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fluids on discharging performanc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cluded cylindrical container during forced conv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SELİMEFENDİGİL Fatih ŞİRİN Ceylin ÖZTOP Hakan F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21-3533,共13页
In the present work,effects of various heat transfer fluids on the discharging performance of a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 included cylindrical container are numerically assessed during forced convection.The heat tran... In the present work,effects of various heat transfer fluids on the discharging performance of a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 included cylindrical container are numerically assessed during forced convection.The heat transfer fluid air,hydrogen,water and nanofluid with alumina particles are used and the the geometric variation of the PCM embedded region is also considered.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as the solver.Dynamic features of heat exchange with various phases are explored for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fluid types,Reynolds number(between 100 and 300) and PCM embedded region geometric variation(h_(x)between 0.01 d_(1) and 0.65 d_(1),hybetween 0.1 h_(1) and 0.4 h_(1)).It is observed that discharging time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heat transfer fluid type while full phase transition time for air is obtained as more than 10 times when hydrogen is utilized as heat transfer fluid.The best performance is achieved with nanofluid.When the PCM integrated region size is reduced,discharging time is generally reduced while due to the form of the geometry,vortex 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e PCM region.This results in performance degeneration at the highest radius and height of the inner cylinder.Discharging time increases by about 12% when radius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increased from h_(x)=0.35 d_(1) to h_(x)=0.45 d_(1).Dynamic features of PCM temperature and liquid fraction are affected with Reynolds number while discharging time is reduced by about 48% when configurations with the lowest and highest Reynolds number are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fluid HYDROGEN phase change materi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tainer 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2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5 位作者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结构性态与水力劈裂分析
3
作者 刘东海 常周梅 +1 位作者 杨家琦 陈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相变黏土心墙的应力、位移、渗流及水力劈裂等结构性态,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了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位移、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水力劈裂性态等,同时分析了相... 为研究相变黏土心墙的应力、位移、渗流及水力劈裂等结构性态,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了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在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位移、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水力劈裂性态等,同时分析了相变黏土和纯黏土混合填筑心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竣工期和蓄水期,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的位移、应力分布与纯黏土心墙堆石坝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最大竖向位移略高于纯黏土心墙;相变黏土心墙的渗透系数分布与纯黏土心墙相似,但整体上大于纯黏土心墙;不同工况下,相变黏土心墙堆石坝的最小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多数低于纯黏土心墙堆石坝;正常施工运行状态下,相变黏土和纯黏土心墙堆石坝均不会发生水力劈裂。在冬季负温时段采用相变黏土而非负温时段采用常规土料的混合填筑心墙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可进一步控制相变材料用量,并解决全部采用相变黏土填筑心墙竖向位移略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相变黏土 应力变形 渗流分析 水力劈裂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涛涛 张少朋 +1 位作者 王艺斐 林曦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5-2653,共19页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有机多孔定形材料主要有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材料,可以作为构建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支撑材料,作为封装相变材料时与其他的功能材料复合,可制备形状稳定且具有多功能的复合相变材料,有效地解决相变储热领域的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物理共混、真空浸渍、化学接枝和静电纺丝4种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重点综述了通过直接复合和功能化复合的方式制备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以克服相变材料缺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变材料和有机多孔定形材料复合后的热学性能。此外,介绍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储存、工业余热、智能建筑、可穿戴织物、电子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强调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为开发新型和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相变材料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有机多孔定形材料 复合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冷却光伏电池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5
