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TM分析的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1
作者 蔡玉军 马晓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ETM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ETM结果对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TM所得结构地震响应参数与IDA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说明ETM分析可有效减少计算量并准确预测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地震响应。此超限结构在弹性受力阶段主要通过弹性应变与动能耗散能量,弹塑性受力阶段则主要通过阻尼耗能和非弹性耗能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基本完好的概率为98.609%,设防地震工况下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为2.050%,罕遇地震工况下严重破坏与接近倒塌的概率分别为2.804%和0.021%。表明此超限结构可满足预设性能目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基地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耐震时程分析法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3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4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分析
5
作者 张翼翔 赵国臣 +2 位作者 林世镔 王誉瑾 刘昌邦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基于武汉某实际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工程,开展了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支撑立柱的钢筋和混凝土采用分离式建模,对上部塌落体采用整体式建模,... 基于武汉某实际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工程,开展了不同切口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支撑立柱的钢筋和混凝土采用分离式建模,对上部塌落体采用整体式建模,以精确模拟支撑立柱的力学行为并提高计算效率。此外,基于已建模型构建三角形切口形式的数值模型,与实际工程中的梯形切口形式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两种不同切口形式下,目标结构支撑柱的受力形式、后坐距离以及塌落体运动特征,讨论了不同切口形式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倒塌过程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倒塌过程在倒塌时间、塌落体运动特征和倒塌历程等方面高度吻合,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相对于梯形切口形式,三角形切口形式重心低,起爆后迅速以切口的一个顶点为轴心开始倾斜,后排支撑柱短时间承受大偏心压力,从而迅速失效,塌落体触地时间更短,触地速度更大,塌落体解体更为充分;两种切口形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后坐,因三角形切口形式产生的水平向动能较大,导致其产生的后坐距离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爆破拆除 倒塌过程 数值模拟 切口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刘栩邑 +2 位作者 吴潜 吴欣禹 吴永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框架梁和剪力墙的受剪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比钢管混凝土键连接与现浇连接梁墙的结构受剪性能,分析前者受剪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 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承载力和延性系数较现浇结构分别提高约10%和34%;钢材强度从Q235到Q390,初始刚度增加8.44%;截面高度从100 mm到120 mm,延性系数提高17.73%;截面厚度每增加2 mm,承载力提高约15%;截面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影响均小于15%,纵向距离对其受剪性能几乎无影响。结论 采用钢管混凝土键连接梁墙的结构总体受剪性能优于现浇结构;钢材强度和截面厚度分别是影响初始刚度和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键 框架-剪力墙结构 梁墙试件 抗剪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曹万林 杨兆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对1个足尺轻钢框架结构试件和3个足尺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试件变量包括:2种装配构造,即内嵌式装配墙板、外... 为研究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抗震性能,对1个足尺轻钢框架结构试件和3个足尺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分析,试件变量包括:2种装配构造,即内嵌式装配墙板、外贴式装配墙板;2种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即框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桁架式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了结构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应变。结果表明:装配式轻钢框架-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结构共同工作性能良好,其水平承载力相比轻钢框架提高了204.7%~210.4%,抗侧刚度提高了257.3%~512.5%,结构变形及耗能能力有显著提高;内嵌墙板的自攻钉连接构造以及外贴墙板的螺栓连接构造传力性能可靠,结构具备2道抗震防线的受力特征;基于简化塑性分析模型以及拉压杆软化桁架模型,对试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组合结构 轻钢框架 轻钢骨架轻混凝土墙板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抽层简化模型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房胜兵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研究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并检验该结构转换厚板的有效性,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振动台实验室开展了缩尺模型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对象为某36层车辆段上盖建筑。本文阐述了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振... 为研究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并检验该结构转换厚板的有效性,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振动台实验室开展了缩尺模型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对象为某36层车辆段上盖建筑。本文阐述了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中模型的设计过程;介绍了测点布置与加载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抽层简化方案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抽层后依据刚度与强度等效原则调整构件截面能有效降低简化模型与原型的误差;抽层起始位置应被保证距离试验重点研究楼层不低于3层;连续抽层层数为1层时误差最小,建议选择连续抽层层数为1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转换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振动台试验 简化模型 抽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祝超 刘伯权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5,共10页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形成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该文通过与普通地震动对比,阐明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谐振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经验模态分解初步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低频特性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与底层倾覆力矩占比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最大框架剪力分担率所在楼层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出现下移,且当峰值加速度增至400 gal时,SRC框架中下部楼层剪力分担率超过40%,底部倾覆力矩占比超过70%,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RC框架将难以保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激励频率对于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与振型参与方式有关,低频激励(周期为0.5倍~2.0倍结构基本周期)下结构响应主要受低阶振型主导;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分量是导致框架剪力分担率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协同工作 剪力分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剪力墙合理刚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小换 余尚 刘彦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1,共7页
