结构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斗门易开裂变形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斗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95HR电铲 斗门 有限元 冲击载荷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煤铲驾驶室粉尘理化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波 严俊龙 王瑞鑫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随着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的提高,露天煤矿粉尘污染逐渐加重,与产尘点接触最为紧密的电铲驾驶员受其影响较大。针对露天煤矿粉尘扩散污染严重,煤矿职工职业病患病概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测定尘样理化特性,分析对人体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的提高,露天煤矿粉尘污染逐渐加重,与产尘点接触最为紧密的电铲驾驶员受其影响较大。针对露天煤矿粉尘扩散污染严重,煤矿职工职业病患病概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测定尘样理化特性,分析对人体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10μm可吸入颗粒总占比为8.34%,驾驶室内呼吸性粉尘占比较低,大部分粉尘在驾驶员鼻腔内迅速沉积;采集尘样孔隙数量较少,明显无发达孔隙结构;电铲驾驶室粉尘含有较多碳元素和金属元素,使得电铲操作人员患尘肺概率增加;电铲驾驶室粉尘中重金属含量为1.244%,其中铁元素占比为0.8096%,钛元素占比为0.3355%,锆元素占比为0.0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粉尘防治 驾驶室 电铲 粉尘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准定位技术的露天矿铲装设备安全管控
10
作者 贾宝珊 李允朋 潘瑾 《铀矿冶》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受露天矿特殊开采工艺的影响,铲装设备极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针对露天矿企业对铲装设备管理存在的巡检盲区大、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基于高精准定位技术提出了铲装设备高边坡、交叉作业管控方案。铲装设备高边坡作业管控方案结合... 受露天矿特殊开采工艺的影响,铲装设备极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针对露天矿企业对铲装设备管理存在的巡检盲区大、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基于高精准定位技术提出了铲装设备高边坡、交叉作业管控方案。铲装设备高边坡作业管控方案结合地形数据,利用定位技术,通过现场测量与作业调度、实时监控与报警、现场处理与记录核查,实时监测铲装设备作业高度并判断是否超出安全范围。铲装设备交叉作业管控方案则通过作业前的作业间距确认、调度计划审核、作业间距巡查等实时监测作业间距。提出的管控方案实现了铲装设备作业间距和挖掘高度的安全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露天矿开采事故的发生风险,保障了作业正常进行,提升了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准定位 露天矿 安全管理 铲装设备 高边坡作业 交叉作业 作业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铲对砖红壤扰动行为影响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彬 张喜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1,共5页
针对香蕉地深松作业相关研究较少,深松铲-土壤耦合机理尚未明确等问题,结合海南热区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利用离散元虚拟仿真试验,堆积生成了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模型,建立了滑切深松铲-土壤耕作模型,并通过对比虚拟仿... 针对香蕉地深松作业相关研究较少,深松铲-土壤耦合机理尚未明确等问题,结合海南热区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利用离散元虚拟仿真试验,堆积生成了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模型,建立了滑切深松铲-土壤耕作模型,并通过对比虚拟仿真试验,研究了滑式深松铲和国标深松铲对海南香蕉地土壤的扰动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滑式深松铲作用下的土壤颗粒在x、y和z方向的最大运动速度均明显大于国标深松铲对土壤颗粒的作用,且滑式深松铲的扰动轮廓要明显大于国标深松铲作业的扰动轮廓,同时滑式深松铲作用下土壤蓬松度和土壤扰动系数均大于国标深松铲作用产生的深松效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滑式深松铲更适用于海南香蕉地的深松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式深松铲 土壤扰动 深松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关键技术的深松铲结构设计
12
作者 缪晓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以深松铲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耕作过程需求建立深松铲铲柄轮廓曲线,同时对深松铲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即铲尖厚度为6mm、铲尖宽度为35mm、铲尖入土角度为23°、柄厚度为25mm、宽度为55mm。对深松铲耕作过程阻力进行分析,建立松土阻力... 以深松铲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耕作过程需求建立深松铲铲柄轮廓曲线,同时对深松铲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即铲尖厚度为6mm、铲尖宽度为35mm、铲尖入土角度为23°、柄厚度为25mm、宽度为55mm。对深松铲耕作过程阻力进行分析,建立松土阻力计算方程,同时采用3D打印技术对深松铲进行逆向工程快速成型。松土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作业过程行进速度直接影响耕作过程中深松铲阻力,当行进速度为4、4.5、5km/h时,深松铲所受阻力均值分别为410、490、57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铲 3D打印 铲尖 铲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仿生挖掘铲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伟男 宋强 +2 位作者 高喜银 赵建国 马春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2,共9页
