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mato Growth Height Prediction Method by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Multi-modal Data
1
作者 GONG Yu WANG Ling +3 位作者 ZHAO Rongqiang YOU Haibo ZHOU Mo LIU Jie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 [Objective]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mato growth heigh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in smart farming.However,current prediction methods predominantly rely on empirical,mechanistic,or learning-based models that utilize either images data or environmental data.These methods fail to fully leverage multi-modal data to capture the diverse aspects of plant growth comprehensively.[Methods]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two-stage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PFE)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was developed.The mode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plan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 process,emploied phenotypic and temporal feature extractors to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both types of features,enabl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mato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ultimately leading to highly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growth height.[Results and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model's ef‐fectiveness:When predicting the next two days based on the past five days,the PFE-based RNN and LSTM models achieved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of 0.81%and 0.4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8.00%MAPE of the large language model(LLM)and 6.72%MAPE of the Transformer-based model.In longer-term predictions,the 10-day prediction for 4 days ahead and the 30-day prediction for 12 days ahead,the PFE-RNN model continued to outperform the other two baseline models,with MAPE of 2.66%and 14.05%,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proposed method,which leverages phenotypic-temporal collaboration,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intelligent,data-driven management of tomato cultivation,making it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smart tomato planting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growth prediction deep learning phenotypic feature extraction multi-modal data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long short-term memory large languag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wo-stage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VL and AKNN techniques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梦 邵春福 +2 位作者 黃育兆 王博彬 李慧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79-786,共8页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issu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 A new two-stag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ethod named AKNN-AVL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a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AKNN)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AVL) data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AKNN method uses pattern recognition two times in the searching process, which considers the previous sequences of traffic flow to forecast the future traffic state.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are introduced to build case database to reduce the searching time.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developments, the accuracies performance of AKNN-AVL method, k-nearest neighbor(KNN) method and the 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 method are compared. These methods are calibrated and evaluated by the real-time data from a freeway traffic detector near North 3rd Ring Road in Beijing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AKNN-AVL method with the optimal neighbor and pattern size outperforms both KNN method and ARMA method under both normal and incident traff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s of clustering method and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to the prediction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searching speed and respond rapidly to case database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advanced k-nearest neighbor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lanced binary tree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水域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
