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urly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using a new hybrid modelling method 被引量:10
1
作者 LIU Hui ZHANG Xin-yu +2 位作者 YANG Yu-xiang LI Yan-fei YU Cheng-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389-1402,共14页
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n some traffic control scenarios,obtaining future traffic flow in advance is conducive to high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t... 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n some traffic control scenarios,obtaining future traffic flow in advance is conducive to highway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have sufficient time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traffic flow control measures.In hence,it is meaningful to establish an accurate short-term traffic flow metho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ak traffic flow warning.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hybrid model for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method,the 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BILSTM)network and ELMAN network,and is optimized by the 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ICA)method.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there are several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between the proposed model and other models.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1)BILSTM network,GMDH network and ELMAN network have bette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than other single models;2)VM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ICA-GMDH-BILSTM-ELMAN model.The effect of VMD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EMD method and FEEMD method.To conclude,the proposed model which is made up of the VMD method,the ICA method,the BILSTM network,the GMDH network and the ELMAN network has excellent predictive ability for traffic flow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 EL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T-GRU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2
作者 张玺君 苏晋 +2 位作者 陈宣 尚继洋 崔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针对路网中交通流较大的关键路段需要准确的交通流预测结果,在考虑交通流时空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预测道路的同向相邻道路,提出单条路段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组合模型.首先,根据研究道路与其上下游道路的相关性构建速度矩阵;其次,将速度矩... 针对路网中交通流较大的关键路段需要准确的交通流预测结果,在考虑交通流时空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预测道路的同向相邻道路,提出单条路段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组合模型.首先,根据研究道路与其上下游道路的相关性构建速度矩阵;其次,将速度矩阵输入注意力机制网络提取道路之间的空间联系;最后,将注意力机制输出的数据分解为若干个序列T输入GRU网络中提取时间序列特征,构成ATGRU(Attention-T-GRU)组合模型完成路网的短时交通流预测.使用西安市的交通流数据对提出的ATGRU组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TGRU模型相比T-LSTM、CNN-LSTM及ACGRU等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时空特性 注意力机制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
3
作者 程国柱 吕岩峰 冯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1,共9页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 为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影响,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变化规律,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长短时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特征对客流变化的影响,开展了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研究。构建了融入灾害性天气特征的轨道交通线网客流DRN-BiLSTM预测模型,并选取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并进行模型的客流量预测效果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LSTM、BiLSTM相比较,DRN-BiLSTM在灾害性天气特征输入情况下,MSE分别降低22.10%、21.96%;RMSE分别降低10.54%、10.46%;MAE分别降低3.20%、3.95%;R^(2)分别提升5.01%、2.12%。使用网格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优化后,模型训练损失降低36%。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构建的轨道线网交通客流预测DRN-BiLSTM组合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数据的深层特征,极大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模型 深度残差网络 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处理的EMD-LSTM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
4
作者 周睿 邱爽 +2 位作者 孟双杰 李明 张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2-849,共8页
随着中国民航的飞速发展,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对于精准实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数据差分处理(data differential processing)的经验模态分解(emp... 随着中国民航的飞速发展,终端区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对于精准实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数据差分处理(data differential processing)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对短时空中交通流量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其次,为了提高预测精度,运用数据差分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最后,将平稳处理后的序列分别输入LSTM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经过数据重构,得到最终的短时流量预测值。利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和拟合程度的典型指标RSME、MAE、R^(2)分别为0.29%,0.08%、96.40%,相较于其他方法,预测精度大幅度提高,可以为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短时空中交通流量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数据差分处理(data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研究综述及展望
