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gregation behavior of magnetic ions in continuous flowing solution unde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被引量:1
1
作者 冀冰 吴平 +3 位作者 任菡 张师平 Abdul Rehman 王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286-293,共8页
The research of magnetic separation starts from magnetic solid particles to nanoparticles, and in the research progress,particles become smaller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separation tec... The research of magnetic separation starts from magnetic solid particles to nanoparticles, and in the research progress,particles become smaller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Nevertheless,little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gnetic separation of molecules and ions under continuous flowing condition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work, we designed a magnetic device and a "layered" flow channel to study the magnetic separation at the ionic level in continuous flowing solution. A segregation model was built to discuss the segregation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eparation. The magnetic force was proved to be the driving force whi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leading to the segregation and separation. The flow velocity has an effect on the segregation behavior of magnetic ions,which determines the separation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timum flow velocity which makes maximum sepa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ions magnetic separation segregation enrich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粒级含锂矿泥浮选回收锂试验研究
2
作者 康金星 刘志国 +2 位作者 姜志学 王亚运 王鑫 《中国矿山工程》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本研究针对新疆某低品位锂辉石矿水力旋流器脱泥的含锂矿泥,研究了粒度特征、浮选剂及工艺流程对锂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细泥中Li_(2)O含量为0.69%,含锂矿物主要为锂辉石,矿物颗粒粒度微小(D_(97)=9.18μm),是一种超细粒难选低品位... 本研究针对新疆某低品位锂辉石矿水力旋流器脱泥的含锂矿泥,研究了粒度特征、浮选剂及工艺流程对锂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细泥中Li_(2)O含量为0.69%,含锂矿物主要为锂辉石,矿物颗粒粒度微小(D_(97)=9.18μm),是一种超细粒难选低品位矿物细泥。以Na_(2)CO_(3)-NaOH-CaCl_(2)复合调整剂进行调浆,以EF1116为锂矿物捕收剂,在实验室闭路条件下,采用快速调浆-一粗一扫二精一精扫-中矿分步分离浮选工艺分选时,相对于细泥给矿获得了Li_(2)O品位为3.89%、回收率为52.95%的锂精矿,锂矿物分选的相对富集比达5.6,其比一粗一扫二精-中矿顺序返回工艺回收率Li_(2)O高出11.5个百分点。本研究为从脱泥产出的矿物细泥再回收锂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粒浮选 矿物细泥 中矿分步分离工艺 中矿顺序返回工艺 相对富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干达某铁铌多金属矿石中铌与重晶石的回收试验
3
作者 张丽军 熊文良 +4 位作者 陈达 郭姚 蔺慧杰 刘能云 李潇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9,共6页
乌干达某铌多金属矿原矿风化严重,矿石性质复杂,属极难选多金属矿,矿石TFe品位为39.78%,REO品位为1.79%,Nb_(2)O_(5)品位为0.62%,BaO品位为7.68%;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高岭石等。为了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资源中伴生的铌和重晶石,... 乌干达某铌多金属矿原矿风化严重,矿石性质复杂,属极难选多金属矿,矿石TFe品位为39.78%,REO品位为1.79%,Nb_(2)O_(5)品位为0.62%,BaO品位为7.68%;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高岭石等。为了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资源中伴生的铌和重晶石,以现场磁选铁尾矿为对象,采用重磁联合预富集、反浮选分离铌与重晶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现场磁选铁尾矿采用1次摇床重选、1次弱磁选、1粗4精1精扫2扫闭路浮选流程处理,最终可获得Nb_(2)O_(5)品位7.33%、回收率41.94%的铌精矿,BaSO_(4)品位94.23%、回收率50.98%的重晶石精矿。