针对河北一年生栽种防风采收过程中挖掘装置挖掘阻力大、碎土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防风仿生挖掘铲。结合仿生学原理,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对鼹鼠前爪最长的第3趾进行仿生数据采集,运用Imageware逆向设计软件对第3趾点云数据进行处... 针对河北一年生栽种防风采收过程中挖掘装置挖掘阻力大、碎土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防风仿生挖掘铲。结合仿生学原理,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对鼹鼠前爪最长的第3趾进行仿生数据采集,运用Imageware逆向设计软件对第3趾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轮廓曲线点云数据,并经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仿生铲结构曲线。根据根茎类中药材挖掘铲设计原则及栽种防风农艺要求,确定仿生铲关键性能参数,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EDEM离散元仿真分析软件从减阻性能、碎土性能两方面对仿生铲和普通铲的挖掘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仿真条件下,仿生铲减阻率为12.50%,碎土率提升2.92%。通过土槽试验验证仿生铲的挖掘性能及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仿生铲减阻率为13.42%,实测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为6.86%,仿生铲具有较好的减阻和碎土性能,所构建离散元仿真模型准确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铲 栽种防风 EDEM 挖掘性能 土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与松土部件互作的离散元仿真标定与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维 张富贵 +3 位作者 闫建伟 郑乐 潘东彪 韩忠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190,共7页
为了提高白萝卜收获机关键部件松土铲的离散元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利用台架实验和EDEM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黏壤土与松土铲之间接触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堆积角和滚动距离作为响应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 为了提高白萝卜收获机关键部件松土铲的离散元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利用台架实验和EDEM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黏壤土与松土铲之间接触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以堆积角和滚动距离作为响应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分别建立土壤与土壤、土壤与触土材料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土壤含水率为(21±0.1)%时模型参数的解最优,分别为:土壤与土壤之间JKR为8.884J/m2,恢复系数为0.275,静摩擦因数为0.504,滚动摩擦因数为0.038;土壤与接触材料之间的仿真参数JKR为6.975J/m2,恢复系数为0.428;静摩擦因数为0.054;滚动摩擦因数为0.054。为了验证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最优解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开展了基于最优参数下的台架实验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台架实验松土铲的黏土量与仿真的相对误差为5.70%,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基本一致,验证了离散元仿真参数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土铲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黏土量 黏壤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胡萝卜挖掘铲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智豪 王家胜 +1 位作者 杨丽丽 邵珠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针对胡萝卜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松土挖掘阻力大、胡萝卜漏拔率高等问题,对收获状态下三角翼形挖掘铲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确定了铲面宽度和铲刃角的取值范围。根据胡萝卜种植模式,建立了挖掘铲-胡萝卜-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以挖掘铲面长... 针对胡萝卜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松土挖掘阻力大、胡萝卜漏拔率高等问题,对收获状态下三角翼形挖掘铲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确定了铲面宽度和铲刃角的取值范围。根据胡萝卜种植模式,建立了挖掘铲-胡萝卜-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以挖掘铲面长度、宽度及铲刃倾角为试验因素,以挖掘阻力、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了胡萝卜挖掘仿真试验,仿真时间历程显示了土壤与胡萝卜随挖掘铲运动的变化过程。利用仿真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不同试验因素影响下挖掘铲阻力与土壤破碎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通过Design-Expert 10.0.7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了最优参数组合为:铲面长度260mm,铲面宽度370mm,铲刃倾角57°。通过与凿型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阻力降低了9.4%,土壤破碎率提高了2.8%,优化设计的三角翼形挖掘铲在工作阻力和土壤破碎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松土性能,满足胡萝卜收获要求。研究可为胡萝卜挖掘装置试验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铲 离散元 优化设计 胡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挖掘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林 祁玉卓 +2 位作者 高波 张亚振 张冰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针对日益增长的中药材收获作业需要,在借鉴已有成果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较高含水率土壤的深根茎中药材振动挖掘装置,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挖掘铲采用条形铲结构,振动机构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其工作幅宽为1800mm,最大工... 