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salinity on treatment of saline wastewater by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process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杰 闫雪 +2 位作者 马艳飞 田彩星 丁金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89-1994,共6页
High salin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difficult to treat us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alt.The potential of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process in treating synth... High salin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difficult to treat us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alt.The potential of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process in treating synthetic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was evaluated at laboratory scale during a 110-day operation.The reactor was operated in a 12 h cycle,and each cycle consisted of 0.25 h influent addition,8 h aeration,3 h anoxic reaction,0.5 h sedimentation and 0.25 h effluent withdrawal.Gradual increase in salinity gradient was applied during the acclimatization period.The acclimated SBBR system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remove organic compounds and ammonia nitrogen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with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and ammonia nitrogen(NH3-N)removal efficiencies of 88% and 80%,respectively.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dicated that rather than rotifers or vorticella,the zoogloea,filamentous fungus mingled with a small quantity of swimming infusorians were dominant bacteria in SBBR system.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close to 80% in COD and 75% in NH3-N were achieved at an organic loading rate(OLR)of 0.96 kg COD/(m3·d),pH of 7.0,salinity of 14 g/L and NH3-N of 3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aline wastewat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ludge acclimation salinity sh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甲酸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刘莎莎 李思萌 +3 位作者 耿宝 李晋 王庆宏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9,共7页
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在处理废水中有毒难降解有机物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在环烷酸(NAs)长期胁迫下AGS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尚未可知。基于此,对比了环己烷甲酸(CHCA,20 mg/L)胁迫和常规培养条件下AGS形成特性、污染... 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在处理废水中有毒难降解有机物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在环烷酸(NAs)长期胁迫下AGS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是否受到影响尚未可知。基于此,对比了环己烷甲酸(CHCA,20 mg/L)胁迫和常规培养条件下AGS形成特性、污染物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CHCA胁迫下可实现好氧污泥颗粒化,形成的AGS沉降性能良好,但平均粒径较小。CHCA的短期胁迫有利于EPS的分泌和颗粒的形成,但长期胁迫下造粒进程延缓,EPS分泌也受到抑制。CHCA存在下,AGS仍能维持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COD、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90.2%和70.5%,CHCA去除率达到99.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HCA的存在会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但会富集Azoarcus和unclassified_f_Aeromonadaceae,这类微生物有助于维持系统稳定和提升污染物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环烷酸 序批式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微生物群落和氮代谢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张文臣 田涛涛 +6 位作者 楚光玉 高畅 王倩芝 李伟东 王加莹 冯兆宇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89,共12页
本研究考察了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从氮转化速率、氮转化酶活性和丰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基因丰度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影响机制。当好氧/缺氧交替次数由1增加到4时,SBR活性污泥... 本研究考察了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从氮转化速率、氮转化酶活性和丰度、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基因丰度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影响机制。当好氧/缺氧交替次数由1增加到4时,SBR活性污泥系统在出水中亚硝酸盐氮逐渐积累,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速率和硝酸盐还原速率逐渐降低,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宏基因组学分析显示,好氧/缺氧交替数的增加引起了亚硝酸盐氧化还原菌(如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如Hyphomicrobium和Defluviicoccus)相对丰度的下降,同时降低了氮转化酶和编码氮转化酶的功能基因(如nxrAB、nirK和nirS)丰度,从微生物酶和氮转化功能基因角度解释了SBR亚硝酸盐氮积累和氮转化速率降低的原因。本研究可为评估好氧/缺氧交替次数变化对SBR运行过程中脱氮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缺氧交替次数 序批式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 氮转化酶活性 氮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梯度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启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肖飞 王世民 赵峰德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71,共7页
