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label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based on semi-supervised discriminant analysis
1
作者 李宏 李平 +1 位作者 郭跃健 吴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10-1319,共10页
Multi-label data with high dimensionality often occurs,which will produce large time and energy overheads when directly used in classification tasks.To solve this problem,a novel algorithm called multi-label dimension... Multi-label data with high dimensionality often occurs,which will produce large time and energy overheads when directly used in classification tasks.To solve this problem,a novel algorithm called multi-label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via semi-supervised discriminant analysis(MSDA) was proposed.It was expected to derive an objective discriminant function as smooth as possible on the data manifold by multi-label learning and semi-supervised learning.By virtue of the latent imformation,which was provided by the graph weighted matrix of sample attributes and the similarity correlation matrix of partial sample labels,MSDA readily made the separ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achieve maximization and estimated the intrinsic geometric structure in the lower manifold space by employing unlabeled data.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everal real multi-label datasets show that afte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using MSDA,the averag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about 9.71%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lgorithms,and several evaluation metrices like Hamming-loss are also superior to those of othe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ifold learning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SSL) linear diseriminant analysis (LDA) 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2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焊接质量监测技术
3
作者 张发平 孙昊 +1 位作者 魏剑峰 宋紫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1-481,共11页
针对焊接质量的图像信息检测方法难以发现隐性焊接缺陷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焊接隐性异常检测和识别方法,以期增加缺陷检测的种类和提高精度.首先,对采集的焊接过程中的声音、电压、光谱、温度等多维度信息进行特征值计算,并... 针对焊接质量的图像信息检测方法难以发现隐性焊接缺陷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焊接隐性异常检测和识别方法,以期增加缺陷检测的种类和提高精度.首先,对采集的焊接过程中的声音、电压、光谱、温度等多维度信息进行特征值计算,并将这些特征值与焊接的熔池图像特征值结合,构成焊接质量的原始特征空间;然后采用线性判别方法,降维形成焊接信息的低维特征空间;最后,使用孤立森林法筛选邻域搜索空间,并将该邻域搜索空间中的焊接数据点划分为多个重叠子集.采用局部离群因子法对新数据点在多个重叠子集中进行邻域搜索,对焊接过程进行异常检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焊接质量数据的全局特征并且计算复杂度大为降低.最后,采用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概率神经网络进行焊接质量数据的精确细分和异常的精准识别,该方法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都焊接异常的检测精度可达97.44%,对综合焊接异常的识别精度可达96.03%,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焊接异常 多源数据 局部离群因子 概率神经网络 线性判别方法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技术的乳化溢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心怡 孔德明 +1 位作者 宁晓东 崔耀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36,共6页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测还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基于此,选取92#、95#、98#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汽油样本,建立乳化汽油体系;选取5#、7#、10#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白油样本,建立乳化白油体系。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乳化溢油样本的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算法实现乳化溢油的油种鉴别。在此基础上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和随机森林(RF)分别选择出与含油率呈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特征波长,既降低了数据维度又丰富了特征数据的多样性。然后选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支持向量回归(SVR)作为基学习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作为元学习器,构建两层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来预测乳化溢油中的含油率。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获得的乳化汽油和乳化白油的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24和0.987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10和0.0340。与XGBoost、1D-CNN、SVR、PLSR相比,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LDA和Stacking集成学习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乳化溢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乳化溢油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乳化溢油 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波长 Stacking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or滤波器和改进线性判别分析的掌纹识别方法
