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下穿老旧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与预测模型:以天津7号线下穿南门里分局为例
1
作者 张继文 朱泽奇 +1 位作者 蒋拓 周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552-8559,共8页
针对天津7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采用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获取大量建筑物监测变形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建筑物瞬时沉降与平均速度、推力、注浆量、盾构距离、注浆压力等盾构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建筑物沉... 针对天津7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采用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获取大量建筑物监测变形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建筑物瞬时沉降与平均速度、推力、注浆量、盾构距离、注浆压力等盾构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下穿老旧建筑物时,在-50~70 m范围内老旧建筑沉降均会受盾构施工影响;盾构施工诱发差异沉降的重要原因,是建筑物不同立面的沉降差异明显;盾构施工参数注浆量、推力、平均速度与瞬时沉降为正相关关系,其中盾构距离对于建筑物沉降影响最大;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的施工参数合理,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其预测沉降曲线与监测实测沉降曲线基本吻合,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后续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自动化监测 建筑物沉降 施工参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古建筑影响及控制措施
2
作者 何晟亚 李恒一 王志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目的]为了明确软土地区隧道施工及运营对古建筑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有必要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古建筑的影响控制问题。[方法]以深圳地铁3号线下穿坪西萧氏碉楼为例,建立了大型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隧道施工掘进及列车振动对碉... [目的]为了明确软土地区隧道施工及运营对古建筑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有必要研究地铁隧道施工对古建筑的影响控制问题。[方法]以深圳地铁3号线下穿坪西萧氏碉楼为例,建立了大型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隧道施工掘进及列车振动对碉楼结构的影响,对比了桩梁托换和基础注浆加固的控制效果,确定了优选控制措施,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若未采取控制措施,地铁隧道施工会造成碉楼严重的整体性倾斜,运营期列车运行引起的碉楼顶部水平振动速度达到了1.41 mm/s,不满足控制要求。采用基础注浆加固措施后的碉楼顶部沉降值仅降低了17.5%,而采用桩梁托换措施后,基本可以解决碉楼基础整体性下沉问题,碉楼振动速度降低为0.33 mm/s,结构最大响应应力为30.39 kPa。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可知,采用桩梁托换措施后的碉楼顶部沉降、碉楼倾斜率及地面沉降分别为10 mm、0.4‰和12 mm,分别低于14 mm、2.0‰和30 mm的控制值。开展软土地区结构稳定性控制时,应充分运用桩式加强措施,并保证桩端嵌入有效持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古建筑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空间效应下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3
作者 陈方岩 刘勇 +3 位作者 刘燕 刘峻廷 朱士齐 李海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盾构工作井在施工的基坑开挖期和主体施工期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最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济南某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设计3种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方案,探讨盾构工... 为了更好地控制盾构工作井在施工的基坑开挖期和主体施工期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最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济南某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设计3种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方案,探讨盾构工作井环框梁的竖向架设位置对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坑开挖期,主体施工期盾构工作井环框梁的竖向架设位置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更明显;当3道环框梁竖向架设深度比例为1∶5∶7时,盾构工作井下部环框梁间距减小,对基坑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控制最优,基坑开挖期最大水平位移由25.8 mm减至25.5 mm,主体施工期最大水平位移由27.8 mm减至26.5 mm,均有利于控制盾构工作井基坑开挖期与主体施工期的最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基坑空间效应 数值模拟 围护结构 结构变形 盾构工作井 环框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盾构管片预埋槽道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赵文祥 曲柄宇 +1 位作者 王厚霖 黄亮亮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1,共7页
