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 range analysis of clear distance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based on limit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theory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Biao WANG Xuan +2 位作者 ZHANG Jia-sheng ZHANG Jia-hua CHENG 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A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as presented using both limit analysis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reliability theory.In the condition of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the critical ... A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as presented using both limit analysis with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and reliability theory.In the condition of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the critical clear distancesof twin shallow tunnels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surrounding pressure.A reliabilit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limit state equation,and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was solved by virtue of Monte Carlo method.Safety factor and corresponding clear distance of different safety levels were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a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The scope of clear distance for different safety levels is described,which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to the design codes of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shallow tunnels limit analysis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reliability theory clear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 to rock pressure acting on three shallow tunnels subjected to unsymmetrical loads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小礼 张佳华 +1 位作者 金启云 马军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528-535,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shallow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o rock pressure has been derived and discussed. The load model is given when the bilateral tunnels are excavated. Acco...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shallow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o rock pressure has been derived and discussed. The load model is given when the bilateral tunnels are excav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stresses of three tunnels and single tunnel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here the stresses are influenced by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lear distance, covering depth and inclination angle of ground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bias distribution is more seriou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ettle down the load model of three shallow tunnel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measure of reinforcement and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support. The model and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theoretical basis in design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three shallow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shallow tunnels unsymmetrical loads clear distance rock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analysis of stability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based on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佳华 许敬叔 张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69-4676,共8页
Based on non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stability number and supporting force on twin shallow tunnels were derived using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The optimized solu... Based on non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stability number and supporting force on twin shallow tunnels were derived using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The optimized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by the technique of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When nonlinear coefficient equals 1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equals 0, the non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degenerates into 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stability number in this work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ults, and the agreement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orting force on twin shallow tunnels obviously increases when the nonlinear coefficient, burial depth, ground load or pore water pressure coefficients increase. When the clear distance is 0.5to 1.0 times the diameter of tunnel, the supporting force of twin shallow tunnels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which means that the tunnels are the easiest to collapse. While the clear distance increases to 3.5 times the diameter of tunnel, the calculation for twin shallow tunnels can be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 for independent single shallow tunnel. Therefore, 3.5 times the diameter of tunnel serves as a critical value to determine whether twin shallow tunnels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designing twin shallow tunnels,appropriate clear distance value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its change rules and actual topographic conditions, meanwhile, the influences of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of soil materials and pore water must be completely considered. During the excavation process, supporting system should be intensified at the positions of larger burial depth or ground load to avoid collap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failure criterion twin shallow tunnels upper bound theorem stability number supporting force clear d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裂缝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4
