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G评级能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辉 魏斌 陈海龙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4,共12页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金占用和关联交易两个角度实证检验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不仅可以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 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资金占用和关联交易两个角度实证检验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不仅可以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激励内部信息披露和吸引分析师关注)、强化中小股东退出威胁等渠道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还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抑制资金占用类掏空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质量法律环境和高股权制衡的情况下,ESG评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在国有企业中,ESG评级能够更加显著地抑制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行为。研究结论为加强股东治理、保护投资者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ESG实践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大股东掏空 内部控制 信息透明度 中小股东退出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控股股东与高管薪酬差距:晋升锦标赛还是高管权力?
2
作者 章琳一 吴沁霖 张洪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25,共15页
近年来,上市公司中出现了无控股股东现象。无控股股东时,高管的薪酬契约和相应的薪酬差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少有文献涉及该问题。利用手工收集的无控股股东数据,本文分析了无控股股东和高管薪酬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无控股股东与高管... 近年来,上市公司中出现了无控股股东现象。无控股股东时,高管的薪酬契约和相应的薪酬差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少有文献涉及该问题。利用手工收集的无控股股东数据,本文分析了无控股股东和高管薪酬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无控股股东与高管薪酬差距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本文分析了无控股股东与高管薪酬差距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发现高管权力能够解释这一正相关关系,而晋升锦标赛理论并不能解释该关系,同时发现当前两大股东股权接近、高管声誉高、董事会规模大时,高管利用权力扩大薪酬差距更严重。在治理机制分析中发现,股权激励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显著抑制无控股股东对高管薪酬差距的正向作用;法律保护也能发挥治理作用,抑制二者关系。研究结论为研究无控股股东下的高管薪酬契约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扩展了高管薪酬差距的相关研究,也为我们完善无控股股东下公司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控股股东 薪酬差距 晋升锦标赛 高管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转移并购失败风险的路径分析——基于亚太药业的案例证据
3
作者 步丹璐 王多仁 胡中平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6,共10页
以亚太药业溢价并购上海新高峰至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剥离的完整过程,构建控股股东风险识别模型,探究民营控股股东在面对并购失败风险时采取的行为方式与约束机制。研究发现:①企业进行溢价并购满足控股股东定增、溢价并购、控股股东在... 以亚太药业溢价并购上海新高峰至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剥离的完整过程,构建控股股东风险识别模型,探究民营控股股东在面对并购失败风险时采取的行为方式与约束机制。研究发现:①企业进行溢价并购满足控股股东定增、溢价并购、控股股东在商誉减值前减持与商誉减值四要素同时存在时,可以推测控股股东可能存在风险转移的行为;②亚太药业控股股东会通过并购题材、业绩承诺、虚假信息披露等方式推高股价,以高频股权减持、股权质押等途径规避商誉减值风险;③并购双方控股股东会合谋高估标的、定增股票实现大部分利润的合规转移变现,将后续经营风险转移至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溢价并购 并购失败风险转移 控股股东风险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玉娟 任雪姣 郑宇轩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基于退出威胁这一新兴非控股大股东治理研究领域,以2009—2022年间在沪深A股上市并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退出威胁,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可以提高... 基于退出威胁这一新兴非控股大股东治理研究领域,以2009—2022年间在沪深A股上市并进行了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对“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退出威胁,非控股大股东治理可以提高“走出去”企业的经营绩效,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可靠。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走出去”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在海外并购重组、海外并购重组结合绿地投资以及绿地投资三种“走出去”模式下更加显著;对于股权集中度更高的企业,促进作用被减弱;当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走出去”企业 经营绩效 股权集中度 绿地投资 大股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5
作者 王建玲 李普玲 李禹佳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2,共11页
以2012—202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加融资约束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 以2012—202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加融资约束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性质为非国有、规模较小、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可为完善股权质押相关政策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制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介效应检验的证据
6
作者 吴国鼎 李怡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60,共21页
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制中关联交易是一个重要渠道。笔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04—2022年中国内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内外部治... 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制中关联交易是一个重要渠道。笔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04—2022年中国内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等维度,实证检验了关联交易在大股东控制影响盈余管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其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大股东控制水平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控制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关联交易进而导致了盈余管理的增加,因而关联交易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大股东控制通过关联交易影响盈余管理的机制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内部治理水平以及不同外部治理环境中均具有异质性。本研究将关联交易引入对大股东控制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机理的探讨,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内在关联的运行方式,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规范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盈余管理 关联交易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吗?——基于实地调研视角的研究
7
作者 石慧 李明辉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0,共14页
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者实地调研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实地调研之间呈倒“U”形关系,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当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投资者信息需求... 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者实地调研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实地调研之间呈倒“U”形关系,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当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投资者信息需求和监督治理动机占主导,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实地调研显著正相关;当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投资者风险规避心理占主导,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实地调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媒体关注度较高及股市周期为牛市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投资者实地调研之间的倒“U”形关系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影响投资者实地调研行为,进而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投资者实地调研 股价崩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雪莲 赵鑫 贺萌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且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治理效果越好。机制分析表明,“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是非控股大股东... 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且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治理效果越好。机制分析表明,“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是非控股大股东提升企业ESG表现的两条路径。考虑非控股大股东类型的差异后发现,相比于短期逐利型非控股大股东,长期战略型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强。研究还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对社会责任维度(S)和公司治理维度(G)产生了积极影响,对环境维度(E)的影响较为有限。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企业ESG 公司治理 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动因、经济后果与防范策略研究——以延安必康为例
