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系统设计
1
作者 潘澜澜 陈开瑞 +5 位作者 余瀚坤 周阳涛 刘洪源 郑雨 付新元 张国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8,共9页
为研究贝类净化暂养中水质变化大及增氧系统滞后性高所导致的增氧不及时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系统,通过多点传感器布局,实时监测温度、pH值、浑浊度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采用并结合粒... 为研究贝类净化暂养中水质变化大及增氧系统滞后性高所导致的增氧不及时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系统,通过多点传感器布局,实时监测温度、pH值、浑浊度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采用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了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器,建立了溶解氧预测和增氧机控制模型。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利用NB-IoT模组与阿里云平台进行远程通信和数据存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溶解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PSO-PID控制器在增氧机调控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研究表明,本系统各传感器采集精度平均误差均小于5%,具备较高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实现了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的全过程、全方位数据监控,满足了贝类净化暂养水质监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净化 贝类暂养 水质监测系统 溶解氧预测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宁军 董蓓 +2 位作者 谢康 牧运洋 项贤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I0002,共10页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贝类立体净化系统,选择三角帆蚌作为试验贝类,考察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COD_(cr)(化学需氧量)、NH_(3)-N(氨氮)、...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贝类立体净化系统,选择三角帆蚌作为试验贝类,考察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COD_(cr)(化学需氧量)、NH_(3)-N(氨氮)、TP(总磷)净化效果均能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对COD_(cr)、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2%、56.2%、63.9%,三角帆蚌体质量每生长1 kg所能削减的COD_(cr)、NH_(3)-N、TP污染量分别为91.69、6.42、1.46 g.三角帆蚌主要通过发达的滤食组织系统,将尾水中C、N、P等物质吸收转化为贝壳和软组织生长元素,一方面可以深度净化尾水水质,另一方面贝类可被提取作为生态产品,带来经济效益.进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应用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 城镇污水处理厂 贝类立体净化系统 三角帆蚌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贝广场贝类暂养净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辅利 高光智 +3 位作者 巩晓东 王建群 刘秀民 金培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中国最大的贝类批发市场———金贝广场的暂养净化项目研发过程中,对贝类进行了暂养密度、循环水量、曝气形式、水温与耗氧量、充氧能力、循环水质、停电时限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贝类的暂养密度不宜超过0.3 kg/L,曝气充氧形式宜以... 在中国最大的贝类批发市场———金贝广场的暂养净化项目研发过程中,对贝类进行了暂养密度、循环水量、曝气形式、水温与耗氧量、充氧能力、循环水质、停电时限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贝类的暂养密度不宜超过0.3 kg/L,曝气充氧形式宜以池外曝气为主,暂养水温以6℃为宜,水中溶解氧大于3.7 mg/L时,对贝类活度的影响不大,换水次数不宜少于3次/d,停电时间不宜超过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暂养净化 暂养密度 曝气 循环 水温 停电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酸性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向维 丁馨 +2 位作者 张薛磊 吴媛媛 陈松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优化彩虹明樱蛤酸性多糖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醇沉法,运用正交试验对彩虹明樱蛤多糖的分离过程进行优化,包括时间、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所获多糖经去蛋白、去色素、去离子后,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纯化,以Sephadex... 目的:优化彩虹明樱蛤酸性多糖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醇沉法,运用正交试验对彩虹明樱蛤多糖的分离过程进行优化,包括时间、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所获多糖经去蛋白、去色素、去离子后,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纯化,以Sephadex G-100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及红外光谱初步研究。结果:优化的多糖提取制备工艺为:时间6 h、温度70℃、pH 8.0、乙醇浓度70%,获得纯白略带暗褐色的颗粒状固体;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分离洗脱后得到靶多糖组分彩虹明樱蛤酸性多糖(Moerella iridescens acidic polysaccharide,MIAP),经Sephadex G-100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MIAP为均一多糖组分,呈乳白色绵柔絮状;红外光谱扫描,MIAP含α-D型吡喃葡萄糖。结论:正交试验法优化了MIP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了MI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多糖类/分离和提纯 彩虹明樱蛤多糖/分离和提纯 正交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贝类活性肽生物活性及酶解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文文 王令充 +2 位作者 吴皓 栾合密 张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72-74,共3页
综述海洋贝类活性肽的主要生物活性、酶水解制备以及分离纯化手段,并展望其研究趋势和市场前景。
关键词 贝类 活性肽 生物活性 酶解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僧帽牡蛎肉低温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许永安 位绍红 +3 位作者 吴靖娜 廖登远 章超桦 秦小明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了使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卫生安全并低温流通,对大肠菌数超标的僧帽牡蛎进行净化。大肠菌群数6 000 MPN/100 g贝肉以下的僧帽牡蛎经24 h的净化,可达到净化海水贝类标准(DB 35/575—2004)的要求(≤300 MPN/100 g贝肉)... 为了使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卫生安全并低温流通,对大肠菌数超标的僧帽牡蛎进行净化。大肠菌群数6 000 MPN/100 g贝肉以下的僧帽牡蛎经24 h的净化,可达到净化海水贝类标准(DB 35/575—2004)的要求(≤300 MPN/100 g贝肉);同时对净化蛎肉用注净化海水和未注净化海水两种包装,在-4-10℃各温度下进行保鲜试验,保鲜过程中两种包装牡蛎肉的挥发性盐基氮变化无显著差异,净化蛎肉在-4-0℃温度带微冻保鲜效果较好,在5℃以下贮藏比较安全。建议生产上将净化僧帽牡蛎注净化海水包装在0-4℃贮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帽牡蛎 贝类净化 大肠菌群 低温保鲜 挥发性盐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贝毒在文蛤体内的累积及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和定 付金花 冉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50,共6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法进行。