作者 刘欢 王欢 +3 位作者 薛育阳 曾卓 梁淦波 汪波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4,共10页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衬砌裂缝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爆破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既有隧道衬砌的...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时邻近衬砌裂缝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爆破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裂缝的不同分布位置和深度对既有隧道衬砌的振速响应无明显影响;而对既有隧道衬砌的应力响应存在一定影响。影响仅在裂缝附近,且随着分布位置、尺寸及围岩级别的不同而不同。既有隧道衬砌不同位置存在裂缝时,对结构拉应力均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当迎爆侧边墙存在裂缝时,放大效应最显著。既有隧道衬砌同一位置处裂缝越深,附近主拉应力越大。围岩级别越高,裂缝附近主拉应力放大效应越明显。当以振速作为新建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邻近裂缝隧道的安全控制基准表征值时,应适当降低裂缝处振速的控制值,降低程度随裂缝分布位置和深度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爆破 改、扩建 裂缝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细砂层地铁暗挖隧道新型超前加固材料性能及注浆参数研究
5
作者 陈铖 来弘鹏 +1 位作者 刘禹阳 朱新健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42,共11页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为主体,掺入适量超细水泥及复合激活凝聚剂,制备了新型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配合比、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影响下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度、凝结时间及结石体强度变化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小导管注浆足尺试验装置,对比分析了普通水泥、超细水泥及新型注浆材料加固效果,揭示了上覆荷载与含水率影响下新型材料浆液扩散特性及注浆终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固比为1∶1、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及超细水泥质量比为4∶2∶4,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4%时,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性最优、凝结时间可控、结石体强度较高;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时,普通水泥浆液在密实细砂层以压密扩散为主、超细水泥浆液以压密-劈裂为主,新型材料则以渗透-劈裂方式进行扩散。新型注浆材料扩散性能及加固效果最优,超细水泥次之,普通水泥最差;注浆前期,新型材料应保持低压注浆,防止注浆量过大,引起砂土局部劈裂,造成加固失效的问题;新型材料注浆终压随上覆荷载及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上覆荷载增加50 kPa,注浆压力增大50 kPa左右。含水率增加2%,注浆压力增加量约为40 kPa。研究结果对注浆加固工程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浅埋暗挖法 密实细砂层 小导管注浆加固 浆液扩散特性 注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小净距并行隧道先后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数值试验研究
6
作者 徐辉 王脉 +1 位作者 王朝振 章慧健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该文采用数值试验和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时的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施工时对各自初支受力和安全性相互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后者对前者的初支受力影响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工... 该文采用数值试验和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时的先行隧道与后行隧道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施工时对各自初支受力和安全性相互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后者对前者的初支受力影响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工况,这两种工况引起的最大弯矩增幅分别为39.4%和16%,引起的最小安全系数降幅分别为8.8%和5.4%。同时,两隧道先后施工只影响各自的内力值和安全系数值,未引起原结构受力和安全性突变,且对轴力的影响均很小。随着并行隧道的净距减小,先行隧道和后行隧道的相互影响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先行隧道的监测,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数值试验 影响规律 现场监测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小帅 高文学 +3 位作者 宿利平 张小军 胡宇 薛睿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算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掏槽孔与周边孔爆破在后行洞左拱腰(非中夹岩区)、右拱腰(中夹岩区)中产生的振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自适应VMD-MPE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并降低了主观决策的影响;此外,相对于非中夹岩区,中夹岩对爆破振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其质点峰值振速明显大于非中夹岩区,但中夹岩区的振动衰减速度更快;同时,通过对比非中夹岩区与中夹岩区各测点振动频率特征可以发现,中夹岩区小于40 Hz的低频振动能量占比较大,更易引起支护结构的共振,发生损伤与破坏的风险更高,应重点关注;受“转角削弱”作用以及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在比例距离SD小于等于11.57 m·kg^(1/3)范围内,周边孔爆破在掌子面后方围岩中产生的振速大于掏槽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夹岩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效应 变分模态分解 多尺度排列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防军隧道浅埋小净距段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红玉 焦治豪 +1 位作者 毕志刚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87,共9页
为控制降雨入渗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义东高速公路防军隧道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水土特征曲线,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浅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对雨季施工时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围岩变形特征和边仰坡安全系... 为控制降雨入渗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义东高速公路防军隧道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水土特征曲线,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浅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对雨季施工时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围岩变形特征和边仰坡安全系数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入渗的持续,围岩及边仰坡土体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其土体抗剪强度也随之降低,稳定性变差。经过7 d累积降雨,孔隙水压力增大趋势逐渐放缓,围岩变形达到最大值,工况1的拱顶沉降增大了21.48%,且边仰坡安全系数小于1,处于失稳状态。