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电式日照计测量误差不确定性仿真分析
1
作者 郑慧程 王凌云 +2 位作者 李光茜 张玮彤 庞成伟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6,共10页
光电式日照计在晴天和多云等天气状况下测量散射辐射时因受其遮光设计的影响,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为减小其测量误差,通过TracePro仿真分析四、六、八分遮光方案在不同天气下的反射直射辐射误差以及散射分布误差,得出尽管六分和八... 光电式日照计在晴天和多云等天气状况下测量散射辐射时因受其遮光设计的影响,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为减小其测量误差,通过TracePro仿真分析四、六、八分遮光方案在不同天气下的反射直射辐射误差以及散射分布误差,得出尽管六分和八分遮光方案能更好细分探测天穹,但其遮光孔数量的增加会致使散射分布误差的修正难度增大。故本文针对四分遮光方案建立了散射分布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模拟及实测验证了其有效性。修正后,总辐射传感器接收的散射辐射与散射传感器测量的辐射相关性显著提高,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降低至4%以下。在实际测试中,光电式日照计的月累计误差由12.25%减少到了2.66%,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式日照计 遮光方案 反射直接辐射误差 散射分布误差 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IL模型模拟的农作物冠层直射与散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丽 范闻捷 +4 位作者 杜永明 唐勇 辛晓洲 张海龙 柳钦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明确太阳直接辐射及散射辐射在进入冠层被冠层吸收以及两者对总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造成的影响,利用SAIL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直射FPAR、散射FPAR以及总FPAR,分析影响总FPAR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直射FPAR与总FPAR之间的差异。结... 为明确太阳直接辐射及散射辐射在进入冠层被冠层吸收以及两者对总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造成的影响,利用SAIL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直射FPAR、散射FPAR以及总FPAR,分析影响总FPAR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直射FPAR与总FPAR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FPAR随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存在饱和现象;能见度为5,15,30 km时散射FPAR对总FPAR的贡献分别是52.6%,29.3%和21.7%,随能见度的变化,直射FPAR与总FPAR间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3.2%;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直射FPAR与总FPAR间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0.29%,这一误差是由散射FPAR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植被冠层FPAR遥感反演建模时,直射FPAR与散射FPAR需要单独建模,总FPAR则需要根据由天气条件决定的直、散射辐射比例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AR SAIL模型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面太阳辐照度实用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贞龙 徐政 +1 位作者 胡晓燕 邱宗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7-793,共7页
研究基于水平面上太阳辐照度数据计算任意倾斜面上对应太阳辐照度的方法,通过对直射、散射及反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完整的实测数据,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模型。与经典模型相比,新模型所需的输入数据少,过程简单且结果准确。能够... 研究基于水平面上太阳辐照度数据计算任意倾斜面上对应太阳辐照度的方法,通过对直射、散射及反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完整的实测数据,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模型。与经典模型相比,新模型所需的输入数据少,过程简单且结果准确。能够有效利用全国各地气象观测站的典型年太阳辐射数据,对不同朝向上的太阳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系统设计、工程安装和效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模型 倾斜面 总辐射 直射辐射 散射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反射辐射的分布式光伏阵列建模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佳兵 丁坤 +1 位作者 陈富东 张经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阵列传统建模方法不能考虑阵列自身安装特点及周边复杂太阳辐射环境,从而导致模型不准确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反射辐射的光伏阵列建模方法。利用气象站采集数据,通过研究建筑物立面对光伏阵列产生的反射辐射,建立了... 针对分布式光伏阵列传统建模方法不能考虑阵列自身安装特点及周边复杂太阳辐射环境,从而导致模型不准确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反射辐射的光伏阵列建模方法。利用气象站采集数据,通过研究建筑物立面对光伏阵列产生的反射辐射,建立了反射辐射模型。同时,根据太阳位置、建筑物以及光伏阵列相对位置关系,分析建筑物对光伏电站的遮挡影响,建立了复杂环境下光伏阵列辐射模型。以光伏组件的输出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光伏阵列的安装方式,通过叠加法得到光伏阵列输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数学模型 反射辐射 辐射模型 直散分离模型 I-V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