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 被引量:2
1
作者 白雪峰 李军辉 +5 位作者 张大智 王有智 卢双舫 隋立伟 王继平 董忠良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4,共13页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及其他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对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并划分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为早侏罗世第3次湖盆扩张期的沉...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及其他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对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并划分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仪陇—平昌地区凉高山组为早侏罗世第3次湖盆扩张期的沉积产物,整体经历了凉下段滨湖—浅湖、凉上段中—下部深湖—半深湖及浅湖、凉上段上部三角洲前缘和浅湖的沉积环境变化。(2)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可分为长英质页岩、钙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等3种;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值为0.50%~3.39%,平均值为1.30%,有机质类型以Ⅱ_(1)和Ⅱ_(2)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0%~1.90%,处于高—过成熟阶段。(3)凉高山组页岩物性较好,孔隙度为0.48%~7.17%,平均为3.61%,发育无机成因孔、有机孔和构造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含油性较好,以轻质组分为主,整体呈零散状、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块状富集;凉上段下部富有机质页岩更发育,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层位。(4)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前陆盆地过渡期的弱沉降环境、大面积分布的深湖相沉积、较高的热演化程度以及普遍发育的微裂缝。中南部为页岩油气潜力区,页岩储层厚度一般大于15 m,TOC值大于1.50%,孔隙度大于4.00%,R_(o)大于1.30%;凉高山组页岩油资源量为26.75×10^(8)t、页岩气资源量为1.72×10^(12)m^(3),有望成为四川盆地石油产量增加的主力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轻质油 湖盆扩张期 前陆盆地 弱沉降环境 深湖相 高—过成熟阶段 微裂缝 凉高山组 侏罗系 仪陇—平昌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断陷湖盆充填模式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1 位作者 周建林 张林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8,152,共7页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相组合模式(沙四上亚段)、波动深湖相组合模式(沙三下亚段)和三角洲-湖泊相组合模式(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上亚段),它们分别对应了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反映了湖泊从开始形成、扩张壮大到萎缩消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充填模式 蒸发岩相 波动深湖相 三角洲-湖泊相 烃源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震 张军华 +2 位作者 王静 于正军 苏朝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7-497,I0010,共12页
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方法、成果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系统性梳理。为此,首先广泛调研、系统总结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地质、测井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以济阳坳陷为例进行重点解剖;然后对比... 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方法、成果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系统性梳理。为此,首先广泛调研、系统总结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地质、测井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以济阳坳陷为例进行重点解剖;然后对比、分析湖相与海相碳酸盐岩特征,以此展望未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研究认为:(1)目前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没有统一、成熟的沉积相划分方案;湖相碳酸盐岩主控因素为古气候、古构造、古水介质条件、古地貌和古物源;储集空间可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类,影响因素分别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2)湖相碳酸盐岩具指形、圆弧形、齿形、U形等测井相特征,目前主要利用沉积微相识别储层、分析流体性质。(3)湖相碳酸盐岩地震振幅切片常具有典型的滩核特征,利用分频成像、90°相移技术可提高识别能力。(4)湖相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在发育年代、空间分布、沉积相特征、储层类型与特征、烃源岩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古气候影响大;后者则多发育于侏罗系、二叠系、三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主要受潮汐影响。(5)未来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应围绕断裂和薄互层两个方面展开;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理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形成统一的相带划分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深度学习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济阳坳陷 沉积相划分 滩核 薄互层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商847块湖相深水浊积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庆 姜在兴 由雪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9,共6页
