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基合金推力轴瓦铸造缺陷改进工艺研究
1
作者 南飞艳 周林 +1 位作者 周茜 薛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6-210,共5页
某推力轴瓦ZSnSb12Cu6Cd1锡基合金层在浇注后频发氧化物夹杂及少量疏松缺陷,通过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和能谱仪分析,明确了二次氧化夹杂及补缩不足为主要成因。提出了3项关键改进措施:提高合金浇注温度、引入振动浇注、增设过滤片,并开展... 某推力轴瓦ZSnSb12Cu6Cd1锡基合金层在浇注后频发氧化物夹杂及少量疏松缺陷,通过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和能谱仪分析,明确了二次氧化夹杂及补缩不足为主要成因。提出了3项关键改进措施:提高合金浇注温度、引入振动浇注、增设过滤片,并开展了这3种改进措施的单因素工艺试验。经着色检测验证,增设过滤片对氧化夹杂物的过滤效果最好,有效解决了合金表面的点状缺陷,提高了推力轴瓦锡基合金的浇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基合金 推力轴瓦 氧化物夹杂 疏松 浇注温度 振动浇注 过滤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导热薄膜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坤 王菁潇 +5 位作者 董承卫 石倩 田方华 张垠 杨森 宋晓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共15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散热和导热已成为制约芯片器件小型化和大功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金属导热材料存在密度大和易氧化等问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基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碳基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散热和导热已成为制约芯片器件小型化和大功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金属导热材料存在密度大和易氧化等问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基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碳基材料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石墨烯导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工艺、晶粒尺寸、薄膜密度及杂质原子和缺陷等对石墨烯导热薄膜性能的影响和物理机理,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导热片 缺陷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绍军 韦春 +3 位作者 刘红霞 吕建 苏乐 曾思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表面改性效果,研究不同MGOs含量的MGOs/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GOs经KH550改性后彼此间形成共价键连接,MGOs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MGOs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其中,MGOs/P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45.5%,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3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与环氧树脂的复合 被引量:21
4
作者 沙金 谢林生 +2 位作者 马玉录 董树梅 王艳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3,共6页
对氧化石墨烯的氨基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进而超声剥离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采用三乙烯四胺和乙二胺,用缩合剂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制备相应的环氧... 对氧化石墨烯的氨基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其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进而超声剥离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采用三乙烯四胺和乙二胺,用缩合剂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并制备相应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将三乙烯四胺和乙二胺引入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且氧化石墨烯被部分还原;氨基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分散相加入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较纯环氧树脂明显提高,拉伸强度最大提高约60%,弹性模量最大提高约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氧化石墨烯 氨基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酚醛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桂荣 刘洪波 +3 位作者 杨丽 何月德 夏笑虹 陈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将氧化石墨烯与自制酚醛树脂乳液(PF)共混,经水合肼还原和热固化制备石墨烯/酚醛树脂(GNS/PF)纳米复合材料。利用AFM、SEM、FTIR和TG—DTG技术考察石墨烯对GNS/P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 将氧化石墨烯与自制酚醛树脂乳液(PF)共混,经水合肼还原和热固化制备石墨烯/酚醛树脂(GNS/PF)纳米复合材料。利用AFM、SEM、FTIR和TG—DTG技术考察石墨烯对GNS/P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片均匀分布在PF中,没有发生团聚,且石墨烯片与PF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石墨烯薄片对PF基体强烈的吸附作用增加了PF分子链的活性和有序性,显著提高了GNS/PF纳米复合材料内PF基体的固化交联密度.进而提高了PF基体的耐热性和高温残炭率。在300~450℃条件下,纯酚醛树脂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382.7℃,添加质量分数0.65%的GNS后,热分解峰值温度提高到408℃。在隔绝空气下900℃热处理,纯酚醛树脂的残炭率为46.2%,添加0.65%氧化石墨烯后残炭率增至59.4%,提高了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氧化石墨烯 热解 残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片状ZnO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庞海霞 刘长珍 +3 位作者 谢安 马丽 汤化伟 胡爱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下,两步合成片状ZnO晶体。