洞口段采取加固和排水措施来控制围岩的稳定性,边仰坡的安全系数较加固前提升了17.2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隧道后期的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小净距隧道 降雨入渗 流固耦合 基质吸力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先行洞爆破开挖对后行洞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旭哲 李文杰 +1 位作者 毕志刚 梁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9,83,共9页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先行洞爆破开挖对后行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浙江义东高速防军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根据能量衰减规律推导出爆破施工中围岩振速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不同净距条件下围岩振速及应力的变化规律,将围岩...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先行洞爆破开挖对后行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浙江义东高速防军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根据能量衰减规律推导出爆破施工中围岩振速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不同净距条件下围岩振速及应力的变化规律,将围岩振速数值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振速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根据振速与应力之间关系,提出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振速阈值。结果表明:后行洞围岩振速大小理论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对误差为5.9%,与现场监测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7%,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后行洞隧道振速峰值与先行洞隧道爆破中心距呈负相关,围岩迎爆侧面监测点振速峰值大于背爆侧,2 D为防军隧道爆破施工时最小安全净距(D为隧道净距),此时上台阶开挖最大振速峰值约为下台阶的1.2倍;爆破开挖后围岩应力峰值与振速峰值主要集中在拱腰及拱脚附近,随着净距增大,先行洞对后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弱,最终忽略不计;爆破作用下,围岩应力峰值和振速峰值具有一定线性关系,保证隧道爆破安全施工的振速控制阈值为1.9 cm/s,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小净距隧道工程爆破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隧道净距 爆破开挖 振动响应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截面浅埋偏压地形小净距隧道扁平率合理取值:以新疆乌尉高速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世展 梁斌 +1 位作者 黄光友 李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28-10537,共10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地表沉降、中夹岩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支护形变量均有影响;以0.432扁平率为基础值,随着隧道扁平率的不断增加,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不断降低,0.432~0.654为隧道最佳扁平率范围;隧道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平均误差在5%~14%,以此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选取优化后隧道截面进行施工,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优化后扁平率取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截面 浅埋偏压地形 小净距隧道 围岩形变理论 扁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并行小净距隧道施工诱发邻近桩基变形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子娟 张文旭 +2 位作者 高天涯 尹子熙 汪优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依托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孩环区间(孩儿巷站—环城东路站)三线并行小净距盾构隧道工程,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耦合的数值仿真,分析桩基础长度、桩隧距对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依托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孩环区间(孩儿巷站—环城东路站)三线并行小净距盾构隧道工程,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FDM)耦合的数值仿真,分析桩基础长度、桩隧距对桩基础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线小净距隧道施工会引起邻近桩基沉降;桩底和隧道顶部位于同一深度时,桩基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桩底,桩基变形以倾斜为主;桩底与隧道底部位于同一深度和桩底位于隧道底部以下时桩基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隧道轴线位置,桩基变形以弯曲为主,但桩底位于隧道底部以下时桩基对隧道施工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三种长度的桩基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靠近隧道一侧和远离隧道一侧拉压应力状态均完全相反;桩长一定时,随桩隧距增大,桩基的沉降、最大水平位移、最大轴向拉应力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变形响应 数值模拟 小净距 桩长 桩隧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盛诞杰 汤瑞 +2 位作者 王凯 代声庆 谭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小净距隧道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部分小净距隧道可能会穿越岩堆体,而影响其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繁多、关系模糊复杂、风险因子不确定性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存在...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小净距隧道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部分小净距隧道可能会穿越岩堆体,而影响其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繁多、关系模糊复杂、风险因子不确定性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针对穿越岩堆体的小净距隧道,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选取工程地质条件、隧道设计、外部因素和工程管控等4个方面的15个评估指标,并以某实际隧道工程为例,论证了该模型在小净距隧道施工风险定量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该研究对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施工风险评估 熵权-正态云模型 岩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小净距并行盾构隧道后行掘进对先行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汝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针对软土小净距并行盾构隧道后行隧道掘进对先行隧道影响,以宁波市区软土为背景,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采用参数、边界条件和掘进过程的合理性,计算了不同净距下,后行隧道掘进时先行隧道的位移和管片内力。结... 针对软土小净距并行盾构隧道后行隧道掘进对先行隧道影响,以宁波市区软土为背景,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采用参数、边界条件和掘进过程的合理性,计算了不同净距下,后行隧道掘进时先行隧道的位移和管片内力。结果表明:双线并行时,后行隧道掘进时主要引起先行隧道产生刚性位移,并导致先行隧道管片内力出现较大增幅,引入了最大弯矩、最大轴力净距影响系数以量化后行隧道掘进对先行隧道管片内力的影响。后行隧道掘进会对其前方2~3倍洞径和后方2倍洞径范围内的先行隧道产生影响。通过宁波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望春桥站至天一家园西站区间小净距段管片设计选型对结论进行了应用验证,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小净距 盾构隧道 管片内力 管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路基小角度跨越既有浅埋隧道工程对策
14
作者 赵斗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共6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以路基形式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浅埋段,为避免新建铁路路基荷载、施工时机械振动及后期运营等对既有铁路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影响程度,优化路基结构,提出运营监测方案,对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以路基形式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浅埋段,为避免新建铁路路基荷载、施工时机械振动及后期运营等对既有铁路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影响程度,优化路基结构,提出运营监测方案,对设计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保障高铁和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研究提出高速铁路跨越既有铁路隧道影响评价方法、控制指标、评价参数;(2)研究开展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受力接近限值水平,安全储备不足;(3)研究提出U形槽内浇筑轻质混凝土轻型结构设计方案和静力碾压措施,较常规路基设计方案,对既有铁路隧道衬砌受力影响优化幅度达30%~50%;(4)研究提出包括监测范围、内容、布设要求、频率、预警阈值等的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案;(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新建铁路跨越既有铁路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小角度跨越既有铁路 浅埋隧道 工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爆破控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6