研究结果可作为现场开展伴生铌和重晶石回收工艺改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 重磁联合预富集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Pu29特性分析及其在沙门氏菌磁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一峰 张宇 +3 位作者 刘茜 黄晨曦 邵彦春 王小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以1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Pu29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生物学及基因组特性,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建立基于噬菌体Pu29的沙门氏菌磁分离富集技术。该噬菌体属于轮状病毒属(Roufvirus),具有二十面体的头部和不可收缩的长尾部。Pu29具有较宽的... 以1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Pu29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生物学及基因组特性,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建立基于噬菌体Pu29的沙门氏菌磁分离富集技术。该噬菌体属于轮状病毒属(Roufvirus),具有二十面体的头部和不可收缩的长尾部。Pu29具有较宽的宿主谱,15min时对宿主细胞的吸附率为88.67%,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80 min,裂解量为115.74 PFU/cell。同时Pu29具有较好的耐热性(30~60℃)和pH值耐受性(pH 4~11)。Pu29基因组由45715bp(GC含量46.08%)和81个开放阅读框组成,包括18个具有已知功能的阅读框,不携带编码毒性或抗性因子的基因。通过酰胺反应将噬菌体Pu29与羧基化的纳米磁珠偶联制备探针PhagePu29-MBs。使用25μg探针与沙门氏菌在37℃孵育20min时,对沙门氏菌的捕获效率最高可达到83.93%,最低捕获细菌浓度为45CFU/mL。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PhagePu29-MBs能够特异性地捕获沙门氏菌。在加标样品中,PhagePu29-MBs分离富集沙门氏菌的捕获效率最高能达到92.92%。该方法分离富集沙门氏菌的时间大约为30min。因此,本研究基于噬菌体Pu29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沙门氏菌磁分离方法,可为基于噬菌体快速分离富集食源性病原菌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磁分离技术 快速分离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选抛废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梦菲 谢海云 +4 位作者 宋紫欣 郭图悦 李建娟 晋艳玲 刘殿文 《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天然高品位矿石资源逐步减少,低品位矿石成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预选抛废成为一个必要的选矿环节。重点阐述了人工拣选抛废、光电选抛废、磁选抛废、重选抛废以及浮选抛废五种抛废技术...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天然高品位矿石资源逐步减少,低品位矿石成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预选抛废成为一个必要的选矿环节。重点阐述了人工拣选抛废、光电选抛废、磁选抛废、重选抛废以及浮选抛废五种抛废技术,并介绍了不同技术在预选抛废时使用的设备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各种预选抛废技术的优缺点,为预选抛废技术能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选抛废 重选 粗颗粒浮选 光电选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选白云鄂博尾矿稀土颗粒捕获及聚集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昕旸 白庆伟 +3 位作者 赵增武 许鹏 贺宇龙 贾艳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稀土矿物颗粒在磁介质上的聚集半径与磁介质填充率应相互匹配,以确保高效的矿物分离效果和提高稀土尾矿资源利用率。基于颗粒轨迹模型,探究了矿浆流速对颗粒捕获的影响并建立了颗粒饱和聚集模型,以计算稀土矿物颗粒单...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稀土矿物颗粒在磁介质上的聚集半径与磁介质填充率应相互匹配,以确保高效的矿物分离效果和提高稀土尾矿资源利用率。基于颗粒轨迹模型,探究了矿浆流速对颗粒捕获的影响并建立了颗粒饱和聚集模型,以计算稀土矿物颗粒单体及其连生体在磁介质上的饱和聚集半径、聚集半径和磁介质间距关系,从而优化磁介质填充率。并通过颗粒沉积试验,验证了聚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矿浆流动速度最优为0.1m/s时有效去除了杂质萤石矿物。磁介质有一个临界填充率,高于临界填充率不会发生堵塞。随着磁介质直径的增加,颗粒饱和聚集半径rBa和磁介质临界填充率逐渐增大,当连生体度为1/20的稀土连生体与磁介质直径为0.06mm时,临界填充率为5.6%。当磁介质直径为0.4mm时临界填充率为20.6%。本研究结果为稀土矿物的高效分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工业生产中磁分离技术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介质 超导磁分离 稀土颗粒 连生体 颗粒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铁尾矿浮选回收萤石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羽 杨卓 +3 位作者 赵强 马钟琛 喻明军 李文涛 《非金属矿》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某选铁尾矿细泥中含少量萤石矿物资源。