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控制阀密封圈顺序强脱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玉 李成 肖根先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对液压控制阀密封圈塑件进行了结构工艺性及成型工艺性分析,该产品为环状结构,内部有环状U型凹槽,无法实现内抽芯,针对塑件无法实现内抽芯的难题,创新设计了具有顺序顶出脱模机构,该机构的核心部件嵌在型芯固定板和成型套管固定板之间,... 对液压控制阀密封圈塑件进行了结构工艺性及成型工艺性分析,该产品为环状结构,内部有环状U型凹槽,无法实现内抽芯,针对塑件无法实现内抽芯的难题,创新设计了具有顺序顶出脱模机构,该机构的核心部件嵌在型芯固定板和成型套管固定板之间,借助推杆的动力完成顺序强制脱模,设计巧妙、机构紧凑,具有创新性。根据塑件的外观及尺寸精度要求、对浇口位置进行分析,确定采用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顺序顶出脱模注塑模具包括:分型面设计、杯冷式的单循环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件设计等;设计了液压控制阀密封圈潜伏式浇口顺序脱模机构注塑模具装配图及成型零件图;详细介绍了顺序脱模机构的工作过程及模具工作原理。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具有创新性,对回转体强制脱模类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控制阀密封圈 顺序顶出 强制脱模 成型零件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相继增压技术改善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贺春 聂志斌 +1 位作者 刘丕人 王银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0-874,共5页
为了改善620V12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作为船用主机的性能要求,对该型柴油机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的设计,并对改造后的柴油机进行了负荷特性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柴油机1TC状态与2TC状态的负荷特性、限制特性和万有特性.... 为了改善620V12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作为船用主机的性能要求,对该型柴油机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的设计,并对改造后的柴油机进行了负荷特性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柴油机1TC状态与2TC状态的负荷特性、限制特性和万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继增压系统后,该柴油机在600-1400r/min范同的运行区域平均扩大了71%,扭矩范围提高了87.1%,限制特性线上的油耗平均降低了15.2%,改善了该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继增压系统 低负荷性能 负荷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部件循环取货越库物流系统关键因子研究——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施文 刘志学 刘丹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4,共13页
汽车和物流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两大振兴产业.在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产能扩大的背景下,以零部件平均物流时间(cycle time,CT)为绩效评价指标,深入研究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零部件循环取货越库物流模式(简称3PL-MRCD)的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 汽车和物流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两大振兴产业.在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产能扩大的背景下,以零部件平均物流时间(cycle time,CT)为绩效评价指标,深入研究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零部件循环取货越库物流模式(简称3PL-MRCD)的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运作的离散系统随机仿真模型,即零部件循环取货与越库内部运作的集成模型.与现有供应链仿真模型相比,由于存在较多的仿真因子,提出首先运用序贯分支法(sequential bifurcation,SB)筛选3PL-MRCD系统关键因子,再应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找到关键因子最优运作水平的方法步骤(SB-RSM),解决了大型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基于调研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SB-RSM可准确找出影响CT的关键因子最优取值,该值使CT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对大型仿真系统的优化而言,SB-RSM比传统RSM更具实验效率与效力,SB-RSM为产能扩大3PL物流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扩大 零部件入厂物流 越库配送 仿真 序贯分支法 响应面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灯配光镜复杂侧抽芯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8
4
作者 于延军 庞继伟 鹿洪荣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2,共6页
根据某汽车灯配光镜塑料件的功能要求与结构特性,设计了该产品的基于二次分型特点的两板式复杂侧抽芯注塑模具。模具采用一模二腔侧浇口浇注方式。在塑料件成型过程中,塑料件内侧小凹坑采用水平内侧抽芯机构脱模,倒拔模特征采用斜向内... 根据某汽车灯配光镜塑料件的功能要求与结构特性,设计了该产品的基于二次分型特点的两板式复杂侧抽芯注塑模具。模具采用一模二腔侧浇口浇注方式。在塑料件成型过程中,塑料件内侧小凹坑采用水平内侧抽芯机构脱模,倒拔模特征采用斜向内侧抽芯机构脱模,外侧卡扣等特征则采用多滑块侧抽芯机构脱模。第一次分型实现外部侧抽芯,第二次分型实现内部侧抽芯,最后由推块机构顶出塑料件,实现了顺序脱模过程。采用直接冷却内侧抽芯滑块的方式,冷却效果良好。经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满足注塑成型工艺要求,对同类产品的模具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具 二次分型 侧抽芯机构 顺序开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板式点浇口多隔深腔盒注塑模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福祥 李先珍 李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1,共3页
