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 kHz弹光调制器多功能调制仿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燕霖 张瑞 +3 位作者 薛鹏 陈媛媛 王志斌 李孟委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针对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超高速全偏振领域的测量问题,研究一种目标频率在100 kHz附近的圆型PEM,由弹光晶体和2个方位角相差45°的压电驱动器组成。通过理论计算弹光晶体谐振频率和压电驱动器振动频率,当二者... 针对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超高速全偏振领域的测量问题,研究一种目标频率在100 kHz附近的圆型PEM,由弹光晶体和2个方位角相差45°的压电驱动器组成。通过理论计算弹光晶体谐振频率和压电驱动器振动频率,当二者频率达到一致时,PEM工作在谐振状态,此时PEM的调制效率达到最高。当PEM达到谐振状态并趋于稳定后,调节两压电驱动器驱动电压的幅值与相位,实现纯驻波模式和纯行波模式两种特殊调制,纯驻波模式可实现纯电控制下调制快轴的延迟量和方位角;纯行波模式可实现纯电控制下调制快轴以PEM谐振频率的半频速度高速旋转。最后,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模拟两种调制模式下PEM,验证两种调制状态下的PEM振型及其快轴方向,表明PEM可实现多功能弹光调制,为后续偏振测量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快轴旋转 弹光调制器 纯行波调制模式 纯驻波调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统一方程的声场双气泡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谈乃正 詹立蕾 +2 位作者 李世民 李帅 张阿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针对声致空化现象中双气泡相互作用力展开了研究。本文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将气泡统一方程应用到声场中双气泡的耦合作用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计算声场中多气泡耦合的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声场中双气泡次Bjerknes力的... 针对声致空化现象中双气泡相互作用力展开了研究。本文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将气泡统一方程应用到声场中双气泡的耦合作用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计算声场中多气泡耦合的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声场中双气泡次Bjerknes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声压幅值较小的行进波声场中,对于非线性脉动的双气泡,其相互作用现象不仅与声场参数相关,还会受到双气泡初始体积比的影响。若固定其中一个气泡的初始体积,同时改变另一个气泡的初始体积,则双气泡间第1周期内的次Bjerknes力会在初始体积相等时达到第1个极值,随后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并在总体上呈增大趋势;而双气泡相互作用在声压幅值较大的行进波声场中会随初始半径比的增大持续增强,且周期性的起伏现象并不明显。在驻波声场中靠近波节的位置也能观测到这一现象。此外,本文还探究了非线性振动的双气泡在具有相同频率、不同声压幅值的组合波声场中的耦合效应。本文的研究可为声场中双气泡相互耦合作用以及气泡群动力学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致空化 双气泡耦合 气泡统一方程 次Bjerknes力 气泡初始体积比 行进波 驻波声场 反射波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功能热声发动机的研制及初步实验 第一部分 热声发动机的研制 被引量:29
3
作者 邱利民 孙大明 +3 位作者 张武 陈国邦 甘智华 严伟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大型多功能行波热声发动机 ,该热声发动机长 4 5m ,高 1 2 5m ,设计最大输入功率 5kW。它不仅可以用于行波与驻波混合型热声发动机实验 ,还可以单独进行行波环路实验及热声发动机驱动脉管制冷机实验。该热声发动机中... 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大型多功能行波热声发动机 ,该热声发动机长 4 5m ,高 1 2 5m ,设计最大输入功率 5kW。它不仅可以用于行波与驻波混合型热声发动机实验 ,还可以单独进行行波环路实验及热声发动机驱动脉管制冷机实验。该热声发动机中没有任何运动部件 ,同驻波热声发动机相比起振温度低、压比大 ,这对低品位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着重介绍该热声发动机系统的研制和测量系统的组成 ,相关实验结果将另文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行波 热声发动机驱动脉管制冷机实验 低品位能源 测量系统 驻波 高次谐波 热声效应 声波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来流下柔性圆柱体涡激振动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云 付世晓 +2 位作者 熊友明 杨家栋 王盟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42-148,共7页
应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柔性圆柱体在剪切来流下的涡激振动响应。试验过程中通过旋转臂架从而形成相对剪切来流。通过测试得到的应变数据,基于模态叠加法得到圆柱体的涡激振动位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折合速度较小时,响应频... 应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柔性圆柱体在剪切来流下的涡激振动响应。试验过程中通过旋转臂架从而形成相对剪切来流。通过测试得到的应变数据,基于模态叠加法得到圆柱体的涡激振动位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折合速度较小时,响应频率会全程参加涡激振动;随着折合速度的上升,响应频率则会间歇性地参加涡激振动。涡激振动响应在横流方向仅存在一个锁定区域,而在顺流方向则存在两个锁定区域,其中第一个锁定区域与横流方向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来流 柔性圆柱体 涡激振动 驻波 行波 锁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波导行波管切断匹配的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巩华荣 宫玉彬 +2 位作者 唐涛 徐进 王文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448,共4页
