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新饱食分子蛋白1水平检测在老年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唐利 巩玉荣 +2 位作者 曾立叶 高艳芳 邓成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RI)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对老年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O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OA的97例老年患者(OA组)和52例同期老年体检者(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RI)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对老年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O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OA的97例老年患者(OA组)和52例同期老年体检者(对照组),根据X线结果将膝关节OA组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均接受3.0T MRI T2 mapping序列扫描检测膝关节软骨区域T2值,检测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老年膝关节早期OA的诊断价值。结果97例老年膝关节OA患者中,早期组35例,非早期组62例,OA组患者膝关节5个软骨区域的T2值及nesfatin-1血清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均低于非早期组(P<0.05);膝关节软骨区域T2值和血清nesfatin-1水平单独诊断早期OA的AUC在0.774~0.871范围,联合诊断的AUC为0.939。结论3.0 T磁共振T2 mapping序列联合血清nesfatin-1水平检测对老年膝关节早期O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早期骨关节炎 老年 磁共振 T2 mapping序列 新饱食分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MAP3K7基因克隆及其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关系分析
2
作者 蓝湘一 何洋洋 +5 位作者 张明 黄慈 王海波 王会 柴志欣 钟金城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MAP3K7是MAP3K家族中的一员,在脂肪分化、炎症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与牦牛脂肪分化的关系未见报道,并且其基因序列未知,制约了相关功能研究。为了获得牦牛MAP3K7基因编码区(CDS)保守区域序列,明确其表达特征,了解其在牦... MAP3K7是MAP3K家族中的一员,在脂肪分化、炎症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与牦牛脂肪分化的关系未见报道,并且其基因序列未知,制约了相关功能研究。为了获得牦牛MAP3K7基因编码区(CDS)保守区域序列,明确其表达特征,了解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相关性,利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MAP3K7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MAP3K7在牦牛心、肝、脾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不同分化阶段牦牛皮下脂肪细胞中MAP3K7基因和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油红O染色,明确MAP3K7基因对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所得牦牛MAP3K7基因CDS区长度为1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与野牦牛MAP3K7预测序列CDS区比对发现第967位A>G,导致第323位氨基酸Thr>Ala的突变。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该蛋白为整体带负电的亲水酸性蛋白,具有112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其氨基酸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丝氨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其无规卷曲含量最高,可能与TAB3等蛋白质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核苷酸同源性比对与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MAP3K7在反刍动物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野牦牛同源性最高且进化关系最近。组织定量检测发现,MAP3K7在牦牛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在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MAP3K7表达量随着成熟脂肪细胞的增多先上调,至分化到一定程度后下调。综上,MAP3K7基因在牦牛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前期高表达以促进分化,但当分化到一定程度时,表达下调抑制进一步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ap3K7 基因表达 皮下脂肪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羊MAP2K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朱硕 孙敬华 +9 位作者 鲍晶晶 尚明玉 刘天义 熊金珂 杨培福 姚书海 孙歆恬 贺建宁 杨会国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95-3706,共12页
【目的】探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6,MAP2K6)基因在湖羊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湖羊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湖羊的生长性状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标记... 【目的】探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6,MAP2K6)基因在湖羊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湖羊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湖羊的生长性状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标记资源。【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2K6基因在湖羊(n=15)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Illumina OvineSNP 50K BeadChip检测湖羊(n=3024)MAP2K6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MAP2K6基因SNP位点与湖羊(n=1974)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并使用R语言corrplot包计算湖羊体重与各体尺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湖羊背最长肌组织中MAP2K6基因表达量在初生到4月龄阶段逐渐升高,且3、4月龄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初生、45日龄和6月龄(P<0.01)。湖羊MAP2K6基因中共检测到2个位点:rs414959578G>A和rs426057803A>G。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AP2K6基因rs414959578G>A位点对湖羊5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十字部高、腰角宽,以及6月龄胸围、背膘厚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P<0.01);rs426057803A>G位点对湖羊3月龄管围,5月龄胸围、管围和十字部高以及6月龄背膘厚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湖羊体重与体尺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但6月龄湖羊体斜长与6月龄胸宽、腰角宽,5月龄管围与6月龄腰角宽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MAP2K6基因与湖羊背最长肌的发育相关,rs414959578G>A和rs426057803A>G位点对湖羊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湖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map2K6基因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一种新的全球电离层TEC map预测模型
