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合细菌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文焕 邓子威 +2 位作者 徐岩 王志超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4-1323,共10页
构建光序批式反应器(P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光合细菌投加量、pH值、光照强度和溶解氧(DO)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性能影响,通过16S r RNA测序技术揭示光合细菌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氮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10%光合细菌... 构建光序批式反应器(P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光合细菌投加量、pH值、光照强度和溶解氧(DO)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性能影响,通过16S r RNA测序技术揭示光合细菌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氮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10%光合细菌投加通过促进微生物种间协调功能使PSBR系统CODCr、NH_(4)^(+)-N和TN去除率提高,pH值、光照强度和DO分别为7、5000lux和3mg/L时,PSBR脱氮性能最好.光合细菌提高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Proteobacteria菌门和norank_f__Saprospiraceae菌属相对丰度增多.光合细菌促进部分参与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amo、hao和nap)和酶(AMO、HAO和NAP)丰度增加,活性污泥的整体氮代谢潜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光序批式反应器 群落功能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絮凝法处理奶牛场废水COD_(Cr)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翔 万亚珍 +1 位作者 刘金盾 张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SBR-絮凝工艺对奶牛场废水CODCr进行处理,研究曝气时间、有机负荷、沉淀时间、污泥浓度以及絮凝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SBR-絮凝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在500-3000mg/L、曝气6h、沉淀60min、污泥浓度2500mg/L左... 采用SBR-絮凝工艺对奶牛场废水CODCr进行处理,研究曝气时间、有机负荷、沉淀时间、污泥浓度以及絮凝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SBR-絮凝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在500-3000mg/L、曝气6h、沉淀60min、污泥浓度2500mg/L左右时,SBR运行稳定,CODCr去除率达80%以上;以聚合AlCl3作絮凝剂对SBR出水进行絮凝,CODCr去除率达84%,出水CODCr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场废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絮凝 化学需氧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浓度对SFBR工艺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友元 Krzysztof W.Szewczyk +2 位作者 李卫 黄光斗 孙俊逸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共3页
采用序半连续式反应器(SequentialFed-batchReactor,简称SFBR,下同。)就不同微生物初始浓度对人工配置废水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微生物初始浓度对COD、氮化合物(NH4-N和NO3-N)除去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 采用序半连续式反应器(SequentialFed-batchReactor,简称SFBR,下同。)就不同微生物初始浓度对人工配置废水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微生物初始浓度对COD、氮化合物(NH4-N和NO3-N)除去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生物初始浓度为140.4g/L时,COD有最高除去率(69.5%)。当微生物初始浓度≥46.8g/L,总氮除去率可达100%。菌体初始浓度对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有利。过高浓度的微生物生长,受营养物和供氧的限制。用一组涉及多个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微生物初始浓度对同时去除碳、氮化合物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半连续式反应器 活性污泥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离球内填料配比对SBBR污染物去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帆 杨凯伦 +3 位作者 康华 蒋维卿 艾胜书 边德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116,127,共6页
为了探究流离球内部组合填料配比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鲍尔环与海绵作为内部填料,组成7种不同填料配比的流离球,构建SBBR反应器进行实验。鲍尔环与海绵填料体积比分别为:0∶189、4∶27、11∶27、21∶27、37∶27、71∶27、171∶2... 为了探究流离球内部组合填料配比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以鲍尔环与海绵作为内部填料,组成7种不同填料配比的流离球,构建SBBR反应器进行实验。鲍尔环与海绵填料体积比分别为:0∶189、4∶27、11∶27、21∶27、37∶27、71∶27、171∶27。实验结果表明,各填料比下COD处理效果较好,改变组合填料配比主要影响了传质效果、生物膜量、厌氧空间大小进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填料比为37∶27时氮的去除效果最好,NH_(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4%和55.3%;此时,系统生物量适中,生物膜絮凝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离球 组合填料配比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 生物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蚀机装备设计中的序贯试验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文睿 田凌 韩文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5-633,共9页