利用电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了H面渐变与E面渐变的楔形衰减器匹配效果,指出在相同渐变长度下,E面渐变匹配效果优于H面渐变。H面渐变衰减器反射主要来源于电场集中处,而E面渐变衰减器主要来源于渐变前部尖端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变... 利用电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了H面渐变与E面渐变的楔形衰减器匹配效果,指出在相同渐变长度下,E面渐变匹配效果优于H面渐变。H面渐变衰减器反射主要来源于电场集中处,而E面渐变衰减器主要来源于渐变前部尖端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变形的匹配衰减器,即在E面渐变衰减器渐变开始处向前延伸一块薄片。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表明:与H面渐变和E面渐变的楔形衰减器相比,所设计衰减器在近截止频率处的匹配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折叠波导 切断 匹配 电压驻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耦合系数型时栅位移传感器后期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彭东林 汤其富 +2 位作者 陈锡侯 高忠华 郑方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33,共3页
由于变耦合系数型时栅对于定子齿和动子齿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该类型时栅除受激励谐波影响外还要受齿谐波的较大影响,其结果为合成行波的驻波并非呈标准正弦形式变化,而将驻波直接叠加的原始方法会将这种非标准正弦的误差带进行波。文... 由于变耦合系数型时栅对于定子齿和动子齿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该类型时栅除受激励谐波影响外还要受齿谐波的较大影响,其结果为合成行波的驻波并非呈标准正弦形式变化,而将驻波直接叠加的原始方法会将这种非标准正弦的误差带进行波。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后期信号处理方法,仿真与实际实验表明,新方法不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可以抑制两路驻波中的共模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波 行波 时栅 共模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热致声发动机的新方案探索及其热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海东 罗二仓 +1 位作者 梁惊涛 周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0-94,共5页
讨论了热声发动机在驻波和行波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 其声功率产生的临界温度梯度与流道尺寸和工作介质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行波工作模式的热声发动机新方案。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行波 驻波 声功产生率 热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超声马达传动机理的研究(一)——运动传递机理及定子中存在弯曲行波的条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美玲 金龙 赵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1996年第4期7-14,共8页
首先基于几何分析法研究了压电行波超声马达的运动传递机理,重点分析了驻波的产生和行波的合成原理,与转子相接触的定子表面质点的椭圆运动。然后基于弹性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在定子中存在弯曲行波的条件,得出旋转型压电行波超声马达定... 首先基于几何分析法研究了压电行波超声马达的运动传递机理,重点分析了驻波的产生和行波的合成原理,与转子相接触的定子表面质点的椭圆运动。然后基于弹性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在定子中存在弯曲行波的条件,得出旋转型压电行波超声马达定子中弯曲行波的产生是基于同频和同节线的两个正交弯曲振型的叠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行波 超声马达 驻波 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声制冷技术综述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立 张建润 孙庆鸿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87,共5页
概要介绍了目前热声制冷的理论研究和若干典型热声制冷机的工作机理,并着重回顾了热声制冷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热声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热声效应 热声制冷 驻波 行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流作用下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及春宁 邢国源 +1 位作者 张力 许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4-331,共8页
针对倾斜角度为60°来流作用下细长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问题,应用基于浸入边界法的三维水动力并行计算程序Cg LES_IBM,并结合隐式结构动力计算程序X-code,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柔性立管振动表现出明显的驻波特征,绝大部分... 针对倾斜角度为60°来流作用下细长柔性立管的涡激振动问题,应用基于浸入边界法的三维水动力并行计算程序Cg LES_IBM,并结合隐式结构动力计算程序X-code,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柔性立管振动表现出明显的驻波特征,绝大部分的振动能量集中在一个窄频段上。两向振动的相位差沿展向周期性变化,在顺流向振动结点处出现180°的相位切换,振动轨迹也对应出现了逆时针和顺时针"8"字形的变化。流体力的时空分布呈现行波和驻波的混合模式。立管大部分处于激励状态,仅在横流向振动结点以下一定范围内处于阻尼状态。倾斜的尾流导致流体力也呈现出一定的行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入边界法 柔性立管 倾斜流 涡激振动 尾涡模式 能量传递 行波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轴旋转超声电机原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家楣 张建辉 赵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多轴旋转超声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该电机利用两个环形定子的振动相互配合,直接实现夹持在其中的球形转子的多方向旋转,避免了多定子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的动力学耦合和单定子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的预压力施加困难的问题。该电机具... 提出了一种多轴旋转超声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该电机利用两个环形定子的振动相互配合,直接实现夹持在其中的球形转子的多方向旋转,避免了多定子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的动力学耦合和单定子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的预压力施加困难的问题。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小型化的特征,可望用于光学镜头或一些机构的姿态调节。原理样机可直接旋转的方向数为9个,行波驱动获得的堵转力矩为0.012 1 Nm,驻波驱动的8个方向堵转力矩分别为0.004 3,0.003 2,0.004 1,0.003 7,0.004 0,0.003 3,0.004 3和0.003 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环形定子 多轴旋转 行波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波管中的隔声量测试方法 被引量:28