5
作者 马思远 江粼 +2 位作者 李春林 胡钦太 武继刚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0-326,共7页
现有的基于方向模式的掌纹识别方法利用预定义的滤波器来获取掌纹图像中的线响应,然而,这种方法对丰富的先验知识依赖较强,且常常忽略重要的方向信息,还会造成维度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和改进线性判别... 现有的基于方向模式的掌纹识别方法利用预定义的滤波器来获取掌纹图像中的线响应,然而,这种方法对丰富的先验知识依赖较强,且常常忽略重要的方向信息,还会造成维度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和改进线性判别分析的掌纹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二维Gabor滤波器提取掌纹图像中的鲁棒卷积差分特征,提取到的特征可以更充分地描述掌纹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局部方向的变化。然后提出一种判别特征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距离,从局部方向特征中学习出判别特征,在降低数据维度的同时减少噪声的影响。在PolyU、M_Blue、GPDS和IITD 4个公共掌纹数据库上进行实验,其中在GPDS和IITD 2个非接触式掌纹数据库上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6.80%和99.29%。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取掌纹图像的判别特征,并显著提高掌纹识别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纹识别 特征选择 特征提取 线性判别分析 方向模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DA-IDBO-BP的装甲车发动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英顺 于昂 +2 位作者 李茂 贺喆 刘师铭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润滑油在发动机中发挥作用时携带着大量关于发动机的状态信息,能够对发动机产生的故障进行表征,可利用其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以某型装甲车辆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核线性判别和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 润滑油在发动机中发挥作用时携带着大量关于发动机的状态信息,能够对发动机产生的故障进行表征,可利用其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以某型装甲车辆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核线性判别和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对获取的润滑油数据通过核线性判别分析进行降维处理,降维后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引入最优拉丁超立方、权重因子以及Levy飞行策略对蜣螂优化算法进行改进,进一步对BP神经网络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对测试数据的故障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在进行故障诊断预测方面的有效性,为装甲车辆发动机的维护和修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信息 发动机 故障诊断 蜣螂优化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核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冠层叶瘟病与缺氮的高光谱识别
7
作者 袁建清 仇逊超 +1 位作者 高睿 苏中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利用水稻大田近地冠层高光谱数据,实现在冠层尺度上对叶瘟病与缺氮水稻的早期识别。【方法】基于氮胁迫梯度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采用室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缺氮水稻和自然发病水稻的大田近地冠层图像,提取并分析中度感病、轻... 【目的】利用水稻大田近地冠层高光谱数据,实现在冠层尺度上对叶瘟病与缺氮水稻的早期识别。【方法】基于氮胁迫梯度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采用室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缺氮水稻和自然发病水稻的大田近地冠层图像,提取并分析中度感病、轻度感病、缺氮和健康水稻冠层的反射率光谱特征。针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3种方法提取特征变量,并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算法,构建水稻冠层叶瘟病与缺氮的早期识别模型。【结果】单独使用PCA降维方法提取特征构建的模型无显著的分类效果;基于VI的模型相比全谱模型在区分效果上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采用CARS提取特征波长所构建的模型显示出最佳的区分效果。进一步对提取的CARS特征进行PCA降维后,获得5个主成分特征用于建模,其SVM和LDA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95.51%和96.15%,Kappa系数分别为0.91和0.92,表现出较高的分类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通过选用较少的特征变量,成功实现了水稻冠层叶瘟病与缺氮的有效识别,为水稻病害与养分胁迫的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可为大规模水稻病虫害监测与精准施药提供支持,在精准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水稻叶瘟病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 支持向量机(SVM) 线性判别分析(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协同SSOM算法的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评价
8