高进水碳氮比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易发生污泥膨胀,限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采用高径比约为8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水选择人工合成废水,接种市政活性污泥,探究了SBR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污... 高进水碳氮比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易发生污泥膨胀,限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应用。采用高径比约为8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水选择人工合成废水,接种市政活性污泥,探究了SBR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污染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完全成熟后,COD、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63%、71.76%和77.17%;EPS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值为223.12 mg/g,其中蛋白质/多糖(质量比)介于4.67~6.59;逐级降低碳氮比会改变EPS中C—H、C—O—C、C—O等官能团的峰型,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采用逐级调控碳氮比的运行策略,成功孕育出好氧颗粒污泥,这对颗粒污泥的启动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碳氮比 去除性能 生活废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与主流磷回收工艺对比及调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璐 张玥 +3 位作者 邵鸿渝 倪敏 黄勇 潘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从污水中回收磷是缓解磷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目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磷回收工艺主要为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的侧流工艺,存在工艺复杂、回收效率低等问题.以生物膜为主体的主流磷回收工艺可实现磷的同步去除与富集,工艺简单且高效,因此更具... 从污水中回收磷是缓解磷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目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磷回收工艺主要为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的侧流工艺,存在工艺复杂、回收效率低等问题.以生物膜为主体的主流磷回收工艺可实现磷的同步去除与富集,工艺简单且高效,因此更具发展前景.两种工艺在运行原理及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两者的调控措施不尽相同.本文分别以A^(2)O工艺和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工艺为代表,对比了侧流和主流磷回收工艺在运行原理及模式上的异同,并以聚磷菌的代谢机理为基础,总结了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碳源和蓄磷量等调控因子对两种工艺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其差异化机制,以期为生物膜磷回收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回收 强化生物除磷 工艺对比 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对SBR处理含油废水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倩 陈吉祥 +2 位作者 杨轩 彭程 王天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60,共9页
研究了3株不同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用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菌液苍白杆菌FP1、假单胞菌X1、红平红球菌KB1的SBR,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92.8%、98.2%;石油类物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0.0%、92.... 研究了3株不同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用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菌液苍白杆菌FP1、假单胞菌X1、红平红球菌KB1的SBR,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92.8%、98.2%;石油类物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0.0%、92.8%;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91.4%、94.7%;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8%、30.9%、44.4%。与未投加石油降解菌相比,投加石油降解菌株能显著提高SBR对含油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高。实验结果还表明在SBR中投加Fe Cl3利用化学除磷协助生物除磷可提高系统对TP的去除率,同时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增加系统内活性生物量。该研究为生物强化SBR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设计与设备运行提供了参考,石油降解菌强化SBR技术有望应用于含油废水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含油废水 SBR 石油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殷超 郭洁 +3 位作者 刘佳 沈虹 王凯丽 唐玉霖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4-2699,2705,共7页
透气膜曝气供氧与生物膜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创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即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介绍MABR的膜材料、膜组件和传质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MA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氧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 透气膜曝气供氧与生物膜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创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即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介绍MABR的膜材料、膜组件和传质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MAB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氧速率、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生物膜厚度和pH等影响因子对工艺体系的影响。最后对MABR作为一种节能减碳的水处理工艺成为我国传统污水厂提质降耗的突破口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 水处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负荷冲击下AnSBBR运行性能及群落结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泽 于莉芳 +3 位作者 马芷萱 郑兰香 刘然 刘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以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nSBBR)处理葡萄酒生产废水,考察反应器在持续负荷冲击下的运行特性及群落结构响应.结果显示,持续负荷冲击的前13d(29~41d),反应器运行稳定;因逐渐增加的氢分压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到56d时系统稳定性降低(VF... 以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nSBBR)处理葡萄酒生产废水,考察反应器在持续负荷冲击下的运行特性及群落结构响应.结果显示,持续负荷冲击的前13d(29~41d),反应器运行稳定;因逐渐增加的氢分压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到56d时系统稳定性降低(VFA/TA=0.72),乙酸比产甲烷活性(SMA)降低46.2%,但氢利用速率(HUR)增加69.2%,辅酶F420浓度增加11.9%.在42d时仅外层的Slime-EPS浓度明显增加(34.1%);在56d时TB-EPS和LB-EPS浓度增加61.3%和62.8%,其PN/PS比值增加197.8%和126.0%,负荷冲击诱导EPS分泌大量的应急性蛋白类产物,其电活性物质提高了系统的电子传递活性(35.5%).Illumina MiSeq显示,负荷冲击下Desulfovibrio、Ruminococcus和Geobacter等产酸菌丰度降低,而Methanobacterium丰度由32.2%增至50.9%.生物膜系统通过逐级EPS分泌和强化还原CO_(2)产甲烷来响应持续负荷冲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负荷冲击 胞外聚合物 代谢活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减量化的高浓度废水作为碳源的原位生化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启磊 王力 +2 位作者 于卓阳 曾明 王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了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弥补污水处理厂污水碳源不足,本文调查了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破解剩余污泥的溶解效率和产生高浓度污水的特性,使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一步调查高浓度废水和碳源较低的市政污水混合共同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 为了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弥补污水处理厂污水碳源不足,本文调查了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破解剩余污泥的溶解效率和产生高浓度污水的特性,使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一步调查高浓度废水和碳源较低的市政污水混合共同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及出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可释放出大量有机物污染物,在最佳臭氧投加量100 mg O_(3)/g MLSS、搅拌速度800 r/min时,混合泥水的MLSS由7500.0 mg/L下降到3851.2 mg/L,污泥的溶解效率为48.7%,其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_(4)^(+)-N)分别由原来的28.0、0.8、11.0、2.0 mg/L增加到3086.0、24.5、144.3、48.8 mg/L。将这样高浓度污水视为碳源,回到系统,与低浓度的市政污水10:1的体积加以混合,其水质分别为COD:500.0 mg/L、TP:6.0 mg/L、TN:60.0 mg/L和NH_(4)^(+)-N:51.0 mg/L,经过好氧生化反应后,出水水质可达到COD:33.7 mg/L、TP:1.4 mg/L、TN:14.6 mg/L和NH_(4)^(+)-N:2.2 mg/L,去除率分别为93.3%、76.7%、75.7%和95.7%,从而说明,臭氧与机械搅拌耦合破解污泥的高浓度废水,不仅可以实现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而且还可以作为碳源,促进污水的有效处理,是未来污水厂污泥减量化自身消纳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臭氧 机械破碎 碳源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处理高盐废水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飞 王世民 +1 位作者 贾壮壮 赵峰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186,共9页
