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Ta+N implanted W_(18)Cr_4V high speed steel 被引量:1
1
作者 CAO Wei LI Bing-wen +2 位作者 GUO Chu'wen MAO Xin-yuan MA Qin-q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High-speed steel W18Cr4V is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es such as blade and mould manufacturers because of its high level of hardness and toughness, M-hardness and resistance, Ion im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 High-speed steel W18Cr4V is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es such as blade and mould manufacturers because of its high level of hardness and toughness, M-hardness and resistance, Ion im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W18Cr4V. In our investigation, Ta and Ta+N ion im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on W18Cr4V high-speed steel. The surface properties after implantation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friction coefficients while the cabonyl phase of the surface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treated samples were much lower. Samples implanted with Ta+N had a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s than samples implanted only with Ta.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chemical compound, Fe7Ta3, on both surfaces. An even harder chemical compound, FerN, was formed on both surfaces of Ta+N implanted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implantation high speed steel friction coefficient X-ray diff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试验制度下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冲磨性能
2
作者 张晓闯 陈波 +2 位作者 王雄锋 葛龙甄 徐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明确不同试验制度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冲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掺与混掺纤维的方式,研究不同试验制度下UHPC的抗冲磨性能,探讨不同试验制度对UHPC抗冲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下钢球法(12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为(51.0~71.... 为明确不同试验制度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冲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掺与混掺纤维的方式,研究不同试验制度下UHPC的抗冲磨性能,探讨不同试验制度对UHPC抗冲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水下钢球法(12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为(51.0~71.6)h/(kg/m^(2)),随着纤维掺量(1.0%~2.0%)的增加而增大。掺入纤维后抗冲磨强度增长幅度为8%~41%,最优组为单掺2%体积掺量钢纤维组。高速水下钢球法(4000 r/min)测得UHPC的抗冲磨强度仅有(8.0~17.6)h/(kg/m^(2)),掺入纤维后抗冲磨强度增长幅度为2.5%~120.0%,最优组为1%钢纤维与1%聚丙烯纤维混掺组,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抗冲磨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下钢球法动力小,钢珠难以突破纤维构成的三维网络,试块磨蚀特征并不明显,表面中心处纤维并未裸露,不能准确反映UHPC抗冲磨性能;高速水下钢球法动力大,磨蚀特征明显,表面磨蚀均匀,且花费时间少,磨蚀效率高,能准确反映出UHPC的抗冲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制度 UHPC 抗冲磨强度 高速水下钢球法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装配式墩柱拼装过程监测分析
3
作者 张崇斌 冯虎 +1 位作者 范家俊 崔文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176,共11页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节点部位(承台-墩柱、墩柱-墩帽)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墩帽架设施工、箱梁架设和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连接(承台-墩柱、墩柱-墩帽)部位的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力。由于临时荷载所引起的偏差具有累积性,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健康状态。通过从振弦式应变计与混凝土表面应变片监测数据可以得出:在墩帽架设施工情况下,承台-墩柱连接区域外部和内部混凝土压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81με和48με,混凝土拉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46με和44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44.5 MPa;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情况下,墩柱-墩帽连接区域后浇混凝土压应变和拉应变变化值分别为-118με和148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70.8 MPa。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在墩帽架设施工与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的连接部位应力和应变较小,钢筋和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施工荷载对结构整体性能和造成的损伤较小,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装配式墩柱 施工过程 监测 钢筋 混凝土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名义应力的钢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标准对比