作者 郭伟 贺春光 +4 位作者 韩伟 付康丽 张顺奇 姚明宇 安佳坤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绿色清洁、分布广泛、储备丰富的优势,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往往因工作温度升高而下降,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对光伏电池的冷却效果,重点分析了Y形翅片的分杈角... 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绿色清洁、分布广泛、储备丰富的优势,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往往因工作温度升高而下降,严重影响系统性能。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Y形翅片的相变材料对光伏电池的冷却效果,重点分析了Y形翅片的分杈角、位置长度和长度比等结构参数对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翅片系统相比,带有Y形翅片的系统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0.37%,同时石蜡的平均熔化速率增加了21.52%;位置长度对熔化速率的影响最大;分杈角为60°、长度比为2、位置长度为0时,Y形翅片能够使腔体内温度均匀性达到最佳。光伏电池通过耦合Y形翅片和相变材料进行散热,有望解决相变材料热导性差导致的熔化不均、内部温度分层、局部温度过高以及热斑等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相变材料 Y形翅片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醇/棕榈醇二元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沈天锋 孙志高 黄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选取月桂醇(DD)、棕榈醇(HD)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DD-HD二元相变材料,利用步冷曲线法对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相变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DD和HD质量比为83∶17时,二元相变材料为共晶相变材料,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其融... 选取月桂醇(DD)、棕榈醇(HD)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DD-HD二元相变材料,利用步冷曲线法对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相变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DD和HD质量比为83∶17时,二元相变材料为共晶相变材料,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其融化温度为17.0℃、凝固温度为15.8℃、相变潜热为210.3J/g。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两者仅为物理结合。二元共晶相变材料进行了600次冻/融循环实验,400次冻/融循环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变化不超过0.1℃,体系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 棕榈醇 相变材料 相变潜热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掺杂ZIF-67构筑光热-相变储能一体化材料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辉 郭文尧 +6 位作者 肖强强 王梦千 杜守勤 李国宁 李诗杰 郭敏 马晓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9-255,共7页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PCM)存在导热系数低和相变易泄漏的问题,且不具备光热转化能力,在太阳能储热领域应用受限。为此,本研究采用Zn掺杂ZIF-67调控支撑体孔道结构,采用真空熔融吸附法负载硬脂酸(SA)构筑光热相变储能一体化材料(SA/Co_(x)T...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PCM)存在导热系数低和相变易泄漏的问题,且不具备光热转化能力,在太阳能储热领域应用受限。为此,本研究采用Zn掺杂ZIF-67调控支撑体孔道结构,采用真空熔融吸附法负载硬脂酸(SA)构筑光热相变储能一体化材料(SA/Co_(x)T)。借助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进行表征,揭示Co_(x)T对SA导热性能、定形能力和光热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_(x)T能够显著提高SA导热系数,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光热转化性能,且相变过程未发生泄漏。其中,SA/Co_(2)900的储热效率可达78.69%,导热系数(0.543 W/(m·K))相较于SA提高了201.67%,光热转化效率为73.82%。SA/Co_(2)900在相变过程未出现形貌变化和泄漏,重复循环储/放热100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定形 ZIF-67 光热转化 Z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SiO_(2)/mEG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探究
8
作者 张豪 曹姗姗 +1 位作者 齐承英 吴向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0-204,209,共6页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W/SiO_(2)/EG-20目-18μm具有丰富的三维吸附网络,对PW吸附效果显著;在110℃及以下温度可实现无泄漏储热,并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mEG极大地提高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10%EG-20目-18μm的加入使得PW/SiO_(2)/mEG的导热系数提升为4.05 W/(m·K),较纯石蜡提高了约13.1倍;此外,还观察到PW/SiO_(2)/EG-20目-18μm在经历300次熔融和凝固循环后相变温度仅变化了0.3℃,潜热降低了2.20 J/g,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定型相变材料 石蜡 纳米二氧化硅 混合尺寸膨胀石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相变蓄冷材料SH-7热物性研究
9
作者 张雪冰 张云照 +1 位作者 刘斌 赵松松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0-586,共7页
为探究质量分数对SH-7溶液热物性的影响,对质量分数为5%、10%、15%、20%以及25%的SH-7溶液进行了热物性参数的试验研究。测试了各质量分数溶液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比热容、过冷度、释冷时间和冻融循环稳定性,并计算了材料... 为探究质量分数对SH-7溶液热物性的影响,对质量分数为5%、10%、15%、20%以及25%的SH-7溶液进行了热物性参数的试验研究。测试了各质量分数溶液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比热容、过冷度、释冷时间和冻融循环稳定性,并计算了材料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溶液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以及释冷时间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而过冷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当质量分数为5%时,溶液的热物性最佳,其相变温度为-3.47℃,相变潜热为267.5 J/g,导热系数为0.5268 W/(m·K),热扩散系数为0.1726 mm^(2)/s,过冷度为1.3℃,释冷时间为16.8 min。此外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溶液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过冷度及释冷时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该材料稳定性良好、实用性较高且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相变蓄冷材料 热物性测试 SH-7溶液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强化石蜡/丁苯橡胶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滕祥升 张文昊 李传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6-240,共5页