结果表明:文蛤对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能力较弱,累积试验末期(15 d)的内脏毒素累积量仅为884μg/100g,内脏中毒素累积量高于肌肉,占全贝的77.4%~89.1%。15 d的解毒试验中,三组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都有下降,对照组毒素排出量占总累积量的30.1%,臭氧处理组占32.8%,"内排外解"法处理组毒素排出比例最高,达总累积毒素的47.2%。试验表明,"内排外解"法能加快文蛤体内PSP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丈蛤(Meretrix meretrix)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累积 净化 内排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滩涂养殖贝类微生物富集及海水净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雷 陈雪昌 +2 位作者 陈瑜 刘欢 郭远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80-81,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贝类对微生物富集能力的差异以及生长环境水质对贝类富集微生物的影响和海水净化试验微生物变化情况。[方法]抽样检测缢蛏、文蛤、泥蚶中的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检测贝类生长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净化试验中...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贝类对微生物富集能力的差异以及生长环境水质对贝类富集微生物的影响和海水净化试验微生物变化情况。[方法]抽样检测缢蛏、文蛤、泥蚶中的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检测贝类生长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净化试验中,每天换水抽样检测缢蛏样品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连续抽样检测5 d。[结果]缢蛏、文蛤、泥蚶样品中缢蛏富集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数值相对较高,文蛤和泥蚶的富集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含量越高,则该环境下生长的贝类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就越高,二者呈一定的正相关;污染的缢蛏随着暂养净化时间的增加,缢蛏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数值也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微生物 富集能力 海水净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大肠杆菌的生物检测法—斑贝检测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灵芝 黄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44,共4页
大肠杆菌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示菌 ,因而对其要求快速、准确的检测。常规检测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 ,但缺点是当菌数过多会影响准确计数 ,而菌体过少则会出现漏检的情况。综述了一种新的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法 ,该法应用斑贝作为预测水... 大肠杆菌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示菌 ,因而对其要求快速、准确的检测。常规检测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 ,但缺点是当菌数过多会影响准确计数 ,而菌体过少则会出现漏检的情况。综述了一种新的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法 ,该法应用斑贝作为预测水体中菌密度升高的一种指示生物 ,因其具备快速积累并保留水体中大肠杆菌的能力 ,可有效地避免低菌数时的漏检情况 ,能使水域管理者降低正常监测大肠杆菌临界量所需的取样频率 ,因而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的细菌污染的河水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斑贝 生物检测 积累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净化中试生产工艺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永安 廖登远 +1 位作者 章超桦 秦小明 《福建水产》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介绍用紫外线法消毒的海水对文蛤、花蛤、缢蛏进行净化的中试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净化效果。通过对该三种净化贝净化前后的各种安全指标以及其净化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和砂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认为原料符合SC/T3013-2002规范的文... 本文介绍用紫外线法消毒的海水对文蛤、花蛤、缢蛏进行净化的中试生产工艺技术及其净化效果。通过对该三种净化贝净化前后的各种安全指标以及其净化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和砂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检测,认为原料符合SC/T3013-2002规范的文蛤、缢蛏、花蛤经24小时的净化其大肠菌群都能达到DB35/575-2004净化海水贝类标准的要求(≤300MPN/100g贝肉),同时大肠群菌数较低的贝类可以缩短净化时间;根据其含砂量的不同净化时间可控制在8~16小时;要通过净化来大量降低贝类的重金属、农药及贝毒的含量似乎是不可能的;根据贝类品种的不同,其净化过程的死亡率在1.1~3.5%,产品得率90~98%;其净化产品在8℃~10℃贮存与流通可贮藏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文蛤 花蛤 缢蛏 净化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贝类的微生物污染及净化:检测的关键要素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新中 J Oliveira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年第3期86-95,共10页
本文是J Oliveira等发表于Food Control2011年第22期第805~816页"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bivalve shellfish:Crucial aspects in monitoring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e A mini-review"一文的译文。原... 本文是J Oliveira等发表于Food Control2011年第22期第805~816页"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bivalve shellfish:Crucial aspects in monitoring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e A mini-review"一文的译文。原作者为阿威罗大学大气与海洋研究中心生物系教授,主要从事贝类微生物学研究。文中指出:贝类营养丰富,世界范围内,其消费量及市场价格同步增长。尽管食用双壳贝类可促进饮食健康,但也会引发食源性疾病。在双壳贝类的收获地,微生物污染长期普遍存在并可能传播给消费者。现行食品安全计划欲保护消费者,然而,对双壳贝类微生物污染的轻视及管理欠缺可能会给公共卫生带来潜在风险。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双壳贝类的微生物评估及消除微生物污染的新兴替代性或补充性观点的最新概况。对于提高贝类的安全性、加强公共卫生控制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微生物污染 贝类安全 净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海洋贝类硫酸化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化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潇逸 侯志强 +3 位作者 严鲁峰 朱凯 叶兴乾 陈士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4,共9页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 硫酸化多糖是贝类中重要的营养功效成分。