4
作者 王浩然 刘海军 +5 位作者 袁静 乐会军 李良超 陈羿 单维锋 袁国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0,共1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够;还会由于多层堆叠导致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本文借鉴残差注意力(Residual Attention)的思想,在TEC map预测模型中增加了残差注意力模块,提出了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该模型中的残差注意力模块能同时提取粗、细粒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加权.本文在全球TEC map数据上与ConvLSTM、ConvGRU、ED-ConvLSTM和C1PG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的RMSE、MAE、MAPE和R^(2)在太阳活动高年和年均优于对比模型.本文还在一次磁暴事件中对比了5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磁暴发生时,本文模型与C1PG相近,优于其他3种对比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电离层map预测模型搭建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map预测 残差注意力模块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 时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mapping与3D-WATSc序列定量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一致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明杰 许亚飞 +2 位作者 傅孙亚 张玉琴 徐凌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索T2 mapping与三维选择性水激发(3D-WATSc)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2022年5—1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行左膝关节3D-WATSc、T2mapping序列扫描。随机抽取20名受试者的T2 mapping序列,... 目的探索T2 mapping与三维选择性水激发(3D-WATSc)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2022年5—1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行左膝关节3D-WATSc、T2mapping序列扫描。随机抽取20名受试者的T2 mapping序列,分析8组不同TE(13、26、39、52、65、78、91、104 ms)的原始图像,由2名观察者对原始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使用Kappa检验观察评分一致性,Welch方差分析和Games-Howell text事后检验得出最佳图像质量的TE。基于T2 mapping和3D-WATSc序列对30名受试者股骨髁、胫骨平台和髌骨后缘软骨体积进行半自动分割测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检验T2 mapping序列下2名观察者间及两种序列测得软骨体积的一致性。结果2名观察者评分除TE 104 ms一致性较差(Kappa=0.318)、TE 78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外,其余一致性均为中等(Kappa>0.40,P<0.05),进一步分析TE 26 ms软骨显示质量评分最佳(均值2.90)。将TE 26 ms与其余7组评分进行Games-Howell text两两比较,除与TE 13 ms(均值2.55)、TE 39 ms(均值2.62)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TE 26 ms与其余TE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2 mapping(TR 2000 ms、TE 26 ms)序列上,2名观察者分割得到各部分软骨体积的ICC均>0.6,P<0.05,以股骨髁软骨体积的一致性最好(ICC=0.877,P<0.01)。两种序列测得的各部分软骨体积一致性均较好(ICC均>0.75,P均<0.01),以胫骨平台软骨体积的一致性最好(ICC=0.857,P<0.01)。结论T2 mapping原始图像(TR 2000 ms、TE 26 ms)可清晰显示膝关节软骨形态,T2 mapping与3D-WATSc序列定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一致性较好,T2 mapping单一序列可为膝关节软骨形态及功能的一站式定量分析提供可信的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 三维选择性水激发序列 膝关节 软骨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结核分支杆菌MAP0862-2191c串联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检测
6
作者 郝彦儒 郭号 +3 位作者 谢梦圆 陈坚 杨文洁 徐晓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副结核分支杆菌(MAP)由于其胞内寄生的特性,难以在早期发现,待发现后往往已经不再具备治疗价值,因此寻找并制备出能同时在早晚期都有显著标识作用的抗原蛋白,有利于更好地诊断牛副结核病。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AP的MAP0862和MAP2191c... 副结核分支杆菌(MAP)由于其胞内寄生的特性,难以在早期发现,待发现后往往已经不再具备治疗价值,因此寻找并制备出能同时在早晚期都有显著标识作用的抗原蛋白,有利于更好地诊断牛副结核病。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AP的MAP0862和MAP2191c两种蛋白进行一级、二级及三级结构上的理化性质、抗原性分析及相对位置建模预测,判断串联蛋白重组表达的可行性;使用柔性肽短链序列(G4S)2连接两段序列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MAP6291c,将其导入至BL21(DE3)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预测MAP0862-2191c串联蛋白为一个有多个抗原表位的亲水性的蛋白,两种蛋白在三级结构上无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进行原核表达;构建合成的融合基因双酶切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经SDS-PCGE凝胶电泳检测成功表达串联蛋白,大小约68.5 ku,与预期蛋白大小相符;分别选择鼠源抗His抗体及MAP阳性牛血清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均显示MAP0862-2191c重组蛋白有单一的特异性条带,位置及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证明了该串联蛋白制备的正确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能够作为牛副结核病的诊断蛋白,为后续建立牛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分支杆菌 map0862 map2191c 蛋白预测 串联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MAPⅡ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虫体不同阶段表达差异研究