3
作者 吴兵 苏鑫 刘佳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9-1356,共8页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基于四自由度船舶运动模型,结合富裕水深和乘潮航行需求,构建了动态安全航速约束框架。通过动态约束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安全航速约束的代价函数,并使用Lyapunov函数证明稳定性,实现了在内河水深吃水比受限情况下的航速自适应控制。在长江吴淞口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5种增益矩阵下的平均乘潮路程完成率为98.84%,且控制器能根据船舶运动状态和环境调整航速,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所提出方法能根据水深实现动态航速控制,并满足大型船舶乘潮航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船舶下沉量 乘潮航行 动态约束 安全航速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海上光伏场区潮位高精度预报
4
作者 叶灿胜 翟鸣皋 朱建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9,共12页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潮位数值预报.实测潮位资料表明,光伏场区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潮汐日不等明显,最大潮差约为2.0 m.经11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分析,振幅从大到小的次序为M2、K1、O1、S2、K2、P1、N2、M4、Q1、MS4、M6,振幅分别为62.28、26.27、22.06、20.87、7.49、6.64、6.36、5.11、4.28、1.47、0.65 cm.其中,M2分潮振幅最大,为62.28 cm,是第二大K1振幅(26.27 cm)的约2.4倍,半日分潮S2振幅20.87 cm比全日潮K1、O1小.在3个浅水分潮中,M4最大,MS4和M6小得多.在得到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后,给出了测站的调和分析潮汐预报.结果表明,调和分析预报潮位与实测潮位吻合良好,调和分析预报潮位和数值模拟潮位与实测潮位的对比技术分数分别为0.96、0.97,两者均能高精度预报潮位.应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报了光伏场区模型输出点潮位,给出了各月潮位随时间变化图和潮汐表.光伏场区潮汐日不等小潮期间十分明显,低潮位比大潮期间明显偏高.潮汐表给出了输出点公历、农历、星期共3种日期每天每小时的潮位,以及每日两次的高潮位、低潮位及其对应的时间.研究得出了HG14海上光伏场区潮汐特征,预报潮位可为施工船只避免搁浅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光伏场区 潮汐调和分析 潮位预报 潮汐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潮流作用下跨海桥梁局部冲刷研究
5
作者 肖龙 张芝永 +1 位作者 夏晓亮 李最森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坑双向发展,冲刷坑形态更为对称。但受较大的涨潮流速影响,冲刷最深位置均发生于涨潮流侧。基于实测数据对国内外常用的4种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在大流速条件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基本在30%以内,但对于小流速条件下,各公式普遍预测较大。综合强弱流速的冲刷深度差异,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往复潮流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潮流 跨海桥梁 局部冲刷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涌潮冲击桩柱体水动力特性上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旭 屈科 +2 位作者 杨元平 高榕泽 门佳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涌潮作为一种特殊的强非线性间断流,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在涌潮区域,桥墩等桩柱式建筑物受到的涌潮冲击作用力巨大,可能对涉水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迅速预测和评估涌潮对桩柱体的冲击作用是预防涌潮破坏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对海洋工程... 涌潮作为一种特殊的强非线性间断流,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在涌潮区域,桥墩等桩柱式建筑物受到的涌潮冲击作用力巨大,可能对涉水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迅速预测和评估涌潮对桩柱体的冲击作用是预防涌潮破坏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对海洋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以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ONV1D)为基础,搭建涌潮对桩柱体冲击过程水动力特性演变的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开源CFD软件OpenFOAM和Wave2Foam库,建立涌潮数值水槽,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涌潮对桩柱体冲击的水动力特性数据集。以多测点的水位时间序列为输入样本,完成涌潮对桩柱体冲击载荷的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得到的涌潮对桩柱体的冲击载荷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在最大的误差平方和情况下,模型评估涌潮对桩柱体冲击作用的最大载荷误差平均值为3.69%,最大荷载到达时间误差平均值仅为2.11%;且只需要较少的计算资源便可获得较高的计算效率,能提前准确获取桩柱体所受载荷信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可以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卷积神经网络 载荷预测 桩柱体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PSO-BP模型的短期潮流流速预测
7
作者 邵萌 潘正中 +2 位作者 孙金伟 邵珠晓 伊传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针对潮流流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本研究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改进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短期潮流流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原... 针对潮流流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本研究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改进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短期潮流流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原始流速序列进行EMD分解,得到多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残差。然后,利用PSO改进BP神经网络,对分解所得的IMF和残差分别进行预测。最后,将各个预测结果相结合,得出流速的最终预测结果,从而提高潮流流速的预测精度。本文以江苏省潮流流速为例,分别建立BP、PSO-BP、EMD-BP以及EMD-PSO-BP四类预测模型,以对潮流流速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EMD-PSO-BP预测模型在潮流流速的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为潮流能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流速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本征模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时差特征的LSTM模型余水位短期预报
