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G评级能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辉 魏斌 陈海龙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4,共12页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金占用和关联交易两个角度实证检验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不仅可以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金占用和关联交易两个角度实证检验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不仅可以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激励内部信息披露和吸引分析师关注)、强化中小股东退出威胁等渠道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还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抑制资金占用类掏空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质量法律环境和高股权制衡的情况下,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在国有企业中,ESG评级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行为。研究结论为加强股东治理、保护投资者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ESG实践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大股东掏空 内部控制 信息透明度 中小股东退出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玉娟 任雪姣 郑宇轩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基于退出威胁这一新兴非控股大股东治理研究领域,以2009—2022年间在沪深A股上市并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退出威胁,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可以提高... 基于退出威胁这一新兴非控股大股东治理研究领域,以2009—2022年间在沪深A股上市并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退出威胁,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可以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经营绩效,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可靠。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走出去”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在海外并购重组、海外并购重组结合绿地投资以及绿地投资三种“走出去”模式下更加显著;对于股权集中度更高的企业,促进作用被减弱;当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走出去”企业 经营绩效 股权集中度 绿地投资 大股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怀宁 吴雨澴 刘莎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从降低管理费用率、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信息披露... 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从降低管理费用率、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四个方面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信度较高、有效性较强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随着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增加以及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减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明显提升。研究结论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投融资期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何青 庄朋涛 琚望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5,共12页
在中国上市公司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股权结构背景下,虽然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仍是极为凸显的公司治理问题。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为改善中小股东劣势地位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在中国上市公司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股权结构背景下,虽然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仍是极为凸显的公司治理问题。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为改善中小股东劣势地位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利用2015—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并从中小股东治理行为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检验。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促使中小股东通过资本退出机制和舆论表达机制参与公司治理,从而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来保护自身利益,但其并未对中小股东行使表决权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水平低、两权分离度高以及地处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果为政府部门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制度,完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股东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掏空 关联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监会随机监管能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吗?
5
作者 马惠娴 刘文欣 +1 位作者 马静茹 耀友福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共12页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通过加强公司治理与改善信...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发现,证监会随机抽查通过加强公司治理与改善信息披露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能够有效弥补较弱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同时,大股东“掏空”动机与能力越强,证监会随机抽查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越显著。此外,证监会随机抽查能够与问询函监管形成监管联动,增强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监会随机抽查 投资者保护 大股东掏空 公司治理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与企业市场势力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鼎纹 王红建 肖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征,探究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组合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支持了“合谋效应”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越...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征,探究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组合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支持了“合谋效应”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合谋效应越强;相比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还会通过向上操纵持股公司的生产成本以“合理化”产品价格上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会显著弱化《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本文揭示了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讨论了其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对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大股东 交叉持股 合谋效应 企业市场势力 《反垄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增发中风险投资的角色:制衡抑或串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 宋贺 文凤华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23,共26页