5
作者 凌晨 许心越 +2 位作者 叶子扬 金灏涵 宋佳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5,共12页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是动态优化运力配置、车站智能管控关键基础。分场景综述对构建多场景预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态、可预知与不可预知3类场景,梳理了进出站量及OD客流量预测在研究问题、特征工程与方法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是动态优化运力配置、车站智能管控关键基础。分场景综述对构建多场景预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态、可预知与不可预知3类场景,梳理了进出站量及OD客流量预测在研究问题、特征工程与方法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常态场景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模型参数实时修正等有待优化;可预知与不可预知场景则面临机理认知不足与数据稀缺性挑战,其中后者因突发性及历史规律缺失,问题尤为严峻。因此,可预知场景需深化事件特征分析,结合迁移学习等方法应对数据稀缺;不可预知场景则需深入探究微观乘客行为与宏观客流的关联机理,结合数据驱动拓展场景覆盖,完善规律库,提升模型的可靠性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常态场景 不可预知场景 可预知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
6
作者 连莲 穆雅伟 +2 位作者 宗学军 何戡 商家硕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提高了LSTM对特征变量重要程度的提取和记忆能力。提出利用带有随机因子的非线性动态递减惯性权重并结合自适应柯西变异等操作来改进PSO的寻优性能,利用改进后的NACMPSO算法自动调整LSTM-AM模型的参数达到最优值,解决了LSTM-A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以公交IC卡数据和天气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设置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CMPSO-LSTM-A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预测 粒子群优化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公交IC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淑庆 李伟 +1 位作者 刘耀鸿 马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共8页
针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考虑不充分和特征学习不全面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选取客流特征、天气、空气质量和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CNN-ResNet-BiLSTM)。基于卷... 针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考虑不充分和特征学习不全面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选取客流特征、天气、空气质量和道路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模型(CNN-ResNet-BiLSTM)。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多因素客流时间序列进行自动提取,在CNN网络中插入多个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来加深网络深度,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捕捉前后两个方向的客流时间序列特征并得到预测结果;以杭州市全网80个站点工作日的进站客流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几种模型相比,多因素CNN-ResNet-BiLSTM组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E RMS)至少降低了8.50%,平均绝对误差(E MA)至少降低了6.7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 MPA)至少降低了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时客流预测 组合深度学习 轨道进站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延误特征的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捷 王涛 +2 位作者 黄欣宁 田杰 姚霖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54,共15页
为满足航班延误下航站楼内资源规划与旅客管理对聚集客流预测所提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要求,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延误特征的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航班延误特征量化表征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的波动情况,探究航班延误下离港聚集客流波... 为满足航班延误下航站楼内资源规划与旅客管理对聚集客流预测所提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要求,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延误特征的离港聚集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航班延误特征量化表征航站楼离港聚集客流的波动情况,探究航班延误下离港聚集客流波动规律和分布特征,构建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排列熵算法(PE)以及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短期航站楼聚集客流预测模型。首先,应用CEEMDAN将聚集客流数据序列分解为若干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和残差量(Residual, Res),降低原序列中数据的复杂性和非平稳性影响;其次,为减小模型计算规模,同时提高预测效率和精度,采用PE算法对IMF分量进行熵值重构;最后,建立WOA-LSTM聚集客流预测模型,利用鲸鱼优化算法优化LSTM超参数,叠加重构分量的预测结果,得到最终的聚集客流预测值。将模型应用于长三角某枢纽机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CEEMDAN-PE-WOA-LSTM预测模型性能最优,相较单一的LSTM模型,候机大厅聚集客流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42.78%、44.00%及45.62%;相较CEEMDAN-WOA-LSTM模型,预测效率提高41.64%。本文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存在显著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的候机大厅聚集客流,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离港聚集客流预测 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航站楼客流 航班延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珂 王丽婕 +1 位作者 郝颖 王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96-5207,I0015,共13页
云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类云的透光率不同,导致到达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会随之产生波动。为解决各类云遮挡下的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大、预测模型个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卫星云图和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 云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类云的透光率不同,导致到达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会随之产生波动。为解决各类云遮挡下的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大、预测模型个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卫星云图和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待测场站上方的历史云图,采用Farneback光流法预测出云图;然后,根据卫星云分类标签数据建立各类云的样本库,利用数据集蒸馏算法训练样本库得到云类判别图,将预测云图与云类判别图匹配计算,获得云类聚合匹配特征;最后,利用上述特征、云量特征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建立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利用某光伏电站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文所提模型能准确描述云层的各项特征,有效提升光伏功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蒸馏 卫星云图 云分类 光流法 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何斐 滕靖 +1 位作者 叶亮 陈宇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43,共7页