以石蜡为储热基元材料,丁苯橡胶为结构载体,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复合定型材料。同时分别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导热增强介质,对复合材料进行导热强化。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量热(DSC)等测试表征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 以石蜡为储热基元材料,丁苯橡胶为结构载体,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复合定型材料。同时分别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导热增强介质,对复合材料进行导热强化。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量热(DSC)等测试表征手段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微观结构、物化稳定性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导热分析仪测量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内各组分有良好的物化兼容性。丁苯橡胶可以有效地包覆液态石蜡材料,从而维持复合材料结构稳定。碳基材料的添加可以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当碳材料含量为7%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0.63W/(m·K)。使用6种热导率经典预测模型分别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热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Levy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对比误差在3.6%~7.4%之间;而Maxwell模型则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热导率有较好的预测,其相对误差仅为1.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丁苯橡胶 定型相变材料 有效热导率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粉煤灰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闫贞玮 高建明 +1 位作者 马舒佳 郭彦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4-1192,共9页
传统模板法制备介孔硅基材料存在合成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研究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矿相活化和酸刻蚀两步法合成了一种介孔硅基材料,工艺简单且能耗低。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通过真空浸渍法制备了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利用扫... 传统模板法制备介孔硅基材料存在合成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研究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矿相活化和酸刻蚀两步法合成了一种介孔硅基材料,工艺简单且能耗低。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通过真空浸渍法制备了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TG)对所制备的材料成分、形貌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BET测试表明这种介孔硅基材料比表面积可达492 m^(2)/g,孔容为0.42 cm^(3)/g。复合相变材料在105℃下仍然可以保持固体形状,PEG4000的最大质量负载量为61.69%,熔融相变焓为57 J/g。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绿色环保的热能储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酸处理 二氧化硅基孔材料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ij复配乳化剂的硬脂酸乳液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余昱欣 莫松平 +2 位作者 陈瑜芬 贾莉斯 陈颖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7-1015,共9页
开发用于热能存储与传输的硬脂酸相变乳液,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s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40和Tween 60等3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硬脂酸相变... 开发用于热能存储与传输的硬脂酸相变乳液,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s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40和Tween 60等3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硬脂酸相变纳米乳液。经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成功制备了平均液滴尺寸小于100 nm、分散相含量最高达30%(质量分数)的稳定纳米乳液。纳米乳液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且在长时间贮存和100次冻融循环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乳液 脂肪酸 稳定性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丁苯橡胶-碳纳米管复合定型相变储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张文昊 滕祥升 +2 位作者 王进 侯圣贤 李传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7-141,共5页
以低熔点石蜡(RT18)为相变材料,丁苯橡胶(SEBS)为载体支撑材料,碳纳米管(CNT)为导热强化材料,通过共混熔融两步法制备低温复合定型储冷相变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量热(DSC)以及热重... 以低熔点石蜡(RT18)为相变材料,丁苯橡胶(SEBS)为载体支撑材料,碳纳米管(CNT)为导热强化材料,通过共混熔融两步法制备低温复合定型储冷相变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量热(DSC)以及热重分析仪(TG)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内各组分表现出良好的物化兼容性。丁苯橡胶在复合材料内形成类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包覆液相石蜡和导热增强介质,从而有效地避免其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泄露。当复合材料内丁苯橡胶质量含量为10%时,包覆石蜡和碳纳米管质量含量可分别达90%和10%,此时复合材料熔化和凝固温度分别为17.58℃和16.51℃,熔化和凝固潜热分别为179.35kJ/kg和168.28kJ/kg,热导率可提升至0.732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复合相变材料 定型 储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李皖皖 郜昆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3,共6页
针对传统定形相变材料刚性大无法用于紧凑空间热控的问题,通过制备各向异性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PCM)来改善相变热管理系统的接触传热。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将膨胀石墨(EG)制备成各向异性导热增强材料碳气凝胶(CA),以石蜡(PA)作为相变基体... 针对传统定形相变材料刚性大无法用于紧凑空间热控的问题,通过制备各向异性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PCM)来改善相变热管理系统的接触传热。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法将膨胀石墨(EG)制备成各向异性导热增强材料碳气凝胶(CA),以石蜡(PA)作为相变基体,以烯烃嵌段共聚物(OBC)作为柔性载体材料。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FPCM,并对其热物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CA含量为12%、压实密度为860kg/m^(3)时,FPCM的轴向和径向热导率分别为8.1W/(m·K)和3.4W/(m·K),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热导率。加入32%OBC时FPCM的泄漏率为0.42%,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冷冻干燥 碳气凝胶 各向异性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琳 王宇 +2 位作者 李东旭 张凯 高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3,共6页
