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与液态深层发酵醋品质比较
1
作者 张飞 常国立 +6 位作者 鲁东昊 许伟江 姜翼鹏 朱军莉 王新宇 刘雪莹 陆海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 为比较浙江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编号为M1和M3)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编号为M2和M4)的品质,测定M1~M4的理化性质、活性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评价其感官特性,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和M3还原糖、氨基酸态氮、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2和M4,M1~M4中共检出8种有机酸和17种游离氨基酸(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M1和M3中呈现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M2和M4(P<0.05),而M2和M4乙酸含量(5.64 g/100 mL、6.43 g/100 mL)显著高于M1和M3(3.87 g/100 mL、3.42 g/100 mL)(P<0.05)。与液态深层发酵醋相比,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抗氧化活性更强,感官品质更好。M1~M4中共检出11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四种醋样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排序依次为M4(801.21 mg/L)>M3(615.16 mg/L)>M1(562.37 mg/L)>M2(241.03 mg/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3-乙酰基-2-丁酮有助于提升醋的酯香和甜味,氨基酸态氮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综上,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醋在品质和感官特性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传统半固态自然发酵 液态深层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活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树水提物中促进樟芝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鉴定及其添加量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祥 戴嘉宁 +5 位作者 王娟娟 刘泊伶 吉丹 罗志珊 陆震鸣 杨振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无性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的CWE醇沉上清氯仿萃取物LFE和50μg/mL的醇沉上清乙酸乙酯萃取物YZE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LFE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YZE,表明效应物主要存在于LFE和YZE中。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CWE不同萃取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不同组分对樟芝产孢的影响效果,确定主要效应物为赤藓糖醇。最后,考察赤藓糖醇(纯度98%)对樟芝深层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藓糖醇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显著促进效果,且在最佳添加量(1.0μg/mL)下,产孢量较对照组提高55.17%;同时,1.0μg/mL赤藓糖醇显著促进樟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的合成,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65%和260.13%,但对三萜的合成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深层发酵 无性产孢 牛樟树 赤藓糖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GD-6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小保 谭宏 +2 位作者 黄小茉 欧阳友生 陈仪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采用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GD 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通气量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GD 6的最适发酵温度为 2 8~ 3 0℃ ,产酶pH为 5 .5~ 6.0 ,摇床最... 采用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GD 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通气量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GD 6的最适发酵温度为 2 8~ 3 0℃ ,产酶pH为 5 .5~ 6.0 ,摇床最适转速为 1 5 0r/min ,最佳接种量为 1 0 %。在以 6.0 %稻草粉为碳源、1 %豆饼粉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1 2 0h,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1 88.6U/mL ,FP酶活为 2 7.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培养基 工业化生产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菌9903发酵工艺条件对色素及桔霉素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顾玉梅 许赣荣 +2 位作者 陈蕴 刘绍艳 徐人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筛选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 990 3,并鉴定该菌种为红曲红曲菌 .为提高色素含量、降低桔霉素含量 ,对该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摇瓶最佳培养基配方 ,在 10L的自动发酵罐实验中 ,... 筛选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 990 3,并鉴定该菌种为红曲红曲菌 .为提高色素含量、降低桔霉素含量 ,对该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摇瓶最佳培养基配方 ,在 10L的自动发酵罐实验中 ,以玉米淀粉和谷氨酸单钠盐为主要成分的发酵液色价达到 184U /mL ,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 1mg/L .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表明 ,色素及桔霉素的生产与菌体生长有一定的偶联关系 ,而且桔霉素在发酵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 .此外 ,溶氧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的初步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色素 桔霉素 液态发酵 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在灵芝生长及产胞外多糖主要影响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志杰 韩永斌 +2 位作者 沈昌 陈德明 顾振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本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蔗糖、玉米浆干粉、蛋白胨、黄豆芽汁、KH2PO4、Na2HPO4、MgSO4、ZnSO4·7H2O、维生素B1、谷氨酸钠11个对灵芝生长及产胞外多糖相关因子进行筛选。