[目的]为应对大客流事件,需准确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对大客流时空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有必要基于EKF(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KF(无迹卡尔曼滤波),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进行短时预测。[方法]从车站和断面两个层面,介绍了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的... [目的]为应对大客流事件,需准确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对大客流时空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有必要基于EKF(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KF(无迹卡尔曼滤波),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进行短时预测。[方法]从车站和断面两个层面,介绍了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划分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断面的舒适度等级。通过定义客流密度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分别介绍了EKF模型和UKF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城市某条线路为案例,比较了EKF模型及UKF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及结论]算例结果表明,EKF模型及UKF模型均能通过实时采集当前时段车站自动售检票设备数据来预测下一时段的车站客流密度和断面客流密度,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密度短时预测场景。相比于EKF模型,UKF模型全天分时段预测值更接近真实变化趋势,UKF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散点分布更趋集中收敛;UKF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相对更低,说明UKF模型预测精度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密度 短时预测 扩展卡尔曼滤波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ISSA-LSTM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学丽 宋坤 +2 位作者 姚红云 李一博 曹志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6,共6页
针对城市短时交通流随机波动性强、可靠性低、预测精度差等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SparrowSearchAlgorithm,ISSA)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 针对城市短时交通流随机波动性强、可靠性低、预测精度差等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SparrowSearchAlgorithm,ISSA)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一种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VMD-ISSA-LSTM)。首先利用VMD对历史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分解;然后采用佳点集、正弦函数扰动和Tent混沌映射等策略对标准的SSA算法加以改进,增强ISSA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将每个分量送入ISSA-LSTM中进行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线性叠加,得到交通流量预测值。以上海市中山北路-曹杨路口2018年11月1日—30日的历史交通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LSTM、VMD-LSTM、VMD-SSA-LSTM等传统预测模型相比,VMD-ISSA-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278 4%,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佳点集 正弦函数扰动 Tent混沌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人杰 叶茂 +1 位作者 金旭 郭孝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19,共8页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多维度下的最优输入因子筛选方法,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层级嵌套OD估计方法。以2019年工作日的南京地铁线网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时间粒度为15 min以及60 min下,全网OD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37%、24%,部分OD对在高峰时段的MAPE值小于5%;15 min粒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1.3。相比于现有短时OD估计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效果更好,能够高效实现全网、全时段的OD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出行地和目的地 短时客流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关联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预测
13
作者 王润祺 郝妍熙 +2 位作者 胡华 方勇 刘志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目的]准确的短时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现有研究对于深度挖掘时空关联性仍不够充分,为此基于短时客流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基于客流时空关联特征的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目的]准确的短时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现有研究对于深度挖掘时空关联性仍不够充分,为此基于短时客流的时空规律提出了基于客流时空关联特征的STGCN(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首先,通过切比雪夫图卷积网络捕捉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相关性,借助门控循环单元挖掘多时空关联特征下客流的时间相关性;然后,分析待预测车站历史客流数据相关性及OD(起讫点)客流数据相关性,以深入提取时空相关性;最后,结合客流时空关联特征建立STGCN模型。[结果及结论]以上海地铁江苏路站为例,进行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时空关联特征参数的预测结果较未加入特征参数的预测精度提高了16%,预测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进站客流预测 时空关联性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密蜂 王家辉 +2 位作者 叶泽甫 朱竹军 阎高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9-367,共9页
针对新建电站的历史数据量有限,且不同时段光伏数据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构建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首先,为充分考量光伏序列的不确定性及数值天气预报的固有偏差,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滚动时间窗聚... 针对新建电站的历史数据量有限,且不同时段光伏数据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构建一种适用于单/多光伏电站的迁移超短期光伏预测建模框架。首先,为充分考量光伏序列的不确定性及数值天气预报的固有偏差,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滚动时间窗聚类方法,同时为避免维度过高问题并强化天气类型与光伏发电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类内外特征加权结构保持降维算法;其次,通过采用测地线流式核积分完成数据分布对齐,减小样本分布差异对单/多电站模型鲁棒性的影响;最后,采用梯度增强决策树建立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实现光伏功率预测精度的提升。采用公开数据集PVOD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预测 迁移学习 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 结构保持 测地线流式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公交站点短时客流预测 被引量:55
