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1
作者 陈永 陈昕 +4 位作者 张一凡 胡海波 谈婷 吕玮东 周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2-598,共7页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 短中波红外滤光片是航天光学遥感相机上的关键器件之一。高分辨率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由滤光片的光谱特性决定,其中短中波红外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方式制备的短中波红外滤光片与理论值存在差距,使得短中波红外滤光片发生光谱角漂或温漂等现象,在高分辨率探测器中形成高频和低频光谱混合叠加导致复原光谱失真。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透过率低漂移高分辨率探测器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的设计及研制方法。为了达到短中波红外滤光片特定波长滤光特性的要求(在3.5~4.1μm波段范围内实现98%以上透过率,在2.4~3.35μm、4.25~6.4μm两个波段范围内实现截止),以Si材料为滤光片的基底材料,采用模拟染色体遗传交叉算法以带通滤光高低反射率膜堆结构进行了结构迭代设计,薄膜的高折射率材料采用TiO_(2),低折射率材料采用SiO_(2),该结构设计使得膜层数量大为减少,通过温漂测试、角漂测试、光谱特性分析及面形测试,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达到了前后双波段截止、高通带透过率的目标。环境测试试验表明,短中波红外滤光片膜层与基底材料匹配性适宜、膜层稳定性较高,适用于空间严酷的温度变化、高能粒子辐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高分辨率探测器 短中波红外光 滤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和色泽变化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巨浩羽 肖红伟 +3 位作者 白竣文 谢龙 娄正 高振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6-191,共6页
为了提高苹果片的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干燥苹果脆片。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苹果片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 为了提高苹果片的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干燥苹果脆片。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苹果片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度、切片厚度、辐射距离;苹果切片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得出苹果片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2.85~7.24)×10-10m2/s范围内,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得出干燥活化能为36.58 kJ/mol;干燥温度对干燥后的苹果片的色泽具有重要影响,当干燥温度为70℃,辐射距离为80 mm,切片厚度为5 mm时,既有较快的干燥速率又能够得到比较高的L*值(75.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片 色泽 中短波红外辐射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时间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文敏 彭星星 +2 位作者 马婷 杨泽龙 徐怀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80,共7页
为提高红枣干燥品质,减少干燥时间,以干燥时间为响应值,响应面优化得到红枣中短波红外干燥前超声处理条件为:频率40 k Hz、时间40 min、功率350 W。最优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至其干基含水率约为40%时所需干燥时间为9.55 h;未超... 为提高红枣干燥品质,减少干燥时间,以干燥时间为响应值,响应面优化得到红枣中短波红外干燥前超声处理条件为:频率40 k Hz、时间40 min、功率350 W。最优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至其干基含水率约为40%时所需干燥时间为9.55 h;未超声处理中短波红外干燥需13.33 h;传统热风干燥需17.13 h。扫描电镜观察红枣果皮,超声处理40 min使果皮表面产生大量裂缝,表皮层变薄,仅38.8μm,表皮层和亚表皮层易分离,利于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显著缩短中短波红外干燥时间。红枣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干制品品质显著优于未超声处理红外干燥,极显著优于传统热风干燥。最优超声处理条件结合中短波红外干燥,所得干制品在3种处理方式中总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糖酸比最高,色泽最优,能耗最少,是适合红枣干燥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处理 中短波红外干燥 红枣 时间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豇豆泡菜预处理工艺优化及贮藏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莉 杜阿如娜 +4 位作者 马涛 陈芳 廖小军 胡小松 宋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6-251,共6页
选择不同漂烫条件及护色液浓度优化豇豆护色保脆的工艺条件,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对豇豆进行脱水干燥处理,研究干燥过程中不同辐射温度、辐射功率和辐射距离对豇豆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豇豆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并探讨豇豆泡菜半... 选择不同漂烫条件及护色液浓度优化豇豆护色保脆的工艺条件,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对豇豆进行脱水干燥处理,研究干燥过程中不同辐射温度、辐射功率和辐射距离对豇豆干燥特性的影响,确定豇豆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并探讨豇豆泡菜半干制品干燥水分临界点,并对豇豆半干制品贮藏期品质及泡制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酸钙溶液(20 g/L)浸泡和热烫处理(90℃,1 min)能有效防止豇豆在贮藏期间的变色和软化问题;豇豆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工艺参数为辐射温度70℃、辐射功率900 W、辐射距离10 cm、辐射时间50 min,干燥水分临界点为70%;豇豆半干制品贮藏4周后,菌落总数为4.4×10~3 CFU/g,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报告小于3 MPN/g,样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良好;通过复水比可确定较适宜的复水条件为20℃处理3 h;综合泡制后品质指标得到豇豆半干制品的最适泡制方式为泡菜水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泡菜 低盐贮藏 中短波红外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热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秀清 张里阳 +4 位作者 郑照军 张勇 孙凌 丁雷 黄小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72-1980,共9页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采取40探元跨轨并行扫描方式,针对其辐射定标要比传统单元探测器的辐射定标复杂的问题,研究了MERSI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方法。