统计分析表明:蔗糖(p=0.0119)、磷酸... 本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蔗糖、玉米浆干粉、蛋白胨、黄豆芽汁、KH2PO4、Na2HPO4、MgSO4、ZnSO4·7H2O、维生素B1、谷氨酸钠11个对灵芝生长及产胞外多糖相关因子进行筛选。统计分析表明:蔗糖(p=0.0119)、磷酸二氢钾(p=0.0111)和硫酸锌(p=0.0024)对灵芝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蔗糖(p=0.0165)、磷酸二氢钾(p=0.0103)和硫酸锌(p=0.0019)对灵芝产胞外多糖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KETT-BURMAN设计 灵芝 多糖 深层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果醋及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2 位作者 欧阳玉祝 麻明友 张永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以枇杷鲜果为原料,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工艺和枇杷果醋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结果表明,酿造工艺条件为枇杷果汁糖度调整至14%,接入0.3%酒用活化酵母,酒精发酵温度28℃ ̄32℃,酒精发酵时间约8d;枇杷酒液酒精度调整至7%,接入10... 以枇杷鲜果为原料,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工艺和枇杷果醋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结果表明,酿造工艺条件为枇杷果汁糖度调整至14%,接入0.3%酒用活化酵母,酒精发酵温度28℃ ̄32℃,酒精发酵时间约8d;枇杷酒液酒精度调整至7%,接入10%醋酸菌,醋酸发酵温度36℃ ̄38℃,醋酸发酵时间约10d。枇杷果醋饮料调制的优化参数为酸度5.5%的枇杷果醋8.0%,枇杷果汁15%,蜂蜜7.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2:1)0.08%,在25MPa压力下均质处理。酿制的枇杷果醋具有食醋清香和枇杷果香,酸味柔和,风味独特;调制的枇杷果醋饮料澄清透明,酸甜爽口,枇杷果香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液态发酵 枇杷果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及溶解氧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冬 李世敏 +1 位作者 许柏球 赖国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0,共4页
探讨了 pH值及溶解氧 (DO)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灵芝胞内多糖的生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呈偶联型 ,胞外多糖的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5 4 ,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 探讨了 pH值及溶解氧 (DO)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灵芝胞内多糖的生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呈偶联型 ,胞外多糖的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5 4 ,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4 6。菌丝体生长最适溶氧和胞外多糖生成最适溶氧基本一致 ,在 80 0 %左右 ,溶氧超过这一水平 ,不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据此设计出灵芝多糖发酵 pH和DO优化控制条件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发酵 ,灵芝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量、胞外多糖量较未经优化控制的发酵分别提高 57%、51%、31% ,总灵芝多糖产量提高了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深层液体发酵 PH值 溶解氧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的深层发酵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洪波 肖升木 +1 位作者 阮承超 邱冠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8-1102,共5页
以菌丝体质量浓度(干重)和发酵液中甘露醇浓度为指标,研究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蛹虫草液体培养的影响,得到蛹虫草摇瓶液体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0℃,初始pH值为6.10,培养时间为5 d;蛹虫草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的组成为:20 g/L蔗... 以菌丝体质量浓度(干重)和发酵液中甘露醇浓度为指标,研究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蛹虫草液体培养的影响,得到蛹虫草摇瓶液体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0℃,初始pH值为6.10,培养时间为5 d;蛹虫草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的组成为:20 g/L蔗糖+5 g/L蛋白胨+1 g/L MgSO4.7H2O。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型分批式发酵罐实验,研究有利于蛹虫草生长及活性物质生成的pH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pH分段控制的液体深层发酵对蛹虫草生长最为有利,菌丝体质量浓度为17.31 g/L,甘露醇质量浓度达43.4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甘露醇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39
9
作者 肖智杰 王进军 连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7-842,共6页
灵芝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名目繁多的灵芝产品,然而无论从产品种类还是科技含量上来看,均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灵芝产业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利用灵芝研究开发保健品及药剂的四种主要方式:①以子实体为原料;... 灵芝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名目繁多的灵芝产品,然而无论从产品种类还是科技含量上来看,均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灵芝产业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利用灵芝研究开发保健品及药剂的四种主要方式:①以子实体为原料;②以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的菌丝体或发酵液为原料;③以固体发酵的菌质为原料,尤其注重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的研究;④以破壁或未破壁的孢子为原料。文中按类列举了目前国内开发出的各种灵芝产品,并对灵芝产品深入开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孢子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深层发酵条件及水浴提取菌丝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晓鹏 姜宁 +2 位作者 向东山 周大寨 郑小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培养菌丝体及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发酵罐发酵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及培养菌丝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多糖的水浴提取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金针菇发酵的最佳种龄为48h... 