12
作者 朱蓓丽 罗晓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0年第6期41-43,共3页
本文探讨了在驻波管中采用吸声末端的小试样垂直入射隔声量测试方法 ,提出了驻波分离法 ,与直接比较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根据实验探讨了吸声末端的吸声性能对隔声量测试的影响。实验结果指明 ,吸声末端的吸声系数大于 0 .99时可... 本文探讨了在驻波管中采用吸声末端的小试样垂直入射隔声量测试方法 ,提出了驻波分离法 ,与直接比较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根据实验探讨了吸声末端的吸声性能对隔声量测试的影响。实验结果指明 ,吸声末端的吸声系数大于 0 .99时可使隔声量测试误差小于± 1dB。驻波分离法可提高测试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波分离法 吸声末端 驻波管 隔声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级热声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及优化 第一部分 串级热声系统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二仓 戴巍 +3 位作者 凌虹 吴张华 黄云 李晓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6,共7页
高效的热声转换需要创造高阻抗的行波声场 ,为避免闭合回路产生的直流损失 ,可以利用驻波声场的某些特殊性质。通过对几种驻波声场的分析 ,提出了若干可能结构的串级热声发动机或者串级制冷机的工作流程 ,可在实际中工作获得高的热声转... 高效的热声转换需要创造高阻抗的行波声场 ,为避免闭合回路产生的直流损失 ,可以利用驻波声场的某些特殊性质。通过对几种驻波声场的分析 ,提出了若干可能结构的串级热声发动机或者串级制冷机的工作流程 ,可在实际中工作获得高的热声转换效率 ,同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和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热声系统 驻波声场 行波声场 可靠性 粘性耗散 热声热机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正交调制型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敏 彭东林 +2 位作者 朱革 陈锡侯 昌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4-793,共10页
针对传统光学位移测量方法对环境要求高和制造精度难以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交变光场为测量媒介的新型线性位移检测方法。基于提出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光强正交调制型位移传感器。该方法采用基于光强正交变化的两路电驻波合成电行波信... 针对传统光学位移测量方法对环境要求高和制造精度难以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交变光场为测量媒介的新型线性位移检测方法。基于提出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光强正交调制型位移传感器。该方法采用基于光强正交变化的两路电驻波合成电行波信号,通过对行波信号时间先后的测量实现空间位移的测量。为了深入理解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推导了传感器的测量模型,分析了与传感机理相关的关键因素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根据测量原理和测量模型的理论分析,研制出传感器原理样机,通过实验测试了各种关键因素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设计了传感器结构与参数。实验显示,优化后的传感器在108mm测量范围内的测量精度达到±0.5μm,是一种新的无需精细刻划的位移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位移传感器 交变光场 线性位移 驻波调制 电行波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击驻波场中分散相颗粒的运动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阁 陈彬 张贤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6,235,共7页
根据水击在管段内形成的驻波场现象,分析了流体内分散相颗粒受到的驻波作用力;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研究了颗粒积聚与分离的机理;考虑到颗粒运动方程的严重刚性而很难进行数值求解,采用相空间和非对称分析方法获得了分散相颗粒的运动... 根据水击在管段内形成的驻波场现象,分析了流体内分散相颗粒受到的驻波作用力;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研究了颗粒积聚与分离的机理;考虑到颗粒运动方程的严重刚性而很难进行数值求解,采用相空间和非对称分析方法获得了分散相颗粒的运动轨迹近似解,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水击驻波场中分散相颗粒的受力方程中惯性项对颗粒初始运动速率的影响不可忽略;在水击驻波波节的±λ/4范围内,分散相颗粒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积聚,其运动速度呈对称分布,最大速度出现在3λ/8位置处;随着分散相颗粒粒径和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水击驻波的频率和连续相初始速度的增大,颗粒达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呈减小趋势,且连续相的初始速度对颗粒到达波节时间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击驻波 分散相颗粒 分离机理 积聚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槽铝液界面波动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骞 曾凤 +1 位作者 李贺松 周萍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3-1419,共7页
