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DNNF-CAF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1
作者 王庆荣 慕壮壮 +1 位作者 朱昌锋 何润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8-328,共11页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交通流复杂多变的时空特征、非平稳性及外部因素引发的数据异常,提出考虑异常因素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hybri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ecasting model considering anomalou...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针对交通流复杂多变的时空特征、非平稳性及外部因素引发的数据异常,提出考虑异常因素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hybri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ecasting model considering anomalous factors,HDNNF-CAF)。该模型将邻接矩阵、交通流量矩阵及交通流其他参数矩阵结合异常数据处理理论,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异常数据识别。建立异常数据时空特征提取理论,捕获异常数据时空信息;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降低交通流数据非平稳性,并提出图卷积网络(GCN)优化Informer理论分别对各个子序列进行特征提取,以组合生成交通流时空信息。最终结合异常数据与交通流数据的时空信息生成预测结果。在真实数据集PeMS04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HDNNF-CAF能够有效识别交通流异常数据,提高预测精度,优于一些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 预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网络 时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降噪与WOA⁃Bi⁃LSTM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2
作者 贾现广 苏治文 +1 位作者 冯超琴 吕英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4,共8页
交通流数据中异常数据波动作为噪声,会对模型训练收敛以及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引入两种不同阈值函数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交通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将小波阈值去噪(WD)、鲸鱼优化算法(W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 交通流数据中异常数据波动作为噪声,会对模型训练收敛以及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引入两种不同阈值函数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交通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将小波阈值去噪(WD)、鲸鱼优化算法(W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相结合,提出一种WD-WOA-Bi-LSTM方法。首先,将两种方法降噪后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对比,并将降噪效果更好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数据集划分以及数据维度转换;然后,通过WOA对Bi-LSTM部分超参数进行寻优,迭代至最优适应度的超参数组合,并用于构建Bi-LSTM;最后,应用英格兰公路交通流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结果表明:WDWOA-Bi-LSTM方法相较WOA-Bi-LSTM和WD-Bi-LSTM,RMSE降低12.5004%和3.9789%;MAE降低21.7350%和4.7225%;MAPE降低38.5647%和10.8652%。该模型相比其他模型评价指标均为最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高精度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小波阈值去噪 鲸鱼优化算法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深度学习 超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货车流量短时预测
3
作者 田钊 程钰婕 +3 位作者 李姝婕 张乾钟 邵凯凯 杨艳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4,共7页
高速公路货运在货运体系中持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其他交通数据,门架数据准确性更高,但由于其难以获取,现有的预测模型较少使用门架数据来预测高速公路货车流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货车流量短时预测模型。首先,... 高速公路货运在货运体系中持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其他交通数据,门架数据准确性更高,但由于其难以获取,现有的预测模型较少使用门架数据来预测高速公路货车流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货车流量短时预测模型。首先,对高速公路货车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将注意力机制与自适应图卷积网络(AGCN)相融合,挖掘高速公路货车数据中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残差神经网络(ResNet)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来挖掘高速公路货车数据中的时间相关性。最后,通过特征融合得到最终高速公路货车流量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实验,所提模型与LSTM、STNN等基线模型相比,在短期的高速公路货车流量预测上有更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流量预测 门架数据 深度学习 残差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
4
作者 程国柱 吕岩峰 冯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研究。构建了融入灾害性天气特征的轨道交通线网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并选取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并进行模型的客流量预测效果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LSTM、BiLSTM相比较,DRN-BiLSTM在灾害性天气特征输入情况下,MSE分别降低22.10%、21.96%;RMSE分别降低10.54%、10.46%;MAE分别降低3.20%、3.95%;R^(2)分别提升5.01%、2.12%。使用网格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优化后,模型训练损失降低36%。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轨道线网交通客流预测DRN-BiLSTM组合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数据的深层特征,极大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模型 深度残差网络 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研究综述及展望
5
作者 凌晨 许心越 +2 位作者 叶子扬 金灏涵 宋佳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5,共12页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是动态优化运力配置、车站智能管控关键基础。分场景综述对构建多场景预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态、可预知与不可预知3类场景,梳理了进出站量及OD客流量预测在研究问题、特征工程与方法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是动态优化运力配置、车站智能管控关键基础。分场景综述对构建多场景预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态、可预知与不可预知3类场景,梳理了进出站量及OD客流量预测在研究问题、特征工程与方法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常态场景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模型参数实时修正等有待优化;可预知与不可预知场景则面临机理认知不足与数据稀缺性挑战,其中后者因突发性及历史规律缺失,问题尤为严峻。因此,可预知场景需深化事件特征分析,结合迁移学习等方法应对数据稀缺;不可预知场景则需深入探究微观乘客行为与宏观客流的关联机理,结合数据驱动拓展场景覆盖,完善规律库,提升模型的可靠性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常态场景 不可预知场景 可预知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
6
作者 连莲 穆雅伟 +2 位作者 宗学军 何戡 商家硕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提高了LSTM对特征变量重要程度的提取和记忆能力。提出利用带有随机因子的非线性动态递减惯性权重并结合自适应柯西变异等操作来改进PSO的寻优性能,利用改进后的NACMPSO算法自动调整LSTM-AM模型的参数达到最优值,解决了LSTM-A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以公交IC卡数据和天气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设置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CMPSO-LSTM-A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预测 粒子群优化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公交IC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分解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的交通流预测