8
作者 冷建徽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前余水位预报都是采用单站方式,仅基于余水位的自相关性。针对较大范围的沿岸验潮站余水位预报,进一步结合余水位的空间强相关性和站间余水位的时差信息,以“预测站-辅助站”验潮站组的形式,由历史同步余水位数据训练多变量LSTM(long ... 目前余水位预报都是采用单站方式,仅基于余水位的自相关性。针对较大范围的沿岸验潮站余水位预报,进一步结合余水位的空间强相关性和站间余水位的时差信息,以“预测站-辅助站”验潮站组的形式,由历史同步余水位数据训练多变量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实现预测站的余水位预报。渤海沿岸四个长期验潮站的实例分析表明:所提的预报方法因增加利用了时域上的时差信息,预报精度优于三类单站方法,并显著增大了预报时长。方法可用于解决大范围航海动态水位保障中的余水位预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 动态水位 余水位预报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潮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地电场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7
9
作者 谭大诚 赵家骝 +2 位作者 席继楼 杜学彬 徐建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4-555,共12页
以中国大陆一百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将潮汐地电场分类为近正弦形的TGF-A型和近梯形的TGF-B型.TGF-A型地电场与固体潮汐密切关联,基本分布在大面积水域附近,并与附近水域面积和距离、岩性结构、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TGF-B型地... 以中国大陆一百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将潮汐地电场分类为近正弦形的TGF-A型和近梯形的TGF-B型.TGF-A型地电场与固体潮汐密切关联,基本分布在大面积水域附近,并与附近水域面积和距离、岩性结构、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TGF-B型地电场与气潮作用产生的空间S_q电流关系密切,并与岩石饱和度、渗透率等有关.TGF-A型波形畸变揭示了岩石所受应力可能出现变异,导致岩石裂隙水周期性渗流突变;TGF B型背景值跃变可能是岩石微破裂加剧导致地下水向破裂区渗流.两类潮汐地电场变异的机理可能是地电场数据应用于强震短临分析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地电场 特征 机理 短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张家港地区水环境引水方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大勇 刘凌 +1 位作者 董增川 崔广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7-20,共4页
基于张家港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简述引水改善该地区水环境的必要条件、水动力条件及引水后合理调配水量的有利条件,拟定了4种调水方案.利用感潮河网数学模型,对4种方案调水后主要监测断面的CODCr进行预测,分析了各个监测断面调水后的水... 基于张家港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简述引水改善该地区水环境的必要条件、水动力条件及引水后合理调配水量的有利条件,拟定了4种调水方案.利用感潮河网数学模型,对4种方案调水后主要监测断面的CODCr进行预测,分析了各个监测断面调水后的水质变化趋势.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消减各类污染源的同时,充分利用长江水潮差大的特点自流引水冲污是综合整治张家港地区水环境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数学模型 潮位边界 引水 水质预测 张家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预测模式 被引量:22
11
作者 虞志英 张国安 +2 位作者 金镠 包四林 樊社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3-590,共8页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 通过对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域水文、泥沙、沉积和地形的调查分析 ,对组成水下三角洲 - 1 0— -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在波流和潮流作用下底部泥沙冲刷率的横向分布进行计算分析 ,并建立了水下三角洲地形横向剖面地形的演变预测模式。结果表明 ,在三角洲不同地貌单元内 ,由于所处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底部泥沙特性 ,出现了不同的侵蚀状态 ,其中在 - 1 0—- 1 5m以深的平坦海床 ,除了 3m以上的大浪外 ,水动力作用以强劲的潮流冲刷为主 ,目前已接近冲刷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 - 5— - 1 0m间的水下斜坡 ,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 ,冲刷强度大 ,地形剖面呈继续平行后退状态 ;- 5m以浅的近岸浅滩 ,潮流作用相对较弱 ,以波浪对滩面的刷低为主 ,水深线不断向岸方向移动、滩宽变窄 ;0m以上的潮间带滩地 ,则波浪和潮流作用均较弱 ,近岸高滩接近相对稳定状态 ,有利于海岸线的工程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河口 水下三角洲 地形 演变预测 波浪 潮流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上游流量对潮位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国芳 谭亚 张秀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 以长江口天生港站、徐六泾站、杨林站为例,基于大量样本建立了各站日均增水与大通流量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流量的大小,对潮汐预报模型计算的过去若干年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3站日均潮位预报误差的绝对值≤20 cm的合格率分别由77.3%提高到92.1%,76.3%提高到88.7%,83.8%提高到89.2%.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感潮河段潮位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预报 流量 增水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潮汐数值预报及其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爱菊 张延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0-645,共6页
采用二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组,以多个分潮同步输入,做耦合数值模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结果表明,K1潮波等振幅线分布与历史潮波图明显不同,此线呈舌状向北伸展,特别在湾的南部海域,其中央区振幅很小,10cm等振幅线可以伸... 采用二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组,以多个分潮同步输入,做耦合数值模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结果表明,K1潮波等振幅线分布与历史潮波图明显不同,此线呈舌状向北伸展,特别在湾的南部海域,其中央区振幅很小,10cm等振幅线可以伸至北纬19°以北。O1分潮的分布与K1分潮类似;北部湾北部以全日潮为主,湾的南部潮汐性质指标数2.0的等值线呈舌状向湾内神,两侧为不正规日潮,中间为不正规半日潮。