目的: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培养菌丝体及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发酵罐发酵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及培养菌丝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多糖的水浴提取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金针菇发酵的最佳种龄为48h、最适接种量是15%,菌丝生长曲线测定确定了发酵周期为培养时间96h,溶氧30%~50%,25℃培养;水浴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1:60,水浴时间90min,水浴温度60℃。结论:明确了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通过发酵罐发酵每升发酵液可得到40g金针菇菌丝体(干重);得到了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水浴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深层发酵 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晓琴 张芬琴 +3 位作者 魏生龙 王治江 梁倩倩 席亚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8,共3页
研究了发酵时间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5℃恒温、连续发酵13d期间,荷叶离褶伞菌丝生物量和胞内多糖含量在前11d内均与发酵时间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并在第11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11.9... 研究了发酵时间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5℃恒温、连续发酵13d期间,荷叶离褶伞菌丝生物量和胞内多糖含量在前11d内均与发酵时间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并在第11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11.96mg/mL和1.58mg/mL,分别是发酵前的约7倍和12倍;胞外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在前3d和12d内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且分别在第3d和12d时下降到最低值0.046mg/mL和0.132mg/mL,分别是发酵前的约4%和16%。这些结果说明,11d的发酵时间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积累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菌丝体 深层发酵 多糖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LH2446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世华 胡开辉 +2 位作者 黄碧芳 余文英 彭利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6-468,共3页
采用诱变后的黑曲霉LH2446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确立了产酶最佳条件:5%稻草粉为碳源,1%的黄豆粉为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为pH6.5,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75mL,培养时间为60h,温度为30℃。在最适条件下产纤维素酶的最高产量为23600U/g。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液态发酵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韦朝阳 贺亮 +3 位作者 邵双双 冯依力 李卫旗 程俊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5-250,共6页
食药用菌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和合适的剂量,可显著促进菌丝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文中综述外源添加物中药、生长因子、油脂类物质、信号分子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的影响以及添加物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代谢调控的机理... 食药用菌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和合适的剂量,可显著促进菌丝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文中综述外源添加物中药、生长因子、油脂类物质、信号分子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的影响以及添加物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代谢调控的机理,为食药用菌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添加物 食药用菌 液体发酵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酵母菌共酵改善食醋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忠 冯文利 +2 位作者 王伟 崔芳芳 卞璨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108,共5页
以黄河大米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共生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食醋的酒精度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菌接种量为1.0... 以黄河大米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共生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食醋的酒精度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菌接种量为1.0‰、乳酸菌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时,发酵所得的酒醪中酒精度为7.8%vol,乳酸含量为0.54 g/100 m L。用该酒醪经液态深层法酿造的食醋中不挥发酸和酯类含量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25倍和1.62倍,并最终改善液醋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酵 液态深层发酵 食醋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敏 闫伟 +2 位作者 堵国成 陈坚 刘立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发酵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对麦芽汁、酵母膏、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后得到褐环乳牛肝菌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发酵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对麦芽汁、酵母膏、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后得到褐环乳牛肝菌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汁270mL/L,酵母膏6.7g/L,KH2PO40.25g/L、MgSO4·7H2O0.3g/L、CaCl2·2H2O0.19g/L、FeCl3 48mg/L、柠檬酸0.1g/L、VB1 2mg/L。