作者 王亚 刘宗宾 +2 位作者 马奎前 路研 刘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8-311,共14页
孔隙结构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控制了油田的初期产能乃至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然而目前孔隙结构的表征尺度多停留在岩心尺度。为了实现孔隙结构的升尺度表征,基于由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常规物性分析实验获取的孔隙和... 孔隙结构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控制了油田的初期产能乃至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然而目前孔隙结构的表征尺度多停留在岩心尺度。为了实现孔隙结构的升尺度表征,基于由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常规物性分析实验获取的孔隙和喉道大小、流体可动性和物性参数划分岩心孔隙结构类型,作为学习监督样本;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s analysis,LDA)算法挖掘对孔隙结构特征敏感的测井曲线,与有监督自组织映射(supervised self-organizing map,SSOM)算法协同建立了孔隙结构非线性测井预测模型,对渤海湾盆地J油田沙四段低渗透砂岩的孔隙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6类孔隙结构类型:Ⅰ类孔隙结构中微裂缝发育,具有低孔相对高渗的特征;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发育在细砂岩中,由残余粒间孔隙和次生溶孔组成;Ⅲ类孔隙结构主要由次生溶孔和少量残余粒间孔隙组成,在粉砂岩中常见;Ⅳ类孔隙结构主要由次生溶孔组成,常见孔隙充填式碳酸盐胶结物;Ⅴ类孔隙结构以强碳酸盐胶结为特征,孔隙系统被微孔喉主导;Ⅵ类孔隙结构中泥质杂基体积分数高,常出现相对高孔低渗现象。LDA-SSOM预测模型总体正确率达86.20%,且盲测正确率(82.67%)相比LDA-BP(back propagation)(77.00%)、LDA(65.67%)、SSOM(73.33%)预测模型更高,能够达到孔隙结构研究尺度升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孔隙结构评价 线性判别分析 有监督自组织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数据处理的鸡蛋蛋黄颜色无损判别研究
9
作者 温裕宽 董桂梅 +2 位作者 李留安 于晓雪 于亚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蛋黄颜色是鸡蛋品质的重要指标,消费者更喜欢购买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通常将鸡蛋打开,通过罗氏比色扇对蛋黄颜色进行判别,无损判别蛋黄颜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颜色蛋壳的鸡蛋,进行蛋黄颜色无损判别方法研究,通过近红外光谱... 蛋黄颜色是鸡蛋品质的重要指标,消费者更喜欢购买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通常将鸡蛋打开,通过罗氏比色扇对蛋黄颜色进行判别,无损判别蛋黄颜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颜色蛋壳的鸡蛋,进行蛋黄颜色无损判别方法研究,通过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采用化学计量法建立定性分类预测模型,对影响蛋黄颜色成分进行分析,找到谱图吸收峰对应官能团。采集了90个粉壳蛋和89个白壳蛋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罗氏比色扇记录的蛋黄颜色用于建立定性分类模型目标颜色,将样本按2∶1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分别对单种颜色蛋壳样本和混合颜色蛋壳样本建立了预测模型。采用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LS-D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卷积神经网络CNN、极限学习机ELM)的方法建立了分类模型,运用多种预处理方法,采用CARS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对光谱数据筛选了176个波长点。不同颜色蛋壳混合样本采用CARS波长筛选法、MSC和二阶导数的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分类模型准确率最高达91.67%,LDA达到98.11%。对粉壳蛋单独进行建模时,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分类模型测试集准确率达到100%。对白壳蛋单独进行建模时,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分类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67%,而LDA模型准确率则达到了100%。结果表明,线性分析方法更加能表征鸡蛋光谱数据蛋黄颜色的特征,适合蛋黄颜色无损检测。该方法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蛋黄颜色判别结果对养殖场饲料喂养及调控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蛋黄颜色 偏最小二乘法 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波长筛选 数据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的滁菊花茶品质等级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斌 谢晨傲 +2 位作者 陈勇 武小红 贾红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特征,反映所测样品内部有机物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分析物质成分时,近红外光谱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波长数据,因此其维数往往比较高。同时,光谱会出现重叠和冗余等现象,会影响模型的性...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特征,反映所测样品内部有机物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分析物质成分时,近红外光谱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波长数据,因此其维数往往比较高。同时,光谱会出现重叠和冗余等现象,会影响模型的性能。提出一种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NDCM)算法。NDCM将一种快速广义噪声聚类(FGNC)和模糊线性判别分析(FLDA)相结合,可实现模糊聚类过程中进行数据鉴别信息的提取和数据空间维度的压缩,以达到更高的聚类准确率。对滁菊花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FCM)得到的模糊隶属度和聚类中心作为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NDCM)的初始模糊隶属度和初始聚类中心,使NDCM具有聚类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FCM算法对光谱噪声数据敏感,而NDCM算法在处理含噪声的光谱数据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该研究选取特级滁菊、一级滁菊、二级滁菊三种品质等级的滁菊花茶作为实验样本,共计240个样本。