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本试验提出萤石磁浮联合工艺,实现了微细粒选铁尾矿中低品位萤石的高效回收。结果表明,铁尾矿-0.038 mm占比76.97%,经磁场强度636.8 kA/m强磁选可抛除42.89%磁性脉石矿物,CaF_... 某选铁尾矿细泥中含少量萤石矿物资源。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本试验提出萤石磁浮联合工艺,实现了微细粒选铁尾矿中低品位萤石的高效回收。结果表明,铁尾矿-0.038 mm占比76.97%,经磁场强度636.8 kA/m强磁选可抛除42.89%磁性脉石矿物,CaF_(2)品位由13.91%提至21.04%;采用碳酸钠作为调整剂,酸化水玻璃为抑制剂,改性脂肪酸作为捕收剂进行浮选,最终获得产率为7.81%、CaF_(2)品位为90.72%、CaF_(2)回收率为50.94%的萤石精矿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 铁尾矿 萤石 磁选 浮选 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河铁矿精确化磨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玉 吴贵琴 +5 位作者 丁开振 胡炳胜 曹然 程从文 程俊 陈郅隆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罗河铁矿为提高一段磨矿能力,针对其溢流细度不足的问题,以一段入磨产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精确化磨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球径ϕ40 mm、ϕ30 mm、ϕ20 mm配比为40%∶50%∶10%,混合球径平均33 mm的精确化磨矿装球制度,与现场一段溢... 罗河铁矿为提高一段磨矿能力,针对其溢流细度不足的问题,以一段入磨产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精确化磨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球径ϕ40 mm、ϕ30 mm、ϕ20 mm配比为40%∶50%∶10%,混合球径平均33 mm的精确化磨矿装球制度,与现场一段溢流相比,闭路试验获得的产品欠磨粒级铁分布率由37.81%降低至20.78%,合格粒级铁分布率由42.32%提升至59.89%,过磨粒级铁分布率由19.87%降低至19.33%;磁选试验获得的精矿产品铁回收率为89.92%,均大于采用偏大球装球制度和偏小球装球制度获得的铁回收率;精确化磨矿制度可以改善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特性,提高磨矿产品的选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化磨矿 磁铁矿 粒度特性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风化低品位石煤钒矿超导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帅 袁致涛 +3 位作者 林子钦 谢雨欣 卢冀伟 顾建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0,共5页
针对某风化低品位石煤钒矿品位低、直接提钒工艺复杂且成本高的难题,开展选矿预富集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石煤中钒主要赋存在含钒褐铁矿和含钒云母中,以上2种矿物均具有微弱磁性,可采用超导磁选-沉降工艺预富集钒。在磁... 针对某风化低品位石煤钒矿品位低、直接提钒工艺复杂且成本高的难题,开展选矿预富集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石煤中钒主要赋存在含钒褐铁矿和含钒云母中,以上2种矿物均具有微弱磁性,可采用超导磁选-沉降工艺预富集钒。在磁场强度4 T、矿浆流速8.0 L/min条件下,获得了V_(2)O_(5)品位1.44%、回收率55.08%的超导磁选预富集精矿,超导磁选尾矿可通过沉降分级进一步回收钒,最终可获得V_(2)O_(5)品位1.03%、回收率79.48%、抛尾率高达59.02%的综合精矿,实现对该石煤中钒的高效富集,满足了后续冶金法提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超导磁选 预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沙坪多金属矿强磁选抛废-强化锡石富集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鹏飞 孙文娟 +4 位作者 杨勇祥 王康 韩海生 纪道河 张永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8,83,共5页
为了实现黄沙坪多金属矿中低品位伴生锡石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高梯度磁选抛废试验和浮选试验,开发了高梯度强磁选抛废-强化钨锡浮选富集的选矿新工艺。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先抛废,钼、钨、萤石抛废损失率均低于10%,锡石显著富集于强磁选粗... 为了实现黄沙坪多金属矿中低品位伴生锡石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高梯度磁选抛废试验和浮选试验,开发了高梯度强磁选抛废-强化钨锡浮选富集的选矿新工艺。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先抛废,钼、钨、萤石抛废损失率均低于10%,锡石显著富集于强磁选粗精矿中;使用Pb-BHA-SPA多配体金属基捕收剂对强磁选粗精矿进行再磨后精选,可得到WO_(3)和SnO_(2)品位分别为0.627%和0.78%、对应回收率分别为26.56%和18.03%的钨锡混合精矿。该工艺为低品位伴生锡石的强化富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选 预选 抛废 锡石 浮选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梯度磁选理论与技术进展