硅藻土是硅藻植物经过漫长的沉积成岩而形成的一种非金属矿物。硅藻土具有丰富微孔、耐高温、耐腐蚀性、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等优点,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载体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硅藻土的结构特点并归纳了硅藻土常见的几种改性方法... 硅藻土是硅藻植物经过漫长的沉积成岩而形成的一种非金属矿物。硅藻土具有丰富微孔、耐高温、耐腐蚀性、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等优点,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载体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硅藻土的结构特点并归纳了硅藻土常见的几种改性方法,综述了硅藻土基定形相变材料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总结了该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现阶段硅藻土基定形相变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以期为其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定形相变材料 改性 储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形相变材料储热性能和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琳 王宇 张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24,共6页
潜热蓄热技术被视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其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放热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在建筑节能、温室控温、调温服装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归纳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对多孔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相... 潜热蓄热技术被视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其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放热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在建筑节能、温室控温、调温服装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归纳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对多孔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相变材料和聚合物基相变材料等制备技术及储热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定形相变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定形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方法,最后讨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并展望了定形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 相变 储热性能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谭心 王云飞 +1 位作者 方桂花 祁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棕榈酸因存在热导率低和物态相变时易泄漏的缺点,限制了其在诸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棕榈酸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以支撑材料为基体,将棕榈酸分散在基体材料中,不仅有效解决棕榈酸的泄漏问题,而且基体材料的加入还能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 棕榈酸因存在热导率低和物态相变时易泄漏的缺点,限制了其在诸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棕榈酸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以支撑材料为基体,将棕榈酸分散在基体材料中,不仅有效解决棕榈酸的泄漏问题,而且基体材料的加入还能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综述了基于不同基体材料的棕榈酸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棕榈酸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8
作者 肖力光 朱晨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5-248,254,共5页
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对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五水偏硅酸钠/十水碳酸钠低共熔相变材料进行封装,通过控制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制备出不同吸附量的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对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五水偏硅酸钠/十水碳酸钠低共熔相变材料进行封装,通过控制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制备出不同吸附量的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定型相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气相二氧化硅的最佳含量为25%(质量分数),该条件下定型相变材料相变焓为95.96J/g;三元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与气相二氧化硅只是单纯的物理混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制备的定型相变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能 气相二氧化硅 定型相变材料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泡沫强化石蜡相变蓄热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代建龙 李果 +6 位作者 曹一通 杨紫涵 夏志远 张恭硕 陈锐 盛楠 朱春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针对石蜡(PW)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和易泄漏的问题,采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金属泡沫铝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真空浸渍法”将石蜡渗入金属泡沫铝的多孔结构中,制得化学性质稳定的相变复合材料(PCC),并对其形貌结构、防泄漏性能、热循环稳定... 针对石蜡(PW)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和易泄漏的问题,采用“冰模板法”制备多孔金属泡沫铝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真空浸渍法”将石蜡渗入金属泡沫铝的多孔结构中,制得化学性质稳定的相变复合材料(PCC),并对其形貌结构、防泄漏性能、热循环稳定性、热响应性能和热导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铝骨架比例的增加,泄漏情况随之减弱,有效提高了PCC的防泄漏性能。在此基础上对其热物性进行研究,金属泡沫的引入并未影响PW的相变温度,PCC的熔化和凝固峰值分别稳定在61℃和51℃。然而随着铝骨架比例的增加,PCC的相变焓值呈现下降趋势。经50次相变循环后,PCC的熔化和凝固焓值均基本保持稳定,其中PW@30Al样品的熔化和凝固焓值分别维持在116 J/g和118 J/g,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和相变可逆性。此外,随着铝骨架比例的增加,PCC的导热性能逐渐提高、热响应速度更快,其中PW@30Al样品的热导率由PW的0.2 W/(m·K)增加至3.1 W/(m·K),提高了约15倍,在相变蓄热和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泡沫 相变材料 热循环稳定性 热导率 相变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短时/断续工作制的电机系统固–液相变热管理技术及应用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书恒 王海峰 +3 位作者 熊斌 花为 邹亮 张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2,I0023,共14页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液相变材料的电机系统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该文针对固–液相变材料特性、系统数值计算与仿真模拟、样机实验测试方法、相变热管理系统结构等4个方面开展调研,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发现:目前阶段石蜡和低温熔盐是适合电机系统的最佳相变介质,但仍存在导热系数较低的问题,需通过改性强化解决;通过机壳灌注相变材料,可有效实现温升平抑,但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热路拓扑设计;采用焓–多孔方法是模拟相变过程的理想手段,但糊状区参数的取值缺乏理论指导;最后,固–液相变过程的测试中侵入式传感器易对电磁、热、流场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系统 热管理技术 S2—S8工作制 温升平抑 固–液相变材料 电系统结构 分析方法 实验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