105℃干燥得到ZnO晶体前驱物,400℃煅烧得到纯ZnO晶体。通过XRD、SEM、TEM、UV-vis和PL光谱等测试手段对ZnO晶体在两个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下,两步合成片状ZnO晶体。105℃干燥得到ZnO晶体前驱物,400℃煅烧得到纯ZnO晶体。通过XRD、SEM、TEM、UV-vis和PL光谱等测试手段对ZnO晶体在两个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示:ZnO晶体为六方纤锌矿结构,(0001)面形貌为规则的片状正六边形。热处理温度由105℃升至400℃,样品直径增加,透射率降低,禁带宽度减小,光致发光近带边发射峰强度减弱,位置红移。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均匀沉淀法合成ZnO晶体的光学性质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片状 热处理 温度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对再造烟叶烟气CO释放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缪应菊 刘维涓 +2 位作者 王亚明 连明磊 胡江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铁以湿法添加到再造烟叶中,制成卷烟燃烧后进行烟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测添加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再造烟叶的烟灰。结果表明:再造烟叶中加入纳米氧化铁有利于降低烟气CO和总粒相物(TPM)的释放量,且随着...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铁以湿法添加到再造烟叶中,制成卷烟燃烧后进行烟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检测添加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再造烟叶的烟灰。结果表明:再造烟叶中加入纳米氧化铁有利于降低烟气CO和总粒相物(TPM)的释放量,且随着加入的纳米氧化铁粒径的增大,CO和TPM释放量的降低率随之减小;由XRD谱图可推知再造烟叶卷烟烟气中CO的催化氧化机制:再造烟叶卷烟燃吸过程中,不管烟支是在富氧的抽吸过程还是贫氧的阴燃过程,纳米氧化铁都催化氧化烟气CO生成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纳米氧化铁 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模板调控不同形貌氧化亚铜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如 于良民 +2 位作者 贾兰妮 闫雪峰 董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70,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为软模板,在CuSO4、Na2SO3体系中调控合成了片状、海胆状、一维线、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Cu2+、不同PAM含量及不同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M促使氧化亚铜异相成核,氧化亚铜形貌随PAM质...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为软模板,在CuSO4、Na2SO3体系中调控合成了片状、海胆状、一维线、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Cu2+、不同PAM含量及不同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M促使氧化亚铜异相成核,氧化亚铜形貌随PAM质量分数的变化而变化:当c(Cu2+)=0.5mol.L-1时,PAM质量分数为3.0%(常温引入体系),产物主要为片状晶体;PAM质量分数为1.0%、3.0%时(高温引入体系),分别获得一维线状、海胆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1 mol.L-1时,体系中高温引入质量分数3.0%的PAM,得到片层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3、0.4 mol.L-1时,得到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氧化亚铜 模板 片状 海胆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片生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范学运 王艳香 余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78,共5页
本文研究了以碱式硫酸锌为前驱体,三聚磷酸钠为表面改性介质,水热法获得ZnO片状结构的形成机理以及工艺参数对ZnO晶体形貌的影响,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得ZnO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根可以修饰ZnO晶体的生长形貌,... 本文研究了以碱式硫酸锌为前驱体,三聚磷酸钠为表面改性介质,水热法获得ZnO片状结构的形成机理以及工艺参数对ZnO晶体形貌的影响,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得ZnO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根可以修饰ZnO晶体的生长形貌,限制沿c轴方向的快速生长,而向二维空间发展形成片状结构。改变三聚磷酸钠的浓度和水热溶液pH值,所得ZnO晶体的形貌发生变化,当三聚磷酸钠的浓度为0.1mol/L,pH值为9~10时,180℃水热28h可获得厚度小于50nm的六角形片状ZnO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片状结构 三聚磷酸钠 修饰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的制备和表征(英文) 被引量:16
10
作者 萧劲东 安黛宗 张晓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8-623,共6页
本文提供了一种应用二步法制备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的实验方法———首先 ,以尿素为沉淀剂宿主 ,以氯化锌、碱式碳酸锌为原料 ,应用均匀沉淀法获得纳米氧化锌的片状纳米级前驱物 ;然后通过控温热分解前驱物制备出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用... 本文提供了一种应用二步法制备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的实验方法———首先 ,以尿素为沉淀剂宿主 ,以氯化锌、碱式碳酸锌为原料 ,应用均匀沉淀法获得纳米氧化锌的片状纳米级前驱物 ;然后通过控温热分解前驱物制备出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制备的ZnO单晶的形貌 ,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实验制备的氧化锌均为无色透明的片状单晶 ,结晶形貌为正六边形、五边形、矩形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 ,单晶直径在 30~ 6 0 0 μm之间 ,厚 30~ 6 0nm ;影响纳米氧化锌单晶制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料配比、沉淀剂宿主尿素的浓度(1∶6 )以及反应温度 (70~ 85℃ )。