南疆地区的土壤表层含盐量大,漫灌用水引起盐分溶解,污染地表水,研究降解高盐废水脱氮除磷的技术尤为重要。在高径比(R_(H/D))为7.5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内接种活性污泥,以合成废水(含0.25 mg/L Ni^(2+))为进水,分析污泥颗粒化过程... 南疆地区的土壤表层含盐量大,漫灌用水引起盐分溶解,污染地表水,研究降解高盐废水脱氮除磷的技术尤为重要。在高径比(R_(H/D))为7.5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内接种活性污泥,以合成废水(含0.25 mg/L Ni^(2+))为进水,分析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形态、污染物去除性能、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以及盐度胁迫下颗粒污泥去除高盐废水中污染物的能力。结果表明,成熟的颗粒污泥呈黄色多元状,平均粒径为357μm,对废水中COD、TP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1.27%和94.5%,优势菌属为动胶菌属(Zoogloe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Unclassi⁃fied_f_Comamonadaceae,进水水质会改变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而对菌群结构无明显影响;NaCl投加量为15 g/L时,COD、TP和NH_(4)^(+)-N去除率分别为86.7%、67.2%和62.6%,污泥保持良好的除碳能力,NaCl投加量超过15 g/L时,各指标的去除率均呈下降趋势。投加低浓度的重金属,加速了颗粒污泥的启动,并靶向选择脱氮除磷的微生物,对高盐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 高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微生物群落演变的影响
11
作者 肖飞 王世民 赵峰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0-1587,1595,共9页
曝气头深度与系统内的溶解氧(DO)浓度有关,而DO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处理废水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径比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C0~C3,内接冷藏颗粒污泥,进水为混合废水,以SBR底部为起点曝气头分别设置在SBR的0H(有效高度简... 曝气头深度与系统内的溶解氧(DO)浓度有关,而DO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处理废水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径比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C0~C3,内接冷藏颗粒污泥,进水为混合废水,以SBR底部为起点曝气头分别设置在SBR的0H(有效高度简写为H)、1/3H、1/2H和H处,产生的DO分别为3、4、5、6 mg/L,分析SBR系统中污泥特性、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0 d时,C0~C3中颗粒污泥中值粒径分别为952、1 325、1 020、725μm,悬浮固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99、6.74、3.18、6.90 g/L,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25.12、135.14、128.05、114.81 mg/g;对污水中COD、氨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均高达79%、74%和65%以上;富集了具有固氮的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脱氮的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降解芳香烃的新鞘氨醇菌属(Novosphingobium)。通过调控曝气头深度,实现了不同功能微生物的富集,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运行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序批式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猪场养殖废水常温短程硝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闫立龙 张颖 +2 位作者 李传举 代英杰 韩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185,166,共6页
为实现高氨氮猪场养殖废水高效脱氮处理,针对猪场废水中尿素(主要源于猪尿液)水解过程伴随着污水pH值的变化现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某猪场养殖废水,在常温(20℃)、非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考察了pH值、曝气时间等因素对... 为实现高氨氮猪场养殖废水高效脱氮处理,针对猪场废水中尿素(主要源于猪尿液)水解过程伴随着污水pH值的变化现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某猪场养殖废水,在常温(20℃)、非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考察了pH值、曝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和短程硝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7.0~9.5范围内亚硝酸盐积累率在75%~80%之间;长时间曝气并未对短程硝化造成影响;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与进水pH值、游离氨(FA)及游离亚硝酸(FN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PH值 短程硝化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反应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高景峰 郭建秋 +2 位作者 陈冉妮 苏凯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2-516,共5页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H/D)分别为1:1和5:1的SBR反应器(编号分别为A和B)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H/D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反应器仅用16d便实现了污泥好氧颗粒化,而A反应器用了36d才实现污泥好氧颗粒...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H/D)分别为1:1和5:1的SBR反应器(编号分别为A和B)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H/D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反应器仅用16d便实现了污泥好氧颗粒化,而A反应器用了36d才实现污泥好氧颗粒化.2个反应器均稳定运行了612个周期(204d),硝化效果良好.粒径分布、污泥形态观察结果表明,B反应器中所形成的AGS比A反应器的粒径更大,结构更密实,更稳定,形态更规则.B反应器的AGS多由球菌和杆菌组成,无丝状菌;而A反应器的AGS含有大量的丝状菌.在此基础上,探究了H/D、最小沉速、设计沉淀时间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最小沉速 沉淀时间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排水高度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判据 被引量:25
14
作者 金仁村 胡宝兰 +1 位作者 郑平 陈旭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6-1170,共5页
