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氟泡沫灭火剂真火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海林 曾锦祥 +2 位作者 潘荣锟 潘仕利 周凯旋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25-3834,共10页
针对低碳醇调控碳氢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路线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小尺度灭火实验评价灭火效果的局限性,选取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OK与两类碳氢表面活性剂CHX-3和SDS为关键组分,开展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复配方案设计... 针对低碳醇调控碳氢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路线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小尺度灭火实验评价灭火效果的局限性,选取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OK与两类碳氢表面活性剂CHX-3和SDS为关键组分,开展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复配方案设计、泡沫性能测试、真火灭火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测试结果表明:CHX-3/SILOK/异丁醇和SDS/SILOK/异丁醇两类复配体系5种复配方案的无氟泡沫灭火剂均具有良好的泡沫基础性能,设计方案的表面张力为20.3~22.7 mN/m,稳泡系数为0.9617~0.9762,25%析液时间为203~238 s。相对来说,CHX-3/SILOK/异丁醇的质量分数为0.48%/0.1%/0.03%的Case5配方具有更加优良的泡沫基础性能,表面张力低,发泡性和稳泡性能良好。真火灭火实验证明:CHX-3/SILOK/异丁醇体系的Case5方案,90%控火时间仅为42 s;灭火时间最短,仅为49 s;平均灭火降温速率最大,达到了7.59℃/s。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复配体系的氢键和扩散系数,阐明了CHX-3和SDS对泡沫稳定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能够为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氟泡沫灭火剂 泡沫性能 真火实验 降温速率 分子动力学 分子间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帅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磷化工企业利用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氟化氢,并深度延伸氟化工产业链,以此推动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介绍了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技术、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阐述驱动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业务、产... 磷化工企业利用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氟化氢,并深度延伸氟化工产业链,以此推动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介绍了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技术、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阐述驱动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业务、产业等层面分析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工 氟化工 协同发展 氟化氢 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含氟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影响
3
作者 于蒙 胥亚琨 +2 位作者 李育桥 郑佳 王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5-268,共4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耐氟铜基催化剂,在99.9%HCl+0.1%HF混合气氛下制氯气,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HCl和O_(2)体积比、质量空速对HCl单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90℃、HCl和O_(2)体积比为2∶1、质量空速为1 h^(-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耐氟铜基催化剂,在99.9%HCl+0.1%HF混合气氛下制氯气,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HCl和O_(2)体积比、质量空速对HCl单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90℃、HCl和O_(2)体积比为2∶1、质量空速为1 h^(-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氯化氢单程转化率可达92.5%;为进一步验证催化剂稳定性,运行1500 h后HCl单程转化率稳定在91%~93%之间。通过ICP分析,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元素流失率为1.175×10^(-5)g/h,初步估算稳定运行10000 h后,Cu流失仅为催化剂Cu元素添加量的1.68%,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和耐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氯化氢 催化氧化 耐氟铜基催化剂 氯气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氢合金抗气体杂质毒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彦泽 但贵萍 +3 位作者 杜良 张东 毛本将 孙耀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9-1014,共6页