4
作者 邢达宸 李国顺 +1 位作者 张红卫 陈璨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机车车辆含有大量钢焊接结构,对其进行准确的疲劳强度设计与评估,对列车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钢焊接结构疲劳设计与评估方面,欧洲标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内容全面且技术成熟,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目前,对于钢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 机车车辆含有大量钢焊接结构,对其进行准确的疲劳强度设计与评估,对列车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钢焊接结构疲劳设计与评估方面,欧洲标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内容全面且技术成熟,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目前,对于钢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主要参考欧洲标准BS 7608、EN 1993-1-9、DVS 1612等。针对IIW、DVS 1612、EN 17149-3、BS 7608、EN 1993-1-9等5个标准中基于名义应力的钢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依据焊接接头疲劳评估的一般流程,从名义应力确定、疲劳强度确定、疲劳强度评估准则3个方面,对比分析各标准的异同点,为运营速度400 km/h动车组钢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的选取以及400 km/h动车组结构疲劳强度评估规范的制定提供更合理的建议。该研究对于提高中国高速动车组焊接结构疲劳评估可靠性、提升铁路相关标准技术水平、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国内外技术标准体系接轨,为构建适合于中国高速动车组运营环境的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标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高速动车组 钢焊接结构 疲劳强度 评估标准 名义应力 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设计
5
作者 刘凯 孙宗磊 +1 位作者 王江波 张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的三角形桁架,拱高50 m,柔性吊杆,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面铺设15 cm厚混凝土板,方便无砟轨道铺设;下部采用双柱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桩基础采用ϕ2.0 m摩擦桩,桩基采用桩底注浆技术有效减小桩长;最后结合桥位处具体情况,采用钢桁梁悬拼、钢拱竖转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结构具有良好刚度,梁端转角控制为0.778‰rad,竖向刚度为1/2107;各杆件、吊杆、锚箱和拱脚等受力复杂部位均满足规范要求;悬拼、竖转施工方案能够二次利用扣塔,同时开设多个工作面,可大幅节省工期,经济性好。该桥的设计、建设将为我国铁路长联无砟轨道钢桥的建造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黄河特大桥 长联 钢桁梁柔性拱 无砟轨道 悬臂拼装法 钢拱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条件下天窗点高铁站台无柱雨棚快速拆除技术
6
作者 袁涛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随着铁路车站部分雨棚临近使用寿命,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或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营需求,需要进行大修的车站越来越多。以亦庄火车站钢结构雨棚拆除改造为例,在高铁、地铁不降速,场地狭小,且保留原结构主桁架的情况下,提出利用... 随着铁路车站部分雨棚临近使用寿命,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或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营需求,需要进行大修的车站越来越多。以亦庄火车站钢结构雨棚拆除改造为例,在高铁、地铁不降速,场地狭小,且保留原结构主桁架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夜间天窗点的快速拆除技术。采用MA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原钢结构雨棚、主桁架、钢扁担等典型结构的自身特性,采用钢扁担与钢雨棚固定后整体提升拆除的施工方法。最终形成了“固定、切割、提放、拆运”的施工工艺流程,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了拆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结构 雨棚 拆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环形金属屋面优化设计与施工工艺研究
7
作者 丁园园 朱言灯 袁子文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273-276,共4页
铝镁锰合金金属屋面具有轻质高强、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强等特点,在高铁站房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风和强风作用下,不少金属屋面发生局部掀起、脱落和渗漏水现象。因此,以某高铁站房为例,应对金属屋面面积大、工期短、板面收缩变形... 铝镁锰合金金属屋面具有轻质高强、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强等特点,在高铁站房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风和强风作用下,不少金属屋面发生局部掀起、脱落和渗漏水现象。因此,以某高铁站房为例,应对金属屋面面积大、工期短、板面收缩变形大、天沟等部位抗风揭薄弱等难点,通过钢屋盖、金属屋面一体化深化设计,优化钢桁架杆件及屋面构造,提高了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的施工效率,同时,对金属板特殊部位采取节点加强措施,解决了收缩变形、抗风揭薄弱点,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大跨度环形金属屋面 铝镁锰板 直立锁边工艺 不锈钢天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冀伟 刘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其三维热弹塑性模型,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技术对其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和修改单元材料属性的方法实现能量输入和焊缝填充,并将模拟计算...