惠民凹陷商847块沙三段上亚段发育典型的深水浊积岩,且垂向变化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为此,综合运用岩心、铸体薄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深水浊积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847... 惠民凹陷商847块沙三段上亚段发育典型的深水浊积岩,且垂向变化复杂,非均质性强,其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为此,综合运用岩心、铸体薄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深水浊积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商847块深水浊积岩总体上以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分选中等、磨圆次棱角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为中成岩阶段A期。根据压实、胶结和溶解3种主要成岩作用程度,对研究区深水浊积岩成岩相进行划分,认为商847块沙三段上亚段2砂组储层物性最差,胶结物含量高,溶蚀作用弱,为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低溶解相;3砂组储层物性最好,胶结物含量少,溶蚀作用最强,为中等压实低胶结强溶解相;4砂组整体介于2砂组及3砂组之间,为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解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岩 储层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湖相 惠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余烨 蔡灵慧 +3 位作者 尹太举 王莉 张兴强 徐吉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共10页
为了明确下刚果盆地盐下重点勘探层系,采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测井数据和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对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Pointe I... 为了明确下刚果盆地盐下重点勘探层系,采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钻测井数据和分析测试结果等资料,对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Pointe Indienne组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Pointe Indienne组大型浊积扇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该浊积岩形成于深湖相沉积环境,其叠置砂体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发育典型的鲍玛序列及特征沉积构造;该浊积砂岩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或杂砂岩,其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差,表现为快速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内部识别出了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显示了厚层块状浊积岩和薄层或微层浊积岩的组合形式,指示了浊积扇内扇、中扇、外扇的沉积特征;该浊积砂岩为中孔低渗储层,与Pointe Indienne组上段和下段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接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下刚果盆地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深湖相 Pointe Indienne组 早白垩世 下刚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富砂型湖泊深水扇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志浩 李胜利 +2 位作者 于兴河 王兵 冯宪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韭菜园子沟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坳陷湖盆的沉积特征和大套灰黑色油页岩的发育背景,对芦草沟组上部砂体进行了观察描述和沉积分析。在露头剖面上,芦草沟组以灰黑色油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韭菜园子沟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坳陷湖盆的沉积特征和大套灰黑色油页岩的发育背景,对芦草沟组上部砂体进行了观察描述和沉积分析。在露头剖面上,芦草沟组以灰黑色油页岩为主,但笔者首次在该组上部发现了厚约60 m的砂岩,其与上覆红雁池组灰黑色油页岩呈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深水沉积背景。通过对该套砂体的岩石类型划分与沉积现象解析,共识别出2大类10种砂泥岩类型,明确了牵引流和浊流共同发育的特征。该套砂体中可识别出深水扇的3种沉积亚相和相应沉积微相,由3期富砂型湖泊深水扇叠置形成。结合此次露头观察与特征描述,分析了研究区由厚层砂岩到泥砂岩互层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芦草沟组富砂型湖泊深水扇沉积模式。这个典型露头的沉积解剖,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深水沉积体系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湖相 油页岩 富砂型深水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湖相水道-朵状体浊积扇沉积模式 被引量:8
7
作者 庞军刚 常梁杰 +4 位作者 国吉安 楚美娟 马治国 王梓萱 王欣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利用钻井岩心,周缘野外露头及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深水区的块状砂岩、具撕裂屑块状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水平层理粉砂岩...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利用钻井岩心,周缘野外露头及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深水区的块状砂岩、具撕裂屑块状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水平层理粉砂岩、块状泥岩等7种岩相类型,代表了浊流沉积(高密度、低密度)、碎屑岩、滑塌岩、深水原地沉积等成因类型;其沉积微相分为水道、堤岸/漫溢、前缘朵体和水道间/深湖泥4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为一种深湖水道型重力流,由斜坡区向顺着水道延伸方向(或者由水道轴部向侧翼方向),水道的下切侵蚀作用逐渐变弱,水道成因的中厚层砂体发育,且往往垂向上叠置;在水道前端发育朵状体沉积,且侧向迁移频繁,形成了大面积分布、垂向上叠置的中薄层砂体。