11
作者 赵嘉艺 王星星 +4 位作者 祁磊 赵志强 王飞旺 文金磊 戴惠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在高梯度磁选分离过程中存在机械夹带、磁性夹带、竞争捕获等现象,最终导致选择性差、分选腔堵塞、分选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科研工作者针对高梯度磁选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颗粒受力分析并力的大小计算、颗粒轨迹模型和颗粒堆积... 在高梯度磁选分离过程中存在机械夹带、磁性夹带、竞争捕获等现象,最终导致选择性差、分选腔堵塞、分选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科研工作者针对高梯度磁选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颗粒受力分析并力的大小计算、颗粒轨迹模型和颗粒堆积模型的构建、聚磁介质的研发与优化。以颗粒受力为基础,通过颗粒的堆积模型和轨迹模型分析造成选择性差以及效率低的原因,综述聚磁介质的研发与优化,旨在为高梯度磁选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优化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高梯度磁选技术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选 高梯度 磁场分布 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家营综合尾矿预富集—悬浮磁化焙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张成龙 陈渊淦 +1 位作者 高鹏 孙永升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尾矿持续堆存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实现尾矿规模化消纳成为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司家营铁矿综合尾矿的铁品位为9.84%,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针对尾矿铁品位低的问题,提出了预... 尾矿持续堆存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实现尾矿规模化消纳成为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司家营铁矿综合尾矿的铁品位为9.84%,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针对尾矿铁品位低的问题,提出了预富集—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原矿经过弱磁选—强磁选—磨矿(-0.038 mm占95%)—弱磁选—强磁选工艺,获得了铁品位20.94%、回收率64.08%的预富集精矿。预富集精矿在焙烧温度540℃、CO浓度20%、还原时间15 min、总气量350 mL/min的条件下焙烧,焙烧产品磨细至-0.025 mm占70%经弱磁选分离可得到铁品位65.61%、回收率53.68%的磁选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预富集 磁选 悬浮磁化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伟民 梅晓方 +4 位作者 邱振忠 梁毅宏 罗志勇 陈笑星 李宇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江西某锂云母经浮选后粗精矿锂品位2.60%左右,产品竞争力较弱。为提高该锂云母精矿的市场竞争力,达到锂品位3.0%以上的要求,进行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5%、给矿浓度25%、磁介质棒直径3 mm、强... 江西某锂云母经浮选后粗精矿锂品位2.60%左右,产品竞争力较弱。为提高该锂云母精矿的市场竞争力,达到锂品位3.0%以上的要求,进行锂云母粗精矿磁选再富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5%、给矿浓度25%、磁介质棒直径3 mm、强磁粗选1背景磁感应强度1.3T、强磁粗选2背景磁感应强度1.5 T的条件下,采用2次强磁粗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锂品位3.03%、锂回收率82.03%的锂云母强磁选精矿;试验达到了对现场浮选精矿再富集的效果,可作为现场工艺改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高梯度磁选 再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技术进展
14
作者 熊涛 陈禄政 +2 位作者 黄会春 任祥君 熊大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06-4421,共16页
自脉动高梯度磁选这一重要技术被提出并投入工业应用以来,在高梯度磁选发展史上得到了广泛工业应用。脉动高梯度磁选通过矿浆脉动松散矿粒实现高效分选弱磁性矿物。一方面,矿浆脉动可以延长矿粒通过磁介质的驻留时间和距离,显著提高分... 自脉动高梯度磁选这一重要技术被提出并投入工业应用以来,在高梯度磁选发展史上得到了广泛工业应用。脉动高梯度磁选通过矿浆脉动松散矿粒实现高效分选弱磁性矿物。一方面,矿浆脉动可以延长矿粒通过磁介质的驻留时间和距离,显著提高分选效率;另一方面,矿浆脉动能消除磁介质表面的非磁性矿粒机械夹带,避免磁介质堵塞。圆柱形棒介质为矿浆通过介质提供了更充分、均匀的通道,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近20年来,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从理论到工业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理论方面包括磁系设计和基于棒介质优化原理的高场强设计,它们推动了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装备的创新升级,如超大型磁系设计解决了大规模、低成本分选低品位矿石和回收细粒尾矿的技术难题;而基于棒介质优化原理的高场强设计解决了分选超细、极弱磁性矿物及提纯非金属矿的技术难题,矿物入选粒度范围达到几微米至6 mm,拓展了适用矿种和粒度范围。本文对这些理论和应用进行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几种有利于克服这些不足的高梯度磁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n脉动高梯度磁选 弱磁性矿物 棒介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某强磁尾矿选钛工艺试验