本文综述了氢气中的不同杂质气体对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主要评价了LaNi4.7Al0.3、LaNi5、Fe-Ti、ZrCr2-xFex、Ti(Fe,Mn)等合金及它们的氢化物被CO、CO2、H2S等气体毒化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目前提升储氢合金抗毒化能力的主要方法及... 本文综述了氢气中的不同杂质气体对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主要评价了LaNi4.7Al0.3、LaNi5、Fe-Ti、ZrCr2-xFex、Ti(Fe,Mn)等合金及它们的氢化物被CO、CO2、H2S等气体毒化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目前提升储氢合金抗毒化能力的主要方法及其使用效果,总结了合金抗毒化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杂质气体 毒化 掺杂 氟化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用钯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加程 卢卫平 周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4,共4页
介绍了以浸渍法制备Pd-Fe/SiO2催化剂,研究其载体、金属组分、还原剂、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w(Pd)=5%,w(Fe)=0.2%,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重复使用试验、优化验证试... 介绍了以浸渍法制备Pd-Fe/SiO2催化剂,研究其载体、金属组分、还原剂、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w(Pd)=5%,w(Fe)=0.2%,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重复使用试验、优化验证试验、与其它催化剂如RaneyNi、Pt/C和Pd/C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d-Fe/SiO2催化剂用于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常压催化加氢反应,收率大于97.5%,纯度达到98.0%以上,选择性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1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Fe/SiO2催化剂 含氟芳香硝基族化合物 加氢反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及其氟取代物与氟化氢形成氢键络合物的系列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涛 陈光巨 傅孝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38-1041,共4页
采用abinitio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NH3…HF、NH2F…HF、NHF2…HF、NF3…HF4种氢键络合物的5组构型进行了一系列能量梯度法的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取得了关于这些分子络合物的结构特征、氢键键... 采用abinitio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NH3…HF、NH2F…HF、NHF2…HF、NF3…HF4种氢键络合物的5组构型进行了一系列能量梯度法的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取得了关于这些分子络合物的结构特征、氢键键能与键级、单体电荷迁移量等信息,分析、比较得出了在每种构型下各体系的重要物理量随氟基数的递变规律,并探讨了氟基的诱导效应对上述体系氢键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络合物 氟化氨 氟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_2+2HI=2HF+I_2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香云 王遵尧 +2 位作者 王连生 杨春生 俞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64-1368,共5页
分别用B3LYP和MP2方法取3-21G基组,研究了气相反应F2+2HI=2HF+I2的机理,求得一系列四中心和三中心的过渡态,通过比较六种反应途径的活化能的大小,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双分子基元反应F2+HIHF+IF和IF+HII2+HF的最小活化能小于F2和HI的... 分别用B3LYP和MP2方法取3-21G基组,研究了气相反应F2+2HI=2HF+I2的机理,求得一系列四中心和三中心的过渡态,通过比较六种反应途径的活化能的大小,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双分子基元反应F2+HIHF+IF和IF+HII2+HF的最小活化能小于F2和HI的解离能,从理论上证明了标题反应将优先以分子与分子作用形式分两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氢 B3LYP MP2 过渡态 反应机理 双分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红Y敏化Pt负载(001)晶面占优TiO_2纳米片可见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俊英 李越湘 彭绍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6-1071,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HF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含(001)高能面的TiO_2纳米片。光还原沉积法进行载铂,浸渍法使伊红Y(Eosin Y)负载在Pt-TiO_2表面,制得系列染料敏化的Eosin Y-Pt-TiO_2可见光光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钛酸四丁酯和HF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含(001)高能面的TiO_2纳米片。光还原沉积法进行载铂,浸渍法使伊红Y(Eosin Y)负载在Pt-TiO_2表面,制得系列染料敏化的Eosin Y-Pt-TiO_2可见光光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比表面(BET)、荧光光谱(PL)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当Eosin Y浓度一定时,HF用量和载Pt量对催化剂的制氢活性有显著影响。当HF用量为3 mL时,Eosin Y敏化Pt负载(001)晶面占优TiO_2纳米片的可见光制氢活性是纯TiO_2纳米颗粒的2.1倍,这可能与TiO_2(001)面含量高和表面氟化有关;同时,当载Pt量仅为0.02%(质量分数)时,该催化剂也显示了相当高的可见光制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片 (001)面 表面氟化 伊红-Y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处理对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储氢合金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辉 黄红霞 +1 位作者 王新颖 谢文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7-871,共5页
