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lf-construal and Social Media abou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1
作者 孙中淼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4期279-280,285,共3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lf-construal and social media abou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how and what the connections are between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or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lf-construal and social media abou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how and what the connections are between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or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social media.The research begins at the differences of self-construal,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elf-construal.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and interviews,five themes ar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interdependent self-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情境对情绪感染的影响:一项基于EMG的超扫描研究
2
作者 王丹 付雨佳 陈文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60,共14页
情绪感染是社会凝聚力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催化剂,它能够促进个体间行为、注意力和情绪的同步。传统研究多从个体角度出发,考察社会情境对情绪模仿的影响,但人际情感交流远不止单向模仿。本研究首次采用EMG超扫描技术,结合双人互动范式,模... 情绪感染是社会凝聚力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催化剂,它能够促进个体间行为、注意力和情绪的同步。传统研究多从个体角度出发,考察社会情境对情绪模仿的影响,但人际情感交流远不止单向模仿。本研究首次采用EMG超扫描技术,结合双人互动范式,模拟真实社会互动,探究不同社会情境对情绪同步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背景对情绪感染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合作情境下,人际间的情绪感染得到加强,观察者体验到更高的情绪强度,且合作组在积极情绪交流中的面部表情同步性高于非合作组。相反,在竞争情境下,情绪感染被削弱,竞争组的观察者体验到更低的情绪强度,面部表情同步性也低于非竞争组。此外,研究还发现,合作和竞争情境激活的依存型和独立型自我建构,分别对面部表情同步性有正向和负向的预测作用。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态情境下社会情感互动的认知,也突显了超扫描技术在评估多人视角下人际交流中情绪同步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同步 情绪感染 合作 竞争 自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3
作者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5,共10页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本文进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提出了绿色消费心理动力机制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从绿色消费自我建构的路径模式、关系机制、研究领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自我建构 道德补偿 信号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线索和招募信息中主角对献血意愿的影响
4
作者 龚钰雯 代颖 马祖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2-1298,I0018-I0025,共25页
本文探讨了传染病线索和招募信息中主角对献血意愿的联合作用、潜在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4项实验发现,当传染病线索显著时,以受助者(vs.捐助者)为主角的招募信息会降低献血意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潜在心理机制,即当传染病线索显著... 本文探讨了传染病线索和招募信息中主角对献血意愿的联合作用、潜在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4项实验发现,当传染病线索显著时,以受助者(vs.捐助者)为主角的招募信息会降低献血意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潜在心理机制,即当传染病线索显著时,以受助者(vs.捐助者)为主角的招募信息将提升人们的状态焦虑水平,从而降低献血意愿。同时,还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传染病线索显著时,互依自我倾向个体面对以受助者(vs.捐助者)为主角的招募信息更容易感到状态焦虑,从而降低献血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线索 招募信息中主角 状态焦虑 自我建构 献血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道德自我知觉的提升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存在道德一致性效应与道德心理许可效应两种矛盾现象,造成这种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解释水平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解释水平在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与欺骗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 道德自我知觉的提升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存在道德一致性效应与道德心理许可效应两种矛盾现象,造成这种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解释水平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解释水平在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与欺骗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179名和19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数字矩阵任务测量欺骗行为,采用过去时间距离和未来时间距离操纵解释水平。结果发现:高解释水平下(较远的过去、未来),道德自我知觉启动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道德自我知觉未启动组,而低解释水平下(较近的过去、未来),道德自我知觉启动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未启动组。因此,解释水平调节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即高解释水平下,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产生了道德一致性效应;而低解释水平下,道德自我知觉提升产生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知觉 道德行为 欺骗行为 解释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吾”“我”差异新解及其对先秦自我演变的启示
6
作者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及古汉语领域关于“吾”“我”差异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相对于后者离个体经验自我的心理距离更近。“吾”“我”差异在先秦文献中的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以“我”为主可为中国人自我在先秦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演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我差异 心理距离 自我 第一人称代词 解释水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建构视角下个体隐私披露意愿的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彭国超 程晓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用户个人特质与隐私披露意愿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个体的风险偏好和心理需求,为平台的高效运营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自我建构理论,探究了不同个体间隐私披露意愿的差异...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用户个人特质与隐私披露意愿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期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个体的风险偏好和心理需求,为平台的高效运营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自我建构理论,探究了不同个体间隐私披露意愿的差异,通过两个实验研究探讨了自我建构对个体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权限敏感度对不同自我建构类型个体隐私披露意愿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探究了自我建构对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以及权限敏感度的调节作用,研究二探究了调节定向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高权限敏感度下,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更易激发其防御定向倾向,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则易激发促进定向倾向,相较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具有更高的隐私披露意愿;而在低权限敏感度下,不同自我建构类型的个体均表现出较高的促进定向倾向,不同自我建构类型个体间的隐私披露意愿无显著差异。调节定向在自我建构与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权限敏感度显著调节自我建构与调节定向以及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建构 隐私披露意愿 权限敏感度 促进定向 防御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影响自我解释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帅 黄希庭 +1 位作者 王晓刚 尹天子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7,共9页