15
作者 姚勇 何川 +1 位作者 晏启祥 李玉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501-506,共6页
结合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净距段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对迎爆侧进行重点监控,采用合理的开挖和加固方式将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先建隧道... 结合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净距段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对迎爆侧进行重点监控,采用合理的开挖和加固方式将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先建隧道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小净距段隧道的爆破设计、施工及现场监控量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小净距 爆破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小净距大帽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被引量:92
16
作者 张国华 陈礼彪 +3 位作者 钱师雄 蔡光远 吴超凡 李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9-496,共8页
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位移、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和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阐明分导洞开挖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 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位移、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和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阐明分导洞开挖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相互调整变形机制,拱顶沉降捕捉的变形小于围岩实际变形的原因,支护结构的压力和锚杆应力状态及其与围岩位移的变化关系。监测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段的破碎带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研究的方法、分析和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 双侧壁导坑 围岩变形 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超浅埋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于建新 郭敏 +2 位作者 陈晨 王金星 陈峰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2-277,共6页
为分析浅埋小净距隧道爆破引起地表及临近先行隧道振动的影响,开展爆破振动现场监测实验,得到了各典型爆破段引起地表及已开挖隧道迎爆侧的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及邻近隧道对应爆破掌子面前后25m范围内,前方质点速度大于后方,但... 为分析浅埋小净距隧道爆破引起地表及临近先行隧道振动的影响,开展爆破振动现场监测实验,得到了各典型爆破段引起地表及已开挖隧道迎爆侧的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及邻近隧道对应爆破掌子面前后25m范围内,前方质点速度大于后方,但后方各点的振速衰减比前方快;地表各测点振动速度垂直方向分量最大,切线方向与径向方向相近,已开挖隧道迎爆侧边墙各测点径向方向分量最大,为垂向和轴向的1.5~4.0倍;掏槽和扩槽爆破时受岩石夹制作用大,引起地表和已开挖隧道振动速度相对较大,辅助和周边装药段爆破振动较小;并依据国家《爆破安全规程》,对隧道易破坏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隧道爆破开挖与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净距隧道断面形态及合理间距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辉 陈卫忠 +3 位作者 陈培帅 田洪铭 曹俊杰 赵武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41-646,共6页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 对于大跨度小净距隧道而言,合理扁平率及双洞间距的设计对于节约成本,提高隧道线型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及其间距是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的标准设计语言Python编程,对某拟建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不同扁平率及其间距进行参数化设计;采用精确罚函数法以及Nelder-Mead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程序,以隧道开挖面积、围岩塑性区、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等作为优化目标值,对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计算,提出依托工程条件下扁平率及间距的最优组合。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推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 参数化建模 断面形态 合理间距 Nelder-Mea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地震响应特性与承载力安全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娟 彭立敏 +2 位作者 雷明锋 施成华 赵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2,共5页
与非偏压隧道相比,浅埋偏压隧道稳定性较差,受地震动荷载的影响更为敏感。结合实际工程,运用FLAC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对比分析了左、右两洞的内力(轴力、剪力、弯矩)变化规... 与非偏压隧道相比,浅埋偏压隧道稳定性较差,受地震动荷载的影响更为敏感。结合实际工程,运用FLAC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对比分析了左、右两洞的内力(轴力、剪力、弯矩)变化规律和动力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衬砌结构的地震响应、受力状态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在两洞埋深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埋深较浅的左洞的地震响应明显比右洞剧烈,其受力比右洞更为不利;位于埋深较深侧的右洞满足抗震强度要求,而位于埋深较浅侧的左洞不满足抗震的强度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抗震加固措施。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偏压隧道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动力安全系数 有限差分法 偏压隧道 浅埋 小净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硬半软岩层小净距隧道洞口段监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同春 郑俊清 +2 位作者 朱建才 黄福明 史生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03-307,341,共6页
针对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后行左洞洞口段具有半硬岩层半软岩层的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新奥法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中间岩柱的位移、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等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可以... 针对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后行左洞洞口段具有半硬岩层半软岩层的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新奥法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中间岩柱的位移、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等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应力;后行洞的拱顶沉降大于先行洞,且软岩一侧的下沉量更大;中间岩柱较薄弱,开挖初期往先行洞方向移动;降雨对围岩变形和压力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引起重视。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半硬岩层半软岩层 洞口段 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