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其三维热弹塑性模型,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技术对其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和修改单元材料属性的方法实现能量输入和焊缝填充,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预测的波形钢腹板梁残余应力分布与实测结果具有相同趋势,在波形钢腹板梁焊缝的弯折角处,残余应力发生一定幅度的连续应力波动;底板和腹板的残余应力峰值均出现在焊缝中心区域,其值分别为材料屈服强度的1.30倍和1.26倍;底板纵向残余拉应力在焊缝中心线两侧78 mm范围内急速下降后缓慢过渡为压应力,在底板较窄一侧压应力线性增大,最大值约为材料屈服强度的0.61倍;在底板较宽一侧压应力线性减小,并在边缘处转化为拉应力;焊接速度对残余应力分布扰动不大,而对残余应力峰值影响较显著;当焊接速度从150 mm/min增加至250 mm/min时,横向和纵向的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别增加了27.11%和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梁 焊接残余应力 热力学 数值模拟 焊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主跨320 m钢-混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俊冬 欧阳辉来 +2 位作者 魏周春 苏成光 高天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钢-混部分斜拉桥 无砟轨道 车-轨-桥耦合 60 m弦测法 轨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广高铁联络线160m四线混合连续梁桥设计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艳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京广高铁联络线流溪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60+70)m四线混合连续梁方案跨越流溪河。该桥为四线铁路钢混混合梁式桥,文中介绍了该桥工程概况、结构构造及主要计算结果。为确定四线铁路混合连续梁桥的关键技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对该桥等效... 京广高铁联络线流溪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60+70)m四线混合连续梁方案跨越流溪河。该桥为四线铁路钢混混合梁式桥,文中介绍了该桥工程概况、结构构造及主要计算结果。为确定四线铁路混合连续梁桥的关键技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对该桥等效跨度、边中跨比、钢梁长跨比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得出0.875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度为等效跨度、0.45~0.5的合理边中跨比、0.35~0.4的合理钢梁长跨比等结论。该桥中跨跨中设63 m钢梁,截面采用易于运输、施工方案更灵活的分离双箱钢梁截面,提高了结构适应性;中跨钢梁的设置减小了结构自重和梁高,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减少工后徐变;中跨中钢梁替换常规混凝土梁,大大减小了主跨自重,边跨长度可进一步减小,有利于满足高速铁路刚度要求;钢梁采用整体吊装施工方案,减少了悬灌节段数,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高速发展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四线铁路 铁路桥 钢混混合梁 梁式桥 混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占玉林 林金根 +3 位作者 张程 张志强 邵俊虎 陈文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3,共7页
为研究钢桁长度和高度以及合龙顺序和顶推力对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以某在建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为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模型,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对恒载作用下运营20年内的变形进行分析,系统分析钢桁长度和高... 为研究钢桁长度和高度以及合龙顺序和顶推力对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以某在建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为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体模型,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对恒载作用下运营20年内的变形进行分析,系统分析钢桁长度和高度对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程度,同时利用结构力学原理推导不同合龙顺序下的顶推力解析式,探讨合龙顺序和顶推力对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桁长度和高度的增加均可使挠跨比下降,均能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考虑到实际结构受力及施工难度,建议钢桁长度在桥梁中跨长度的3/4~7/8范围内选择,挠跨比下降42.3%~44.1%,为避免出现设计过于保守的情况,建议钢桁高度取12 m,挠跨比下降43.8%;推导出不同合龙顺序下的顶推力解析式,只与桥墩和主梁的参数有关,计算简便、概念清晰,可指导实际工程中顶推力的确定;不同合龙顺序对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较小,施加顶推力后可明显改善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的长期变形,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中后边的合龙顺序,同时施加顶推力,在运营20年时边跨和中跨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下降34.6%和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钢桁加劲连续刚构桥 钢桁长度 钢桁高度 合龙顺序 顶推力 长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刚体临界侵彻速度研究
12
作者 钱秉文 周刚 +4 位作者 李名锐 尹立新 高鹏飞 陈春林 马坤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5,共11页