完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定向增发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2012年—2017年间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投资和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关系、利益输送行为及影... 完善定向增发定价机制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定向增发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2012年—2017年间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投资和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关系、利益输送行为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面向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中,风险投资与大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风险投资发挥利益制衡作用,通过抑制企业负向盈余管理和市场择时来缓解大股东利益输送;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中,风险投资与大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协同,风险投资发挥利益串谋作用,通过加剧企业正向盈余管理和市场择时来助推控股股东利益输送;此外,国有背景风投和联合背景风投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制衡作用与利益串谋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2017年2月实施的定向增发新政实施前,风险投资与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制衡和利益串谋作用更为显著;不同资本市场热度和企业组织形态下风险投资股东发挥的利益制衡和折价率影响都存在差异化结果.本研究从风险投资逐利效应新视角探讨风险投资与大股东之间动态变化的利益关系,检验政策、市场和企业不同情况下风险投资的影响效应,丰富了公司治理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理论,拓展定向增发定价影响因素研究边界.研究不仅为正确理性地看待风险投资发挥的价值增值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也对监管者改革定向增发定价机制、提升企业公司治理绩效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大股东 定向增发 利益制衡 利益串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水军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大股东减持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天一 鲁桂华 王玉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71,共12页
清朗的互联网环境是我国建立“网络强国”之基础,水军作为极具诱导性的群体严重干扰了网络秩序。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水军识别策略,并以大股东减持为场景,探究水军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发生大股东减持,大股东减持期... 清朗的互联网环境是我国建立“网络强国”之基础,水军作为极具诱导性的群体严重干扰了网络秩序。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水军识别策略,并以大股东减持为场景,探究水军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发生大股东减持,大股东减持期间水军活跃度明显上升。横截面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趋势在股价波动性高、个人投资者关注度高、分析师跟踪数量少的公司更明显。此外,对于存在水军活动的减持样本,其股价在完成减持前迅速上升,而后出现“断崖式”下跌,而无水军组不存在此种趋势。上述结果意味着,大股东雇佣水军拉升股价后进行减持,扰乱了证券交易秩序,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开拓了资本市场中水军行为研究,对投资者保护、资本市场环境及网络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 网络水军 社交媒体 投资者保护 大股东减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提高企业ESG表现吗?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天宏 任诗琦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激发非控股大股东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参与治理。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在不同内外部治理环境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控股...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激发非控股大股东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参与治理。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在不同内外部治理环境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企业ESG表现显著降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会显著提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企业ESG表现,在两权分离率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法治建设较好的地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ESG表现的治理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对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治理效应的认识,为健全股东治理机制和优化股东治理环境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股权质押 ESG表现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股东侵占模型的大股东减持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04,共6页
通过构建单个股东和多个股东侵占模型,分析大股东减持问题,发现影响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投资收益率分离度及股权制衡程度;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东属性对大... 通过构建单个股东和多个股东侵占模型,分析大股东减持问题,发现影响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投资收益率分离度及股权制衡程度;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东属性对大股东减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制衡程度对大股东减持产生负向影响,而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及投资收益分离度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则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减持 股东侵占模型 大股东持股比例 大股东属性 股权制衡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利公还是利私——基于大股东减持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3
11
作者 鲁桂华 张静 刘保良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本文对大股东^(1)减持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业绩预告是否具有自利动机、有何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自愿发布积极业绩预告的概率显著更高;在大股东减持年度,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 本文对大股东^(1)减持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业绩预告是否具有自利动机、有何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自愿发布积极业绩预告的概率显著更高;在大股东减持年度,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的披露频率显著更高;且减持前的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具有显著更高的超额回报。以上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减持前发布的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更大概率上出于大股东的私利,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披露的原则。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自愿性业绩预告动机的文献,为改进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大股东减持的监管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减持动机 自愿性业绩预告 选择性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行为、资产专用性与企业成长性--来自云南白药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程新生 孙毅 刘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1,共10页
本文以云南白药为案例,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对控股股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控股股东专有或者控制的地理位置、品牌资产、购销网络渠道、研发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源等特殊资产,从而使得这些资产具有资产专用... 本文以云南白药为案例,探讨了资产专用性对控股股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控股股东专有或者控制的地理位置、品牌资产、购销网络渠道、研发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源等特殊资产,从而使得这些资产具有资产专用性。由于这种专用资产的投入,使得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了捆绑效应,捆绑效应抑制了使契约关系中断的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形成了一种协作局面,这种协作对于上市公司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受到捆绑效应影响的控股股东行为与企业的成长性之间并非是一种理想的单调函数关系,有时会表现出捆绑效应失灵的特征,由此本文提出了公司治理变量在专用资产对控股股东行为的捆绑效应和企业成长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控股股东行为 企业成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金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发挥治理作用了吗——基于影响高管非自愿变更与业绩之间敏感性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胜楠 刘一璇 陈靖涵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共11页