15
作者 江新飞 陈超 +3 位作者 李从德 张飞龙 邹凯 王静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为了回收利用攀西某选厂强磁选尾矿中的TiO_(2),在矿样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尾矿再选钛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矿样经粗细分级—细粒级1粗1精1扫强磁选预富集,获得了TiO_(2)品位19.02%、TiO_(2)回收率41.46%的预富集精矿;针对... 为了回收利用攀西某选厂强磁选尾矿中的TiO_(2),在矿样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尾矿再选钛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矿样经粗细分级—细粒级1粗1精1扫强磁选预富集,获得了TiO_(2)品位19.02%、TiO_(2)回收率41.46%的预富集精矿;针对预富集精矿,通过浮选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产率31.74%、TiO_(2)品位47.14%、TiO_(2)回收率79.11%的钛精矿,全流程钛综合回收率为32.80%;研究成果可为该选厂强磁尾矿再选钛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强磁尾矿资源的再选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尾矿 细粒级钛铁矿 高梯度磁选 预富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驱动双膜离子浓差极化系统中带电粒子分离与富集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勾易行 孙国伟 +1 位作者 孙润泽 李子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1250,共10页
微纳流体器件中的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可以高效富集低浓度粒子,但多种粒子的富集与分离仍然存在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现象的粒子分离与富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两个离子交换膜构建两个微纳界面调控带电粒子所... 微纳流体器件中的离子浓差极化现象可以高效富集低浓度粒子,但多种粒子的富集与分离仍然存在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子浓差极化现象的粒子分离与富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两个离子交换膜构建两个微纳界面调控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环境,以DN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例,依据不同淌度粒子所受电场力和流体曳力的竞争机制使得DNA和BSA在不同膜前富集,进而实现二者的区位分离.数值模拟分析了外部压力和不同离子交换膜跨膜电压的影响,其中,入口压力控制通道内的流体流速以影响粒子所受的流体曳力,跨膜电压调节离子浓差极化现象以影响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双膜系统的分离机制为不同耗尽区产生的高电场对两种粒子施加的电场力与其本身所受的流体曳力的竞争作用,即在第一个膜前BSA所受的电场力小于流体曳力,而DNA的受力则相反.同时,本文揭示了离子浓差极化形成下带电粒子在压力驱动双膜系统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当V_(cm1)=5V_(T),V_(cm2)=10 V_(T),P_(0)=400 Pa时,DNA和BSA可实现高效的区位分离且二者的富集倍数可分别达到1.2×10^(5)和6.0×10^(4),这将为多带电粒子的同时富集并分离及多级离子浓差极化级联系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流控 离子浓差极化 双膜系统 粒子分离 粒子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CFD和DEM耦合的三产品磁选柱磁选过程模拟
17
作者 吴俊杰 岳翔 +3 位作者 郭小飞 代淑娟 张洺睿 任伟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为探明磁铁矿颗粒在三产品磁选柱中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FEM、CFD和DEM耦合的方法对其磁选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际分选试验进行验证。基于磁铁矿粒度分布、矿物组成、磁化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铁矿重叠球体颗粒模型,采用ANSYS... 为探明磁铁矿颗粒在三产品磁选柱中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FEM、CFD和DEM耦合的方法对其磁选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际分选试验进行验证。基于磁铁矿粒度分布、矿物组成、磁化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铁矿重叠球体颗粒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磁场分布,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流场分布,采用EDEM-API技术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实现矿石颗粒、磁场和流场的耦合,模拟三产品磁选柱的磁感应强度、励磁周期以及上升水流速对分选过程的影响。