针对日益增长的中药材收获作业需要,在借鉴已有成果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较高含水率土壤的深根茎中药材振动挖掘装置,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挖掘铲采用条形铲结构,振动机构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其工作幅宽为1800mm,最大工作深度为500mm,入土角为20°;挖掘铲总长为283mm,偏心距为20mm,铲尖振动幅度为10.4mm。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最大应力发生在铲体与前刀轴连接处,为3.07MPa,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235MPa;最大变形发生在铲尖处,为0.0126mm,与铲的尺寸相比变形量很小,可以忽略;运动学分析中铲尖运动曲线平滑,符合简谐运动规律。对比田间实测该振动铲收获机所受拖拉机牵引力与理论计算所得出固定铲收获机工作阻力,结果表明:振动铲收获机的工作阻力小于固定铲收获机的工作阻力,减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收获机 振动挖掘铲 静力学分析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大蒜收获机的研究设计
17
作者 姚东伟 鲁杨 +2 位作者 陈雷 李骅 鲁植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针对我国大蒜收获机械结构设计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大蒜收获机。生产试验和性能测试表明: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和性能指标参数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具有在田间作业中铲子头铲入、土壤和大蒜铲起、输送筒输送、土壤和大蒜... 针对我国大蒜收获机械结构设计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大蒜收获机。生产试验和性能测试表明: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和性能指标参数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具有在田间作业中铲子头铲入、土壤和大蒜铲起、输送筒输送、土壤和大蒜分离、收集卸料等农艺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解决了同类机具结构设计复杂和生产成本高、收获机和拖拉机不易分离使用、收获机传动结构复杂和维修不便、人工捡拾和装袋运输等问题,提高了作物收获效率和质量,且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作业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收获机 铲子头 输送筒 振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创新型茎块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姚东伟 鲁杨 +2 位作者 陈雷 肖茂华 鲁植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82,197,共6页
经过对国内茎块类收获装备的应用现状比较分析和试验,创新设计出一种集挖掘、收获和还田于一体的收获装备。通过生产试验和性能测试,装备的作业质量和性能参数符合研究设计指标,具有切段秆秧、分割土壤、铲起果壤、输送振动、果壤分离... 经过对国内茎块类收获装备的应用现状比较分析和试验,创新设计出一种集挖掘、收获和还田于一体的收获装备。通过生产试验和性能测试,装备的作业质量和性能参数符合研究设计指标,具有切段秆秧、分割土壤、铲起果壤、输送振动、果壤分离、集果和摆动二次果壤分离等农艺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装备解决了现有装备结构设计复杂、制造成本高、果土分离不彻底或需人工捡拾等问题,收获效率高,可确保茎块质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制造成本适中,作业成本低,并且具有果土分离彻底和秧苗还田的功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块收获机 输送带 偏心轮 箱体 铲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润矿露天开采贫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宋德林 王春旺 +3 位作者 郭建新 王德胜 付明宇 赵剑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26,共5页
在分析巴润矿贫化原因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对巴润露天矿矿岩交界处的贫化率进行控制,提出了通过穿孔取样的方式精准确定矿岩边界、矿岩爆破分离、混合爆堆中矿岩石边界的精准识别及优化铲装技术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矿岩混杂情况,贫... 在分析巴润矿贫化原因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对巴润露天矿矿岩交界处的贫化率进行控制,提出了通过穿孔取样的方式精准确定矿岩边界、矿岩爆破分离、混合爆堆中矿岩石边界的精准识别及优化铲装技术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矿岩混杂情况,贫化率降到了2%以下,回采指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穿孔取样 爆破分离 矿岩边界 精准识别 铲装优化 贫化率 岩石边界 回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DEM 的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铲装能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龙刚 严小明 +3 位作者 刘益添 李旺 沈丰 朱永年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铲装能力是输送装备设计的重要性能指标。现有中部槽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及试验检验,对不同地质工况的适应性较差。通过基于MatDEM的离散元仿真技术的运用,可以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中部槽铲装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开展铲装...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铲装能力是输送装备设计的重要性能指标。现有中部槽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及试验检验,对不同地质工况的适应性较差。通过基于MatDEM的离散元仿真技术的运用,可以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中部槽铲装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开展铲装能力优化研究,进而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提高中部槽的铲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铲装能力 离散元 Mat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