7
作者 陈旭珂 普娜 +8 位作者 张玉霞 赵文卿 赵家欣 黄俊程 魏琳颖 张艳艳 孙艳 薄新文 王正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86-3296,共11页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氨基肽酶Ⅱ(methionine aminopeptidaseⅡ,MAPⅡ)的分子特征、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提供一种对终末宿主具有保护作用的疫苗候选抗原。【方法】对MAPⅡ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系统进化树...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氨基肽酶Ⅱ(methionine aminopeptidaseⅡ,MAPⅡ)的分子特征、反应原性及其在虫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提供一种对终末宿主具有保护作用的疫苗候选抗原。【方法】对MAPⅡ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系统进化树构建、理化性质分析及信号肽、跨膜区、抗原表位、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通过原核系统表达MAPⅡ蛋白并验证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同时进行虫体不同发育阶段转录水平分析。【结果】细粒棘球绦虫MAPⅡ蛋白与终末宿主犬、中间宿主绵羊中MAPⅡ蛋白亲缘关系较远。MAPⅡ蛋白由4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51023.75 u,不稳定系数为36.6,为稳定蛋白;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609,亲水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MAPⅡ蛋白具有良好的B细胞线性表位,共有38个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MAPⅡ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占比分别为33.55%和51.88%;三级结构预测显示其为单体蛋白,GMQE值为0.85。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出的MAPⅡ重组蛋白能与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的阳性血清结合,抗原性良好。MAPⅡ蛋白在原头蚴阶段和成虫阶段均有表达,且成虫阶段表达量显著高于原头蚴阶段(P<0.05)。【结论】MAPⅡ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优势抗原表位,MAPⅡ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其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特别是成虫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终末宿主疫苗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甲硫氨酸氨基肽酶Ⅱ(mapⅡ)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副结核分枝杆菌重组MAP0827c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8
作者 俞杰 许淑芸 +3 位作者 魏京京 魏增科 赵昌乐 周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MA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通过SignalP-5.0等相关网站分析MAP0827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设计扩增MAP MAP0827c基因的引物,将扩增的MAP0827c基因克隆于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AP0827c...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MA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通过SignalP-5.0等相关网站分析MAP0827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设计扩增MAP MAP0827c基因的引物,将扩增的MAP0827c基因克隆于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AP0827c,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MAP0827c蛋白,以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筛选间接ELISA反应条件,确定临界值,以异源阳性血清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通过稀释阳性血清评估所建方法的灵敏性;以5份牛MAP阳性血清进行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MAP0827c蛋白由374个氨基酸构成,含15个抗原决定簇,不存在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经原核系统表达了分子量为42 ku的目的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蛋白最佳包被量为0.05μg/mL,一抗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二抗兔抗牛IgG-HRP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5000,封闭液选择1%明胶封闭1 h,一抗血清作用时为1 h,酶标二抗孵育时间为1 h,显色时间为25 min;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仅对MAP阳性血清检测为阳性,而不与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牛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的阳性血清最大稀释度为1:800,敏感性高;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采用建立的ELISA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70份临床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21/70)和34.29%(24/70),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5.71%。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MAP0827c蛋白的检测MA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MAP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提供了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分枝杆菌 map0827c蛋白 原核表达 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先验的历史数据信息借用在适应性设计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黄雅茹 康斌斌 +3 位作者 熊思雨 范敬义 夏结来 李晨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501,509,共7页