首先,基于星上黑体观测进行逐探元的辐射定标处理,消除探元辐...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采取40探元跨轨并行扫描方式,针对其辐射定标要比传统单元探测器的辐射定标复杂的问题,研究了MERSI红外通道的多探元辐射定标方法。首先,基于星上黑体观测进行逐探元的辐射定标处理,消除探元辐射响应差异条纹;然后,利用各探元与基准探元光谱响应对不同温度黑体光谱辐亮度建立比值关系,基于其随着辐亮度呈非线性变化的关系,对逐探元定标后图像进行探元光谱差异的辐亮度归一化补偿,从辐射机理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图像条纹,实现了多探元观测目标辐射信号的光谱响应差异归一化。为了验证MERSI红外通道辐射定标精度,文中还利用同时过星下点观测(SNO)交叉定标方法,将MERSI定标结果与美国Terra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定标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相对于后者,MERSI的红外通道亮温高1K左右,认为这可能与两者的通道带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热红外通道 多元辐射定标 光谱差异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3A近红外资料反演水汽总量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秀清 黄意玢 +1 位作者 陆其峰 郑婧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6,共11页
该文介绍了利用搭载在FY-3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的近红外(NIR)通道反演大气水汽总量(PWV)的方法。根据预先建立的查找表,大气水汽总量可以通过水汽通道与窗区通道的卫星测值相比反演得到。对MERSI近红外水汽通道灵敏度进... 该文介绍了利用搭载在FY-3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的近红外(NIR)通道反演大气水汽总量(PWV)的方法。根据预先建立的查找表,大气水汽总量可以通过水汽通道与窗区通道的卫星测值相比反演得到。对MERSI近红外水汽通道灵敏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处于吸收带两翼的905 nm和980 nm通道对不同水汽量的敏感性表现比较接近,对较大水汽含量最为敏感;当水汽较弱时,强吸收的940 nm通道非常敏感。基于这3个通道对水汽含量敏感性的不同表现,采用3个通道水汽总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PWV产品的最终反演值。文中设计了水汽总量业务算法反演流程,并基于FY-3A/MERSI最新观测资料进行晴空大气水汽总量的业务处理生成试验,顺利生成MERSI单轨道水汽总量产品及日拼图中国区域产品和全球产品,同时生成多天合成产品,产品反映出MERSI具有较好的近红外水汽探测能力。将卫星反演结果与探空数据进行初步比对检验,显示卫星反演值有20%~30%系统性偏低,需要进一步改进反演查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近红外通道 水汽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胡萝卜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瑞娟 毕金峰 +4 位作者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周沫 周禹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3,共6页
分别采用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胡萝卜进行干燥制粉,对4种胡萝卜粉的品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粉的色泽中a*值和复水能力的表现为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 分别采用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胡萝卜进行干燥制粉,对4种胡萝卜粉的品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粉的色泽中a*值和复水能力的表现为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经过4种干燥方式制备的胡萝卜粉吸油能力无明显差异;中短波红外干燥的胡萝卜粉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真空干燥的胡萝卜粉VC含量最高;综合来看,中短波红外干燥胡萝卜粉品质优良,适宜于进行胡萝卜粉加工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中短波红外干燥 真空微波干燥 真空干燥 胡萝卜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D卫星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研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银年 孙德新 +3 位作者 韩波 朱海健 刘书锋 原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2,共8页
高光谱技术获取的地物观测数据可应用于精细化的地物分类。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02D卫星上的主载荷之一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在轨测试验证了该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机光谱范围覆盖可见到短... 高光谱技术获取的地物观测数据可应用于精细化的地物分类。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02D卫星上的主载荷之一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在轨测试验证了该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机光谱范围覆盖可见到短波红外(400~2500nm),实现了可见近红外10nm、短波红外20nm的光谱分辨率,可以以30m空间分辨率获取地面60km幅宽的高光谱图像,具有突出的地物分类和识别能力,在国土资源和地质矿产调查,生态环境以及灾害监测,农、林、牧业精细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D卫星 高光谱相机 可见近红外 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通道辐射定标的场地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闵敏 张勇 +2 位作者 胡秀清 董立新 戎志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95-2001,共7页