现阶段盾构区间预埋槽道大多采用整环设置的方式预埋槽道,能够保证施工稳定和便捷,但会造成大量空置和成本浪费。为优化盾构管片预埋槽道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引入BIM技术,提出基于槽道优化的盾构隧道排版改进算法,在精简预埋槽道用量的... 现阶段盾构区间预埋槽道大多采用整环设置的方式预埋槽道,能够保证施工稳定和便捷,但会造成大量空置和成本浪费。为优化盾构管片预埋槽道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引入BIM技术,提出基于槽道优化的盾构隧道排版改进算法,在精简预埋槽道用量的同时精准预测和模拟盾构隧道管片排版。以BIM为支撑平台,根据工程实际特点提出基于接触网环和底部轨行区单槽道的优化方案。首先,考虑接触网排布规律,对顶部双槽预埋环进行优化,单环排版采用最小拟合误差法计算最优点位;其次,结合底部轨行区可取消预埋槽道的特性,对单槽环进行优化,确定管片排版规律及点位筛选规则,以优化排版算法;最后,基于以上算法设计原型系统,实现对设计区间线路盾构隧道的三维自动化排版和分析报告输出,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进行方法验证,输出结果能够指导管片生产及盾构现场施工排版。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管片预埋槽道14.59%优化率,并基于BIM技术生成三维可视化管片及预埋槽道模型,实现优化方案可视化的复核校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优化 建筑信息模型(BIM) 盾构管片 预埋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振动监测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文彬 孙常康 +1 位作者 杨丽 乌郎·哈德力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为确保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施工安全,确定先评估、先加固、施工监测、后评估、后加固总体技术路线。通过建立古建筑1︰3.52的实体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获取结构阻尼比,利用Ansys进行三维建模,采用结构与模态分析,针对易损结构进行加固... 为确保地铁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施工安全,确定先评估、先加固、施工监测、后评估、后加固总体技术路线。通过建立古建筑1︰3.52的实体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获取结构阻尼比,利用Ansys进行三维建模,采用结构与模态分析,针对易损结构进行加固预防,为后续振动监测与盾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试验区施工监测数据,调整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在静力分析下该结构位移最大值约为14.01 mm,验证了三维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结构模型基本频率为0.59046 Hz,最易受损位置为斗枋处。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古建筑物加速度变化幅度小于0.003 m/s2,振动频带主要集中在0.6~20.5 Hz,振动频带处于正常范围,对古建筑物基本无影响。针对盾构下穿古建筑物提出以“地铁盾构穿越以匀速掘进为主,避免运营高峰期作业,影响区地层之间使用注浆加固,对古建筑物易损结构进行支护,施工时采取隔振减振方案”的总体解决思路,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盾构 古建筑保护 振动监测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地层盾构下穿建筑注浆加固体参数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兴 姚超凡 +4 位作者 周洋 马杲宇 刘昊 何川 王士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注浆加固是降低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扰动的常用处置措施,工程中应重点关注注浆加固体的参数设计。合理的注浆加固体参数是保障加固效果、降低工程造价的前提,为此有必要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优化分析。[方法]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 [目的]注浆加固是降低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扰动的常用处置措施,工程中应重点关注注浆加固体的参数设计。合理的注浆加固体参数是保障加固效果、降低工程造价的前提,为此有必要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优化分析。[方法]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五一立交站—新秀公园站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根据既有建筑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对下穿施工进行分类,采用数值计算对注浆加固体横断面参数进行分类优化,并对加固体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在施工现场,根据参数优化结果进行注浆加固,以验证加固体参数优化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下穿施工可分为3类:隧道正穿建筑;隧道侧穿I型建筑;隧道侧穿II型建筑。隧道正穿建筑时,加固体宜伸入微扰动区约1 m,加固厚度宜为6 m。隧道侧穿建筑时,加固体近隧道侧宜超出建筑4 m,远隧道侧宜伸入微扰动区4 m,加固厚度宜为6 m。加固体受力机理在隧道正穿建筑时可简化为两端锚固梁,侧穿建筑时可简化为悬臂梁。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加固体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下穿建筑 注浆加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帅 常连翠 +2 位作者 张煌 丁建文 刘晋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9-466,477,共9页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越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盾构开挖面逐渐接近建筑物,建筑物差异沉降及扭曲变形逐渐增大;差异沉降量在盾构机通过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而扭曲变形峰值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到达建筑物中点截面位置时,随后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中心至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5~2时,建筑物差异沉降量较大,在L/D=1.5时达到峰值;当盾构穿越夹角从θ=0°增大至θ=90°时,建筑物最大差异沉降量不断增加,而最终扭曲变形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在θ=45°时扭曲变形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侧穿浅基础建筑物时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浅基础建筑物 差异沉降 扭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级盾构始发筑岛围堰湖相淤泥原位固化试验研究
8
作者 宋相帅 何源 +1 位作者 韩晓明 许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5,共8页