实验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NIR-M-F1-C)采集滁菊花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用Savitzky-Golay滤波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滁菊花茶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光谱中掺杂的噪声和重叠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采集到的400维光谱数据进行维度压缩降至6维。该研究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提取滁菊花茶光谱数据中的鉴别信息,并将数据空间维度进一步转换为2维。分别用FCM,FGNC和NDCM三种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实现对滁菊花茶的准确分类。实验结果显示:当权重指数m=2.5时,FCM,FGNC,NDCM的聚类准确率分别为92.42%,98.48%,100%。NDCM聚类时间略长于FGNC。FCM算法需要进行27次迭代才能收敛,而FGNC算法和NDCM算法分别只需要13次和10次迭代就能达到收敛。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MSC、Savitzky-Golay滤波、PCA、LDA和NDCM算法,建立了一种精准鉴别滁菊花茶品质等级的聚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鉴别C均值聚类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传感器识别行人步态的PSO-ELM算法
11
作者 郭英 李兆博 +1 位作者 刘如飞 黄昊东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5-802,811,共9页
针对因手机携带位置不同对传感器产生干扰而导致行人步态识别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识别算法。首先,基于极限学习机(ELM)分类方法,借助分层ELM多层降维的特点,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ELM算法参数进行... 针对因手机携带位置不同对传感器产生干扰而导致行人步态识别准确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识别算法。首先,基于极限学习机(ELM)分类方法,借助分层ELM多层降维的特点,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ELM算法参数进行寻优,设计有效识别行人手机携带位置的分层PSO-ELM分类方法。然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的降维算法和PSO-ELM完成对行人步态的有效识别。实验使用Android手机对五种携带位置四种步态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进行采集,结果表明:在识别手机携带位置层面,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9.54%、99.47%;在识别行人步态层面,两种准确率分别达到95.74%、95.31%,证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步态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步态识别 手机传感器 极限学习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PCA-LDA统计分析的麻纤维鉴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晶晶 金肖克 +3 位作者 李伟松 庄莉 袁绪政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08,共7页
亚麻、汉麻与苎麻纤维的成分组成和物化性质高度相似,三者间的分类鉴别是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难点。本文对不同种类麻纤维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作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创建麻纤维分类判别模型以鉴... 亚麻、汉麻与苎麻纤维的成分组成和物化性质高度相似,三者间的分类鉴别是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难点。本文对不同种类麻纤维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作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创建麻纤维分类判别模型以鉴别三种易混麻纤维。选取亚麻、汉麻和苎麻纤维各60组作为样品集进行脱胶清洗处理并采集ATR-FTIR光谱。光谱归一化后对800~2000 cm-1波长的光谱作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主成分个数增加,主成分分数依据麻纤维类别逐渐显现聚类趋势,同时前12个主成分对归一化红外光谱数据的累计贡献率超过99.5%。以训练集前12主成分数为自变量,以麻纤维种类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构建了分类判别模型(典型判别函数和分类函数)。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典型判别函数可使前12个主成分分数矩阵根据麻纤维样品类型形成良好的聚类,分类函数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所有纤维样品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此外,PCA-LDA分类判别模型留一交叉验证的分类准确率仍能达到99.6%。结果表明,不同类别麻纤维的ATR-FTIR光谱存在差异,基于麻纤维ATR-FTIR光谱的PCA-LDA统计分析可实现亚麻、汉麻和苎麻三种易混麻纤维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汉麻 苎麻 鉴别 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六大茶类快速识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灵枝 黄艳 +2 位作者 于英杰 林刚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皆适于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的构建;2)SVM分类器更适于结合原始光谱(original spectrum,OS)建模,预处理易使基于该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鉴别性能减弱;3)随机森林(RF)分类器更适用于预处理后光谱建模,所得模型较OS模型在识别正确率(recognition accuracy,RA)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得到明显提升;4)特征提取中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算法表现最好,所得模型的RA较OS模型明显提升,其中最佳模型OS-LDA-SVM的RA为100.00%,AUC为1.00,识别正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模型性能优异,可产业化应用。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结合预处理、特征提取算法及分类器建立模型,进行六大茶类识别的可行性强,模型的识别正确率高、性能优异,可为茶叶贸易的茶类快速识别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技术支撑,为国际茶类识别模型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类识别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靳文哲 吕文涛 +2 位作者 郭庆 徐羽贞 余润泽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6,共8页