The stability of performance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reactors was studied and the indices of performance stability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shock load, the react... The stability of performance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reactors was studied and the indices of performance stability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shock load, the reactor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displayed different stability.The biofilm reactor stood first in stability towards substrate shock load, followed by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and the granular sludge bed.And the biofilm reactor took the first place towards hydraulic shock load, followed by the granular sludge bed and SBR.The three ANAMMOX reactors were more tolerant to hydraulic shock load than to substrate shock load.When different kinds of stability assessment indices(i.e., sensitivity ratio, mean variance ratio and derivative regression function) were used, inconsistent assessment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mean deviation ratio and derivative regression function were more effective and univ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稳定性 冲击负荷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反应器 颗粒污泥床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阿莫西林制药废水生化处理出水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进 李克勋 +3 位作者 于洁 唐云鹭 刘东方 王国英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阿莫西林制药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为3.0、H2O2加入量为10 mL/L、V(H2O2):m(FeSO4.7H2O)为5(mL):1(g)、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为3 h时,Fenton试剂氧化COD去除率达72.25%,色度由...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阿莫西林制药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为3.0、H2O2加入量为10 mL/L、V(H2O2):m(FeSO4.7H2O)为5(mL):1(g)、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为3 h时,Fenton试剂氧化COD去除率达72.25%,色度由100倍降为2倍,BOD5/COD由0.06提高到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经Fenton试剂氧化—SBR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为72.7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芬顿试剂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可生化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林金銮 张可方 +1 位作者 方茜 张朝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在厌氧一好氧运行方式下,考察了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的变化对该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当DO为1.5~2.0mg/L时,TN及TP去除率均能达到90...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在厌氧一好氧运行方式下,考察了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的变化对该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当DO为1.5~2.0mg/L时,TN及TP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并可以应用pH曲线拐点来判断系统硝化过程是否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溶解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除磷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昌稳 李军 +2 位作者 赵白航 王永磊 刘国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23-2628,共6页
为研究不同沉淀时间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快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过程中,污泥浓度逐渐降低,沉降性逐渐改善,污泥中无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沉淀时间所培养的污泥粒径不同,... 为研究不同沉淀时间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快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过程中,污泥浓度逐渐降低,沉降性逐渐改善,污泥中无机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沉淀时间所培养的污泥粒径不同,且污泥平均粒径与沉淀时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只有沉淀时间小于5min,才能形成颗粒污泥。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多糖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沉淀时间从7 min缩短至5 min的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多糖的含量(以VSS计)由(140.98±19.54)mg/g增加到(310.79±50.86)mg/g;缩短沉淀时间是序批式反应器中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有效策略,且污泥快速好氧颗粒化要求的沉淀时间不能长于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 沉淀时间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反应器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鑫凯 张昊然 +2 位作者 陈文谋 邓旭 李清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回顾了序批式反应器(SBR)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20年来国内外SBR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新发展,着重分析了其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和不足之处,指出SBR技术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磁化生物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月明 张密林 +2 位作者 赵翠 陈兆波 宋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714,共4页
为了缩短活性污泥在SBR反应器中的沉淀时间,提高单位体积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率,对传统SBR法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向SBR反应器中投加纳米磁粉人工磁化微生物絮体的新型生物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并运用磁分离技术对经过磁化并吸附了有机... 为了缩短活性污泥在SBR反应器中的沉淀时间,提高单位体积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率,对传统SBR法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向SBR反应器中投加纳米磁粉人工磁化微生物絮体的新型生物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并运用磁分离技术对经过磁化并吸附了有机物的污泥絮体进行沉降分离.小试试验研究了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最佳磁粉投量以及磁粉失效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确定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絮凝泥水混合液在磁分离器中能快速分离,磁场和磁粉强化了菌胶团的活性,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采用最佳方式运行时,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以上,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生物 纳米磁粉 磁性污泥 序批式污性污泥反应法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1 位作者 王鸿磊 王海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2-75,共4页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介绍了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工作原理 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