为满足城市内湖筑岛围堰内超大直径盾构始发作业需求,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PPP项目3标围堰淤泥固化工程,开展湖相淤泥固化剂适配性试验,探究固化剂成分配比、固化剂质量分数、喷搅工艺及浮淤对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为满足城市内湖筑岛围堰内超大直径盾构始发作业需求,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PPP项目3标围堰淤泥固化工程,开展湖相淤泥固化剂适配性试验,探究固化剂成分配比、固化剂质量分数、喷搅工艺及浮淤对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固化翻浆层厚度测试明晰淤泥固化效果,以获取最佳固化剂质量分数及固化工艺。试验研究表明:1)通过固化剂适配性试验、现场原位固化试验可知,湖相淤泥采用原位固化工艺是可行的,能满足施工承载力等指标要求;2)针对南湖湖相淤泥,考虑固化土强度及均匀性,选取m_(水泥)∶m_(工业废渣)=6∶4、固化外加剂质量分数为1‰及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0.5%的固化剂处理效果较好;3)采用“4搅4喷”固化工艺,可以减少翻浆浪费,且可以均匀加固淤泥地层。通过评估不同工况下筑岛围堰内试验田淤泥固化效果,提出了最佳固化剂质量分数及固化工艺,解决了淤泥固化强度不足、均匀性不良等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筑岛围堰 湖相淤泥 淤泥原位固化试验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翻浆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研究现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钱桂枫 杨雅琴 伍思同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7,共9页
截至2023年底,我国投入运营铁路隧道共计18 573座,总长23 508 km。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铁建设迅猛发展,出现一批特大直径、超... 截至2023年底,我国投入运营铁路隧道共计18 573座,总长23 508 km。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铁建设迅猛发展,出现一批特大直径、超长距离、超大埋深、超强水压、超高风险的盾构隧道工程,对盾构隧道的勘察设计、装备制造、施工技术和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字铁路规划》《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架构2.0》要求,长三角地区正积极探索推动铁路智能建造2.0在长大复杂铁路盾构隧道的落实与应用。针对我国长大复杂铁路盾构隧道的智能建造理论和技术体系尚不成熟的现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在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长大高铁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总结深基坑、管片生产与运输、盾构隧道施工等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后续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铁 长三角地区 铁路隧道 盾构施工 智能建造 数智化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地层盾构下穿密集房屋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辉 吴晔晖 +2 位作者 谢文达 朱六兵 刘昌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4-162,共9页
为研究大直径盾构在淤泥地层下穿民房群施工控制措施,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下穿期间的掘进参数控制及地表变形情况;同时在隧道与地面建筑之间施作隔离桩控制民房群沉降,对隔离桩保护房屋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大直径盾构在淤泥地层下穿民房群施工控制措施,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下穿期间的掘进参数控制及地表变形情况;同时在隧道与地面建筑之间施作隔离桩控制民房群沉降,对隔离桩保护房屋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隔离桩能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引起的下穿段建筑物沉降,桩长30.85m时,房屋最大沉降-0.4mm,相对无隔离桩时的沉降减少了26.7mm;(2)隔离桩距离隧道越近,控制建筑物沉降的效果越明显,隔离桩到隧道距离从13m减小到1m,房屋最大沉降从-1.39mm减小至-0.43mm;(3)依据试验段与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下穿段盾构掘进参数,通过设置隔离桩,本工程盾构穿越后地面建筑沉降普遍控制在-6mm以内,保证了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隔离桩 下穿建筑物 沉降控制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盾构施工进程与时空因素的临近建筑物沉降预测研究
11
作者 詹涛 黄浩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7-121,共5页
为了准确预测盾构施工以及时空效应对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混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卷积网络层提取不同监测项目数据与盾构施工进度之间的空间特征,通过长... 为了准确预测盾构施工以及时空效应对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混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卷积网络层提取不同监测项目数据与盾构施工进度之间的空间特征,通过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层对多因素特征序列样本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引入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参数,得到沉降预测结果,同时输出优化后的最佳模型参数。结合南昌市轨道02标段东延工程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稳定和准确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麻雀搜索算法(SSA)在CNN-LSTM参数优化问题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一研究为盾构施工与建筑物沉降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预测模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减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度学习在地下工程监测和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临近建筑物 时空效应 组合模型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施工技术
12
作者 潘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4,160,共7页