针对训练样本数太少(训练样本数量小于数据维数)导致的模型分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I3E-LDA算法)。首先利用类加权中值代替样本均值计算类内散点矩阵,削弱离群值和噪声的影响,以此作为非参... 针对训练样本数太少(训练样本数量小于数据维数)导致的模型分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改进3E-LDA的织物图像分类算法(I3E-LDA算法)。首先利用类加权中值代替样本均值计算类内散点矩阵,削弱离群值和噪声的影响,以此作为非参数加权特征提取法对类内散点矩阵进行正则化。然后利用目标组合的方法,通过引入平衡参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正则化,来保留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通过不同织物图像间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数据可以更好地对其区分。结合改进的零空间法解决类内散点矩阵奇异性和小样本问题,从而提高分类准确率。在阿里天池织物数据集和花色织物图像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将图像按照正常图像和非正常图形(瑕疵图像)进行区分。实验结果表明,I3E-LDA算法有效实现了织物图像分类,且对于较少的训练样本(20%~40%的样本用于训练)提升了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 织物 图像分类 正则化 小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特征与线性判别分析的图像检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功鸿 黄山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18,共7页
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特征缺乏对图像底层信息的描述,导致部分样本无法被成功检索。并且全连接层特征维度高,检索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和多层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卷积层和全... 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特征缺乏对图像底层信息的描述,导致部分样本无法被成功检索。并且全连接层特征维度高,检索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和多层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特征,并融合HSV特征,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对融合特征降维。多层特征能增加图像的区分度,提升识别准确率。与其他算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索精度和检索速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特征 线性判别分析 图像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肩岩体质量LDA-KNN分类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荀鹏 李娟 +2 位作者 魏玉峰 李常虎 范文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0,302,共11页
工程岩体质量分级评价对工程的安全、设计、经济效益等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岩级划分方法中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因素干扰和忽视了传统定性分级中对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在工程实际中搜集样本建立数据库,从工程的实际需求出... 工程岩体质量分级评价对工程的安全、设计、经济效益等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岩级划分方法中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因素干扰和忽视了传统定性分级中对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在工程实际中搜集样本建立数据库,从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岩体完整性系数(K v)、结构面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等合适的评价指标,通过引入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降维方法和K近邻分析(K-Nearest-Neighbor,KNN)相结合的多分类模型,实现了岩体的非线性分级预测。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实现了岩体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分级,并解决了多指标判断时信息冗余,复杂程度高的问题。与其他判别方案相比较,模型得出的结果准确率高,符合工程实际,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出较强的预测判别能力。该研究为水电站大坝坝肩处的平硐岩体质量划分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预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岩体质量分级 线性降维 K近邻算法 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糖浆掺假蜂蜜 被引量:9
17
作者 寇泽坤 陈国通 +3 位作者 李思雨 杨中 欧阳玲秀 龚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0,共7页