针对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基于隔震层上部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建立了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在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模型,推导了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表达式。采用弯剪型三质点模型,进一步推导了三质... 针对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基于隔震层上部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建立了高层框架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在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的简化模型,推导了倒梯形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表达式。采用弯剪型三质点模型,进一步推导了三质点模型的质量矩阵和柔度矩阵,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根据底部剪力相等原理,得到了以层间位移角为限值约束条件下的剪力墙合理刚度表达式。提出了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体系的剪力墙合理刚度交互设计方案。最后以一栋12层的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为数值算例,按照剪力墙合理刚度的理论推导和交互设计方案,进行剪力墙合理刚度的计算和设计,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和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框架剪力墙 隔震结构 倒梯形荷载 合理刚度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晓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174,共9页
为充分研究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基于工程实例设计缩尺比例为1/15的抽层模型试件并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试件输入不同烈度的地震动激励,分析试验现象以研究结构破坏模式,进而根据试验结果探讨该类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加... 为充分研究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基于工程实例设计缩尺比例为1/15的抽层模型试件并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试件输入不同烈度的地震动激励,分析试验现象以研究结构破坏模式,进而根据试验结果探讨该类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楼层剪力反应及位移反应等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7度(0.10 g)多遇、设防地震工况下结构处于弹性受力状态,7度(0.10 g)罕遇地震工况开始上部塔楼连梁等耗能构件逐渐屈服,结构由弹性受力状态进入弹塑性受力状态,结构自振频率下降明显,7度(0.15 g)及8度(0.20 g)罕遇地震工况下塔楼剪力墙开始屈服,转换厚板性能良好,结构自振频率下降趋于平缓,结构整体破坏机制合理且具有良好抗倒塌能力;同时高阶振型参与结构地震响应,结构顶端鞭梢效应明显;不同地震烈度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规定,表明结构可实现预定设防性能目标。最后根据试验现象及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塔楼剪力墙布置、提高塔楼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延性及重视中部、顶部楼层弯剪承载能力等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基地 上盖 全框支剪力墙 厚板转换 抽层缩尺模型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科技文化中心斜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天悦 杨永睿 +2 位作者 孙海林 董越 王睿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5,共8页
本文以某科技文化中心斜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实例,分析了与传统框架、框剪结构相比,框架柱均为斜柱时结构在重力作用及地震作用下受力的特殊差异。总结了此类全斜柱框架的一般分析流程,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整体受力、斜柱构件... 本文以某科技文化中心斜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实例,分析了与传统框架、框剪结构相比,框架柱均为斜柱时结构在重力作用及地震作用下受力的特殊差异。总结了此类全斜柱框架的一般分析流程,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整体受力、斜柱构件受力、框架梁受力、楼板受力、沉降、弹塑性地震损伤等分析,以及重要节点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多软件对比分析。通过上述流程分析设计,各项指标及受力情况均可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可以实现建筑形体的创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斜柱框剪结构 受力分析 节点有限元分析 不规则分析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等效刚度比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昊强 李聪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转换层下部结构刚度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刚度规则性和地震剪力传递突变程度有较大影响,等效刚度比是衡量转换层下部结构相对刚度的重要设计指标。本文对8度区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等效刚度比的控制进行分析讨论。首先,通过转换... 转换层下部结构刚度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刚度规则性和地震剪力传递突变程度有较大影响,等效刚度比是衡量转换层下部结构相对刚度的重要设计指标。本文对8度区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等效刚度比的控制进行分析讨论。首先,通过转换层下部结构高度线性插值对等效刚度比进行修正,其次,通过调整转换层层高和转换层下部结构剪力墙厚度两种方式,分析不同等效刚度比对结构整体指标、构件受力和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效刚度比越大,转换层与其上一层的层间位移角比和有害层间位移角比越小,等效刚度比小于1.0时,转换层与其上一层的有害位移角比突变增大;设置转换层对转换层以上3层的地震剪力分配产生了较大影响;框支框架的相对刚度比越大,水平力传递突变程度越小;随着等效刚度比增加,结构主要屈服部位由结构底部转移至转换层以上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等效刚度比 转换层下部结构刚度 传力途径 屈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动下RC框剪结构协同工作对比分析
14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王智鹏 马伟 刘伯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38,共13页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 确保强震下双重抗侧力结构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关键。基于地震动特性分析,对比了普通地震动、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及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并分析了刚度特征值及结构周期对其的影响;最后初步提出了特殊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内力重分配的框架剪力调整方法,并将其与规范中的调整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类特殊地震动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分担率均大于普通地震动,尤其是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在地震动强度较小时也能使框架剪力出现较大增长;周期较大结构的中下部楼层框架剪力增大较快;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随刚度特征值的增大而增大,但内力重分配程度逐渐减小;建议在结构抗震设计时,考虑不同类型地震动特性和刚度特征值对结构内力重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协同工作 内力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高度与延期时差综合影响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效果研究
15
作者 高文乐 孙鸿 +4 位作者 寇玉明 闫桐庆 王燕萍 刘卫东 徐明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8,211,共10页