目的 探索使用MAP(meta analytic predictive)先验方法的历史数据信息借用及其在适应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以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的extreme治疗方案相关历史研究为例,通过模拟试验评价MAP方法在适应性试验中的适用性,及其在历史对照... 目的 探索使用MAP(meta analytic predictive)先验方法的历史数据信息借用及其在适应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以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的extreme治疗方案相关历史研究为例,通过模拟试验评价MAP方法在适应性试验中的适用性,及其在历史对照数据的不同异质性、与当前试验不同程度数据冲突下对试验I型错误和检验效能的影响。结果 5项可适用extreme方案的历史研究共253名受试者,其MAP先验折合为19例有效样本量,RMAP(robust MAP)先验折合为17例有效样本量。RMAP方法相对于MAP方法能够更好地平衡历史数据与当前试验数据之间的潜在冲突,并控制I型错误和保持较高的检验效能。随着历史对照间异质性增加,加剧了先验与当前数据的冲突,MAP方法与RMAP方法的Ⅰ型错误均略有膨胀。当前试验的对照数据与历史对照趋近一致时,随着数据异质性增加,MAP方法与RMAP方法的检验效能均降低,具有信息先验的两阶段适应性设计可节约对照组30%~35%的预期样本量,随着RMAP中历史先验权重的增大,检验效能提高。结论 在适应性设计框架下,MAP先验及RMAP先验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历史对照数据提供了统计学上的有效工具和稳健的方法学基础,有助于优化试验设计、节约资源并帮助试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历史数据 贝叶斯方法 map先验 适应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mapping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踝部关节软骨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高雅丽 兰晓川 +2 位作者 王舒 宋凌恒 陈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基于T2^(*)mapping定量分析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踝部关节软骨的T2^(*)值,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跑量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于2023年7月份至2023年9月份招募重庆市长跑运动爱好者48名,... 目的基于T2^(*)mapping定量分析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踝部关节软骨的T2^(*)值,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跑量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于2023年7月份至2023年9月份招募重庆市长跑运动爱好者48名,其中跑量<300 km/月的36例(中低跑量组),跑量≥300 km/月的12例(高跑量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单侧无症状踝关节的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mapping多回波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脂肪抑制(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 fat-saturated,PDWI-FS)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以及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fat-saturated,T1WI-FS)序列横轴位。沿关节软骨轮廓边缘勾画距骨穹窿、跟骰关节跟骨面、骰骨面及后距下关节跟骨面、距骨面软骨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相应的T2^(*)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软骨T2^(*)值与年龄、BMI、跑龄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跑量及不同性别间的软骨T2^(*)值差异。结果(1)距骨穹窿、跟骰关节跟骨面及骰骨面、后距下关节跟骨面及距骨面软骨T2^(*)值在性别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2、P=0.008、P=0.004);(2)高跑量组的距骨穹窿、后距下关节跟骨面软骨T2^(*)值高于中低跑量组(P=0.014、0.023),不同跑量的跟骰关节跟骨面及骰骨面、后距下关节距骨面软骨T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87、0.072、0.724);(3)距骨穹窿、跟骰关节跟骨面及骰骨面、后距下关节跟骨面、距骨面软骨T2^(*)值均与BMI呈正相关(r=0.376、0.384、0.300、0.422、0.455,P=0.005、0.004、0.019、0.001、0.001)。结论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这一跑步群体中,与中低跑量相比,高跑量更有可能导致距骨穹窿、后距下关节跟骨面软骨损伤;而与较低的BMI相比,高BMI增加了距骨穹窿、跟骰关节跟骨面、骰骨面及后距下关节跟骨面、距骨面软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马拉松 跑步 软骨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AB-Map算法的爬壁机器人导航研究
11
作者 覃超 唐东林 +3 位作者 游东潘 丁超 饶胜 何媛媛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能力的机器人运动底盘,以保证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灵活稳定运动;其次,针对爬壁机器人在壁面滑移导致的里程计累计误差问题,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并融合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为建图和导航提供精确的里程计信息;再次,基于RTAB-Map算法对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及里程计的数据进行融合,生成二维栅格和三维点云地图,实现对装备壁面的完整描述,并基于融合数据构建了爬壁机器人导航算法的框架;最后,在装备壁面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融合里程计算法,能显著减小航向角误差,航向角平均误差为0.78°,相对轮式里程计规划,航向角误差减少了88.94%;改进RTAB-Map算法提高了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环境下的建图与感知能力,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结果对爬壁机器人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RTAB-map(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 多传感器融合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ping在设计探索中应用:广州市南沙区圩田景观的城镇化
12
作者 冯丽萍 刘京一 《广东园林》 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针对复杂当代景观中Mapping应用研究不足的现状,以广州市南沙区圩田景观城镇化转型设计为例,探讨宏观与微观尺度Mapping在景观认知与设计中的探索性作用。在宏观尺度,使用模式语言提取场地现存景观模式,得到3种城镇化策略;运用“通过设... 针对复杂当代景观中Mapping应用研究不足的现状,以广州市南沙区圩田景观城镇化转型设计为例,探讨宏观与微观尺度Mapping在景观认知与设计中的探索性作用。在宏观尺度,使用模式语言提取场地现存景观模式,得到3种城镇化策略;运用“通过设计之研究”方法模拟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未来景观格局,评估显示传统圩田结构优先情景最具生态可持续性。在微观尺度,从人的视角开展行走调研和Mapping绘制,揭示场地空间特征与地方知识。综合双尺度研究提出南沙区传统景观结构与未来城市功能结合的策略模块,形成总体设计。研究表明,Mapping为场地研究和设计探索提供了可视化载体,使设计策略在场地信息挖掘与连接过程中生成,其作为场地认知与设计媒介的应用价值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景观 mapPING 模式语言 场地认知 通过设计之研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尺度极差熵结合ISOMAP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13