对比分析了基于场地观测数据模拟的和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星上定标观测卫星入瞳亮温值。主要的场地观测数据来自于2008、2009年青海湖以及2010年敦煌外场同步观测和2008、2009年青海湖浮标观测。利用光学仪器的同步... 对比分析了基于场地观测数据模拟的和FY-3A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红外通道星上定标观测卫星入瞳亮温值。主要的场地观测数据来自于2008、2009年青海湖以及2010年敦煌外场同步观测和2008、2009年青海湖浮标观测。利用光学仪器的同步观测数据共有7组有效结果,两年的青海湖有效浮标数据一共18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MERSI观测结果基本都在夜间低于浮标同步观测结果,而白天偏高。综合与场地同步和浮标的对比结果发现,MERSI星上定标观测亮温值系统性偏高于基于场地观测数据模拟的亮温值,平均偏高1.72±1.18 K。MERSI星上定标观测亮温值的系统性偏高可能主要由星上黑体发射率未经过修正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红外通道 辐射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中短波红外干燥动力学拟合及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悦 陈芹芹 +4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周沫 李斌 毕延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3,共7页
为了提高草莓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草莓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和不同干燥功率(675、1125、1575和2025 W)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草莓中短波红外干燥属于降速干燥过程,干燥速度快... 为了提高草莓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草莓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和不同干燥功率(675、1125、1575和2025 W)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草莓中短波红外干燥属于降速干燥过程,干燥速度快,且干燥温度较干燥功率影响显著;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为0.607×10^-9-2.126×10^-9m^2/s,草莓中短波红外干燥的活化能Ea为39.54 k J/mol;通过模型拟合,表明最适合描述草莓中短波红外干燥的模型为Page模型。在干燥温度70℃,干燥功率1 125 W,干燥时间190 min下,草莓产品的色泽较好,复水比为3.59,硬度为3 128.01 N,VC的含量达到了259.93 mg/100 g,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为0.23 mg/100 g,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为2.79 mg/100 g,草莓的综合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中短波红外干燥 模型拟合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远红外双波段激光器增益介质匹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威 袁圣付 +1 位作者 邹前进 陆启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79-3282,共4页
对中远红外双波段激光器中DF和CO2两种增益介质的匹配进行了研究。根据对DF和CO2两种增益介质分布的理论分析,发现DF相比于CO2介质增益峰值位置更靠前,激活区长度更短,据此设计加工了一台双波段激光器,使CO2气体注入孔位置可调,通过D2和... 对中远红外双波段激光器中DF和CO2两种增益介质的匹配进行了研究。根据对DF和CO2两种增益介质分布的理论分析,发现DF相比于CO2介质增益峰值位置更靠前,激活区长度更短,据此设计加工了一台双波段激光器,使CO2气体注入孔位置可调,通过D2和CO2注入孔位置的差别来实现两种介质增益峰值位置的匹配。实验证明了这种设计是有效的,并确定了激光器共同光轴的最佳位置位于D2气注入孔下游3mm,CO2注入孔下游33mm处,此处双波段激光的输出功率均接近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段激光器 增益介质 中红外 远红外 DF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制方式对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沈静 杜若曦 +2 位作者 魏婷 冀晓龙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MVFD)、微波真空膨化(microwave vacuum puffing,MVP)、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和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4种鲜食枣脆片的... 通过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MVFD)、微波真空膨化(microwave vacuum puffing,MVP)、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和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4种鲜食枣脆片的香气成分的分析,明确干制方式对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4种干制鲜食枣脆片中鉴定出70种香味物质,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7类成分,其中酸类物质29种,是VFD、MVFD和MVP枣脆片中主要的香气成分,醛类物质31种,是ID枣脆片中主要的香味物质,不同干制方式制得的枣脆片香气品质差异很大。对7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MVP鲜食枣脆片的综合得分最高,其香气品质最佳,其次是VFD、MVFD,均优于ID,为鲜食枣的干制加工提供了技术依据。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鲜食枣脆片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枣脆片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 微波真空膨化 中短波红外干燥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制方式对鲜食枣食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沈静 魏婷 +1 位作者 冀晓龙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76,共7页