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海洋贝类动物硫酸化多糖微量快速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应用于9种贝类;测定硫酸化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基于此初步判定其所含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种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多糖的快速分离纯化,纯化后9种贝类的多糖均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4~55 kDa。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9种贝类中的硫酸化多糖具有类糖胺聚糖特性:蛾螺科和壳菜蛤科多糖样品呈现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特征,分别以水泡蛾螺和翡翠贻贝为代表;海湾扇贝多糖样品呈现肝素(heparin, HP)的特征。本研究为食用贝类硫酸化多糖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微量快速的前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硫酸化多糖 糖胺聚糖 微量提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贝类净化区细菌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娜 梁阳阳 +5 位作者 李静 杨坤 方婷 赵秀侠 崔凯 卢文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农村生活污水贝类净化区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贝类处理单元水体及贝类样品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贝类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高于处理单元水体。4组样品中均有大量序... [目的]研究农村生活污水贝类净化区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贝类处理单元水体及贝类样品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贝类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高于处理单元水体。4组样品中均有大量序列不能被归入已知的属,在门的分类水平上,优势菌门是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属水平上,优势细菌属主要为Cyanobium_PCC_6307、hgc I_clade。菌群分析发现贝类处理单元水体可能处于富营养化进程中。水质检测分析发现贝类通过滤食作用对氨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9.75%、37.21%、59.52%。[结论]该研究为贝类净水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对贝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系统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淡水贝类 净化区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贝类中糖胺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詹雯琦 路海霞 +5 位作者 蔡水淋 黄鹭强 吴靖娜 潘南 刘智禹 陈由强 《渔业研究》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随着人类健康、营养需求的提升以及海洋生物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贝类及其加工副产物为原料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将是今后的发展热点。糖胺聚糖是海洋贝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 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随着人类健康、营养需求的提升以及海洋生物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贝类及其加工副产物为原料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将是今后的发展热点。糖胺聚糖是海洋贝类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本文就海洋贝类糖胺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为贝类及其蒸煮液精深加工利用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贝类资源、开发新型海洋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糖胺聚糖 提取纯化 结构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蓄积及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呼晓群 解万翠 +2 位作者 李敏 董泽群 杨锡洪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4,共8页
文章阐述了有害毒藻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具有的物种特异性,从PSTs的蓄积、转化、代谢及净化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将暂养净化、生物吸附法、微生物代谢等净化方式进行优化或组... 文章阐述了有害毒藻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具有的物种特异性,从PSTs的蓄积、转化、代谢及净化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将暂养净化、生物吸附法、微生物代谢等净化方式进行优化或组合,对水产品进行高效脱毒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蓄积 转化 代谢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中6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云青 孟祥龙 +3 位作者 范广宇 马桂珍 唐秀 李配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94,共8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同步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贝类中64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加速溶剂萃取的萃取溶剂为90%(v/v)乙腈水溶液,萃取温度为85℃、冲洗体积60%萃取池体积、循环次数1次,同时使用0.8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 建立了加速溶剂同步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贝类中64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加速溶剂萃取的萃取溶剂为90%(v/v)乙腈水溶液,萃取温度为85℃、冲洗体积60%萃取池体积、循环次数1次,同时使用0.8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8 g石墨化炭黑(GCB)在线净化,提取液浓缩定容后,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4种农药在10.0~1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9,方法的定量限为2.0~10.0μg/kg;对文蛤空白基质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添加水平为5.0、10.0和100μg/kg以及定量限水平,得到的平均回收率为69.4%~129.7%,精密度为0.7%~16.0%(n=6)。该方法提取和净化同步完成,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够满足于贝类水产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加速溶剂同步萃取净化 多农药残留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源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锡洪 渠纯纯 +6 位作者 李赛 李安奇 丁乾 李钰金 李丽迪 张俊逸 解万翠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4,共7页
文章概述了贝类源抗氧化肽制备过程中蛋白酶解、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基于抗氧化肽活性检测方法及结构鉴定手段;重点分析一级结构对抗氧化机制的影响,指出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基团、亲疏水性、酸碱性、序列及空间构象对抗氧化肽活... 文章概述了贝类源抗氧化肽制备过程中蛋白酶解、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基于抗氧化肽活性检测方法及结构鉴定手段;重点分析一级结构对抗氧化机制的影响,指出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基团、亲疏水性、酸碱性、序列及空间构象对抗氧化肽活性产生重要影响,并展望了贝类源抗氧化肽在特殊食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酶解 抗氧化肽 分离纯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