15
作者 张春辉 宋瑞 孙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明显具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了采集数据和实例分析,数据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177 1,均方误差为0.796 1,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短时公交客流进行预测.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在相同的实例数据下,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0.477 0,均方误差为1.672 4,结果表明使用卡尔曼滤波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误差小,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度加权的残差LSTM短期交通流量预测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月龙 唐德华 +4 位作者 姜桂圆 肖志涛 耿磊 张芳 吴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由于嵌入了部分手工设计的特征,使得提取的网络特征功能单一,存在适应性及鲁棒性差、数据局部特征刻画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残差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利用集成学习思想将空间分布...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由于嵌入了部分手工设计的特征,使得提取的网络特征功能单一,存在适应性及鲁棒性差、数据局部特征刻画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残差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利用集成学习思想将空间分布的数据端到端训练到残差LSTM网络中,同时在每个LSTM单元后引入维度加权单元,显式建模特征维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短期交通流量数据的自适应建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期交通流量预测 残差连接 长短期记忆网络 维度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短时交通流实时自适应预测 被引量:107
17
作者 韩超 宋苏 王成红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530-1532,1535,共4页
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采用ARIMA(p,d,0)模型结构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出一种短时交通流实时自适应预测算法。在该算法中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基于线... 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采用ARIMA(p,d,0)模型结构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出一种短时交通流实时自适应预测算法。在该算法中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基于线性最小方差预报原理的Astrom预报算法进行预报。针对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减小遗忘因子可以提高一步预测的性能。此外,将该算法分别应用于工作日和双休日的数据时,仿真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说明该算法对不同交通流状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ARIMA模型 短时交通流预测 自适应预测 实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lman滤波的地铁换乘客流预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熊杰 关伟 孙宇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16,121,共6页
针对地铁换乘通道的换乘客流量,提出了利用Kalman滤波进行短时客流量预测的方法.基于Kalman滤波原理对地铁换乘客流系统构建状态方程,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状态方程中的状态转移矩阵进行标定,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该状态转移矩... 针对地铁换乘通道的换乘客流量,提出了利用Kalman滤波进行短时客流量预测的方法.基于Kalman滤波原理对地铁换乘客流系统构建状态方程,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状态方程中的状态转移矩阵进行标定,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该状态转移矩阵在待预测时间序列上的值,进而实现客流量的预测.以北京地铁西单站换乘通道为例,从平日和假日两方面分别对该换乘通道一周内,早高峰时期客流量进行了短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乘通道 短时客流量预测 KALMAN滤波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姚智胜 邵春福 高永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以交通检测器收集到某时刻前几时段及上下游前几时段的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为输入,以对应时段交通流量为输出,选取核函数,对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训练.应用... 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以交通检测器收集到某时刻前几时段及上下游前几时段的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等交通参数为输入,以对应时段交通流量为输出,选取核函数,对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训练.应用训练完成的支持向量回归机,输入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速度,来预测下时段的交通流量.最后,以某城市道路的实时数据来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短时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机 统计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中短时交通流预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马寿峰 贺国光 刘豹 《预测》 CSSCI 2004年第2期28-34,共7页
短时、实时交通流预测是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基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研究表明,没有一种预测模型和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交通流预测。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短时交通流的智能预测系统,按照智能预测和组合预... 短时、实时交通流预测是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基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研究表明,没有一种预测模型和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交通流预测。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短时交通流的智能预测系统,按照智能预测和组合预测的思想,实现预测模型的智能选择,以及多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的综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该系统采用多智能体技术进行设计和实现,文章给出了这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交通预测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 预测 多智能体 预测支持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