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直流混联系统突变量方向元件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裘愉涛 陈水耀 +4 位作者 杨恢宏 雷振锋 何方明 宋国兵 索南加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5-120,共6页
交直流混联电网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继电保护方向元件出现过多次误动现象。针对各种突变量方向元件进行全面分析及仿真验证,并提出一种基于0模的快速方向元件判别方法。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由于逆变侧等值交流系统正、负序阻抗不相... 交直流混联电网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继电保护方向元件出现过多次误动现象。针对各种突变量方向元件进行全面分析及仿真验证,并提出一种基于0模的快速方向元件判别方法。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由于逆变侧等值交流系统正、负序阻抗不相等且其阻抗角与线路阻抗角相差较大,基于正、负序原理的突变量方向元件将会出现误判,性能无法保证;而对于零序原理的方向元件,由于逆变侧零序网络较为稳定,其性能可靠,能够正确动作。基于0模的快速方向元件判别方法与传统基于傅氏算法的零序方向元件相比,动作速度快,性能更稳定。PSCAD仿真数据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 负序阻抗 突变量方向元件 零序方向元件 快速方向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网突变量选相元件动作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健康 索南加乐 +1 位作者 焦在滨 粟小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76-80,共5页
交直流混联电网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其背侧系统正、负序等值阻抗不再近似相等,从而对现有继电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文中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电网受端输电线路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的动作性能,指出现有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应用于交... 交直流混联电网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其背侧系统正、负序等值阻抗不再近似相等,从而对现有继电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文中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电网受端输电线路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的动作性能,指出现有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应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时,在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由于逆变侧系统正、负序阻抗相差较大,从而引起各侧正、负序电流分配系数不再相等,出现明显的非故障相电流差突变量,引起选相元件误动作。以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相电流差突变量 选相元件 换相失败 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序网络及其在CDSM-MMC直流侧短路对交流侧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戴志辉 朱惠君 +1 位作者 苏怀波 王增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83-3593,共11页
在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直流(交流)侧故障会对交流(直流)侧电气量产生影响,但目前还缺乏一种具备较强普适性的能定量分析这种影响的方法。为此,首先在分析交、直流电气量之间映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交直流混合系统序分量网络模型及各... 在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直流(交流)侧故障会对交流(直流)侧电气量产生影响,但目前还缺乏一种具备较强普适性的能定量分析这种影响的方法。为此,首先在分析交、直流电气量之间映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交直流混合系统序分量网络模型及各序网存在的条件。其中,混合系统的"正序网络"反映了交流电气量正序分量与直流系统中直流分量的映射关系;"负序网络"反映了交流电气量负序分量与直流系统中二次谐波分量的映射关系;"零序网络"反映了交流电气量零序分量与直流系统中工频分量的映射关系。其次,以光伏直流接入系统为例,利用其序分量网络模型分析了直流短路后交流侧的电气特征。最后,在光伏直流接入系统的PSCAD/EMTDC模型中,验证了混合系统序分量网络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直流故障后的交流电气特征,并分析了换流站接地方式对序分量网络及故障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故障 交直流混联系统序分量网络模型 接地方式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优化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的阻抗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艳军 彭飞 +2 位作者 王慧 王毅 官仕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34-3742,共9页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中功率面临双向流动的情况,功率正向与反向之间系统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特性,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论文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而提高的... 交直流混合输电线路中功率面临双向流动的情况,功率正向与反向之间系统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特性,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论文针对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并网变流器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双向功率稳定性差异,进而提高的系统稳定性,首先对功率控制的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在d-q坐标系下进行小信号建模,对比分析正向和反向功率下的阻抗特性。其次,结合阻抗稳定判据,揭示双向功率流动对并网变流器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阻抗优化控制策略,在不改变稳定性较好的正向阻抗特性的同时,优化并统一反向阻抗特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变流器系统在双向功率流动下,能够保持较为统一的稳定特性,并能够有效抑制传输功率传输方向变化引起的振荡问题。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双向流动 并网逆变器 稳定性 阻抗 交直流混合输电 功率控制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分量的孤岛交直流混联微电网三相解耦潮流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和升 卫志农 +3 位作者 沈海平 孙国强 臧海祥 孙永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7,45,共8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这类新型网络的潮流分析问题,建立了Droop型分布式电源以及AC/DC逆变器并网稳态潮流模型,并根据并网点电压对称进行三相、单相并网模型的相序分量转换。利用序电流补偿法将AC子网解耦为三序网络且并行求解,显著减...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这类新型网络的潮流分析问题,建立了Droop型分布式电源以及AC/DC逆变器并网稳态潮流模型,并根据并网点电压对称进行三相、单相并网模型的相序分量转换。利用序电流补偿法将AC子网解耦为三序网络且并行求解,显著减小了问题求解规模;进一步建立了AC/DC逆变器两侧交流频率和直流电压耦合关系,有效解决了两子网间功率平衡问题。在序分量体系下提出了适用于直流微电网多种方式接入的孤岛交直流混联微电网三相解耦潮流算法,基于IEEE等标准配电系统的修改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分量 孤岛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三相解耦 交直流混联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载下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二倍频功率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丹萍 年珩 +1 位作者 李来福 孙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3-3653,共11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交直流负荷灵活接入的有效解决方案,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极具研究前景。其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间歇性波动及不平衡交流负载的接入是影响PET端口输...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交直流负荷灵活接入的有效解决方案,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极具研究前景。其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间歇性波动及不平衡交流负载的接入是影响PET端口输出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PET多个端口之间的耦合作用会进一步影响其他端口负荷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不平衡负载工况下多端口PET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非常关键。该文针对含交/直流端口的三端口PET拓扑结构,建立交流端口接入三相不平衡负载下PET二倍频功率传输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谐振控制的二倍频功率解耦策略,实现二倍频功率在PET不同端口间的解耦。最后,通过建立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功率解耦控制 二倍频功率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模型 被引量:73