介绍了多隔深腔盒注塑模实用结构,论述了模具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模具五板式,一模一腔,五点浇口进浇,3次定距分型,推件板和气阀结合推出制件。设置了进气阀,避免了推出时制品与型芯之间出现真空导致推出困难,同时对型芯有冷却作用。模... 介绍了多隔深腔盒注塑模实用结构,论述了模具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模具五板式,一模一腔,五点浇口进浇,3次定距分型,推件板和气阀结合推出制件。设置了进气阀,避免了推出时制品与型芯之间出现真空导致推出困难,同时对型芯有冷却作用。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全自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瞩深腔盒 点浇口 囊序分型 定距分型 注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昌勇 奚亦飞 +1 位作者 张胜禹 盛烨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2,共5页
通过比较分析实际应用的注射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几类基本形式,针对传统机构所存在的诸如浇注系统凝料脱模粘附及卡住、易产生脱模故障隐患、脱模稳定性差、成型效率低、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提出了点浇口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优... 通过比较分析实际应用的注射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几类基本形式,针对传统机构所存在的诸如浇注系统凝料脱模粘附及卡住、易产生脱模故障隐患、脱模稳定性差、成型效率低、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提出了点浇口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优化改进方案。优化改进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点浇口凝料与模塑件分离时对模塑件造成的损伤;有效地解决了浇注系统凝料与模具粘附而影响其顺利脱模的技术难题。通过多分型面的定距顺序分型,易于实现自动高效的注塑生产,拓展了点浇口注射模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模 浇注系统 点浇口 定距顺序分型 脱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件卷材排样问题的一种定序定位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涛 潘卫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66,共5页
圆形件卷材排样问题是指将一组不同半径的圆形件互不重叠的排放在宽度指定的卷材上,使得占据的卷材长度最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定序定位启发式优化算法。设计基于最大穴度的定位算法,对于每个特定排样序列,计算待排样圆形件在当前布... 圆形件卷材排样问题是指将一组不同半径的圆形件互不重叠的排放在宽度指定的卷材上,使得占据的卷材长度最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定序定位启发式优化算法。设计基于最大穴度的定位算法,对于每个特定排样序列,计算待排样圆形件在当前布局的所有可行放置位置的穴度,选择穴度最高的一个位置放置圆形件;更新当前布局,继续排放剩余圆形件,直到所有圆形件均排放进卷材为止。采用遗传算法对排样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得到多种不同的排样方案,选择耗费卷材长度最小的一种排样方案作为最终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排样方案耗费卷材长度较小,且算法计算时间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材排样问题 圆形件 优化排样 排样算法 定序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S-SVM的V形件弯曲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承亮 曹志勇 +1 位作者 王大军 胡吉全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影响V形工件弯曲回弹的工件尺寸、力学性能、负载条件和材料各向异性等众多因素相互耦合,表现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从而导致回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把板料回弹后的张开角和圆角半径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将支持向量机模型部署到顺序向前筛... 影响V形工件弯曲回弹的工件尺寸、力学性能、负载条件和材料各向异性等众多因素相互耦合,表现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从而导致回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把板料回弹后的张开角和圆角半径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将支持向量机模型部署到顺序向前筛选算法中以高效筛选出最优的特征变量参数子集,从而提高弯曲回弹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算法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工件 支持向量机 顺序向前筛选算法 弯曲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切割成本的矩形件优化下料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燕 郑欣亮 +1 位作者 鲁淑飞 胡小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59-3868,共10页