此外 ,乙醇的含量对片状纳米前驱物的形貌影响很大 ,10 %~ 4 0 %的乙醇含量利于形成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纳米氧化锌单晶 尿素 氯化锌 碱式碳酸锌 均匀沉淀法 控温热分解前驱物 扫描电镜 红外光谱 表征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与掺N石墨烯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Pt和Pd抗毒性的提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设 杨玉杰 +3 位作者 程相林 赵建宏 宋成盈 王留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s均可提高Pt/C与Pd/C的抗毒性,其中NGNs提升作用更显著.该研究表明,石墨烯类材料改善催化剂抗毒性具有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掺N石墨烯 甲酸盐电氧化 抗毒性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烤鱼片中胆固醇氧化产物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敏 周建科 +1 位作者 李敬霞 张冬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134,130,共3页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烤鱼片中胆固醇氧化物含量。采用自装微型固相萃取柱(Microsolid-PhaseExtraction,MSPE)分离、富集样品中胆固醇氧化物。鱼片中共检出胆固醇氧化物5种,检出限分别为7β-羟基胆固醇:0.28μg/g,5β,6β-环氧化胆...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烤鱼片中胆固醇氧化物含量。采用自装微型固相萃取柱(Microsolid-PhaseExtraction,MSPE)分离、富集样品中胆固醇氧化物。鱼片中共检出胆固醇氧化物5种,检出限分别为7β-羟基胆固醇:0.28μg/g,5β,6β-环氧化胆固醇:0.40μg/g,5α,6α-环氧胆固醇:0.16μg/g,3β,5α,6β-胆甾烷三醇:0.25μg/g,7-酮基胆固醇:0.38μg/g。线性范围在0.28~2.62μg/g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烤鱼片 胆固醇氧化产物 测定 微型固相萃取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ITO薄膜的退火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军 成建波 +4 位作者 陈文彬 杨刚 蒋亚东 蒋泉 杨健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6,共3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室温下玻璃基板上制备ITO(Indium tin oxide)薄膜,并在真空中不同温度(100℃-400℃)下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对薄膜表面形貌、电光特性的影响。XRD测试发现薄膜在200℃退火后结晶,优选晶向为(222)。随退...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室温下玻璃基板上制备ITO(Indium tin oxide)薄膜,并在真空中不同温度(100℃-400℃)下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对薄膜表面形貌、电光特性的影响。XRD测试发现薄膜在200℃退火后结晶,优选晶向为(222)。随退火温度升高,方块电阻迅速下降,表面更加平整,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平均透过率提高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氧化铟锡(ITO) 退火 直流磁控溅射 方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表面改性对纸基摩擦材料原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文静 陆赵情 +3 位作者 谢璠 王贝贝 丁威 张美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7,共6页
采用高温空气氧化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同时采用磷酸氧化法对芳纶短切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对改性前后的两种纤维分别进行表征;采用芳纶浆粕、竹浆、海泡石绒以及改性前后的碳纤维和芳纶短切纤维混合来抄造纸基摩擦材料原纸;探究纤... 采用高温空气氧化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同时采用磷酸氧化法对芳纶短切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对改性前后的两种纤维分别进行表征;采用芳纶浆粕、竹浆、海泡石绒以及改性前后的碳纤维和芳纶短切纤维混合来抄造纸基摩擦材料原纸;探究纤维的表面改性处理对纸基摩擦材料原纸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纤维表面产生了很多沟壑,纤维表面粗糙程度增加,纤维表面的接触点和面积更多,结合力更大,同时引入了大量的活性基团;用改性纤维配抄的纸张层间结合强度比未改性纤维配抄的纸张层间结合强度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摩擦材料 纤维改性 高温空气氧化 磷酸氧化 纸张层间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掺杂钛基SnO_2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崔玉虹 冯玉杰 刘峻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采用电沉积 热氧化法制备了含有中间层的Sb掺杂钛基SnO2 电催化电极(Ti/SnO2),采用SEM、EDX以及 XRD 等检测方法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所制备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能力。... 采用电沉积 热氧化法制备了含有中间层的Sb掺杂钛基SnO2 电催化电极(Ti/SnO2),采用SEM、EDX以及 XRD 等检测方法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所制备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 Ti/SnO2 电极可在较短时间内将苯酚彻底降解,其较大的真实表面积以及电极中间层的存在是所制备电极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阳极极化曲线扫描(LSV)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Ti/SnO2电极具有较高的阳极析氧电位,有利于有机物的阳极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电极 中间层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提高PC阳光板的隔热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杰 钟明强 董绍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78,共4页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是一种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新材料。