[目的]为解决地铁车站超大断面下穿扩挖施工引起的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困难的问题。[方法]依托成都地铁新建18号线倪家桥站盾构接收区下穿既有立交桥引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 [目的]为解决地铁车站超大断面下穿扩挖施工引起的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困难的问题。[方法]依托成都地铁新建18号线倪家桥站盾构接收区下穿既有立交桥引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铁车站盾构接收区近接既有建筑物超宽扩挖施工技术研究,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及结论]采用超前大管棚、12导洞分部扩挖法以及复合式衬砌等施工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既有建筑物沉降的前提下,实现车站主体结构长距离扩挖,保证车站盾构接收区结构的吊装净空;对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形造成主要影响的施工步骤是①、⑦导洞围护桩的破除,以及①、⑦导洞的开挖;既有建筑物在①、④导洞处沉降明显,最大沉降值为8.82 mm,是模拟结果沉降最大值的1.21倍;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均满足安全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盾构接收区 下穿建筑物 超宽扩挖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历史风貌建筑影响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徐泽民 韩庆华 +1 位作者 郑刚 张立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两座历史风貌建筑物紧邻地铁车站,并且盾构在其下方穿越,需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物的保护,针对性提出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车站基坑盖挖逆作法、地连墙截断承压水、冻结、车站内水平注浆加固、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等施工... 两座历史风貌建筑物紧邻地铁车站,并且盾构在其下方穿越,需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物的保护,针对性提出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车站基坑盖挖逆作法、地连墙截断承压水、冻结、车站内水平注浆加固、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等施工方案及措施。通过对基坑开挖与降水、端头加固、盾构掘进等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对建筑物变形影响的规律及特点,实测结果表明: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能够将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冻结孔施工、地下水通过冻结区盾尾间隙进入刀盘前方等均可引起建筑物的显著沉降;建筑物基础与隧道之间存在淤泥质土层时,在淤泥质土层下方进行注浆不能对自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有效抬升,但对自重较小建筑物的抬升则有一定的效果,但注浆在淤泥质土层中引起孔压的消散可导致建筑物在后期产生沉降;盾构机进入冻结体前应做好全断面注浆止水,切断前后水力联系,盾构机掘进困难时,不应随意增大盾构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盾构掘进 基坑 注浆 冻结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诱发的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任建喜 李庆园 +4 位作者 郑赞赞 高丙丽 刘朝科 张琨 冯晓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模拟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地表建筑物时的合理施工参数确定和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采用数值...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模拟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为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地表建筑物时的合理施工参数确定和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采用数值模拟得到北京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基本对称,建筑物对其周围区域地表变形影响较大,对其所在区域地表变形影响相对较小,最大差异沉降为8,09 mm;(2)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两隧道开挖对地表影响的范围主要在两隧道中心左右各36 m,开挖面影响区域为开挖面前方24 m及开挖面后方20 m范围内,施工时应重点监测;(3)实践表明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是预测盾构施工对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规律的有效手段;(4)研究成果可用于地铁盾构施工对地表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 地表变形 建筑物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105
15
作者 王占生 王梦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讨论了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 ;分析了盾构通过建筑物时的组织方法 ;论述了盾构施工影响区域的划分和对建筑物影响进行预测的手段 ;提出了盾构通过建筑物时的施工控制参数和常见的工程处理措施。笔者就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安... 讨论了盾构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 ;分析了盾构通过建筑物时的组织方法 ;论述了盾构施工影响区域的划分和对建筑物影响进行预测的手段 ;提出了盾构通过建筑物时的施工控制参数和常见的工程处理措施。笔者就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安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安全影响 盾构 建筑安全 处理措施 建筑物 地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明聚 刘晓娟 杜永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为指导盾构施工方案的决策,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必要的加固措施,研究了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以深圳地铁2#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地质条件盾构下穿建筑物进行模拟,研究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根据现... 