刚体临界侵彻速度的理论准确预测是高强钢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中利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克级高强钢(G50)卵形头长杆弹以1010~1660 m/s的速度侵彻C40混凝土靶实验研究,获取了刚体临界侵彻速度和侵彻深度实验数据,并... 刚体临界侵彻速度的理论准确预测是高强钢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中利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克级高强钢(G50)卵形头长杆弹以1010~1660 m/s的速度侵彻C40混凝土靶实验研究,获取了刚体临界侵彻速度和侵彻深度实验数据,并开展了刚体临界侵彻速度和考虑弹体头部磨蚀的侵彻深度理论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克级G50卵形头长杆弹侵彻C40混凝土靶时的刚体临界侵彻速度区间为1320~1520 m/s;(2)基于已有侵彻模型,建立了新的刚体临界侵彻速度理论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本文及文献中的系列实验结果吻合较好;(3)建立了考虑头部侵蚀的侵彻深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4)弹体屈服强度对刚体临界侵彻速度有显著影响,靶体无围压抗压强度对刚体临界侵彻速度有较小影响,实验前的弹体头形系数和弹体尺寸对刚体临界侵彻速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刚体临界侵彻速度 高强钢 混凝土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安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广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机理和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机理,分析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伸缩对腕臂偏移的影响,并采用逐工点分析法总结不同工况下钢梁伸缩与导线伸缩对腕臂偏移影响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接触网腕臂安装曲线在导线伸缩及钢梁伸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计算分析,建议采用不同钢梁跨度下的推荐锚段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腕臂偏移量,并提出应重点关注伸缩缝两侧锚段腕臂偏移问题、腕臂偏移为叠加关系时缩小半锚长度、钢梁跨度大于720 m时应重点计算伸缩缝两侧双腕臂间距等优化事项。研究内容及计算公式可为系统性解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偏移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 钢桁架桥 钢梁伸缩 接触网 腕臂偏移 腕臂安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14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最小化的铸造不锈钢零件高速切削工艺方法研究
15
作者 缪海滔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0期75-78,105,共5页
铸造不锈钢零件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导致表面粗糙、切削尺寸偏差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误差最小化的铸造不锈钢零件高速切削工艺方法研究。在数控机床的支持下,采用在线测量的方式测量铸造不锈钢零件数据,将数控机... 铸造不锈钢零件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导致表面粗糙、切削尺寸偏差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误差最小化的铸造不锈钢零件高速切削工艺方法研究。在数控机床的支持下,采用在线测量的方式测量铸造不锈钢零件数据,将数控机床测量的坐标值转换为零件表面实测点,获取合适的测量点完成对加工路径的规划,在此基础上通过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形式对铸造不锈钢零件进行高速切削处理,并以误差最小为目的对加工误差进行补偿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误差最小化的高速切削工艺方法加工误差小、精度高,零件表面质量高,该工艺方法的实用性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最小化 铸造不锈钢零件 高速切削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梁T形接头焊接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16
作者 冀伟 张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698,共8页
为了解决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分布尚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基于Simufact Welding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T形接头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进行了预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波形钢腹板梁的焊接温度场分布与熔池中心... 为了解决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分布尚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基于Simufact Welding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T形接头的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进行了预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波形钢腹板梁的焊接温度场分布与熔池中心距离有关,距离熔池中心越近,温度梯度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以纵向残余拉应力为主,而横向残余应力的应力水平相对较低,拉压应力共存;焊接速度和底板厚度的改变只会影响残余应力的峰值大小,不会影响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数值模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梁 T形接头 焊接温度场 焊接残余应力 参数分析 焊接速度 腹板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炜 卢皓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20 m的梁桁组合结构双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体系。主梁采用钢桁加劲PC箱梁,梁高3.0 m,桥面全宽17 m。PC箱梁采用C55混凝土,单箱四室等高截面,加劲桁采用渐变三角桁式,材质为Q370qE钢,桁高9.4 m。斜拉索采...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20 m的梁桁组合结构双塔斜拉桥,采用半飘浮体系。主梁采用钢桁加劲PC箱梁,梁高3.0 m,桥面全宽17 m。