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治疗2型糖尿病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分析
1
作者 孟祥祺 张春玲 +4 位作者 贾耀霞 雷锦杰 夏阳淼 谭睿 余凌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93,共15页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生知母-生黄柏、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盐炙在知母-黄柏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生知母-生黄柏药对、盐知母...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生知母-生黄柏、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盐炙在知母-黄柏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生知母-生黄柏药对、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2次,中间间隔1 h,末次给药60 min后腹主动脉取血,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后复溶,采用色谱柱Shim-pack GIST C 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B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500。结合数据库二级谱图及文献,分析鉴定生知母-生黄柏、盐知母-盐黄柏药对的入血成分。检索2型糖尿病疾病靶点,对入血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入血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验证实验以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胰岛素联合高糖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CCK8法检验盐炙前后知母-黄柏药对对细胞增殖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知母-生黄柏药对水提液大鼠血清中鉴定出15种原型成分,1个芒果苷代谢成分。盐知母-盐黄柏药对水提液大鼠血清中鉴定出17个原型成分,1个芒果苷代谢成分。盐炙后入血成分中芒果苷、小檗碱、3-异丁基戊二酸等成分含量较生品高。KEGG和GO结果显示,知母-黄柏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与RNA聚合酶的转录调控、炎症反应、AGE-RAGE、PI3K-AKT、胰岛素抵抗等通路有关。细胞实验表明盐炙前后知母-黄柏药对可以上调p-PI3K/PI3K、p-AKT/AKT、GLUT4蛋白表达,且盐炙组效果优于生品组。结论初步阐释了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入血成分,阿魏酸、小檗碱、小檗红碱、芒果苷与mTOR、SIRT1、EGFR、PPARA等可能是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后增强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主要成分和靶点,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PI3K-AKT等相关通路的作用,为知母-黄柏药对盐炙前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黄柏药对 盐炙 血清药物化学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旭 龚婕宁 +5 位作者 卞慧敏 许冬青 项晓人 许惠琴 杨进 王灿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麦冬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用内毒素造成凋亡细胞模型 ,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麦冬药物血清抗其凋亡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麦冬药物血清对HUVEC中SOD、MDA的改变... 目的 探讨麦冬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用内毒素造成凋亡细胞模型 ,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麦冬药物血清抗其凋亡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麦冬药物血清对HUVEC中SOD、MDA的改变。结果 麦冬药物血清可明显保护HUVEC ,减少内毒素对其诱导的凋亡作用。其机理与减少自由基 ,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关。结论 麦冬能滋补阴液 ,抗HUVEC凋亡 ,可以有效防治血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血清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红花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隋因 孙沂 +2 位作者 郭涛 李淼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对家兔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方法家兔每日 2次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连续 3d。末次给药后 60min取血 ,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豚鼠离体心脏系统 ,观察红花对离体心... 目的观察对家兔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方法家兔每日 2次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连续 3d。末次给药后 60min取血 ,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豚鼠离体心脏系统 ,观察红花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 ,心搏幅度及心率的影响。同时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结果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后 ,含药血清均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 ,增强心搏幅度及减慢心率 (P <0 0 5或P <0 0 1 )。在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60min所采血清的指纹谱中出现一些新的峰。结论红花能增加冠脉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血清药理学 离体心脏 血清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大黄汤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体内外实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晓书 韩飞 +2 位作者 朱鹤云 毛新娟 尹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5-571,共7页
目的评价栀子大黄汤(Zhi-Zi-Da-Huang decoction,ZZDHD)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酒精性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考察ZZDHD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的增殖(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 目的评价栀子大黄汤(Zhi-Zi-Da-Huang decoction,ZZDHD)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酒精性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考察ZZDHD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的增殖(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泄漏的影响。建立酒精性大鼠肝损伤体内模型,不同剂量给药后测定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与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细胞试验中,体积分数为20%的含药血清能非常显著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降低细胞ALT泄漏(P<0.01),其活性最佳。大鼠体内,ZZDHD高、中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由酒精诱导的血清ALT、AST和TG水平的升高(P<0.01或P<0.05);均能非常显著性降低受损肝组织中的MDA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一致的结论。结论 ZZDHD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大黄汤 酒精性肝损伤 含药血清 血清药理学 肝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大勇 陈文娜 +3 位作者 谷峰 马贤德 王柏庆 袁明殿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0年第3期30-33,44,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于培养体系中加入疏肝活...