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对基金能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则鲜有研究。本文首次按照基金监督对象的不同,将基金的监督作用分为"监督高管"和"监督大股东",从基金... 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对基金能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则鲜有研究。本文首次按照基金监督对象的不同,将基金的监督作用分为"监督高管"和"监督大股东",从基金公司的治理状况出发检验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差的条件下,基金会与上市公司高管"合谋";而当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好的条件下,基金公司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能够发挥"监督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监督高管"的证据。"监督大股东"假说的提出,既丰富了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也是首次从企业微观决策层面发现基金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发挥积极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参与治理 高管非自愿性变更—业绩敏感性 控制性大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鞋服上市公司融资分析——基于产品多元化与市场竞争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飞 唐建新 汪华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91,F0003,共13页
以2008—2014年我国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体育鞋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鞋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产品多元化、市场竞争以及大股东控制关系。研究发现,体育鞋服公司产品多元化程... 以2008—2014年我国在香港联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体育鞋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鞋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产品多元化、市场竞争以及大股东控制关系。研究发现,体育鞋服公司产品多元化程度与长期融资成正比;体育鞋服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缓解了产品多元化对于长期融资依赖,增加了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大股东持股比例、库存压力、资产税前报酬率增加了长期融资比率。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鞋服上市公司营业现金比率与长期融资率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融资率负相关、与商业信用融资率正相关;存货周转率与长期融资率负相关、与商业信用融资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上市公司 产品 多元化 商业信用融资 长期融资 大股东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股权激励与大股东掏空抑制研究:大股东异质特征和制度情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井建 李惠竹 +1 位作者 张冬妮 付杰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1,共12页
在引入合谋薪酬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与规范分析,从收入效应、风险效应以及身份转换效应三个层面阐释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路径,并以我国沪深A股2009年至2013年实施股权激... 在引入合谋薪酬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与规范分析,从收入效应、风险效应以及身份转换效应三个层面阐释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路径,并以我国沪深A股2009年至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存在抑制大股东掏空程度的作用;在股权集中度低、控股层级高和两权分离度大,以及市场化程度低、国有性质和集团控股的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成为有助于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方法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研究假设,并且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在滞后两年的抑制效应显著。研究揭示了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及情境差异,这为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出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股权激励 掏空 大股东异质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第一大股东不同持股比例的视角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申富平 丁含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2002—2009年度因财务舞弊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在第一大股东不同持股比例下,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控制了审计意见的相关影响因素后发现:在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 以2002—2009年度因财务舞弊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在第一大股东不同持股比例下,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控制了审计意见的相关影响因素后发现:在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审计收费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社会资本是否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亭立 王志华 杨松令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5,共7页
从关系角度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梳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前十大股东间的关系,度量股东社会资本,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明确大股东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社会资本具... 从关系角度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梳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前十大股东间的关系,度量股东社会资本,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明确大股东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社会资本具有抑制关联交易的积极效应;大股东社会资本对关联交易的抑制最终会导致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关系 社会资本 关联交易 盈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董事薪酬与大股东掏空:激励还是合谋 被引量:28
18
作者 卢太平 马腾飞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05,共12页
以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薪酬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薪酬会削弱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加剧大股东掏空程度,支持“合谋”观点。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独立董事薪酬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以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薪酬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薪酬会削弱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加剧大股东掏空程度,支持“合谋”观点。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独立董事薪酬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使独立董事积极参会并减少其异议行为,最终加剧大股东“掏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董事薪酬 大股东掏空 激励假说 合谋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大股东交易行为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27,共12页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交易行为 股权分置改革 市场操纵 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重组中大股东承诺、现金补偿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基于海润光伏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刘建勇 董晴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2,156,共8页
以海润光伏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资产重组中大股东承诺履行与上市公司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及其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润光伏在公司实际净利润远低于大股东承诺业绩情况下实施的高额派现,有向大股东输送现金以满足... 以海润光伏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资产重组中大股东承诺履行与上市公司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及其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润光伏在公司实际净利润远低于大股东承诺业绩情况下实施的高额派现,有向大股东输送现金以满足其向上市公司支付承诺补偿款之嫌,并给中小股东利益造成巨大损失。为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当局应当加强对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承诺行为的监管,尤其是承诺履行层面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利预测 大股东补偿承诺 现金股利分配 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