在装液量为100mL/500mL、接种体积分数10%,初始pH值5.5~6.5,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最终菌体量达12.0g/L,比优化前提高了40.19%。在小型发酵罐上研究了pH和溶氧对菌体生长的影响,pH值恒定在5.5时要优于自然PH值下的情况,而逐渐提高转速使溶氧保持在20%以上要优于较高转速下的供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环乳牛肝菌 发酵 菌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AS3.3032液体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该研究采用绿色木霉AS3.30 32 (Trichodermaviride)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绿色木酶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爆破后的甘蔗渣为碳源时滤纸酶活和 β Case酶活力分别高达 5 ... 该研究采用绿色木霉AS3.30 32 (Trichodermaviride)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绿色木酶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爆破后的甘蔗渣为碳源时滤纸酶活和 β Case酶活力分别高达 5 .37U/mL和 4.89U/mL ;②不同氮源产酶活力大小顺序为 :NH4 NO3,(NH4 ) 2 HPO4 ,(NH4 ) 2 SO4 ,尿素 ,NH4 Cl,酵母膏 ;③培养基起始 pH为 3 .5 ,摇床转速为 15 0r/min ,培养温度为 2 8℃时 ,产酶活力最高 ;④接种量对产酶活力影响不大 ,以体积分数 φ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酶活力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液体发酵的环境条件试验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德华 董洪新 +1 位作者 肖长生 卜庆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对猴头菌液体发酵的部分环境条件进行试验 ,得出其最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 ,同时分析了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基中的DO及 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猴头菌部分适宜的发酵条件为 :培养基起始pH值 5 0~ 6 0 ,摇瓶装量 5 0~ 75ml,... 通过对猴头菌液体发酵的部分环境条件进行试验 ,得出其最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 ,同时分析了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基中的DO及 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猴头菌部分适宜的发酵条件为 :培养基起始pH值 5 0~ 6 0 ,摇瓶装量 5 0~ 75ml,接种量为 10 % ;发酵过程中DO及 pH值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液体发酵 环境条件 试验 PH值 摇瓶装量 接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谭周进 谢达平 +1 位作者 李立恒 肖启明 《食品与机械》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15,共3页
进行了蜜环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液浓缩 ,三倍体积乙醇沉淀、75%乙醇洗涤、Sevage法除蛋白、2 0 %H2 O2 脱色 ,得到的粗多糖上DEAE -纤维素 (OH-)柱层析 ,用蒸馏水、0 0 5~ 0 5mol/l的NaCl梯度洗脱 ,... 进行了蜜环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 :发酵液浓缩 ,三倍体积乙醇沉淀、75%乙醇洗涤、Sevage法除蛋白、2 0 %H2 O2 脱色 ,得到的粗多糖上DEAE -纤维素 (OH-)柱层析 ,用蒸馏水、0 0 5~ 0 5mol/l的NaCl梯度洗脱 ,可以得到中性多糖和几种酸性多糖。中性多糖上SephadexG -150柱层析 ,用蒸馏水洗脱得到一种多糖A ,多糖A为纯多糖。 4 0 0~ 4 0 0 0cm-1 范围内摄得多糖A的红外光谱表明其含有β -糖苷健。多糖A的完全酸水解液用硅胶GF2 54 薄层层析 ,氯仿 -甲醇 ( 6 0∶4 0 )与丙酮 -水 ( 96∶4 )展层 ,以及纸层析 ,丙酮 -水 ( 96∶4 )展层 ,苯胺-二胺显色 ,证明其组成单糖为葡萄糖。考马斯亮兰G— 2 50反应阴性、茚三酮反应阴性、双缩脲反应阴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考马斯亮兰R - 2 50染色无蛋白质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多糖 分离纯化 性质 药用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媛 韩舜愈 +2 位作者 祝霞 蒋玉梅 盛文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1,135,共6页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腐烂的大枣中筛选出果胶酶的高产菌株,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该菌种的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深层液体发酵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蛋白胨0.5%,吐温-60添加量0.03%,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5,...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腐烂的大枣中筛选出果胶酶的高产菌株,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该菌种的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深层液体发酵最适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蛋白胨0.5%,吐温-60添加量0.03%,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5,发酵温度40℃,在此条件下菌株的产酶能力可以达到10758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筛选 深层液态发酵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液态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薛燕 李丽 +3 位作者 刘光荣 王笑月 王巧娥 董银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159,共5页
探讨液态发酵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了发酵温度、转速、p H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得到了液态发酵的最优条件:发酵温度28℃,p H4.5,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54 h;发酵后铁皮石斛水提多糖... 探讨液态发酵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了发酵温度、转速、p H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得到了液态发酵的最优条件:发酵温度28℃,p H4.5,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54 h;发酵后铁皮石斛水提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及ABTS自由基能力均有所提高,而且均具有很强的量效关系;发酵后石斛多糖的平均分子量由4.234×10~5降为1.077×10~5,推测发酵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可能与微生物发酵过程导致石斛多糖分子量的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水提法 液态发酵法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