为了提高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合金的性能,研究了氟化处理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氟化处理后,合金的相组成发生改变,有新相Mg F2生成;合金的表面有一层Mg F2颗粒。电化... 为了提高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合金的性能,研究了氟化处理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氟化处理后,合金的相组成发生改变,有新相Mg F2生成;合金的表面有一层Mg F2颗粒。电化学测试表明:当NH4F浓度为0.3 mol/L时,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Cmax)从346.4 m Ah/g提高到378.0 m Ah/g,容量保持率(S50)从69.5%提高到74.3%,交换电流密度由122.3 m A/g提高到188.5 m A/g,极限电流密度由891.7 m A/g提高到1162.1 m A/g,腐蚀电位由-0.895 V提高到-0.849 V,电化学反应阻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氟化处理 表面处理 电化学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_3型Mm_(0.78)Mg_(0.22)Ni_(2.48)Mn_(0.09)Al_(0.23)Co_(0.47)储氢合金的表面氟化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辉 黄红霞 +1 位作者 王新颖 李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提高AB3型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运用HF和NaF组成的溶液对AB3型合金Mm0.78Mg0.22Ni2.48Mn0.09Al0.23Co0.47(Mm由82.3%La和17.7%Nd(均为原子数分数)组成)进行表面处理,考察改性处理对合金相结构、电化学性能以... 目的提高AB3型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运用HF和NaF组成的溶液对AB3型合金Mm0.78Mg0.22Ni2.48Mn0.09Al0.23Co0.47(Mm由82.3%La和17.7%Nd(均为原子数分数)组成)进行表面处理,考察改性处理对合金相结构、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氟化处理后有MgF2相生成,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得到提高,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由83.3%提高到92.8%。此外,合金的动力学性能也得到一定改善。结论氟化处理改变了合金的表面结构,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氟化处理 表面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和含氟酯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的制备及消泡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睿 韩双 +2 位作者 张瑶 王宁 高弯弯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以10-十一烯酸四氟丙酯(UATE)、聚醚(F-6)和苯基含氢硅油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长链含氟烷基酯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UAPFPS)。通过FT-IR和1H NMR对UAPF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反应中各影响因素... 以10-十一烯酸四氟丙酯(UATE)、聚醚(F-6)和苯基含氢硅油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长链含氟烷基酯与聚醚共改性苯基含氢硅油(UAPFPS)。通过FT-IR和1H NMR对UAPF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反应中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到其较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10 ℃,反应时间5.5 h,n(Si-H) ∶n(C=C)=1∶1.2,n(F-6) ∶ n(UATE)=1∶1,催化剂用量20 μg/g(相对于每克反应物)。在此条件下Si-H键转化率为95.30%。将UAPFPS、硅膏、乳化剂和增稠剂复配制得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消泡剂具有较好的消泡性、抑泡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含氟烷基酯 苯基含氢硅油 硅氢加成 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琪 刁杰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结合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含氟"三废"产生情况及处置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论述。氟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物主要有含氟废气及副产氯化氢、含氟高沸物及含氟污泥等。通过将氯化氢用于工业清洗及制备... 结合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含氟"三废"产生情况及处置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论述。氟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物主要有含氟废气及副产氯化氢、含氟高沸物及含氟污泥等。通过将氯化氢用于工业清洗及制备氯化钙、氯化铝等化学品能够合理消耗副产盐酸。焚烧处理含氟有机废气产生的氟化氢气体经水洗后副产氢氟酸。含氟高沸物通过精馏分离出高沸物组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含氟污泥可制成建筑材料,最优工业化利用途径仍在积极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工 氯化氢 含氟废气 高沸物 含氟污泥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合金和氟化处理贮氢合金的MH-Ni电池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鸿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37,共4页
介绍了贮氢合金材料的种类,同时叙述了经过氟化处理的贮氢合金具有吸氢量大,吸氢速度快,抗毒性强,对气体有选择性和抗微粉化等性能.由氟化处理贮氢合金制成的MH-Ni电池,经过1000次放电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初期的90%.