作者 廖紫洋 陈勇旗 章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1358,共8页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难以提取,故障特征信号复杂、冗余信息多的问题,提出了多尺度极差熵(MRE)结合等距特征映射(ISOMAP)进行特征降维的优化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振动信号分解,得到指定数量的固有模态分量;采用MRE进行特征提取...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信号难以提取,故障特征信号复杂、冗余信息多的问题,提出了多尺度极差熵(MRE)结合等距特征映射(ISOMAP)进行特征降维的优化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振动信号分解,得到指定数量的固有模态分量;采用MRE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样本集;用ISOMAP将特征样本进行降维处理后进行故障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出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号,从而提高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多尺度极差熵 特征降维 等距特征映射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of Dual-targeting Peptides with MAP30 Promotes the Apoptosis of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14
作者 YANG Yi-Xuan WANG Xin-Yi +5 位作者 CHEN Wei-Wei GAN Li SUN Yu LIN Tong ZHAO Wei-Chun ZHU Zhen-Hong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ility,the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peptide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EGFRi)peptide were fused with MAP30,which was named ELRL-MAP30.The efficiency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 cells,which lack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gR)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is limited.In this study,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RL-MAP30 on TNBC MDA-MB-231 cells.First,we discovered that ELRL-MAP30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DA-MB-231 cells and induced MDA-MB-231 cell apoptosis.Moreover,ELRL-MAP30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ax expression and a decrease in Bcl-2 expression.Furthermore,ELRL-MAP30 triggered apoptosis via the Fak/EGFR/Erk and Ilk/Akt signaling pathways.In addition,recombinant ELRL-MAP30 can inhibit chicken embryonic angiogenesis,and also inhibit the tube 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umor angiogenesis.Coll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RL-MAP30 has significant tumor-targeting properties in MDA-MB-231 cancer cells and reveal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ngiogenesi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ELRL-MAP30 i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the TNBC cell line 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peptide(RG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 peptide(EGFRi)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map30) MDA-MB-231 cell tumor targeting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e of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approaches to make zonal application maps for variable-rate application of crop growth regulators in commercial cotton fields
15
作者 ANDREA Maria C.da S. OLIVEIRA Cristiano F.de +7 位作者 MOTA Fabrícia C.M. SANTOS Rafael C.dos RODRIGUES JUNIOR Edilson F. BIANCHI Lucas M. OLIVEIRA Rodrigo S.de GOUVEIA Caio M.de BARBOSA Victor G.S. BISPO E SILVA Marco A.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Background Zonal application maps are designed to represent field variability using key variables tha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ailored management practices.For cotton,zonal maps for crop growth regulator(CGR)applicati... Background Zonal application maps are designed to represent field variability using key variables tha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ailored management practices.For cotton,zonal maps for crop growth regulator(CGR)applications under variable-rate(VR)strategies are commonly based exclusively on vegetation indices(VIs)variability.However,VIs often saturate in dense crop vegetation areas,limiting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istinguishing variability in crop growth.