通过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MVFD)、微波真空膨化(microwave vacuum puffing,MVP)、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和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4种干制加工的鲜... 通过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microwave vacuum freeze drying,MVFD)、微波真空膨化(microwave vacuum puffing,MVP)、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和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4种干制加工的鲜食枣食用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干制方式对鲜食枣营养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制加工显著提高鲜食枣总糖、还原糖含量(P<0.05),除ID外,干制后总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产品褐变程度低,糖酸比明显提高;MVFD对VC保留率高达98.62%;MVP和MVFD后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4 721.30 mg/100 g(以干质量计,下同)和4 516.25 mg/100 g;VFD后黄酮含量增加到80.51 mg/100 g。微观结构方面,VFD鲜食枣密集多孔,呈蜂窝状;MVFD鲜食枣孔大均匀;MVP鲜食枣结构疏松,多小分子颗粒;ID鲜食枣紧实致密,无空腔结构。感官评定方面,MVFD和MVP对鲜食枣色泽、香气、口味和外形的综合评价接近于VFD。综合来看,MVFD和MVP对鲜食枣加工具有显著优势,且效率高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冷冻 微波真空膨化 中短波红外 真空冷冻干燥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冬枣粉芳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禹含 毕金峰 +4 位作者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周沫 陈瑞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8,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了中短波红外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冬枣粉在超微粉碎后芳香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中短波红外干燥普通粉碎枣粉中检测到38种芳香成分,超微粉碎枣粉中检测到44种芳香成分;从变...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了中短波红外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冬枣粉在超微粉碎后芳香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中短波红外干燥普通粉碎枣粉中检测到38种芳香成分,超微粉碎枣粉中检测到44种芳香成分;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普通粉碎枣粉中检测到35种芳香成分,超微粉碎枣粉中检测到51种芳香成分。枣粉在超微粉碎后,酚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有明显增加;酯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粉 超微粉碎 中短波红外干燥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 芳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胡萝卜粉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瑞娟 毕金峰 +4 位作者 陈芹芹 刘璇 吴昕烨 周沫 周禹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76,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胡萝卜鲜样及四种不同干燥胡萝卜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鲜样的主要芳香成分为萜烯类,包括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等并以石竹烯为主。...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胡萝卜鲜样及四种不同干燥胡萝卜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鲜样的主要芳香成分为萜烯类,包括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等并以石竹烯为主。胡萝卜经过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以及真空干燥后萜烯类物质损失较多,新生成了醛类、酮类及其他化合物。真空冷干燥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鲜样胡萝卜的香气组分,同时酯类物质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粉 热风干燥 中短波红外干燥 真空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水梨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和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璐璐 易建勇 +3 位作者 毕金峰 陈芹芹 侯旭杰 刘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9,155,共7页
为了提高丰水梨片的品质,缩短其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研究丰水梨在不同温度、辐射功率、辐照距离下的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以及不同干燥条件对丰水梨片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片在备干燥条件下的整个干燥过程... 为了提高丰水梨片的品质,缩短其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研究丰水梨在不同温度、辐射功率、辐照距离下的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以及不同干燥条件对丰水梨片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片在备干燥条件下的整个干燥过程中属于降速干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范围为8.6226×10^(-10)~2.2077×10^(-9)m^2/s,其中干燥温度对丰水梨片干燥影响最大。干燥温度65℃、辐射距离120 mm、辐射功率1350 W时干制品的感官品质较优,干基含水率为0.1048 g/g,L值为62.70,△E值为7.10,脆度为4.6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波红外干燥 温度 辐射距离 辐射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短波红外干燥白果的色泽变化预测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竣文 彭泽康 +1 位作者 吴学岑 田潇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274,280,共7页