450mm晶圆刻蚀机开发中大量应用确定性仿真来模拟腔室内部物理、化学环境,并通过仿真结果指导装备结构的详细设计。为控制仿真试验的采样规模以缩短开发周期,本文详细介绍一种新型的基于采样密度和非线性度的序贯设计方法。此方法通过... 450mm晶圆刻蚀机开发中大量应用确定性仿真来模拟腔室内部物理、化学环境,并通过仿真结果指导装备结构的详细设计。为控制仿真试验的采样规模以缩短开发周期,本文详细介绍一种新型的基于采样密度和非线性度的序贯设计方法。此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在设计空间中获得采样密度信息,进而对低采样密度区域增加采样点。另外,通过对每个采样的领域进行发掘,以获得采样的梯度和非线性度信息,进而对高度非线性的区域增加采样点。以450mm刻蚀机约束环设计模型和Goldstein-Price模型为背景,采用拉丁超立方和新型序贯设计方法同时采样,以代理模型精度和特征捕捉能力两个角度来对比采样结果的优劣,结果证明,在达到同样精度的前提下,新型序贯设计方法能有效减小采样规模,符合刻蚀装备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方法 序贯设计方法 元建模 刻蚀机腔室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絮凝法在养牛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翔 刘金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1,共3页
采用SBR-絮凝工艺对养牛场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污泥浓度等因素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絮凝处理阶段最佳絮凝剂用量。结果表明:在SBR阶段,曝气时间为6h,沉淀时间为60min,污泥浓度为2500mg/L左右时,COD去除率达... 采用SBR-絮凝工艺对养牛场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污泥浓度等因素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絮凝处理阶段最佳絮凝剂用量。结果表明:在SBR阶段,曝气时间为6h,沉淀时间为60min,污泥浓度为2500mg/L左右时,COD去除率达80%以上;进水COD在500~2500mg/L之间变化时,SBR系统运行稳定;以质量浓度为3%的聚合AlCl3作为絮凝剂进行絮凝,出水COD、色度大幅降低,最终出水达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牛场废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絮凝 化学需氧量(COD)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污泥减量与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磊 王学琳 +4 位作者 吕守维 王尚 刘永剑 于博文 刘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5-1262,共8页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要求日益提高,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的情况,选取硬性多孔聚乙烯单一填料和填充聚氨酯及纤维球的多孔球形聚丙烯复合填料为生物膜载体,构建了两个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分别...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要求日益提高,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的情况,选取硬性多孔聚乙烯单一填料和填充聚氨酯及纤维球的多孔球形聚丙烯复合填料为生物膜载体,构建了两个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分别记为PP-SBBR、PPS-SBBR,考察两个系统的脱氮与污泥减量效果,筛选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为(40.00±0.05)mg/L,TN为(55.50±0.05)mg/L,COD为(200±5)mg/L时,PP-SBBR、PPS-SBBR最佳运行工况均为DO 4~5 mg/L,温度25℃,HRT 12 h。在此工况下,PP-SBBR、PPS-SBBR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及脱氮效果优于常规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系统,出水氨氮、TN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PP-SBR系统相比,PPS-SBBR系统的填料具有更适宜的微生物生存环境,生长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且PPS-SBBR系统填料中污泥粒径结构有助于生物膜的水解和细胞降解,具有更好的污泥减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填料 生物膜 生物脱氮 污泥减量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的脱氮理论模型
8
作者 邓黛青 林建清 +1 位作者 周仰原 李光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3-763,共1页
提出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并建立其动力学理论模型.模型推导表明:反应器的脱氮效能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进水周期等操作因子的函数;通过调控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等因素,能调节反应器的好氧菌筛选因子和厌氧菌筛选因子,... 提出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并建立其动力学理论模型.模型推导表明:反应器的脱氮效能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进水周期等操作因子的函数;通过调控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等因素,能调节反应器的好氧菌筛选因子和厌氧菌筛选因子,完成硝酸菌的洗出和反硝化菌的积累.模型极限分析表明现有Sharon反应器的实质是反应周期为零的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模型推导 污泥 脱氮 水力停留时间 SHARON 操作因子 反应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的脱氮理论模型
9
作者 邓黛青 林建清 +1 位作者 周仰原 李光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0-944,共5页
提出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并建立其动力学理论模型.模型推导表明:反应器的脱氮效能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进水周期等操作因子的函数;通过调控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等因素,能调节反应器的好氧菌筛选因子和厌氧菌筛选因子,完成... 提出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并建立其动力学理论模型.模型推导表明:反应器的脱氮效能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进水周期等操作因子的函数;通过调控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等因素,能调节反应器的好氧菌筛选因子和厌氧菌筛选因子,完成硝酸菌的洗出和反硝化菌的积累.