7
作者 项新建 袁天顺 +1 位作者 何亚强 汪成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3-1361,共9页
交通流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强时间依赖性、特征冗余和噪声会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此提出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STTC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 CEEMDAN算法将历史交通流数据分解为高频和低频... 交通流数据的高度非线性、强时间依赖性、特征冗余和噪声会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此提出融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STTC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 CEEMDAN算法将历史交通流数据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设计时间戳编码处理时间信息,使用最大信息系数(MIC)分析时间和天气特征与分解成分的相关性.将最相关特征与对应高、低频成分输入STTCN.引入软阈值机制增强高噪声数据的处理能力,软阈值参数由黏菌优化算法(SMA)调整,将预测得到的高、低频成分重构为交通流预测结果.在浙江省某高速公路数据集上,相较于基线模型,所提算法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绝对偏差下降了54.97%、30.07%和34.39%.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捕捉交通流的复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软阈值时间卷积网络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时间戳编码 最大信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淑庆 李伟 +1 位作者 刘耀鸿 马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共8页
针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考虑不充分和特征学习不全面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选取客流特征、天气、空气质量和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CNN-ResNet-BiLSTM)。基于卷... 针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考虑不充分和特征学习不全面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选取客流特征、天气、空气质量和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CNN-ResNet-BiLSTM)。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多因素客流时间序列进行自动提取,在CNN网络中插入多个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来加深网络深度,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捕捉前后两个方向的客流时间序列特征并得到预测结果;以杭州市全网80个站点工作日的进站客流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几种模型相比,多因素CNN-ResNet-BiLSTM组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E RMS)至少降低了8.50%,平均绝对误差(E MA)至少降低了6.7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 MPA)至少降低了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时客流预测 组合深度学习 轨道进站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相关的道路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俊溪 曲仕茹 +1 位作者 张志腾 毕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为有效解决复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中涉及的时空特征挖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ILSTM)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 为有效解决复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中涉及的时空特征挖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ILSTM)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模型初始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解决LSTM初始参数设置对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问题.其次,针对复杂路网多路段交通流预测中遇到的空间特征提取问题,通过挖掘相关路段对目标路段交通流预测的影响程度,重新构建LSTM模型的损失函数,采用路网中相关路段对目标路段的影响系数,以损失函数输出值最小为终止条件,构建ILSTM模型.最后,选择加州公路局交通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实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LSTM模型(Genetic Algorithm-LSTM, GA-LSTM)和单纯LSTM模型,以及皮尔森相关系数与LSTM组合模型(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LSTM,PCC-LSTM),对工作日和周末数据的多次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LSTM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复杂路网交通流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预测平均误差约为1.16%,在收敛效率和预测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时空相关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AE-LSTM模型的进场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召悦 张红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919-11927,共9页
为建立准确有效的空中交通短期流量预测模型,提高终端区管理效率,以进场交通流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对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初步线性预测,然后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 为建立准确有效的空中交通短期流量预测模型,提高终端区管理效率,以进场交通流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对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初步线性预测,然后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对线性预测后的残差序列进行非线性修正预测。考虑到冗余特征会降低LSTM模型预测精度的问题,采用自编码器(autoencoder,AE)模型对LSTM模型的天气以及流量特征输入进行自适应压缩优化,最后设置对比实验对ARMA-AE-LSTM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以及时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绝对误差在1.3架以内的占比达到75%;LSTM模型的平均每轮迭代时间降低为1.014 s;与其他常用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相比,ARMA-AE-LST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以及决定系数(r-squared,R2)评价指标分别改善了45.98%~67.66%、48.56%~67.35%、5.18%~21.07%;恶劣天气影响下,ARMA-AE-LSTM模型的鲁棒性更好。由此可见,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快速的预测空中交通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区 进场交通流 短期流量预测 深度学习 残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延误特征的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捷 王涛 +2 位作者 黄欣宁 田杰 姚霖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54,共15页