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于培养体系中加入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24h,Real-TimePCR方法检测EPCs中VEGF、HGF和HIF-1α的mRNA表达。结果:贴壁细胞培养诱导后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Real-TimePCR检测结果发现,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EPCs中VEGF、HGF、HIF-1α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中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的表达,是该方促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疏肝活血方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口服液拮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长江 袁斌 +2 位作者 徐建亚 王莉 孔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利巴韦林为对照组,观察清肺口服液及不同给药方式对RSV的拮抗作用。结果清肺口服液具有明显抗RSV的作用,与利巴韦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肺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可能为... 目的评价清肺口服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利巴韦林为对照组,观察清肺口服液及不同给药方式对RSV的拮抗作用。结果清肺口服液具有明显抗RSV的作用,与利巴韦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肺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病毒吸附或增殖。结论清肺口服液可以通过不同环节拮抗RSV病毒,是治疗RSV感染的有效复方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中药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头花蓼抗炎有效提取物筛选 被引量:6
7
作者 徐丹 赵菲菲 +3 位作者 杨馨 李靖 徐国波 廖尚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134-136,150,共4页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头花蓼不同提取物及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筛选出头花蓼抗炎有效提取物。[方法]采用头花蓼血清药理学评价方法,10 ng/m L脂多糖(LPS)建立RAW264.7细胞...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头花蓼不同提取物及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筛选出头花蓼抗炎有效提取物。[方法]采用头花蓼血清药理学评价方法,10 ng/m L脂多糖(LPS)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试剂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释放量,以考察头花蓼水提物、水提醇沉提取物、水提醇沉沉淀物及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清(WEPS、PCWEPS、DPCWEPS、RLQS)对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WEPS、PCWEPS、DPCWEPS、RLQS均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TNF-α和IL-6,PCWEPS组抑制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的作用最强。[结论]头花蓼水提醇沉提取物为头花蓼主要的抗炎有效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热淋清颗粒 血清药理学 RAW 264.7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散散剂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南淑玲 李荣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升降散散剂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设计了升降散药血清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作用实验和升降散散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作用的实验。结果升降散药血清能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增殖,升降散散剂能减轻肺病变。结论升降散散剂具有明... 目的观察升降散散剂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设计了升降散药血清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作用实验和升降散散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作用的实验。结果升降散药血清能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增殖,升降散散剂能减轻肺病变。结论升降散散剂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血清药理学 流感病毒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产华中五味子对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君 樊秦 +1 位作者 孙少伯 聂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甘肃产华中五味子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以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以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茜素红染色进行矿化结节计数。结果培养48h的10%、15%和培... 目的探讨甘肃产华中五味子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以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以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茜素红染色进行矿化结节计数。结果培养48h的10%、15%和培养72h的5%、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或P<0.01);培养48h的10%、15%和培养72h的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的ALP活性较对照组增加(P<0.05);培养2周的矿化结节计数显示,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肃产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血清药理学 成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银方含药血清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晓霞 周武庆 禤国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愈银方对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及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MTT法、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愈银方的大鼠含药血清对COLO-16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愈银方含药血清对COLO-16细胞株增殖... 目的:探讨愈银方对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增殖及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MTT法、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愈银方的大鼠含药血清对COLO-16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愈银方含药血清对COLO-16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一定的关系,浓度越高则抑制作用越强。含药血清的浓度为10%、20%;设相应的正常大鼠血清浓度为对照组,培养48h后,COLO-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93%、19.80%,正常对照组为3.71%、10.96%,两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抑制COLO-16细胞株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可能是愈银方治疗银屑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银方 含药血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银屑病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对小鼠白细胞活化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春敏 吴敏毓 夏礼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1-252,255,共3页