该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湖相水道-朵状体的浊流沉积模式,可为研究区深水区的砂体精细刻画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追踪湖底水道砂体及(部分)朵状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沉积相 水道 朵状体 浊积岩 深湖沉积 延长组 鄂尔多斯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深水含油气盆地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文浩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友川 张功成 傅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3-1681,共9页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 国外深水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表明:无论是板内的断坳盆地还是板缘的先裂陷后漂移沉积盆地,在裂陷期(断陷期)及坳陷期(漂移期)均有烃源岩分布,大陆边缘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存在差别,其中裂陷期非海相(湖相)暗色页岩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生油岩,还可能发育过渡相或近海相的煤系和泥质烃源岩;其次是板内坳陷晚期或板缘漂移期的海陆过渡相、近海相、前三角洲相等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或者长期离物源区较近的情况下,烃源岩发育;裂陷晚期和坳陷早期烃源岩一般不发育,但有大量的有机质供给的半封闭浅海—半深海环境可能发育高效烃源岩。国外主要深水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发育特征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南海北部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的湖相烃源岩和裂陷晚期发育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不同盆地坳陷期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差异较大,其中陆源有机质输入不足的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稍差些,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对充足的珠江口盆地烃源岩较好一些。墨西哥湾和北苏门答腊盆地的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半深海相烃源岩可作为有效油源岩,这对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认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湖相烃源岩 海陆过渡相烃源岩 海相烃源岩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凹陷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石宁 袁立忠 +3 位作者 刘军 宋建虎 张建强 刘莹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56-559,共4页
鹤山凹陷地理上位于南海北部陆缘超深水区,地质上属于地壳强烈减薄的洋陆转换带之上,具有高地温梯度、岩石圈韧性变形等不同于陆架区凹陷的特殊地质条件,因而具有特殊的生烃成藏史。采用区域对比的方法,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沉积... 鹤山凹陷地理上位于南海北部陆缘超深水区,地质上属于地壳强烈减薄的洋陆转换带之上,具有高地温梯度、岩石圈韧性变形等不同于陆架区凹陷的特殊地质条件,因而具有特殊的生烃成藏史。采用区域对比的方法,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沉积相等研究,对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分布特征进行了早期预测,认为在始新世中晚期鹤山凹陷为陆缘断陷湖盆沉积。凹陷中央、控凹断层下降盘局部地区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的中深湖相沉积,具有低频、连续、强振幅、平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特征,与白云凹陷已钻探证实的湖相烃源岩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梯度 中深湖相沉积 烃源岩 鹤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瑟欧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懿 李俊良 +1 位作者 郑求根 胡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8,共8页
位于中非剪切带中部的多瑟欧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一直未获得商业发现,而与之相邻且具有相似地质背景的多巴盆地却相继获得油气大发现。为此,基于仅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开展初步但较为系统的... 位于中非剪切带中部的多瑟欧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一直未获得商业发现,而与之相邻且具有相似地质背景的多巴盆地却相继获得油气大发现。为此,基于仅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盆地烃源岩发育特征开展初步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瑟欧盆地发育十分优越的早白垩世阿普第期中-深湖相倾油型泥质烃源岩,厚度大,有效烃源岩分布广,生排烃潜力巨大;东部有效生烃灶为富生烃凹陷,其烃源岩厚度及平面分布规模、地化指标、生排烃强度及生排烃量均远优于西部有效生烃灶,生排烃史与圈闭形成时间、垂直运移通道-断层的发育时间匹配良好。据此提出勘探建议:①应对研究区给予高度关注,并加大勘探力度。②采集三维地震资料以便于开展基础地质及石油地质深入研究。③优选有利勘探区带,争取获得优质区块,尽早在该盆地获得油气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湖相 烃源岩 生烃灶 阿普第期 多瑟欧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二坳陷湖相烃源岩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庞雄 何敏 +4 位作者 朱俊章 朱明 代一丁 李劲松 连世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0,94,共6页
珠二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其主体位于南海现今陆架坡折带以外的深水陆坡区。通过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和典型地震相的综合分析,认为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珠二坳陷具有形成大型湖泊和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的地质条件。从形... 珠二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其主体位于南海现今陆架坡折带以外的深水陆坡区。通过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和典型地震相的综合分析,认为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珠二坳陷具有形成大型湖泊和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的地质条件。从形成与演化历史、沉积环境和地震相特征来看,珠二坳陷与珠一坳陷存在可对比性,其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近几年白云凹陷周边实钻资料也证实了恩平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因此,白云深水区有着大油气区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二坳陷 白云凹陷 中—深湖相 烃源岩 形成条件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克强 刘志峰 +1 位作者 王升兰 郭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5,24,共7页