为预测白果在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提高干燥品质,该研究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白果干燥,研究白果在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下干燥动力学和色泽变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其色泽预测模型,并探究白果的复水率、总黄酮含量、... 为预测白果在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提高干燥品质,该研究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白果干燥,研究白果在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下干燥动力学和色泽变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其色泽预测模型,并探究白果的复水率、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性以及微观结构等相关品质参数。结果表明:白果整个干燥过程只有一个降速干燥阶段;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80℃,干燥时间显著减少(P<0.05);干燥温度从80℃升高到90℃,白果干燥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燥进行,白果色泽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均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呈现两段式的增加趋势;本研究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干燥过程中色泽参数的变化。综合白果品质参数,白果在干燥温度70℃条件下会获得最优的复水比(1.580),最好的抗氧化活性(175.70μmol trolox/100 g)以及较优的总黄酮含量(198.40 mg/100 g)。通过对白果微观结构分析,干燥温度低于70℃时,白果淀粉颗粒结构保持完好,而干燥温度高于80℃时,其淀粉颗粒结构会发生明显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中短波红外 干燥 色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建福 汪少芸 林梅西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提高白玉菇的货架期,采用中短波红外线对白玉菇进行干燥,考察了干燥温度(60、70、80、90℃)和干燥功率(675、900、1125、1350 W)对白玉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通过7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白玉菇中短波红外... 为提高白玉菇的货架期,采用中短波红外线对白玉菇进行干燥,考察了干燥温度(60、70、80、90℃)和干燥功率(675、900、1125、1350 W)对白玉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通过7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干燥功率对白玉菇的干燥过程均有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影响更大,干燥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下降越明显。白玉菇干燥过程由内部水分扩散控制,降速阶段为主要阶段。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白玉菇红外干燥过程,可以用来定量描述不同干燥温度和不同干燥功率下白玉菇的红外干燥过程规律。固定干燥功率为1125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9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2.723×10^-9 m^2/s升高到9.088×10^-9 m^2/s;固定干燥温度为7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功率从675 W增加到1350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4.847×10^-9 m^2/s升高到5.243×10^-9 m^2/s。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活化能为39.45 kJ/mol。本研究旨在对白玉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中短波红外线 干燥温度 干燥功率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干制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兴菲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3期125-129,135,共6页
为探究红枣在干燥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选用新疆和田大枣为试材,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方式对其进行干制处理,测定其在干燥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褐变度的变化,并鉴定酶促褐变的底物。结果表明:随着干... 为探究红枣在干燥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选用新疆和田大枣为试材,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方式对其进行干制处理,测定其在干燥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褐变度的变化,并鉴定酶促褐变的底物。结果表明: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枣果褐变度不断提高,总酚、总黄酮含量不断下降;枣果中共鉴定出11种酚类物质,其中芦丁、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是其主要酚类物质,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是枣果的酶促褐变底物,儿茶素是最主要的酶促褐变底物;干制过程中枣果的褐变度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总酚、总黄酮参与了枣果褐变的进程。研究结果为红枣干燥过程品质调控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中短波红外干燥 酚类物质 褐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三维亚像元低层水云散射效应对二氧化碳反演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白文广 张鹏 +4 位作者 卢乃锰 张文建 马刚 漆成莉 刘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59-3769,共11页
由于大气短波红外辐射传输散射的复杂性,目前二氧化碳物理反演算法通常假定为晴空平面平行大气.然而通常的云检测算法难以识别视场内亚像元低层水云存在的场景,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遥感产品的精度.本文基于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模拟... 由于大气短波红外辐射传输散射的复杂性,目前二氧化碳物理反演算法通常假定为晴空平面平行大气.然而通常的云检测算法难以识别视场内亚像元低层水云存在的场景,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遥感产品的精度.本文基于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模拟了三维亚像元水云在短波红外1.6μm波段的散射效应,并估算了忽略此散射效应可能引入的二氧化碳反演偏差.结果表明:1.6μm波段云区表现为强反射特征,阴影区表现为减弱特性.忽略三维云散射后,云区视场辐射模拟结果偏低,且相对偏差量随地表反射率的减小、太阳天顶角的升高和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阴影区辐射模拟结果将偏高,相对偏差量随太阳天顶角升高、云层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云区和阴影区吸收通道都表现了相对更大的偏差.估算结果显示在低反射率、高太阳天顶角和高云层光学厚度场景中,晴空平面平行假设可能引入高达10~15 ppmv反演误差,远高于观测需求.如何剔除三维云散射影响的观测,或者在反演算法中修正三维云散射效应对于提高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矢量辐射传输计算 短波红外亚像元云散射 二氧化碳反演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