为指导盾构施工方案的决策,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必要的加固措施,研究了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以深圳地铁2#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地质条件盾构下穿建筑物进行模拟,研究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总结出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分析地质条件、基础类型等因素与建筑物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左、右线分别通过建筑物时其基础的沉降值迅速增加,有明显的二次沉降规律;隧道两线与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决定其对建筑物二次扰动的程度,正下方穿越比侧穿对建筑物的影响要大;盾构断面为软弱岩时引起的建筑物沉降较大,为硬岩时沉降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建筑物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穿越保护建筑数值模拟预测与监控量测 被引量:19
17
作者 葛世平 谢东武 +1 位作者 丁文其 杨洪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7,共5页
对既有建筑下盾构穿越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多工况系统的3维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在地层及隧道相关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既有建筑与隧道的相对位置、既有建筑的刚度、自重等对地表沉降规律具有明显的改变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沉降量、沉降... 对既有建筑下盾构穿越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多工况系统的3维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在地层及隧道相关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既有建筑与隧道的相对位置、既有建筑的刚度、自重等对地表沉降规律具有明显的改变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沉降量、沉降槽宽度及形式等的改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穿越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徐家汇观象台工程,建立全3维模型对既有建筑下盾构穿越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地表沉降量.通过对穿越过程沉降测点的监测,对数值模拟预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穿越 保护建筑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沉降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亚洲 王善高 闵凡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64,共6页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该范围内民房进行分类监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盾构施工对民房建筑群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值分析能够较好地预测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及沉降量,可用于指导房屋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控制不当使得地表产生不均匀沉降、民房发生倾斜和裂缝等问题,通过控制支护压力、调整施工速度和壁后注浆等施工参数,并及时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民房 沉降 FLAC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姜忻良 崔奕 赵保建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5-730,共6页
为了弄清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了盾构法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自身沉降与内力变化状况.以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物和开洞地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按照... 为了弄清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了盾构法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自身沉降与内力变化状况.以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物和开洞地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按照结构-土体-隧道共同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的区间段内.建筑物的横向倾斜随着盾构的掘进逐渐增大,而其纵向倾斜量最大值则出现在开挖面在建筑物中线附近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过程中柱子的等效应力增幅可达20.1%;相对于弯矩而言,建筑物构件的扭矩变化更为显著;当开挖面越过建筑物20.m时其变形和内力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邻近建筑物 沉降 内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既有建筑期间盾构施工参数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润峰 梁荣柱 +1 位作者 张献民 薛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1-558,共8页
以杭州地铁二号线为对象,研究在盾构下穿既有建筑过程中盾构施工参数及姿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盾构掘进参数及现场实测数据发现,在盾构到达既有房屋前,盾构土舱压力大于静止侧向土压力会致使房屋隆起变形;盾构刀盘回转方向与土舱压力... 以杭州地铁二号线为对象,研究在盾构下穿既有建筑过程中盾构施工参数及姿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盾构掘进参数及现场实测数据发现,在盾构到达既有房屋前,盾构土舱压力大于静止侧向土压力会致使房屋隆起变形;盾构刀盘回转方向与土舱压力具有相关性,当盾构刀盘顺时针回转时,左侧土压力大于右侧土压力,反之亦然.为降低盾构刀盘挤压效应,避免房屋过大隆起变形,盾构经历多次停机;反向回转盾构切口可调整盾体回转角;设定下区千斤顶推力大于上区千斤顶,其差值产生的纠偏力矩可有效地调整盾构俯仰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参数 盾构姿态 既有建筑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