关键词 贮氢合金 蓄电池 氟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的新法合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毅 任建纲 李惠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丙酮为原料,经氯化、气相氟化、气相氢化及氟甲基化等一系列改进的方法合成了七氟醚,提供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氯化产率为867%,氟化选择性为95%,氢化选择性为100%,氟甲基化产率为42%。
关键词 七氟醚 氧化 氢化 氟醚 合成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处理对La_(1.8)Ca_(0.2)Mg_(14)Ni_3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继文 陈长聘 +1 位作者 高林辉 陈立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59-162,共4页
研究了氟处理对La_(1.8)Ca_(0.2)Mg_(14)Ni_3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用NH_4F溶液处理的合金有更为优越的初始吸氢性能。在没有活化的情况下,处理的合金可在室温下部分吸氢,20min内可达到1.92%(质量分数);完全活化后,在453K时... 研究了氟处理对La_(1.8)Ca_(0.2)Mg_(14)Ni_3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用NH_4F溶液处理的合金有更为优越的初始吸氢性能。在没有活化的情况下,处理的合金可在室温下部分吸氢,20min内可达到1.92%(质量分数);完全活化后,在453K时就呈现极好的吸氢性能,能在3min内吸氢3.88%(质量分数)。XRD分析表明,La_(1.8)Ca_(0.2)Mg_(14)Ni_3是由La_2Mg_(17)、Mg_2Ni、LaNi_(2.28)以及CaMg_2等相组成,氟处理后发现有新相MgF_2的存在。认为正是此新相的生成导致了氟处理前后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巨大变化。用SEM图分析合金的表面形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处理 氟化表面 吸氢性能 储氢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替代品1,1,2-三氟乙烯的合成工艺与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玲 马超峰 +6 位作者 卢春山 于万金 石能富 金佳敏 张建君 刘武灿 李小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2-1831,共10页
含氟烯烃(HFOs)具有ODP为零、GWP值极低的优点,其中1,1,2-三氟乙烯(TrFE)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热泵工质、含氟高聚材料的合成单体、高附加值卤代烯烃制备的关键原料,有望实现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压电材料与电卡制冷材料、高端芯片蚀刻等... 含氟烯烃(HFOs)具有ODP为零、GWP值极低的优点,其中1,1,2-三氟乙烯(TrFE)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热泵工质、含氟高聚材料的合成单体、高附加值卤代烯烃制备的关键原料,有望实现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压电材料与电卡制冷材料、高端芯片蚀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TrFE合成工艺进行分类,并详述各路线的技术难点与解决策略;针对主要合成路线即1,1,1,2-四氟乙烷(HFC-134a)脱氟化氢、1,1,2-三氯-1,2,2-三氟乙烷(CFC-113)催化加氢制备TrFE路线,对催化剂进行总结与归纳,讨论催化剂配方、制备方法、结构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如何提高1,1,2-三氟乙烯选择性与催化剂稳定性是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制约其产业化与商品化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合成 加氢 稳定性 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型水性含氟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维 王海波 +1 位作者 成煦 杜宗良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20,共9页
为了制备兼具优异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水性含氟聚氨酯(WFPUs),合成了3种含氟侧链长度不同的端羟基含氟聚丙烯酸酯(P3FMA、P6FMA和P12FMA),将其引入水性聚氨酯(WPUs)分子链中,分别制备了3种WFPUs:WFPUs–P3FMA、WFPUs–P6FMA和WFPUs–P1... 为了制备兼具优异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水性含氟聚氨酯(WFPUs),合成了3种含氟侧链长度不同的端羟基含氟聚丙烯酸酯(P3FMA、P6FMA和P12FMA),将其引入水性聚氨酯(WPUs)分子链中,分别制备了3种WFPUs:WFPUs–P3FMA、WFPUs–P6FMA和WFPUs–P12FM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成功将以上3种端羟基含氟聚丙烯酸酯引入了WPUs的分子链中,FTIR分峰结果显示,随着含氟侧链长度增加,硬段氢键化羰基含量增加,这表明较长的含氟侧链能促使WFPUs硬段氢键作用增加,从而使硬段间的相互作用增加。静态接触角测试和表面自由计算表明:3种WFPUs乳胶膜的静态接触角均随着氟含量增加先增加,随后再继续增加氟含量,静态接触角不变。此时,3种WFPUs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34.78、32.41和15.94 mN/m,由此可知,含氟侧链最长的WFPUs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最低,疏水性能最好。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显示,氟表面含量随氟本体含量增加而增加,含氟侧链最长的P12FMA在WFPUs乳胶膜表面的富集性能最好。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氟含量相同时,WFPUs乳胶膜硬段的结晶度随含氟侧链长度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氟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含氟侧链长度最长的乳胶膜WFPU2–P12FMA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并且高于WPUs乳胶膜。因此,采用P12FMA改性WPUs,可制备具有较好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WFPUs乳胶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含氟聚氨酯 含氟侧链长度 表面自由能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氟化氢和氟化铝工艺研发及工业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勇 陈海洋 +5 位作者 李煜坤 范宗良 李贵贤 段志强 赵鹬 王东亮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5,120,共10页