为满足航班延误下航站楼内资源规划与旅客管理对聚集客流预测所提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要求,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延误特征的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航班延误特征量化表征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的波动情况,探究航班延误下离港聚集客流波... 为满足航班延误下航站楼内资源规划与旅客管理对聚集客流预测所提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要求,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延误特征的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航班延误特征量化表征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的波动情况,探究航班延误下离港聚集客流波动规律和分布特征,构建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排列熵算法(PE)以及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短期航站楼聚集客流预测模型。首先,应用CEEMDAN将聚集客流数据序列分解为若干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和残差量(Residual, Res),降低原序列中数据的复杂性和非平稳性影响;其次,为减小模型计算规模,同时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采用PE算法对IMF分量进行熵值重构;最后,建立WOA-LSTM聚集客流预测模型,利用鲸鱼优化算法优化LSTM超参数,叠加重构分量的预测结果,得到最终的聚集客流预测值。将模型应用于长三角某枢纽机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CEEMDAN-PE-WOA-LSTM预测模型性能最优,相较单一的LSTM模型,候机大厅聚集客流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42.78%、44.00%及45.62%;相较CEEMDAN-WOA-LSTM模型,预测效率提高41.64%。本文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存在显著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的候机大厅聚集客流,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离港聚集客流预测 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航站楼客流 航班延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补偿的多模态协同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宇轩 虞慧群 范贵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78-2890,共13页
交通流量因受周期性特征、突发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模型的预测精度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误差补偿的多模态协同交通流预测模型(Multimodal Collaborativ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Error Compensatio... 交通流量因受周期性特征、突发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模型的预测精度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误差补偿的多模态协同交通流预测模型(Multimodal Collaborative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Error Compensation,MCEC).针对传统预测模型不能兼顾时间序列和协变量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特征拓展方法,该方法引入聚类算法得到节假日标签特征,将拥堵指数、交通事故图、天气信息作为拓展特征,对特征进行多尺度分解.在训练阶段,为达到充分学习各部分数据、最优匹配模型的效果,采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 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限制动态时间规整技术(Dynamic Time Warping,DTW)以及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设计了多模态协同模型训练.在误差补偿阶段,将得到的相应过程值输入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误差补偿模块,对各分量的误差进行学习、补偿,并重构得到预测结果.使用公开的高速公路数据集对MCEC进行验证,在多个时间间隔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CEC在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达到17.02%,比LSTM-SVR、ConvLSTM(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T-GCN(Spatial 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MFFB(Multi-stream Feature Fusion Block)、Transformer等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MCE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误差补偿 多模态协同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何斐 滕靖 +1 位作者 叶亮 陈宇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43,共7页
[目的]为应对大客流事件,需准确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对大客流时空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有必要基于EKF(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KF(无迹卡尔曼滤波),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进行短时预测。[方法]从车站和断面两个层面,介绍了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的... [目的]为应对大客流事件,需准确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对大客流时空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有必要基于EKF(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KF(无迹卡尔曼滤波),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进行短时预测。[方法]从车站和断面两个层面,介绍了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划分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断面的舒适度等级。通过定义客流密度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分别介绍了EKF模型和UKF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城市某条线路为案例,比较了EKF模型及UKF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及结论]算例结果表明,EKF模型及UKF模型均能通过实时采集当前时段车站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来预测下一时段的车站客流密度和断面客流密度,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场景。相比于EKF模型,UKF模型全天分时段预测值更接近真实变化趋势,UKF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散点分布更趋集中收敛;UKF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相对更低,说明UKF模型预测精度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密度 短时预测 扩展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人杰 叶茂 +1 位作者 金旭 郭孝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19,共8页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多维度下的最优输入因子筛选方法,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层级嵌套OD估计方法。以2019年工作日的南京地铁线网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时间粒度为15 min以及60 min下,全网OD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37%、24%,部分OD对在高峰时段的MAPE值小于5%;15 min粒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1.3。相比于现有短时OD估计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效果更好,能够高效实现全网、全时段的OD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出行地和目的地 短时客流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船舶交通流量预测ChebNet-LSTM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信强 高原 +3 位作者 赵建森 周亚民 梅骁峻 鲜江峰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针对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对船舶流量数据空间特征考虑较少的问题,建立一种由切比雪夫网络(Chebyshev network,ChebNet)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组成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ChebNet-LSTM。ChebNet的K阶卷积算子有利... 针对船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对船舶流量数据空间特征考虑较少的问题,建立一种由切比雪夫网络(Chebyshev network,ChebNet)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组成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ChebNet-LSTM。ChebNet的K阶卷积算子有利于提取船舶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而LSTM用于学习船舶流量数据的时间特征。选取舟山水域中船舶流量不同的3个区域进行船舶流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hebNet-LSTM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取船舶流量数据的时空特征,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高,可以为水上交通智能航行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交通流量预测 切比雪夫网络(ChebNet)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智能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关联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预测