4.0等值线向北推移,在19°N以南中央海区预报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南部海区中央一带潮差很小,最大可能潮差不超过2m,这种分布与前人结果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预报 数值预报 潮差 潮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东海可视化潮汐预报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帅 李培良 +3 位作者 顾小丽 孙海萍 李磊 沈东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699-570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同化数值模拟结果来实现区域潮汐预报的设计方案,并且建立了面向WEB的可视化海洋潮汐预报系统。该系统利用ASP.NET技术,通过应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同化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资料和验潮站资料的模拟结果... 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同化数值模拟结果来实现区域潮汐预报的设计方案,并且建立了面向WEB的可视化海洋潮汐预报系统。该系统利用ASP.NET技术,通过应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同化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资料和验潮站资料的模拟结果,来建立渤、黄、东海的潮汐预报仿真模型。通过模拟海区计算网格点上的主要分潮调和常数,然后对网格内的任意点进行任意时刻的潮位推算,为区域潮汐预报的可视化仿真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NET C# 潮汐数值模式 数据同化 潮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月引潮力与华北地区的地震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娟 韩延本 李志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4-29,共6页
分析讨论了日月引潮力变化与1900—1992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29次Ms>5.5的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发生时间与日月在震源区形成的引潮力南北方向的水平分量的变化存在高相关性,日月引潮力分量的变化对这些地震的发生... 分析讨论了日月引潮力变化与1900—1992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29次Ms>5.5的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发生时间与日月在震源区形成的引潮力南北方向的水平分量的变化存在高相关性,日月引潮力分量的变化对这些地震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引潮力 地震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验潮站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继锋 鄂栋臣 +1 位作者 张胜凯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编制了中山站潮汐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中山站 验潮基准系统 验潮仪零点标定 潮汐预报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影响因素及数值预报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存鸿 张舒羽 +1 位作者 史英标 鲁海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9,共7页
为预报钱塘江河口取水口水体氯度,应用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涌潮作用的二维氯度预报数值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计算成果,分析了径流、潮汐及涌潮、江道地形等主要因素对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研究结果... 为预报钱塘江河口取水口水体氯度,应用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涌潮作用的二维氯度预报数值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计算成果,分析了径流、潮汐及涌潮、江道地形等主要因素对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道地形是通过改变潮汐大小间接影响盐水入侵的,江道容积越大,潮差和进潮量越大,导致盐水入侵越严重;涌潮促使盐水入侵加剧,涌潮前后氯度存在突变。模型在钱塘江河口氯度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模型具有较大的预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盐水入侵 涌潮 Godunov格式 氯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道测量潮汐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翟国君 黄谟涛 +3 位作者 吴中鼎 陆秀平 欧阳永忠 王克平 《海洋测绘》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应用于海道测量的潮汐数值预报方法,研制了海道测量潮汐计算与应用软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功能以及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方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可解决船载水深测量和机载激光测深的水位改正问题。
关键词 海道测量 潮汐改正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震前的地电场潮汐波异常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学民 翟彦忠 +1 位作者 郭学增 郭建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8,共11页
分析了5次远强震前河北省昌黎台、兴济台记录到的电场异常,发现该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段内,具有很好的短临预报意义.震前电场呈现不同的异常特征,但与固体地球潮汐波变化关系密切,如半日、半月等潮汐波周期信号增强,引起电... 分析了5次远强震前河北省昌黎台、兴济台记录到的电场异常,发现该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段内,具有很好的短临预报意义.震前电场呈现不同的异常特征,但与固体地球潮汐波变化关系密切,如半日、半月等潮汐波周期信号增强,引起电场变化幅度增大;或本该正常记录到的潮汐变化幅度突然减小或消失;以及高频信号增多并伴有跃变现象.分析异常产生机理认为,强震前的这种异常现象是震源区临震孕育过程中岩石弱化产生的电场异常,经自由空间或地壳传播到达地电台站后,与台站记录的电场潮汐波相叠加产生潮汐波增强或减弱现象.高频异常可能与台站下方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等介质性质的改变有关,反映了强震的远场动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电场潮汐波 半日周期 应变波 短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混沌理论提高潮汐预报的准确度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燕初 许德伟 阮海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提高潮位预报的准确性,在具有较长潮汐观测数据的站点,基于混沌理论,对观测值与潮汐模型预测值之差所构成的余水位序列(即误差序列),采用局域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给出可能误差预测,修正模型的预报结果,提高潮汐预报的准确性。所给例子... 为提高潮位预报的准确性,在具有较长潮汐观测数据的站点,基于混沌理论,对观测值与潮汐模型预测值之差所构成的余水位序列(即误差序列),采用局域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给出可能误差预测,修正模型的预报结果,提高潮汐预报的准确性。所给例子,对预测跨度T=2h,经局域法修正后,崇武站2007年12月份1个月预测水位统计的RMSE值减少74.7%,厦门站减少60.5%;对T=24h,崇武、厦门两站RMSE值减小都在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预报 混沌理论 局域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