9
作者 单蒙蒙 朱靖怡 +1 位作者 简瑶玲 胡安安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31,共16页
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痛点问题,违规占用资金不仅阻碍上市公司发展,还会扰乱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通过以延安必康为例,探究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发现:延安必... 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痛点问题,违规占用资金不仅阻碍上市公司发展,还会扰乱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通过以延安必康为例,探究了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动因及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研究发现:延安必康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的主要动机来自投入实际控制人旗下其他项目和缓解股权质押引发的债务纠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对重要交易的风险评估不足及资金控制相关活动不到位为大股东资金占用创造了条件;审计机构未有效履责、违法违规惩处成本低也为资金占用提供便利;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对短期资本市场反应、财务状况、非财务指标及公司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对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资金监管等相关内部控制提供借鉴,也可为外部监管、防范资金占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资金占用 股权质押 经济后果 延安必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股权改革如何推动国企经营机制转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兰欣 张启迪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共10页
股权结构改革是破解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痼疾的关键途径。目前围绕国企股权结构层次的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形成了替换控股股东和引入非控股股东两条典型的实现路径。以尚未发生国有股权改革的企业为基准,分析不同股权结... 股权结构改革是破解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痼疾的关键途径。目前围绕国企股权结构层次的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形成了替换控股股东和引入非控股股东两条典型的实现路径。以尚未发生国有股权改革的企业为基准,分析不同股权结构改革路径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影响。从剥离国有企业负担、强化高管激励机制的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单纯替换控股股东并未实现国企经营机制的转换,而非控股股东尤其是民营资本的融入,显著优化了国企经营机制,从而国有股权改革的有效路径应聚焦于构建制衡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拓展性研究表明,在股权制衡度与混合程度较低的国有企业中,引入非控股股东,尤其是民资性质的非控股股东,对经营机制转换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基于保持国资控股地位的既定政策导向,同时聚焦于促进国企经营机制转换的改革核心目的,将两种国有股权改革路径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为当前国有股权结构改革实践中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权改革 经营机制转换 替换控股股东 引入非控股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怀宁 吴雨澴 刘莎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从降低管理费用率、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信息披露... 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从降低管理费用率、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四个方面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信度较高、有效性较强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随着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增加以及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减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明显提升。研究结论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投融资期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杨忠海 修雪 李瑛玫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改善人力资本...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和降低企业双重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创新,即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能够发挥资源效应和监督效应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儒家传统文化浓厚地区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 网络位置 企业创新 资源效应 监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司法》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回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汪青松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4,共10页
新《公司法》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立法目的表明了公司法需要更好地发挥鼓励投资创业、保护企业家权益以及推进创新精神的重要制度功能。在公司法语境下,企业家最接近于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公司法语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可以... 新《公司法》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立法目的表明了公司法需要更好地发挥鼓励投资创业、保护企业家权益以及推进创新精神的重要制度功能。在公司法语境下,企业家最接近于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公司法语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可以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新《公司法》在立法目的、准入制度、治理机制以及问责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创新。公司法对于控制权的妥当规制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制度,新《公司法》构建了控制权识别规则、控制权行使规则和控制权责任规则。下一步需要提升控制权识别规则的可操作性,完善控制权取得方式和权利内容的规定,并以合规制度和容错机制为企业家铸造“安全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扬企业家精神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控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控制权的规制变革与平衡进路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青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01,共15页
现代公司法高度重视股权保护,但股权保护之立法目的需要通过规制控制权的规则设计来达成。公司控制关系的普遍存在表明“控制性利益”可以构成一种隐性激励,控制关系对公司治理具有双面影响。传统立法对“控制性利益”谋取行为采取“强... 现代公司法高度重视股权保护,但股权保护之立法目的需要通过规制控制权的规则设计来达成。公司控制关系的普遍存在表明“控制性利益”可以构成一种隐性激励,控制关系对公司治理具有双面影响。传统立法对“控制性利益”谋取行为采取“强制禁止+事后追责”的规制策略是低效的,特别是欠缺积极的引导性规则,呈现出明显的制度失衡。新《公司法》展现出对公司控制进行平衡规制的取向,以立法目的之扩展调适公司法的制度功能,以股权配置多元化满足控制人的控制需求,以灵活的组织机构提升公司治理的实效性,以周延的问责机制保障控制行为的妥当性。未来应当进一步将控制从事实转变为权利,完善其识别规则与权能体系,明晰司法介入商业的限度以实现审慎科责,并注重运用程序性引导的规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控制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纵向关联与企业价值——“隧道效应”还是“监督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罕多 陈晓涵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高管纵向关联是加剧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还是增强了对管理层的监督,是公司治理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以2004—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整理了关联高管的详细信息。研究发现,高管纵向关联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机制检验... 高管纵向关联是加剧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还是增强了对管理层的监督,是公司治理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以2004—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整理了关联高管的详细信息。研究发现,高管纵向关联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关联通过加剧大股东掏空发挥了“隧道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高管纵向关联与企业价值的负相关性在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低的企业以及所处地区法律环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存在高管直接纵向关联以及董事长纵向关联的公司往往表现出更低的企业价值。文章丰富了纵向关联高管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高管纵向关联 大股东掏空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参与影响研究——以奥马电器的控制权争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时军 王伦 张晋铭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6,共16页
