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方法进行海底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时,会因为方法中反射模型与海底表面不相符而降低重建精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陆架海底表面特点及侧扫声呐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基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方法进行海底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时,会因为方法中反射模型与海底表面不相符而降低重建精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陆架海底表面特点及侧扫声呐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的侧扫声呐图像海底地形重建方法。首先在保留Lambert漫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linn-Phong镜面反射模型,并基于侧扫声呐图像粗糙度进行漫反射系数、镜面反射系数和镜面反射指数的自适应设计,从而形成适合复杂海底表面的混合反射模型;然后线性化处理辐射照度方程,并采用牛顿-拉夫逊方法来获得海底表面高程;最后根据海底点设计反演高程约束系数来约束表面高程,进而完成侧扫声呐图像的三维重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维重建方法,文中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值VMAE平均降低了32.18%、相关系数值VCC平均提高了29.62%、信噪比值VSNR平均提升了27.23%,有效实现了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展开更多
在利用单幅影像的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三维重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外界辐射源和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IR-SFS(infrared-SFS)算法。首先通过分析SFS算法原理和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建立IR-SFS辐射方程并进行了...在利用单幅影像的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三维重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外界辐射源和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IR-SFS(infrared-SFS)算法。首先通过分析SFS算法原理和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建立IR-SFS辐射方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利用温度场估计获得红外差值图,在人工合成的理想半球体、半圆柱体卫星红外影像上进行算法测试,并以美国STS107真实红外影像作为实验目标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IR-SFS算法经过参数优化后,与原SFS算法相比,重建模型的峰值信噪比更高,对STS107顶部舱门、尾翼、机舱、机舱内方形部件具有更佳显示度,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展开更多
虚拟现实技术中,纹理的力触觉表达通常需要提取纹理表面的高度轮廓特征,从而再现纹理的凹凸感,而图像纹理则反映的是纹理表面的二维灰度特征。提出了一种根据图像灰度信息恢复表面三维轮廓(shape from shading,SFS),并用于纹理的力触觉...虚拟现实技术中,纹理的力触觉表达通常需要提取纹理表面的高度轮廓特征,从而再现纹理的凹凸感,而图像纹理则反映的是纹理表面的二维灰度特征。提出了一种根据图像灰度信息恢复表面三维轮廓(shape from shading,SFS),并用于纹理的力触觉表达的方法。采用Tsai&Shah算法从二维纹理图像中恢复出表面三维微观形状,并用力触觉模型渲染。该方法无需专门仪器测量物体表面的微观轮廓,无需设计专用的纹理力触觉表达装置。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改进方向。展开更多
通过对由医疗成像设备获取的二维灰度图像进行形状重建,得到的三维立体原型能帮助医学诊断人员确诊病情。介绍了Shape from Shading的实现原理和扫描电镜成像系统的简单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逼近的用于解决SEM反射映射函数的实现方法...通过对由医疗成像设备获取的二维灰度图像进行形状重建,得到的三维立体原型能帮助医学诊断人员确诊病情。介绍了Shape from Shading的实现原理和扫描电镜成像系统的简单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逼近的用于解决SEM反射映射函数的实现方法,并将之应用于红血细胞的三维图像重构,得到的细胞图形非常接近其真实形状。展开更多
目前采用的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法存在对物体表面光滑度要求高,对噪声敏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SFS法,通过数学形态学提取图像灰度函数的峰、谷、脊、沟,鞍等形状特征,并采用球状点假设法确定物...目前采用的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法存在对物体表面光滑度要求高,对噪声敏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SFS法,通过数学形态学提取图像灰度函数的峰、谷、脊、沟,鞍等形状特征,并采用球状点假设法确定物体的表面方向,恢复物体三维表面。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抗噪性能。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方法进行海底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时,会因为方法中反射模型与海底表面不相符而降低重建精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陆架海底表面特点及侧扫声呐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FS混合反射模型的侧扫声呐图像海底地形重建方法。首先在保留Lambert漫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linn-Phong镜面反射模型,并基于侧扫声呐图像粗糙度进行漫反射系数、镜面反射系数和镜面反射指数的自适应设计,从而形成适合复杂海底表面的混合反射模型;然后线性化处理辐射照度方程,并采用牛顿-拉夫逊方法来获得海底表面高程;最后根据海底点设计反演高程约束系数来约束表面高程,进而完成侧扫声呐图像的三维重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维重建方法,文中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值VMAE平均降低了32.18%、相关系数值VCC平均提高了29.62%、信噪比值VSNR平均提升了27.23%,有效实现了侧扫声呐图像三维重建。
文摘在利用单幅影像的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三维重构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考虑外界辐射源和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IR-SFS(infrared-SFS)算法。首先通过分析SFS算法原理和空间目标的红外成像特性,建立IR-SFS辐射方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利用温度场估计获得红外差值图,在人工合成的理想半球体、半圆柱体卫星红外影像上进行算法测试,并以美国STS107真实红外影像作为实验目标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IR-SFS算法经过参数优化后,与原SFS算法相比,重建模型的峰值信噪比更高,对STS107顶部舱门、尾翼、机舱、机舱内方形部件具有更佳显示度,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文摘虚拟现实技术中,纹理的力触觉表达通常需要提取纹理表面的高度轮廓特征,从而再现纹理的凹凸感,而图像纹理则反映的是纹理表面的二维灰度特征。提出了一种根据图像灰度信息恢复表面三维轮廓(shape from shading,SFS),并用于纹理的力触觉表达的方法。采用Tsai&Shah算法从二维纹理图像中恢复出表面三维微观形状,并用力触觉模型渲染。该方法无需专门仪器测量物体表面的微观轮廓,无需设计专用的纹理力触觉表达装置。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改进方向。
文摘通过对由医疗成像设备获取的二维灰度图像进行形状重建,得到的三维立体原型能帮助医学诊断人员确诊病情。介绍了Shape from Shading的实现原理和扫描电镜成像系统的简单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逼近的用于解决SEM反射映射函数的实现方法,并将之应用于红血细胞的三维图像重构,得到的细胞图形非常接近其真实形状。
文摘目前采用的从明暗恢复形状(shape from shading,SFS)法存在对物体表面光滑度要求高,对噪声敏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SFS法,通过数学形态学提取图像灰度函数的峰、谷、脊、沟,鞍等形状特征,并采用球状点假设法确定物体的表面方向,恢复物体三维表面。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抗噪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