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上肢淋巴结定位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实 李建一 +2 位作者 张文海 张扬 费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 目的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水肿 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 腋窝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3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喻大军 钱军 +1 位作者 李靖 张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对上肢淋巴回流管网的辨别和保护作用及对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三科30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经上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2~3mL,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进行染色,术中加以辨别和保护。术后2个月测量双上臂周径差异(患侧臂周径一健侧臂周径≥2cm为淋巴水肿),记录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95例作图成功,成功率65%。分别于术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和同期作图失败患者相比较,作图成功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RM)可以辨别保护上肢回流的淋巴管道,对预防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作图 乳腺癌 腋窝淋巴清扫 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贾苗苗(综述) 梁至洁(综述) +1 位作者 陈钦(综述) 曹旭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 淋巴结 淋巴管 上肢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局部病灶的外科处理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斌 汤小川 +1 位作者 林辉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与保乳率。对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肿瘤降期以提高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并可早期评价化疗敏感性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新辅助... 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与保乳率。对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肿瘤降期以提高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并可早期评价化疗敏感性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与患者生存率相关,许多患者将得益于其对远处器官内微小转移灶的控制。本文将就新辅助化疗后保乳的选择、乳房再造术的时机以及区域淋巴结治疗等局部病灶外科处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手术不应为追求保乳而以降低生存率或增加局部复发为代价,且选择标准应与直接手术相一致,存在局部晚期病变但对化疗反应好的患者也考虑保乳手术。2)新辅助化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即刻乳房再造术,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但放疗可导致假体再造乳房的包膜挛缩或反复感染,对自体乳房再造的影响尚无定论,因此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行延迟乳房再造术;Kronowitz等人提出的“延迟一即刻”乳房再造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3)对新辅助化疗敏感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活检各有利弊,一些研究中将超声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相结合来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方法值得借鉴,但尚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即刻乳房再造术 前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发光葡聚糖纳米胶活体成像小鼠淋巴结
6
作者 李洁静 蒋蓓绮 +2 位作者 宋焱艳 林超 庄志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4,249,共6页
目的 制备和研究荧光染料标记的葡聚糖纳米胶,用于活体荧光成像小鼠腋窝淋巴结。方法 使用脱氧胆酸和荧光染料Cy7化学标记葡聚糖,通过透析法制备纳米胶Dextran-Cy7;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分别表征纳米胶的形貌及大小;分光光... 目的 制备和研究荧光染料标记的葡聚糖纳米胶,用于活体荧光成像小鼠腋窝淋巴结。方法 使用脱氧胆酸和荧光染料Cy7化学标记葡聚糖,通过透析法制备纳米胶Dextran-Cy7;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分别表征纳米胶的形貌及大小;分光光度法标定Cy7的含量;用C57小鼠和DC2.4细胞分别评价DextranCy7的体内、体外毒性;对10只正常昆明小白鼠经前掌注射Dextran-Cy7生理盐溶液,使用活体荧光扫描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腋窝淋巴结的成像效果;淋巴结免疫荧光组化法观察Dextran-Cy7在淋巴结内的分布。结果Dextran-Cy7纳米胶是直径30~50nm的球形纳米颗粒,其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作为近红外发光探针活体荧光成像小鼠腋窝淋巴结;纳米胶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的巨噬细胞细胞内。结论 Dextran-Cy7纳米胶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纳米荧光探针成像活体小鼠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近红外荧光成像 荧光染料Cy7 葡聚糖 纳米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乃思 马奔 +9 位作者 官青 王蕴珺 周力 魏文俊 卢忠武 杨舒雯 徐伟博 向俊 嵇庆海 王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索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纳米炭示踪侧颈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超声或CT提示侧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侧颈部淋巴... 目的:探索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纳米炭示踪侧颈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超声或CT提示侧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结果:共67例患者接受了70例/侧颈部淋巴结示踪手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57例(81.4%)。炭阳性淋巴结的中位检出数量为6枚。Ⅳ区炭染淋巴结无论在送检例数、送检淋巴结枚数以及转移淋巴结比例均为最高。Ⅲ~Ⅳ区淋巴结中炭阳性淋巴结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炭阴性淋巴结(P<0.001)。将最终颈清扫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敏感度为86.0%。结论:纳米炭是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的潜在方法。联合侧颈部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度,是较为合理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示踪 颈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后前哨淋巴结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清梅 罗佳 +5 位作者 李家平 黄彩欣 韦来娜 林颖 邵楠 郑艳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术后经皮与经静脉超声造影(P-Ⅳ-CEUS)的联合使用在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外院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术前行前哨淋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术后经皮与经静脉超声造影(P-Ⅳ-CEUS)的联合使用在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外院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术前行前哨淋巴结P-Ⅳ-CEUS检查,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剂进行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分析超声造影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前哨淋巴结经皮超声造影(P-CEUS)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2.9%(39/42)和7.1%(3/42),亚甲蓝染色的检出率为100%(41/41),1例因穿刺证实为转移性进行新辅助治疗;P-Ⅳ-CEU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66.7%(2/3)、100%(37/37)、100%(2/2)、97.3%(36/37)、97.4%(38/39)。【结论】早期乳腺癌原发灶切除术后P-Ⅳ-CEUS的联合使用可精准检出前哨淋巴结并准确判断其性质,为术前减少有创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定位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管艺贝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5-1268,共4页
近年来,关于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迅速。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在早期内膜癌中前哨淋巴结定位可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并降低其假阴性率。但目前该技术存在一定的争议,在高危型内膜癌(如透明细胞癌、子宫肉... 近年来,关于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迅速。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在早期内膜癌中前哨淋巴结定位可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并降低其假阴性率。但目前该技术存在一定的争议,在高危型内膜癌(如透明细胞癌、子宫肉瘤等)中的临床价值、示踪剂及注射部位的选择、手术的具体流程、是否能改善预后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评估前哨淋巴结定位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作用,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该文主要针对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临床实践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璐 白俊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阳性乳腺癌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临床病理因素,并为临床精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274例就诊于内...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阳性乳腺癌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临床病理因素,并为临床精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274例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1~2枚SLN阳性但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率较低的患者,同时明确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274例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中,NSLN转移率为36.9%(101/274)。HER-2阳性(HR阳性)患者NSLN转移率最高,占55.3%(21/38);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中NSLN转移率最低,占18.5%(5/27)。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10)和TNBC患者(P=0.011);HER-2阳性(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02)和TNBC患者(P=0.0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数目(OR=4.022,95%CI为2.348~6.889,P<0.001),SLN检测(OR=3.846,95%CI为1.541~9.600,P=0.004),组织学分级(P<0.001)和分子分型(P=0.004)是1~2枚SLN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uminal B型(HER-2阴性)和HER-2阳性(HR阳性)患者的NSLN阳性率较高,SLN转移数目、SLN检测、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