模型极限分析表明现有Sharon反应器的实质是反应周期为零的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以荷兰Dokhaven污水处理厂的Sharon反应器为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6 d、反应周期为2 h、曝气比率为0.175时,厌氧菌筛选因子值为0.020,低于反硝化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0.034,好氧菌筛选因子值为0.093,介于亚硝酸菌最大比生长速率0.137与硝酸菌最大比生长速率0.082之间,此时反应器的理论氨转化率为98.9%,总氮脱除率为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反硝化 序批式反应器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无污泥持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限流电感参数精确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进 田铭兴 +1 位作者 柳轶彬 滕青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8-193,共6页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CRT)是用来保证高压输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限流电感是CRT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限流电感参数是CRT能安全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文中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限流电感参...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CRT)是用来保证高压输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限流电感是CRT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限流电感参数是CRT能安全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文中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限流电感参数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下CRT的绕组电流计算模型;然后,基于绕组电流计算公式,建立了限流电感的计算模型;最后,设计算例验证文中所提出精确算法的正确性,并和已有的递推算法进行比较,发现文中所提出的限流电感计算方法在满足谐波要求的基础上更精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 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 绕组电流计算模型 限流电感精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of using lysozyme to reduce excess sludge i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勇 施周 +1 位作者 陈世洋 罗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72-2477,共6页
Lysozyme reaction was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excess sludge in the sequential batch reactor(SBR).In the present work,excess sludge taken from a SBR system was treated by lysozyme re... Lysozyme reaction was develop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excess sludge in the sequential batch reactor(SBR).In the present work,excess sludge taken from a SBR system was treated by lysozyme reaction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reactor.The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wate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in the SBR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duc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could be reduced to almost 100%in the first30 d of operation and could be reduced to further by 40%in the succeeding 20 d or so.In these time periods,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total nitrogen are 87.38%and 52.78%,respectively,whereas the average total phosphorous in the effluent is nearly 17.18%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effluent of the reference system.After 50 d of operation,the sludge floc size is in the range of 20 to 80μm,which was smaller than the size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hydrolysis and the ratio of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increases from 86%to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lysis sludge minimization sequential batch reactor LYSOZYME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顺序延时选相合闸方式抑制500 kV过补偿线路直流偏置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佳鑫 魏颖莉 +3 位作者 郑雄伟 曹树江 贾伯岩 李海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线路的缩短,基于无功补偿而保留并联电抗器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避免高补偿带来的直流偏置可能造成的系统故障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基于补偿线路发生直流偏置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线路直流偏置的影...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线路的缩短,基于无功补偿而保留并联电抗器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避免高补偿带来的直流偏置可能造成的系统故障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基于补偿线路发生直流偏置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线路直流偏置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与500 kV线路试验结果的对比校验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各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交叉影响特性。通过对采用相控合闸方式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采用单相顺序延时选相合闸方式抑制线路直流偏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偏置 并联电抗器 高补偿 选相合闸 顺序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