16
作者 王润祺 郝妍熙 +2 位作者 胡华 方勇 刘志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目的]准确的短时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现有研究对于深度挖掘时空关联性仍不够充分,为此基于短时客流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基于客流时空关联特征的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目的]准确的短时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现有研究对于深度挖掘时空关联性仍不够充分,为此基于短时客流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基于客流时空关联特征的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首先,通过切比雪夫图卷积网络捕捉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相关性,借助门控循环单元挖掘多时空关联特征下客流的时间相关性;然后,分析待预测车站历史客流数据相关性及OD(起讫点)客流数据相关性,以深入提取时空相关性;最后,结合客流时空关联特征建立STGCN模型。[结果及结论]以上海地铁江苏路站为例,进行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时空关联特征参数的预测结果较未加入特征参数的预测精度提高了16%,预测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进站客流预测 时空关联性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离心泵流场预测
17
作者 肖颖 肖翔域 +2 位作者 段壮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30,共12页
针对流体机械领域中瞬态流场预测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本征正交分解-径向基函数(POD-RBF)模型在时间依赖性预测方面的局限性,引入本征正交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POD-LSTM)模型,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二维圆柱... 针对流体机械领域中瞬态流场预测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本征正交分解-径向基函数(POD-RBF)模型在时间依赖性预测方面的局限性,引入本征正交分解-长短期记忆网络(POD-LSTM)模型,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二维圆柱绕流进行分析,比较了POD-RBF与POD-LSTM模型在瞬态流场预测性能上的差异。进一步将POD-LSTM模型应用于离心泵瞬态流场预测,详细分析了离心泵叶轮、蜗壳及密封装置的预测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POD-RBF模型,POD-LSTM模型在预测距离训练集较远时刻的流场时性能较优,预测精度较高,压力场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96%;与传统CFD方法相比,POD-LSTM模型在预测离心泵压力场和y方向速度场时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06%、6.07%,计算时间仅为传统CFD方法的0.01%,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POD-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CFD模拟结果的一致度较高,验证了其在离心泵流场预测中的精准性。研究可为流体机械领域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分解和长短期记忆网络 离心泵 瞬态流场预测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密蜂 王家辉 +2 位作者 叶泽甫 朱竹军 阎高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9-367,共9页
针对新建电站的历史数据量有限,且不同时段光伏数据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构建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首先,为充分考量光伏序列的不确定性及数值天气预报的固有偏差,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滚动时间窗聚... 针对新建电站的历史数据量有限,且不同时段光伏数据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构建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首先,为充分考量光伏序列的不确定性及数值天气预报的固有偏差,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滚动时间窗聚类方法,同时为避免维度过高问题并强化天气类型与光伏发电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类内外特征加权结构保持降维算法;其次,通过采用测地线流式核积分完成数据分布对齐,减小样本分布差异对单/多电站模型鲁棒性的影响;最后,采用梯度增强决策树建立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实现光伏功率预测精度的提升。采用公开数据集PVOD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预测 迁移学习 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 结构保持 测地线流式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变种残差模型和Transformer的城市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
19
作者 杨鑫 陈雪妮 +1 位作者 吴春江 周世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47-2951,共5页
城市公路交通流的预测受到历史交通流量和相邻车道交通流量的影响,蕴含了复杂的时空特征。针对传统交通流预测模型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网络进行交通流预测时,未将时空特征分开提取而造成的特征提取不充分、特征信息混淆和特征信息... 城市公路交通流的预测受到历史交通流量和相邻车道交通流量的影响,蕴含了复杂的时空特征。针对传统交通流预测模型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网络进行交通流预测时,未将时空特征分开提取而造成的特征提取不充分、特征信息混淆和特征信息缺失等问题,对ConvLSTM模型作出改进。首先,提取每个采样时刻的交通流数据的短期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在特定的维度下将交通流的短期时空特征融合;其次,进行残差映射;最后,将映射后的短期时空特征交由Transformer模型捕捉交通流数据长期的时空特征,并根据所捕捉的长期特征对未来时刻每个采样点交通流进行预测。使用加州城市快速路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以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时,所提模型相较于Conv-Transformer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18%,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交通流 时空特征提取 残差结构 TRANSFORMER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AM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泽慧 赵丹 王晟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562-13567,共6页
短时交通流量预测对于提高实时交通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及增加车辆道路行驶的效益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能准确预测未来短期交通流量情况,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和决策,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AM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 短时交通流量预测对于提高实时交通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及增加车辆道路行驶的效益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能准确预测未来短期交通流量情况,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和决策,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AM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来对交通流序列进行信息捕捉,从而提取交通流数据的动态变化特征;其次将所提取的特征向量构成时间序列作为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的输入;最后根据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来分配LSTM隐含层不同权重,增强重要特征的作用,完成交通流量预测。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速路网数据库PeMS里面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实验与其他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NN-LSTM-AM模型的相对平均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值为0.254578%,R^(2)=0.583152,预测能力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其所用方法可以对未来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提供一种思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CNN LSTM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