从研究铝电解槽铝液波动的机理出发,对铝液波动的机理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种铝液波动的不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针对铝液波动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控制方程的数值仿真方法,给出了铝液界面波动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模拟出... 从研究铝电解槽铝液波动的机理出发,对铝液波动的机理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种铝液波动的不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针对铝液波动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控制方程的数值仿真方法,给出了铝液界面波动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模拟出行波和驻波对铝液波动的影响,对铝电解槽稳定性的设计作出了评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仿真结果表明:320KA预焙铝电解槽的铝液波动不明显,整体表现稳定,波动周期为50秒,最大振幅为1cm;铝液界面的中部高,三个角部较低。铝液波动中存在有行波和驻波两种波,驻波出现在B侧角部,且较为稳定,行波的转播方向为从B侧向A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铝液波动 数值模拟 模型 有限体积法 行波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噪声有源控制的声学特性研究Ⅱ实验部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斌 费仁元 周大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验证在噪声有源控制系统作用下管道初级源与次级源之间驻波场的声场特性,在所设计的自适应有源消声实验系统上进行了低频段的单频消声实验,当各频率点分别取得了最大的消声效果后,采用驻波分离法对噪声有源控制系统作用下管道的声学... 为验证在噪声有源控制系统作用下管道初级源与次级源之间驻波场的声场特性,在所设计的自适应有源消声实验系统上进行了低频段的单频消声实验,当各频率点分别取得了最大的消声效果后,采用驻波分离法对噪声有源控制系统作用下管道的声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当达到最大消声效果时,在初级源与次级源之间驻波场声反射系数的模接近于1,从管道上游传播过来的声能量大部分被反射回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消声 驻波分离法 自适应控制 驻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流体分离比对摆动行波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宁利中 刘爽 +3 位作者 宁碧波 袁喆 田伟利 渠亚伟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利用Simple算法对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摆动行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摆动行波存在的范围内,当相对瑞利数r较小时,腔体内沿着空间的平均波数是随着时间周期变化的;当r较大时,腔体内沿着空间的平均波数随着时间增大保... 利用Simple算法对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摆动行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摆动行波存在的范围内,当相对瑞利数r较小时,腔体内沿着空间的平均波数是随着时间周期变化的;当r较大时,腔体内沿着空间的平均波数随着时间增大保持为常数。摆动行波的摆动周期随r的增大而减小;分离比负值越大,变化越平缓,摆动行波出现的范围越大。随着长高比增加,较小分离比时,摆动周期的上、下限明显提高;分离比较大时,摆动行波存在区间对应的r上、下限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行波 定常对流 分离比 长高比 波数 混合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电泳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 被引量:6
19
作者 倪中华 朱树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4-728,共5页
在阐述介电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传统介电泳力、电动旋转介电泳力和行波介电泳的计算模型力,分析了克劳修斯莫索提因子对正负介电泳的影响,给出了介电泳力的统一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介电泳技术的多种类型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 在阐述介电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传统介电泳力、电动旋转介电泳力和行波介电泳的计算模型力,分析了克劳修斯莫索提因子对正负介电泳的影响,给出了介电泳力的统一计算模型.研究了基于介电泳技术的多种类型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的研究现状,并从与芯片实验室的集成性、分离的准确性、分离对象多样性和分离对象的尺寸等综合指标,分析了基于微流体和介电泳混合作用、行波介电泳以及介电笼等方法构造的生物粒子分离芯片各自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应用行波介电泳和介电笼分离技术,建立面向200nm^2μm的微纳米生物粒子分离芯片,从而为建立满足分子芯片实验室需求的分离芯片研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介电泳 行波介电泳 电动旋转介电泳 分离芯片 芯片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分离的三维弹性波矢量场点积互相关成像条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鹏飞 何兵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7-483,共7页
针对传统三维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存在横波合成不准确的难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矢量波场点积互相关成像条件。首先利用传统波场分离方法获得标量纵波和矢量横波;再对波场分离得到的标量纵波求取梯度获得矢量势纵波,对矢量横波求取旋度... 针对传统三维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存在横波合成不准确的难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矢量波场点积互相关成像条件。首先利用传统波场分离方法获得标量纵波和矢量横波;再对波场分离得到的标量纵波求取梯度获得矢量势纵波,对矢量横波求取旋度得到矢量势横波;然后求取弹性波场的坡印廷矢量并据此对矢量势纵横波进行分解,分别得到上、下、左、右、前、后行波;最后将炮点分解得到的上、下、左、右、前、后矢量纵、横波分别与接收点分解得到的下、上、右、左、后、前矢量纵、横波对应做点积互相关,得到炮点纵波接收点纵波偏移剖面、炮点纵波接收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炮点转换横波接收点纵波偏移剖面和炮点转换横波接收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该成像方法理论上可以消除逆时偏移产生的低频噪声,且无需对转换横波偏移剖面做极性校正;模型算例证明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分离 矢量波场点积互相关成像 极性校正 矢量横波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