目的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玉屏风散对小鼠白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9组小鼠按0 .1ml/ 10g体重用玉屏风散水煎液灌胃 ,剂量相当于 48.0g饮片 /kg体重 ,于给药后 15min、30min、1h、1.5h、2h、2 .5h、3h、4h分别在无菌条... 目的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玉屏风散对小鼠白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9组小鼠按0 .1ml/ 10g体重用玉屏风散水煎液灌胃 ,剂量相当于 48.0g饮片 /kg体重 ,于给药后 15min、30min、1h、1.5h、2h、2 .5h、3h、4h分别在无菌条件下取血 ,分离血清进行白细胞活化作用检测。另设蒸馏水灌胃后的空白血清作对照组。结果  30~ 12 0min的含药血清对小鼠白细胞均具有活化作用 (P <0 .0 1或P <0 .0 5 ) ,尤以 1h作用最强。结论 时 效关系研究表明 ,玉屏风散煎剂 48.0 g /kg体重灌胃后 30~ 12 0min时相的含药血清 ,对白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小鼠 白细胞活化 血清药理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军 邓学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利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评价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药理学效应,初步探讨小红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β溶血型链球菌的超声破碎抗原为刺激物,观察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 目的利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评价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药理学效应,初步探讨小红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β溶血型链球菌的超声破碎抗原为刺激物,观察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醇提物各剂量组以及水提物高剂量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对链球菌抗原致敏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醇提物高、中剂量组以及水提物高剂量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能抑制链球菌抗原致敏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水平。结论小红参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作用;小红参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链球菌抗原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参 银屑病 血清药理学 链球菌 免疫调节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酶合剂对内毒素刺激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分泌IL-6、IL-8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先明 杨运高 +1 位作者 麦合昌 徐国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降酶合剂对内毒素(LPS)刺激肝枯否细胞(K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降酶合剂和联苯双酯的含药血清,分别以LP...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降酶合剂对内毒素(LPS)刺激肝枯否细胞(K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降酶合剂和联苯双酯的含药血清,分别以LPS和含药血清刺激SD大鼠KC,4h后吸取培养上清,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其中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培养细胞在加入LPS刺激后,上清中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加入降酶合剂后,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水平与未加降酶合剂者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降酶合剂对慢性肝病患者降低ALT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对机体免疫机制的调节,降低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酶合剂 枯否细胞 细胞因子 血清药理学 内毒素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用于抗氧化的日服用次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俊兰 袁海龙 +2 位作者 靳世英 付珊珊 肖小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采用大黄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动力学结合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大黄的日服用次数。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每天分别灌服大黄提取物3.6g/kg,1次/天、1.8g/kg,2次/天和1.2g/kg,3次/天,分别于第一... 目的采用大黄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动力学结合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大黄的日服用次数。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每天分别灌服大黄提取物3.6g/kg,1次/天、1.8g/kg,2次/天和1.2g/kg,3次/天,分别于第一次给药前(0小时)及给药后5、10、15、30分钟,1、2、4、6、8、10、12、24小时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大鼠血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以及大黄素甲醚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和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得到其整合药代动力学曲线,再与抗氧化效应动力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来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大黄蒽醌类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与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动力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每日给药2次组整合药代动力学AUC及抗氧化效应动力学AUC均明显高于每日给药1次和3次组。结论大黄用于抗氧化时以每日服用两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抗氧化 整合药代动力学 效应动力学 血清药理学 日服用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冲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友祥 王灵台 章晓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冲剂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2.2.15细胞)进行补肾冲剂抗HBV作用观察,含药鸭血清中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检测采用ELISA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D50、CD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冲剂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2.2.15细胞)进行补肾冲剂抗HBV作用观察,含药鸭血清中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检测采用ELISA法,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D50、CD50和TI。结果:补肾冲剂在最佳鸭血清添加量(40L)的浓度下,当鸭血清添加量分别为20%、40%、60%、80%时对HBs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是19%、40%、68%、89%,治疗指数为2.31,对HBe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是17%、28%、48%、70%,治疗指数为2.45。