为区分掺加糖浆的假蜂蜜,确定其糖浆含量,提出一种以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鉴别掺假蜂蜜的方法。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定蜂蜜样本的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选取累计贡献率达85%以上的主成分进行建... 为区分掺加糖浆的假蜂蜜,确定其糖浆含量,提出一种以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鉴别掺假蜂蜜的方法。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定蜂蜜样本的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选取累计贡献率达85%以上的主成分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能够判别掺假蜂蜜中20%的糖浆含量差异。通过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能够判别掺假蜂蜜中5%的糖浆含量差异,且LDA、PLS-DA和SVM皆能以0.9以上的准确率区分1%糖浆含量的掺假蜂蜜样本和真蜂蜜样本。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是一种快速无损、准确率高的掺假蜂蜜鉴别方法,其为蜂蜜及蜂蜜产品的快速鉴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对维持蜂蜜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糖浆掺假 拉曼光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泄漏事故风险评估中的概率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博文 关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文章利用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线性判别模型(linear discriminant model,LD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统计模型,从核反应堆的内部和外部因素2个方面评估其在核泄漏事故中所体现的相关安... 文章利用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线性判别模型(linear discriminant model,LD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统计模型,从核反应堆的内部和外部因素2个方面评估其在核泄漏事故中所体现的相关安全性能。针对每种模型,利用数理统计理论探究核反应堆相关影响因素与其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概率。研究发现核反应堆外部因素有主导内部因素的趋势并在整个核泄漏事故风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提供的模型分析与预测结果可为核反应堆工程师及其相关决策者在核反应堆的选址、设计及建设运营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泄漏 风险评估 概率分析 逻辑回归模型(LRM) 线性判别模型(LDM)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模糊非相关QR分析的生菜储藏时间辨别
19
作者 胡彩平 傅兆民 +2 位作者 许鸿嘉 武斌 孙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8-2272,共5页
生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生菜的储藏时间是影响生菜新鲜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一种简单、快速、非破坏性的生菜储藏时间的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红外光谱(NIR)分析能快速和准确的获取生菜的近红外光谱,从而实现无损鉴别生... 生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生菜的储藏时间是影响生菜新鲜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一种简单、快速、非破坏性的生菜储藏时间的鉴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红外光谱(NIR)分析能快速和准确的获取生菜的近红外光谱,从而实现无损鉴别生菜储藏时间。但是生菜的NIR数据中存在噪声信号和冗余信号,为了消除光谱的噪声信号并提取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非相关QR分析(FUQRA)的近红外光谱生菜储藏时间鉴别新方法。首先,需要降低原始NIR数据的维数,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将包含1557个维度的光谱数据降至包含22个维度。然后通过模糊非相关判别转换(FUDT)计算出特征向量,利用特征向量建立鉴别向量矩阵,并进行QR分解,得到最终的鉴别向量矩阵。最后以60个新鲜生菜样本为研究样本,使用K近邻(KNN)方法进行分类,用AntarisⅡ型NIR光谱仪对生菜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和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每隔12小时对每个样本进行3次重复检测,将这些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随后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减少近红外光谱中的噪声信号。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将主成分分析(PCA)结合KNN、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线性判别分析(FLDA)结合KNN、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非相关判别转换(FUDT)结合KNN以及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非相关QR分析(FUQRA)结合KNN四种算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将权重指数m的不同取值产生的分类准确率进行比较,选出最合适的权重指数和KNN的参数K:m=2,K=3。最终得到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43.33%、96.67%、96.67%和98.33%。可以看出,相比其他三个算法,模糊非相关QR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生菜储藏时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糊线性判别分析 模糊非相关判别转换 模糊非相关QR分析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降维与K-均值聚类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帆 何选森 +2 位作者 刘润宗 樊跃平 熊茂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聚类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广泛,但缺乏直观评价聚类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数据降维和搜寻数据固有聚类数量的处理模式。在数据散射矩阵基础上构造一个增广矩阵,利用线性辨别分析将高维数据变换到最具辨别性的低维特征子空... 聚类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广泛,但缺乏直观评价聚类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数据降维和搜寻数据固有聚类数量的处理模式。在数据散射矩阵基础上构造一个增广矩阵,利用线性辨别分析将高维数据变换到最具辨别性的低维特征子空间以实现数据降维。为解决分区聚类算法的随机初始化问题,提出最小-最大规则,避免出现空聚类并确保数据的可分性。对于聚类的结果,计算每个聚类的轮廓系数,通过比较轮廓的尺寸以评价不同聚类数量情况下的聚类质量。对K-均值算法的仿真结果说明,这种处理模式不仅能够可视化确定未知数据所固有的聚类数量,而且能为高维数据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质量 散射矩阵 线性辨别分析 最小-最大规则 轮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