以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为例,系统阐述了珠江口盆地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方法与成果。该方法集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沉积物可容空间分析、地震相类比分析、沉积相序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等为一体,可以综合判识一个地区是否... 以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为例,系统阐述了珠江口盆地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方法与成果。该方法集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沉积物可容空间分析、地震相类比分析、沉积相序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等为一体,可以综合判识一个地区是否发育半深—深湖相烃源岩,并在剖面和平面上刻画出其分布范围。应用该方法对北部洼陷带的8个洼陷进行了综合判识,识别出惠州5洼、西江主洼、海丰33洼、惠州10洼、西江23洼等5个洼陷发育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该方法是评估少井、无井低勘探程度地区半深—深湖相烃源岩发育程度的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对珠江口盆地其他地区和中国近海其他盆地半深—深湖相烃源岩判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深-深湖相 烃源岩 综合判识 珠江口盆地 珠-坳陷 北部洼陷带 始新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19
13
作者 傅宁 李友川 +1 位作者 徐建勇 孙玉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9,共7页
原油样品和不同相带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丰度C304-甲基甾烷,并在C29甾烷上有强共逸出峰(X峰),这种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在南海北部盆地尚属首次提出。依据这一新的生物标志化合... 原油样品和不同相带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丰度C304-甲基甾烷,并在C29甾烷上有强共逸出峰(X峰),这种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在南海北部盆地尚属首次提出。依据这一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对珠三坳陷油源重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文昌B凹陷区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区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而琼海凸起西区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文昌组 中深湖相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新组合模式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井区基于地震属性聚类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以白云凹陷始新统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帅 陈莹 +5 位作者 杨海长 曾清波 韩银学 赵钊 王龙颖 黄萱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始新统文昌组是白云凹陷的潜在烃源层系,为了解决沉积研究中基础资料少和多地震数据体联合研究的难题,提出了基于K-means方法的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方法。在可靠的层位解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层接触关系,合理的进行地震属性的提取、优选和... 始新统文昌组是白云凹陷的潜在烃源层系,为了解决沉积研究中基础资料少和多地震数据体联合研究的难题,提出了基于K-means方法的地震属性聚类分析方法。在可靠的层位解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层接触关系,合理的进行地震属性的提取、优选和聚类分析,结合单井相分析、地震相识别和邻区资料的类比研究,综合进行文昌组沉积相分析工作。研究选取了均方根振幅、校偏带宽比和能量半衰时等3种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蓝色、亮绿色和红色3类区域,分别对应于亚平行—平行中高频中强振幅中好连续相、亚平行中弱振幅差连续相、楔状强振幅差连续—杂乱相等3类地震相。白云凹陷文昌组主要发育滨湖、浅湖、中深湖和(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文昌SQ1层序时,周缘隆起在凹陷内发育多个扇三角洲,凹陷内水体相对较浅,以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为主;文昌SQ2层序时水体加深,在主洼东、西2个深洼区中深湖亚相已连片展布,总面积近600km^2。该方法合理可靠,有力支持了白云凹陷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文昌组 中深湖亚相 地震属性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中洪水重力流浊积水道体系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红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6-3695,共10页
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河155区域沙三中亚段深湖相重力流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地震数据等,对深湖相高密度洪水浊积水道沉积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浊积岩中包含较多的碳屑、氧化环境中的泥砾和纹层状红色泥岩... 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河155区域沙三中亚段深湖相重力流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地震数据等,对深湖相高密度洪水浊积水道沉积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浊积岩中包含较多的碳屑、氧化环境中的泥砾和纹层状红色泥岩层、包卷层理棕红色泥岩等,揭示了高密度洪水事件诱发的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浊积岩沉积特征。同时岩性上整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沉积主体粒度概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两段式和三段式特征,且具有底冲刷构造,为明显的深水条件下的洪水诱发型重力流浊积水道特征。通过地震属性及储层分布图研究发现,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以浊积水道为主,朵页体位于水道末端,且规模较小、发育较差。研究区水道型重力流沉积发育在河125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由于构造抬升导致坡度变陡,流体侵蚀能力更强,形成U形或V形侵蚀型水道。砂体沿河125断层滑下后沿沟谷继续向前搬运,受持续性洪水的补给,形成以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为主的水道-朵叶体沉积。研究结果对研究区浊积岩的开发及井网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深水 洪水重力流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