为了控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爆破拆除后的爆堆高度和后坐距离,以青岛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居民楼爆破拆除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倒塌角度和跨间延期时差正交组合的不同爆破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建立了原方案有限元模型... 为了控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爆破拆除后的爆堆高度和后坐距离,以青岛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居民楼爆破拆除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倒塌角度和跨间延期时差正交组合的不同爆破方案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建立了原方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实际与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合理性;其次,仅改变模型的跨间延期时差与切口高度,讨论了结构后坐距离、爆堆高度分别随着二者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然后,基于多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分别提出了后坐距离、爆堆高度二者与切口高度和跨间延期时差相互关系的半定量公式,从而分别确定了结构后坐距离、爆堆高度最小情况下的跨间延期时差和切口高度;最后,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拆除爆破时合理的跨间延期时差以及爆破切口高度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切口高度下,各模型后坐距离大都随爆破区段跨间延期时差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在相同跨间延期时差下,爆破切口高度越大,后坐距离就越大,同时,爆堆高度大致都随延期时差的延长而降低。对于此类框架-剪力墙结构,合适的跨间延期时差在270~420 ms之间。大爆破切口可以降低爆堆高度,而小爆破切口又能够有效控制后坐,对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拆除的切口高度和跨间延期时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拆除爆破 框架剪力墙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
16
作者 汪君 马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8-1358,共11页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具有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稳态开展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耗能材料,将ECC材料应用于预制墙板的塑性铰区形成一种新型预制ECC耗能墙板,并将其用于预制剪力墙-框架结构中。...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具有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稳态开展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耗能材料,将ECC材料应用于预制墙板的塑性铰区形成一种新型预制ECC耗能墙板,并将其用于预制剪力墙-框架结构中。基于OpenSees仿真平台,采用多垂直杆单元构建预制ECC耗能墙板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对某12层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预制ECC耗能墙板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ECC耗能墙板的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较于普通预制剪力墙分别提高了35%和31%;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ECC材料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作用;在近场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ECC适用于近断层结构的抗震应用;在造价上,预制ECC耗能墙-框架的成本相较于RC剪力墙-框架结构仅提高2.1%,因此配置ECC耗能墙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ECC耗能墙板 框架-剪力墙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 近场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剪力墙水平荷载下弹性铰结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正跃 龚爱民 +2 位作者 张洪海 林志祥 付云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6,共5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广,现有二维平面力学计算模型现阶段仅根据有无连梁划分为两种结构体系,只要存在连梁简化为刚结体系,否则将作为铰结体系,显然这两种简化无法真实反映其受力情况。本文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框架—... 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广,现有二维平面力学计算模型现阶段仅根据有无连梁划分为两种结构体系,只要存在连梁简化为刚结体系,否则将作为铰结体系,显然这两种简化无法真实反映其受力情况。本文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框架—剪力墙弹性铰结体系,考虑楼板对连梁刚度的增强作用,用连梁刚度来进行结构体系的划分。按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内力计算、设计差异较大,本文建立框架—剪力墙弹性铰结体系,使此类结构的内力分析计算、结构构件设计能更好地反映其实际工作状态,对该类结构的理论分析是一个较大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 连梁 弯矩 弹性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新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8
作者 吕西林 周颖 陈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成为近年来国际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紧密结合国际研究动态,重点介绍了可恢复功能结构新体系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中,建立了放松柱端约束、以预应力筋实现自复位能力的结构体系,研发了保证局...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成为近年来国际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紧密结合国际研究动态,重点介绍了可恢复功能结构新体系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中,建立了放松柱端约束、以预应力筋实现自复位能力的结构体系,研发了保证局部转动能力的角钢-橡胶节点,以振动台试验和基于OpenSees平台有限元分析检验了新型体系与节点的可恢复功能能力。在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中,提出了可更换脚部支座的剪力墙和可更换连梁,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与精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可恢复功能剪力墙新体系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体系的设计方法,并在西安某高层建筑中应用了可更换连梁剪力墙。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体系清晰、节点设计合理、刚度阻尼并举的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体系,可以实现既定的地震可恢复功能能力,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 结构新体系 框架 剪力墙 可更换连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力墙结构、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敬谦 关国雄 +1 位作者 罗学海 廖德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66,共12页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模型,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培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壤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三种结构的模型均为4层,1/3几何比例,整体尺寸相同,按静力等强度原则进行设计。利用...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模型,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培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壤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三种结构的模型均为4层,1/3几何比例,整体尺寸相同,按静力等强度原则进行设计。利用5m×5m液压振动台逐渐增大输入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直至模型破坏,在试验过程中测量并比较三种模型在弹性和开裂等状态时加速度、位移、应变的反应情况,并用微幅激振测定模型在相应状态下动力特性的变化,从而综合比较和研究它们的地震反应、破坏机理和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框架 填充墙结构 结构模型 地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建筑工业化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何继峰 王滋军 +1 位作者 戴文婷 刘伟庆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之下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开发刻不容缓。主要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其中的典型结构体系的来源,特点,研究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缺点和改进措施做了大概介绍,为今后建筑...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之下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开发刻不容缓。主要对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其中的典型结构体系的来源,特点,研究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缺点和改进措施做了大概介绍,为今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业化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