针对目前多规格矩形件优化下料算法在生成单板材布局时通常仅将材料利用率作为主优化目标,且在路径优化方面未能充分挖掘共边切割潜力,提出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提出等高块共边切割策略,并在生成布局图的过程中设置条带优先级,尽可能... 针对目前多规格矩形件优化下料算法在生成单板材布局时通常仅将材料利用率作为主优化目标,且在路径优化方面未能充分挖掘共边切割潜力,提出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提出等高块共边切割策略,并在生成布局图的过程中设置条带优先级,尽可能多地生成等高块。另一方面,在顺序价值校正(Sequential Value Correction,SVC)框架和以生产成本(材料成本和切割成本之和)最小为下料方案优化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成单板材布局时以综合价值(矩形件总价值与切割成本之差)最大作为优化目标,通过求解有界背包问题,构建同时考虑切割成本的布局图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和切割策略在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切割成本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下料 矩形件 切割成本 等高块 共边切割 顺序价值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定模开模方向斜抽芯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庆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针对汽车塑料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动定模开模方向斜抽芯的模具,解决了塑料件上与开模方向不平行的阶梯孔的抽芯脱模难题。模具在定模一侧设计了面板与A板可分离的二次抽芯机构,在动模一侧设计了B板与托板可分离的... 针对汽车塑料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动定模开模方向斜抽芯的模具,解决了塑料件上与开模方向不平行的阶梯孔的抽芯脱模难题。模具在定模一侧设计了面板与A板可分离的二次抽芯机构,在动模一侧设计了B板与托板可分离的抽芯机构。为了配合抽芯,同时设计了顺序定距分型机构和顶针板随行机构。该模具经过试模,满足生产要求,现已投入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模具 斜抽芯 二次抽芯机构 顺序定距分型机构 顶针板随行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分型结构的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褚建忠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保险杠外分型结构出现的质量缺陷,设计了内分型结构的保险杠注塑模具,将分型线置于产品不可视面,极大地改善了保险杠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了多点顺序阀浇注方案,有效消除了产品外观面的熔接痕。最终模具开发获得成功,证明... 针对目前国内保险杠外分型结构出现的质量缺陷,设计了内分型结构的保险杠注塑模具,将分型线置于产品不可视面,极大地改善了保险杠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了多点顺序阀浇注方案,有效消除了产品外观面的熔接痕。最终模具开发获得成功,证明能有效解决保险杠分型线外露的缺陷,提高了保险杠产品的外观质量,减少了后期二次打磨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型 顺序浇注 复合式斜顶 保险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芯注射成型塑件厚度对芯层物料分布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涛 胡丽华 孔胜午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1,68,共7页
为了探究夹芯注射成型塑件厚度对芯层物料分布的影响,分别选取聚丙烯(PP)/PP,PP/低密度聚乙烯(PE-LD)两种物料组合,对一组不同厚度的夹芯注射成型塑件进行了模流分析,表征、测试和分析了芯层物料穿透深度、平均相对厚度、分布均匀度的... 为了探究夹芯注射成型塑件厚度对芯层物料分布的影响,分别选取聚丙烯(PP)/PP,PP/低密度聚乙烯(PE-LD)两种物料组合,对一组不同厚度的夹芯注射成型塑件进行了模流分析,表征、测试和分析了芯层物料穿透深度、平均相对厚度、分布均匀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塑件厚度由5 mm增大到10 mm时,两种物料组合对应的评价指标变化趋势相同,芯层物料穿透深度减小、平均相对厚度增大、分布均匀度变差;PP/PE-LD物料组合较PP/PP物料组合对应的评价指标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前者芯层物料穿透深度、平均相对厚度、平均相对厚度标准差的极差值较后者分别提升了112.71%,134.82%,108.16%;塑件厚度变化时,熔体沿各向流动阻力差异性、芯/壳层熔体黏度比均发生变化,但PP/PE-LD物料组合中芯/壳层熔体黏度比变化显著,而PP/PP物料组合中芯/壳层熔体黏度比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注射成型 顺序共注射成型 芯层物料分布 塑件厚度 流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反向斜齿轮塑件成型工艺分析与注射模具设计
13
作者 江昌勇 李丹虹 沈洪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2,共5页
基于对一种对称反向斜齿轮塑件的结构特性及注射成型工艺的分析,完成了该塑件注射成型模具总装结构的创新设计。成型零件结构上,采用两部分斜齿轮型腔分别成型两段旋向相反的斜齿轮;脱模方式上,借助向心推力轴承使斜齿轮型腔"旋转&... 基于对一种对称反向斜齿轮塑件的结构特性及注射成型工艺的分析,完成了该塑件注射成型模具总装结构的创新设计。成型零件结构上,采用两部分斜齿轮型腔分别成型两段旋向相反的斜齿轮;脱模方式上,借助向心推力轴承使斜齿轮型腔"旋转",采用弹簧限位拉杆、倒锥形拉料杆和限位拉板四次顺序定距分型结构来实现浇注系统凝料和塑件的自动脱模,有效解决了两部分斜齿轮型腔镶块旋转方向相反而导致的干扰问题。同时采用定位镶块对两部分斜齿轮型腔镶块进行复位定位,有效解决了旋向相反的两段斜齿齿槽合模对拼时的位置对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反向斜齿轮 工艺分析 注射模具 斜齿轮型腔旋转 顺序定距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 MPC-相继增压系统改善船用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银燕 高维成 +2 位作者 赵建平 吴英海 阿荣其其格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MPC-相继增压系统来改善船用柴油机低负荷性能,提高其经济性。应用“改进容积法”,建立了MPC-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PA6-280柴油机采用该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法国同机型试验... 采用MPC-相继增压系统来改善船用柴油机低负荷性能,提高其经济性。应用“改进容积法”,建立了MPC-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PA6-280柴油机采用该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法国同机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并在12VPA-280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PA6-280柴油机在(400~700)r/min时,柴油机功率平均提高到250%,烟度降低了66%,涡轮进口温度降低3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船用柴油机低负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相继增压系统 低负荷性能 船用 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