控制权是公司治理机制及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因素,因此,控制权争夺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主题。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和公司创始团队的社会资本运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影响的视... 控制权是公司治理机制及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因素,因此,控制权争夺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主题。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和公司创始团队的社会资本运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影响的视角,通过对奥马电器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以社会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探究奥马电器被控股的成因,分析奥马电器控制权争夺的历程和公司价值的发展趋势,重点剖析社会资本在奥马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利益共享、降低交易成本、高度集中控制权等益处,是企业获得控制权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同时对于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企业价值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争夺 社会资本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融资对终极股东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门限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芳丽 李思锐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集中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有一定的利益侵害动机,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其对终极股东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我国52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虑内部控... 集中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有一定的利益侵害动机,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其对终极股东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我国52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虑内部控制质量的门限效应与调节效应,实证检验了债务融资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或抑制效应。研究发现:(1)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和长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分别大于门限值860.160、873.700、873.700时,此类效应减弱;(2)短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大于门限值873.700时,此效应得到加强;(3)商业信用、长期债务、银行债务对于国有企业中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效应,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反向调节。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制定健全的内部治理环境策略以及为债权人制定合理的借贷策略从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融资 内部控制质量 终极控制股东 面板门限模型 静态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混改”情境下非控股股东治理机制与资本配置效率
18
作者 何瑛 李文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6,共13页
本文在区分“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混改情境的基础上,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非控股股东治理参与度模型,考察了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 本文在区分“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混改情境的基础上,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非控股股东治理参与度模型,考察了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双向”混改情境下,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制衡效应而非资源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资源效应而非制衡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通过缓解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来提高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有利于从“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引导非控股股东更好发挥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 资本配置效率 “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吗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文南翔 胡日东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24,共18页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在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该结论经Heckman两阶段、PSM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说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扮演监督者...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在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该结论经Heckman两阶段、PSM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说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扮演监督者,而非合谋者角色。机制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具有更低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退出威胁与委派董事的方式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来说,上述抑制效应程度更大。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提升企业价值,且共同机构所有权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乘项越大,企业价值越高,意味着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提升企业价值,呼应主旨结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和规范共同机构所有权,以缓解中国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同时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共同机构所有权的信息优势,大力促进企业间协作,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机构所有权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 委派董事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决策提升了资产定价效率吗?--基于股价信息含量的考察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鲁乔杉 李秉祥 张涛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6-323,共18页
股价信息含量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股价的信息含量较低,意味着股价中的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融入程度较低,严重损害了股票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以2006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价信息含量视角出... 股价信息含量对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股价的信息含量较低,意味着股价中的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融入程度较低,严重损害了股票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以2006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价信息含量视角出发,通过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投票数据,探究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决策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企业决策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股权集中度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低、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非控股股东参与企业决策积极性高则更有利于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证明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能够通过发挥“监督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股价信息含量。影响渠道的分析结果表明,抑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和企业私有信息隐藏行为,是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决策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的作用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积极性 股价信息含量 信息不对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