文中分别将纳米ATO掺混到聚碳酸酯(PC)树脂内和以水性聚氨酯为基料涂覆于PC板表面,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比较了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和实际隔热效果,以及环境因素对隔热...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是一种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新材料。文中分别将纳米ATO掺混到聚碳酸酯(PC)树脂内和以水性聚氨酯为基料涂覆于PC板表面,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比较了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和实际隔热效果,以及环境因素对隔热效果的影响。证实ATO均以纳米级颗粒均匀分散在树脂中,但因其固有的以吸收红外光为主、反射红外光为辅的隔热机理,ATO涂覆于PC阳光板表面比掺混进PC中更能起到透明隔热作用,微风能明显加强散热和隔热效果。本研究为低成本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涂层 透明隔热 聚碳酸酯阳光板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磁控溅射ZnO:Al薄膜的光电和红外发射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文文 刁训刚 +1 位作者 王峥 王天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以锌、铝合金 (ω(Al) =3% )为靶材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系列掺铝氧化锌ZnO :Al(ZAO)薄膜样品 ,通过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光光度计、霍耳效应及红外发射率测量仪等测试仪器或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 以锌、铝合金 (ω(Al) =3% )为靶材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系列掺铝氧化锌ZnO :Al(ZAO)薄膜样品 ,通过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光光度计、霍耳效应及红外发射率测量仪等测试仪器或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光学、电学及红外发射特性 .测得样品最低电阻率达到 1 .8× 1 0 -6(Ω·m) ,最大禁带宽度为 3.47eV ,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达到 90 % ,8~ 1 4μm波段平均红外发射率在 0 .2 6~ 0 .9之间 .上述特性均随衬底温度和溅射功率的变化有着规律的变化 .当方块电阻小于 45Ω时 ,薄膜在 8~ 1 4μm波段平均红外发射率与方块电阻遵循二阶函数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磁控溅射 ZNO:AL薄膜 方块电阻 禁带宽度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氧化层的弹塑性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华 杨翊仁 金雪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采用虚拟接触载荷法真实模拟半圆柱体与带有氧化层的平板之间的接触现象 ,研究了接触表面、表层及基体内部的弹塑性应力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 ,材料的变形刚度、屈服强度及表面摩擦力等因素对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 ,塑性屈服一般发生在表层... 采用虚拟接触载荷法真实模拟半圆柱体与带有氧化层的平板之间的接触现象 ,研究了接触表面、表层及基体内部的弹塑性应力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 ,材料的变形刚度、屈服强度及表面摩擦力等因素对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 ,塑性屈服一般发生在表层下部 z/ a约为 0 .8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层 接触应力 弹塑性变形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氧化性介质腐蚀功能型彩涂板的腐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倩 施国兰 +3 位作者 谷曦 钱婷婷 蔡明 汤晓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0,37,共6页
通过研究特殊功能彩涂板在不同质量分数双氧水溶液、5.2%次氯酸钠溶液、酸碱溶液腐蚀下的性能,考察其耐氧化性介质腐蚀能力。结果表明:特殊功能彩涂板的耐氧化性明显优于普通聚酯彩涂板,其中耐5%双氧水性能约为普通聚酯产品的6倍。另外... 通过研究特殊功能彩涂板在不同质量分数双氧水溶液、5.2%次氯酸钠溶液、酸碱溶液腐蚀下的性能,考察其耐氧化性介质腐蚀能力。结果表明:特殊功能彩涂板的耐氧化性明显优于普通聚酯彩涂板,其中耐5%双氧水性能约为普通聚酯产品的6倍。另外,通过研究可知该特殊功能彩涂板不仅具有耐氧化性介质腐蚀优势,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耐酸碱等腐蚀特性,可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对氧化剂消毒杀菌有特殊需求的建筑金属围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围护 耐氧化性 功能型彩涂板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元素在CSP热轧钢板中的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裴斐 成小军 +3 位作者 彭伟 孙玮 肖于德 许晓嫦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X-EDS能谱分析系统研究了残余元素As、Sn和Cu在超低碳CSP热轧钢板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利用MTS-810拉伸试验机对残余元素含量不同的热轧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残余元素As、Sn和Cu在实验温度低于1 050℃时均匀的... 利用扫描电镜和X-EDS能谱分析系统研究了残余元素As、Sn和Cu在超低碳CSP热轧钢板中的分布情况,并且利用MTS-810拉伸试验机对残余元素含量不同的热轧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残余元素As、Sn和Cu在实验温度低于1 050℃时均匀的分布在热轧钢板基体中;实验温度高于1 050℃后残余元素As和Cu出现富集偏析现象,富集偏析主要发生在氧化膜与基体交界处球形优先氧化物周围,没有发现Sn元素发生富集偏聚;残余元素的存在会导致热轧板表面质量恶化,此外,残余元素对CSP热轧钢板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残余元素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提高,但延伸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元素 热轧钢板 高温氧化 元素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