综述了氟资源现状和国内外无水氟化氢(AHF)、无水氟化铝(AAF)工艺研发及应用现状,比较了以萤石资源、含氟磷矿石为原料不同工艺路线生产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铝的优劣。针对萤石-无水氟化氢路线,重点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关键环节、节能... 综述了氟资源现状和国内外无水氟化氢(AHF)、无水氟化铝(AAF)工艺研发及应用现状,比较了以萤石资源、含氟磷矿石为原料不同工艺路线生产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铝的优劣。针对萤石-无水氟化氢路线,重点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关键环节、节能减排等研发现状;针对氟硅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重点汇总了热解、酸解、氨解、氟化盐-酸解及湿法路线的工艺特点和工业应用进展,指出各自的改进方向和研发趋势。最后介绍了含锂氟化铝等复合无水氟化铝的需求及微通道反应器等过程强化装备在氟化工中的应用,以期给未来无水氟化氢、氟化铝等无机氟化工技术研发、关键装备开发、能量梯级利用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氟硅酸 无水氟化氢 无水氟化铝 氟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丁酯体系萃取分离磷酸中氟化物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浩川 孙泽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9-597,共9页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磷矿中伴生的氟杂质会进入浸取液,严重影响磷酸产品的质量。以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脱氟的萃取剂,分别以磺化煤油(简称煤油)、异戊醇、二异丙醚作为稀释剂,依据量子化学计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氟...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磷矿中伴生的氟杂质会进入浸取液,严重影响磷酸产品的质量。以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脱氟的萃取剂,分别以磺化煤油(简称煤油)、异戊醇、二异丙醚作为稀释剂,依据量子化学计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萃合物组成分析探讨了萃取机理,考察了氟元素不同赋存形态对萃取脱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BP中P=O双键中的氧与HF发生氢键缔合作用实现萃取氟,异戊醇和二异丙醚中的氧与HF发生一般的氢键作用,实现协同萃氟的作用;有机相中氟化物存在形式主要为HF·TBP,在煤油、异戊醇和二异丙醚溶剂环境中的萃合物组成分别为:0.9HF·TBP、1.4HF·TBP和1.6HF·TBP;TBP可有效萃取磷酸中的F^−、CaF^+、MgF^+、FeFx^3-x(x为1~6),但不适用于脱除磷酸中的SiF6^2-、AlFx^3-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丁酯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DLC膜的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晓丽 张玲 +1 位作者 陈厦平 王辅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目的通过疏水性质的研究,证明源电极式和浸入式PECVD方法制备含氢DLC膜存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别,并且证明浸入式PECVD方法制备的含氢DLC膜更适于需要强疏水性的表面改性应用。方法在PECVD腔体中通入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同时在面对源电极... 目的通过疏水性质的研究,证明源电极式和浸入式PECVD方法制备含氢DLC膜存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别,并且证明浸入式PECVD方法制备的含氢DLC膜更适于需要强疏水性的表面改性应用。方法在PECVD腔体中通入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同时在面对源电极的绝缘样品架上放置石英基片并沉积类聚合物DLC膜;在源电极上放置石英基片并沉积常规含氢DLC膜。在PECVD腔体中通入乙炔、氢气和四氟化碳混合气体,在面对源电极的绝缘样品架上放置石英基片并沉积掺氟DLC膜。改变气体压强和射频功率,生长一系列含氢DLC膜。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测试DLC膜的透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其表面形貌。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两种含氢DLC和一种掺氟DLC膜表面与水、甘油、乙二醇的接触角,并计算其表面能。比较两种含氢DLC膜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差别,并根据类聚合物DLC膜的微观结构分析可能的原因。比较掺氟和不掺氟DLC膜的接触角并讨论比较结果。结果类聚合物DLC膜的接触角和表面能与具有相同光学带隙的常规含氢DLC膜存在明显差异。类聚合物DLC膜的接触角更大,表面能更低,因而具有更强的疏水性。类聚合物和常规含氢DLC膜与蒸馏水的接触角最大分别为91.2°和79.2°。类聚合物DLC膜中的碳原子具有更高的氢化率,可能是它表面能低和疏水性好的原因。掺氟DLC膜的接触角比具有相同带隙的类聚合物和常规含氢DLC膜都低,这与文献报道的掺氟能提高接触角的现象完全相反。结论类聚合物DLC膜的疏水性更强。结合其更小的内应力、更宽的光学带隙范围和更快的生长速度等特征,使它在医疗、光学保护涂层等领域具有更强的应用性。浸入式PECVD方法生长的掺氟DLC膜不但未提高反而降低了DLC膜的疏水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 PECVD 含氢 掺氟 带隙 接触角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