7
作者 马鑫 郭瑞鹏 +3 位作者 王蕾 黄晶晶 柳劲松 方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44-150,共7页
为适应未来配电网可能出现的交直流混合拓扑形态,提出了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多时段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购电费用和弃光弃风惩罚费用之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分布式电源有功和无功调节、容抗器投切、储能充放电功... 为适应未来配电网可能出现的交直流混合拓扑形态,提出了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多时段日前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购电费用和弃光弃风惩罚费用之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分布式电源有功和无功调节、容抗器投切、储能充放电功率调节、电压源换流器无功调节及配电网动态重构等多种主动管理措施实现主动配电网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联合优化,消除潮流及电压越限,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后的日前优化调度问题。50节点算例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电网 主动配电网 二阶锥规划 动态重构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PET故障穿越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萍 袁至 +1 位作者 王维庆 何山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7期180-186,共7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有望替代传统变压器成为交直流配电网的能量传输枢纽,当交流电网电压发生常见的单相跌落故障时,对电力电子器件及用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其相应的故障穿越控制,保证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会因故障闭锁脱网,并且维持其稳定... 电力电子变压器有望替代传统变压器成为交直流配电网的能量传输枢纽,当交流电网电压发生常见的单相跌落故障时,对电力电子器件及用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其相应的故障穿越控制,保证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会因故障闭锁脱网,并且维持其稳定的运行状态。文中提出一种适合交直流配电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并设计各部分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序分量控制维持不对称故障下输入级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无功分段补偿控制向网侧提供无功支撑,以实现故障期间的低电压穿越。其次,调制波信号中注入合适的三次谐波,抑制电压单相跌落时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提高故障时直流电压的稳定性。最后借助Matlab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穿越控制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电力电子变压器 电压单相跌落 序分量 电容电压波动 三次谐波注入 无功分段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在交直流混联系统中的动作特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勋 李凤婷 +1 位作者 解超 刘雨姗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6,共9页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故障特征不同于纯交流系统,影响传统交流保护的动作。针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首先从象限的角度分析保护背侧系统等值阻抗角的变化范围,进而分析其动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在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保护范围...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故障特征不同于纯交流系统,影响传统交流保护的动作。针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首先从象限的角度分析保护背侧系统等值阻抗角的变化范围,进而分析其动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在交直流混联系统中保护范围会缩小、抗过渡电阻能力会减弱,极端情况下可能完全失去保护范围。然后针对此问题,减小可靠系数,并使用两侧零序电流相位差的余弦值避免区外误动,提出基于零序电流相位补偿的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改进措施。最后以PSCAD/EMTDC为平台搭建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工频变化量 距离保护 动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压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流纹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志慧 赵兴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3-1649,共7页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由于交流子网不平衡,使直流子网存在2倍频的直流纹波,文章提出一种直流电压纹波抑制策略。首先,在换流器控制层面,使用负序分量补偿控制,抑制交流子网不平衡对直流侧造成的2倍频脉动;其次,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由于交流子网不平衡,使直流子网存在2倍频的直流纹波,文章提出一种直流电压纹波抑制策略。首先,在换流器控制层面,使用负序分量补偿控制,抑制交流子网不平衡对直流侧造成的2倍频脉动;其次,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流侧,使用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Quasi Proportional Resonant Controller,QPR)改进的直流有源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DC-APF)来精准地跟踪直流侧2倍频脉动,以直流电压稳定为控制目标,交、直流协同控制;最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的直流电压纹波含量比传统控制方法低4倍左右,可以有效地抑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流侧母线电压二次纹波和有功功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直流纹波 负序分量补偿控制 直流有源滤波器 准比例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网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互联变换器综合下垂控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陆维 赵兴勇 +2 位作者 赵钰彬 赵蕾 杨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互联变换器的控制方式直接影响交直流微网的稳定运行。分析研究了交直流互联变换器在孤网运行下基于下垂理论的控制方式,包括双下垂控制、下垂特性单位化控制、基于单位化混合下垂控制,针对其在功率流动方向判定和功率参考值选取的不足... 互联变换器的控制方式直接影响交直流微网的稳定运行。分析研究了交直流互联变换器在孤网运行下基于下垂理论的控制方式,包括双下垂控制、下垂特性单位化控制、基于单位化混合下垂控制,针对其在功率流动方向判定和功率参考值选取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下垂系数的控制策略,具体论述了综合下垂系数的求取过程,定义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下垂系数比,比较混合微网功率盈余与缺额值,将较小值作为互联变换器的功率参考值,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单个子网偏离额定运行条件下对联络子网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互联变换器 孤网运行 功率平衡 综合下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平台开发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振国 邓应松 胡亚平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运行可靠性,设计开发一种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研究的平台,该平台结构可根据研究需要自由改变,同时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可兼容多个厂家设备。平台具备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关键设备和系统检测、微电网... 为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运行可靠性,设计开发一种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研究的平台,该平台结构可根据研究需要自由改变,同时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可兼容多个厂家设备。平台具备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关键设备和系统检测、微电网与配电网相互影响研究等功能,可用于微电网技术和主动配电网技术仿真验证、新能源发电关键设备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架构 控制策略 检测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