结论:补肾冲剂可能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冲剂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药理学 细胞培养 ELISA法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补阴丸含药血清对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毅 董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时间一效应关系研究,探讨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CJ(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ICR小鼠...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时间一效应关系研究,探讨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CJ(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controlgroup,N)、模型组(modelgroup,M)、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 group,MC)以及5个时相给药组(30min、1h、1.5h、2h、3h),共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空肠弯曲菌免疫小鼠制备自身免疫病模型。从造模第15d起,开始以大补阴丸(汤)(0.4g生药饮片/ml)给不同时相用药组小鼠灌胃,连续用药10d。并分别于第10次给药后30min、1h、1.5h、2h、3h取血,分离血清;同时也分别取N组、MC组血,分离血清。继之处死小鼠,称量脾,计算脾指数。将上述血清与M组小鼠的脾细胞体外培养。检测DBYW含药血清对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绘出时-效关系变化曲线。结果大补阴丸(汤)在1~1.5h时相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CJ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CJ小鼠体内异常升高的ds-DNA、ss-DNA抗体水平和脾指数,改善其因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肝肾病理损害。结论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异常免疫机能状态下的T、B淋巴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在1~1.5h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阴丸(汤) 空肠弯曲菌 血清药理学 时效关系 淋巴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晓静 胡华刚 +1 位作者 孙婉娟 徐斯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6期43-46,50,共5页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总结,为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中挖掘出更加有效的仪器分析手段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液/气相色谱及液/气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血清药...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总结,为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中挖掘出更加有效的仪器分析手段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液/气相色谱及液/气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广泛应用,一些血中移行成分得以分析鉴定出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支持,同时需要与血清药理学及中药药代动力学等相结合进行血中移行成分的检测、跟踪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血清药化学 中药血清药理学 现代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不同配伍对体外兔主动脉条收缩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冼绍祥 黄平东 +4 位作者 黄衍寿 沈淑静 洪永敦 刘煜德 周名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探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4种治法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及配伍规律。方法:将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四大法作为4个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代表药物,以高、中、低剂量作为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配伍组方,煎液灌胃,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含... 探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4种治法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及配伍规律。方法:将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四大法作为4个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代表药物,以高、中、低剂量作为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配伍组方,煎液灌胃,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含药血清对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维拉帕米、酚妥拉明预作用的体外兔主动脉条收缩张力的影响。结果:各中药组含药血清对去甲肾上腺素和氯化钾、去甲肾上腺素和维拉帕米引起的体外兔主动脉条收缩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血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中药组含药血清对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引起的体外兔主动脉条收缩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血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据含药血清对去甲肾上腺素和氯化钾引起的体外兔主动脉条收缩的抑制率结果所作的方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和结果相关性的强弱顺序为温阳、利水、益气、活血。结论: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法的不同配伍均有扩张血管作用,该作用是通过阻滞α受体实现的,与钙通道的关系不大。最优配伍方案为温阳药高剂量、利水药和益气药均中剂量、活血药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法 温阳法 活血法 利水法 主动脉条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肝炎病毒抑制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干振华 李金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评价茵栀苦复方的抗肝炎药效,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借助HepG2.2.15细胞模型,以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水提物血清和醇提物血清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结果:①两种药物血清对HepG2.2.15细胞上清分泌的HBsAg抑制率在第6 d... 目的:评价茵栀苦复方的抗肝炎药效,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借助HepG2.2.15细胞模型,以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水提物血清和醇提物血清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结果:①两种药物血清对HepG2.2.15细胞上清分泌的HBsAg抑制率在第6 d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到第12 d仍然可测到较高的水平。②两种药物血清对HepG2.2.15细胞上清分泌的HBeAg抑制率第6 d达到最高峰,此后无明显下降,到第12 d抑制率仍维持在较高、较稳定的水平。结论:组方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都对HbsAg、HbeAg具有很高的抑制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水提取物 醇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时磊 李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161-163,共3页
探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提出新的药动学方法如血清药理学、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微透吸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在药动学中的应用。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血清药理学 证治药动学 时辰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