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unsupervised framework(UF)and supervised framework(SUF)approaches for generat-ing zonal application maps for CGR under VR conditions.During 2022-2023 agricultural seasons,an UF was employed to generate zonal maps based on locally collected field data on plant height of cotton,satellite imagery,soil texture,and phenology data.Subsequently,a SUF(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between 2020-2021 to 2022-2023 agricultural seasons)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plant height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phenology data,aiming to replicate same zonal maps but without relying on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of plant height.Both approaches were tested in three fields and on two different dates per field.Results The predictive model for plant height of SUF performed well,as indicated by the model metrics.However,when comparing zonal application maps for specific field-date combinations,the predicted plant height exhibited lower variability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This led to variable compatibility between SUF maps,which utilized the model predictions,and the UF maps,which were based on the real field data.Fields characterized by much pronounced soil texture variability yielded the highest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zonal application maps produced by both SUF and UF approaches.This was predominantly due to the greater consistency in estimating plant development patterns within these heterogeneous field environments.While VR application approach can facilitate product saving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peration,other key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These include the availability of specialized machinery required for this type of applications,as well as the inherent operation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pplying a single CGR product which differs from the typical uniform rate applications that often integrate multi-ple inputs.Conclusion Predictive modeling shows promise for assisting in the creation of zonal application maps for VR of CGR applications.However,the degree of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variability in crop growth found in the field should be evaluated on a field-by-field basis.The SUF approach,which is based on plant heigh prediction,demonstrated potential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zonal application maps for VR of CGR applications.However,the degree to which this approach aligns itself with the actual variability in crop growth observed in the field may vary,necessi-tating field-by-field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Crop growth regulator Unsupervised framework Supervised framework Zonal application 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激光测深雷达Mapper-20KU系统性能分析
16
作者 俞家勇 许杰 +2 位作者 徐广袖 贺岩 买小争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评估国产无人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Mapper-20KU系统性能,利用已有检校场和多波束(MBES)数据,在万宁大洲岛区域开展飞行实验,从测点密度、最大探测深度及测深精度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Mapper-20KU系统在航高70m、... 为评估国产无人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Mapper-20KU系统性能,利用已有检校场和多波束(MBES)数据,在万宁大洲岛区域开展飞行实验,从测点密度、最大探测深度及测深精度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Mapper-20KU系统在航高70m、飞行速度15m/s条件下,水深测量点密度为27pts/m^(2),最大探测深度为11.454m;(2)通过往返相邻航带数据对比,测深点内符合精度为0.059m;(3)与MBES测深数据相比,测深点外符合精度为0.093m;(4)与检校场数据和陆地RTK数据对比,地形点高程精度为0.078m;(5)与检校场平面检核点对比,地形点平面精度为0.085m。综上,国产Mapper-20KU系统测深精度能满足《海道测量规范》1:2000数据获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礁测绘 测深激光雷达 无人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激光测深精度 mapper-20KU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T_2-mapping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价值
17
作者 黄慧仪 麦妙凤 +3 位作者 张晓东 谭芳琴 许靖 张晓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2)-mapping)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价值。方法:纳入10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平扫和肝胆期T_(2)-mapping检查,分别测量肝实质平扫T2值(T2_(native)...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2)-mapping)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价值。方法:纳入10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平扫和肝胆期T_(2)-mapping检查,分别测量肝实质平扫T2值(T2_(native))、肝胆期T2值(T2_(HBP)),并计算肝胆期T2弛豫时间减低率(ΔT2)。根据患者临床数据进行Child-Pugh(C-P)分级及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C-P和ALBI分级组间肝脏T2_(native)、T2_(HBP)、ΔT2差异,分析肝脏T2_(native)、T2_(HBP)、ΔT2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肝脏T_(2)-mapping定量参数的肝功能分级效能。