在给矿TFe品位为61.42%的情况下,模拟试验得到的精矿、中矿和尾矿的TFe品位分别为63.60%、58.44%和29.63%。采用?159型三产品磁选柱在与模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中矿和尾矿的TFe品位分别为65.55%、42.58%和24.23%,模拟试验与实际试验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产品磁选柱 磁铁矿颗粒模型 动态磁场 流场 单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地区微细粒贫磁铁矿石磁选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李万兴 吴俊杰 +3 位作者 宁辰禹 徐冬林 郑纪民 郭小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鞍山地区许东沟和哑巴岭采区的铁矿石铁品位为29.50%,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主要脉石为石英。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在采用X荧光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铁物相检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矿石性质基础上,进行了湿式粗粒中磁预选—阶段磨矿、... 鞍山地区许东沟和哑巴岭采区的铁矿石铁品位为29.50%,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主要脉石为石英。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在采用X荧光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铁物相检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矿石性质基础上,进行了湿式粗粒中磁预选—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淘洗机精选条件试验和扩大连选试验。结果表明:①-2.5 mm高压辊磨产品经过筒式磁选机中磁预选,粗精矿铁品位为40.20%、铁回收率为89.76%;②预选粗精矿经过两阶段磨矿(一、二段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75%和-0.045 mm占90%)、三阶段弱磁选和一段淘洗机精选,最终获得产率35.73%、铁品位67.08%、铁回收率81.24%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为8.61%,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矿石开发利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磁铁矿 微细粒 粗粒预选 阶段磨矿 阶段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某钒钛磁铁矿重选尾矿再回收试验
19
作者 赵刘阳 王祥波 +2 位作者 吴登平 喻新灵 王洪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161-163,167,共4页
攀西某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为了回收利用总尾矿中的钛资源,在尾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选尾矿再回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尾矿通过强磁选—分级—弱磁选工艺,可得到全铁品位为19.07%、TiO_(2)品位为18.25%的入浮矿样;对入浮矿样开展... 攀西某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为了回收利用总尾矿中的钛资源,在尾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选尾矿再回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尾矿通过强磁选—分级—弱磁选工艺,可得到全铁品位为19.07%、TiO_(2)品位为18.25%的入浮矿样;对入浮矿样开展脱硫—1粗3精开路浮选,可得到TiO_(2)品位47.27%、TiO_(2)回收率70.78%的合格钛精矿,同时分级后的粗粒级矿物通过重选工艺,在摇床床面精矿与尾矿的截取比例为2∶8的条件下,可获得精矿产率为6.46%、全铁品位为13.41%、TiO2品位为8.83%的钛原料,能够并入主系统对其中的钛金属进行再次选别回收,以获得更高的钛资源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尾矿 强磁选矿 细粒浮选 细粒钛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小林 许恒毅 +2 位作者 熊勇华 曲锋 杨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0-285,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数量通常较少,加上其基质复杂,常规分析方法常无法直接对致病菌进行高灵敏、高特异的检测。经过生物学修饰和功能化的磁性纳米材料,可特异性地识别食品基质中少量的致病菌...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数量通常较少,加上其基质复杂,常规分析方法常无法直接对致病菌进行高灵敏、高特异的检测。经过生物学修饰和功能化的磁性纳米材料,可特异性地识别食品基质中少量的致病菌,并通过磁场对靶细菌进行快速及高特异性的选择性分离,实现了食品样品中少量致病菌的特异性分离富集,达到了后续分析检测的纯度和数量。本文综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富集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食源性致病菌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