PC箱梁采用C55混凝土,单箱四室等高截面,加劲桁采用渐变三角桁式,材质为Q370qE钢,桁高9.4 m。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770 MPa的镀锌平行钢丝,双索面扇形布置。桥塔采用花瓶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塔高186.5 m,基础采用∅3 m的钻孔灌注桩,按长短桩设计。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整体刚度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颤振稳定性,设置的风嘴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采取加劲钢桁上弦杆灌注混凝土、延迟铺轨时间等措施能有效控制主梁的收缩徐变,桥面线形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半飘浮体系 钢桁加劲PC箱梁 斜拉索 受力分析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耐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鹏 李卫 易艳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74,共18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钢耐磨材料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高速钢耐磨材料的发展简史、合金成分、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计算科学、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系统总结了高速钢耐磨材料的研究特点,从合金成分、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方面加以阐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钢耐磨材料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高速钢耐磨材料的发展简史、合金成分、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计算科学、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系统总结了高速钢耐磨材料的研究特点,从合金成分、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方面加以阐述。秉持成分是基础、组织是关键、工艺是手段和性能是目的的观点,为高速钢耐磨材料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实质性价值。此外,计算科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金属耐磨材料研究将趋于多样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性手段。最后,根据高速钢耐磨材料研究技术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了五个研究方向,以促进高速钢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耐磨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圆曲线钢箱梁桥车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贤洪 刘宇 +3 位作者 李苗 雷成 马卫华 罗世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122,共8页
随着圆曲线钢箱梁桥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探究其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车辆-轨道-钢箱梁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动态电磁阻尼力影响的二维磁轨关系,并考虑轨道关键部件的... 随着圆曲线钢箱梁桥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探究其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车辆-轨道-钢箱梁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动态电磁阻尼力影响的二维磁轨关系,并考虑轨道关键部件的参振作用,分析圆曲线段钢箱梁的振动特性,探讨钢箱梁板厚、车辆速度及车体质量对钢箱梁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曲率影响,钢箱梁在发生弯曲的同时亦会伴生扭转,产生弯扭耦合振动;钢箱梁的振动主要由10~20 Hz的钢箱梁整体弯曲振动、30~40 Hz的钢箱梁扭转振动以及50~70 Hz的轨道局部振动引起;计算得到的钢箱梁跨中横向及垂向最大挠度分别为1.26 mm、3.88 mm,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钢箱梁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各工况下的垂向加速度均未超过5.0 m/s^(2)的限值,且最高达到2.2 m/s^(2);在板厚10 mm以及超员载荷工况下,横向加速度大多超过1.4 m/s^(2)的限值,且最高达到4.0 m/s^(2);车辆速度的减小和车体质量的增加均会放大弯扭耦合作用影响,而板厚的增加则能够有效降低弯扭耦合作用影响,当板厚由10 mm增至40 mm时,一阶横弯及扭转频率对应振幅分别减小94.3%、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圆曲线钢箱梁桥 刚柔耦合 动力学 振动响应 弯扭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半高速钢合金熔覆层回火态显微组织和性能
20
作者 孙行 陈伟 +1 位作者 罗昌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42,共7页
为了满足对轧辊表面快速修复的需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自主设计并制备的高钒半高速钢合金粉末熔覆到轧辊合金钢表面,考虑到锻钢轧辊和激光熔覆层组织之间的差异性,为了稳定组织,对熔覆层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500℃并保温2 h.结果表... 为了满足对轧辊表面快速修复的需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自主设计并制备的高钒半高速钢合金粉末熔覆到轧辊合金钢表面,考虑到锻钢轧辊和激光熔覆层组织之间的差异性,为了稳定组织,对熔覆层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500℃并保温2 h.结果表明,熔覆层的相组成主要是马氏体;其表面主要是细小等轴晶,晶内马氏体呈针状平行分布,回火后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其横截面的平均硬度为663.4 HV,是基体硬度的1.8倍;熔覆层平均摩擦系数为0.708,磨损率为6.142×10^(-6)mm^(3)·N^(-1)·m^(-1),磨损性能较基体提高25倍,磨损形貌较好,与磨损量结果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回火 半高速钢 显微组织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