结果: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肝脏T2_(HBP)和Δ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T2_(HBP)与C-P分级、ALBI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2、0.636,P<0.001)。肝脏ΔT2与C-P分级、ALBI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8、-0.687,P<0.001)。肝脏T2_(HBP)和ΔT2在不同ALBI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ΔT2鉴别ALBI分级的效能优于T2_(HBP)。肝脏T2_(HBP)、ΔT2在C-P分级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ΔT2鉴别C-P分级的效能优于T2_(HBP)。结论:肝脏T2_(HBP)、ΔT2与临床C-P分级、ALBI分级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一种替代定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肝硬化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定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LI 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儿童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雪 贾凤林 +6 位作者 马鑫茂 李学胜 李珮 张露 廖怡 宁刚 曲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回顾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MOLLI)序列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定量评价儿童脑部发育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头部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儿童53例,使用优化后的MOLLI及磁化准备2快速采集梯度回波(magne... 目的探讨改良回顾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MOLLI)序列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定量评价儿童脑部发育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头部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儿童53例,使用优化后的MOLLI及磁化准备2快速采集梯度回波(magnetization prepared 2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es,MP2RAGE)序列对每例受检者的36个脑区进行T1 mapping定量分析。评价两个序列所得各脑区T1值的一致性,比较两个序列各脑区T1值的差异,分析两个序列各脑区T1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OLLI序列和MP2RAGE序列除在双侧脑桥背侧、大脑脚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P<0.001)外,其余脑区ICC均>0.8(P<0.001)。两个序列各脑区的T1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MOLLI组各脑区T1值高于MP2RAGE组。两个序列各脑区的T1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优化后的MOLLI序列可用于儿童脑部发育的定量评价,与MP2RAGE序列一致性好,可较准确地量化脑区的T1值,为儿童神经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儿童 磁共振成像 改良回顾反转恢复序列 T1 mapping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VIPR1和miR-317以及MAP3K7和miR-244靶向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李丽 辛清武 +4 位作者 章琳俐 缪中纬 朱志明 梁阿政 郑嫩珠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 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K7-Wt分别共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317/VIPR1-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VIPR1突变后,miR-NC组与miR-317组的相对荧光值不显著(P>0.05),说明突变后完全抑制miR-317对VIPR1的结合作用,VIPR1与miR-317之间存在相互结合作用。与miR-NC组相比,miR-244/MAP3K7-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3K7突变后,miR-NC组与miR-244组的相对荧光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MAP3K7与miR-244之间不存在相互结合作用。研究提示,miR-317与VIPR1存在确切靶向结合位点,即VIPR1是miRNA miR-317的靶基因,而miR-244与MAP3K7不存在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就巢 miR-317 miR-244 map3K7 VIP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mapping鉴别腮腺常见肿瘤的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宝红 张赞霞 +3 位作者 朱靖 付坤 张勇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T_(1)-mapping和分段读出DWI(RESOLVE-DWI)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69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T_(1)-mapping及分段读出DWI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85例,Warthin瘤32例,... 目的:探讨T_(1)-mapping和分段读出DWI(RESOLVE-DWI)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69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T_(1)-mapping及分段读出DWI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85例,Warthin瘤32例,恶性肿瘤52例。测量并比较三组肿瘤的T_(1)及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_(1)、ADC及二者联合(T_(1)+ADC)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的差异。结果:三组肿瘤的T_(1)值和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形性腺瘤的T_(1)值及ADC值最高;恶性肿瘤次之,Warthin瘤最低。T_(1)和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914和0.997、0.664和0.869、0.835和0.695,Delong检验显示2个参数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均显著高于T_(1)(1.000 vs.0.914、0.873 vs.0.664,P均<0.001);T_(1)+ADC鉴别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显著高于T_(1)(0.895 vs.0.835,P<0.001)和ADC(0.895 vs.0.695,P<0.001)。结论:T_(1)-mapping和RESOLVE-DWI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常见肿瘤,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T_(1)-mapping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