自我解释是指个体如何思考自我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下,东西方人分属于典型的相依性-独立性自我解释:自我参照任务中,东亚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如母亲)均表征于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西方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分表征... 自我解释是指个体如何思考自我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下,东西方人分属于典型的相依性-独立性自我解释:自我参照任务中,东亚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如母亲)均表征于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西方人的自我和重要他人分表征于不同脑区;偶发任务和词-音不一致任务中,相依性自我解释程度分别调节P3和N400的活动;文化启动任务中,双文化被试可通达相应的自我解释。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和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对此进行了阐释。未来应研究中国人的关系自我,尤其是探索本土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相依性自我解释 独立性自我解释 内侧前额叶皮质:关系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感的中西差异:自我建构的视角 被引量:57
9
作者 高良 郑雪 严标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幸福感本质上是文化定位的,然而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大都只关注中西幸福感的共同性,而很少考虑两者的差异性。以中西自我建构的差异代表个人—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中西自我建构与幸福感的差异,发现中西幸福感在本源、意义、联系与... 幸福感本质上是文化定位的,然而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大都只关注中西幸福感的共同性,而很少考虑两者的差异性。以中西自我建构的差异代表个人—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比中西自我建构与幸福感的差异,发现中西幸福感在本源、意义、联系与时间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的幸福感具有明显的和谐性、价值性、社会性与未来性四个特征。中国人幸福感四个特征的确认为我国幸福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文化 自我建构 个人取向自我 社会取向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姚卿 陈荣 赵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以叙事运输理论和社会心理自我概念模型为理论背景,通过两个实验对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验证了想象广告会显著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但对依存自我构念者影响不显著;自我构念对想象效应的调节作用... 以叙事运输理论和社会心理自我概念模型为理论背景,通过两个实验对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验证了想象广告会显著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但对依存自我构念者影响不显著;自我构念对想象效应的调节作用不因广告场景提示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强说服或弱说服的想象广告都能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而对于依存自我构念者,只有强说服想象广告会收到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叙事运输 独立自我构念 依存自我构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加工中的相对优先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沛 陈庆伟 +3 位作者 唐晓晨 罗俊龙 谈晨皓 高凡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2-1079,共8页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 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启动范式的变式探讨了中国人三重自我建构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具体哪种自我建构占据加工优势取决于具体的加工阶段:早期加工阶段集体自我占加工优势;晚期加工阶段个体自我占加工优势;而在N2成分上,三种自我建构加工优势相当。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境性假设,拓展了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理论争论提供了新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三重自我建构理论 个体自我 关系自我 集体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构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自我效能感和关系和谐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邹璐 姜莉 +2 位作者 张西超 胡婧 张红川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07-114,135,共9页
对自我构念、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275名企业员工,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公务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自我比互依自我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 对自我构念、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275名企业员工,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公务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自我比互依自我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更大;独立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互依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积极情绪,对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分别在独立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互依自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构念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关系和谐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自我建构、创造性人格、创意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贾绪计 林崇德 李艳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7,共8页
创造力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独立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在多大程度将自己视为独特个体,它对创造力具有预测作用。但以往研究者较少探讨独立自我建构影响创造力的机制。为此,本研究以894名励耘学院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班大... 创造力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独立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在多大程度将自己视为独特个体,它对创造力具有预测作用。但以往研究者较少探讨独立自我建构影响创造力的机制。为此,本研究以894名励耘学院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班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独立自我建构、创造性人格、创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女生在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上显著高于男生,在新颖性上无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班;大二学生的创造力水平高于大一和大三;班级类型和年级在创造力上有交互作用。(2)创造性人格在独立自我建构和创造力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独立自我建构和创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这些作用机制不受性别、班级类型和年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自我建构 创造性人格 创意自我效能感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周丽 苏彦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7-495,共9页
为考察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自我参照研究中的R/K判断范式和实际亲密度与应有亲密度量表对68名(35名男性,33名女性)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实际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高实际亲密度组表... 为考察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自我参照研究中的R/K判断范式和实际亲密度与应有亲密度量表对68名(35名男性,33名女性)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实际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高实际亲密度组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低实际亲密度组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性别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女性整体上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男性整体上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应有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在K反应上,所有效应均不显著。研究证明了在自我参照范式中,自我是否呈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可能受实际亲密度的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提示,在他人参照效应的研究中,需将实际亲密度和性别变量考虑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效应 恋人参照效应 自我构念 实际亲密度 应有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发反应式的互联自我与独立自我:性别差异与专业差异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力为 符明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构念理论以文化差异为基础,将人的自我观念分为独立自我和互联自我。研究假设,体育专业的学习由于有更多的社会交互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联自我;文理专业的学习由于有更多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 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构念理论以文化差异为基础,将人的自我观念分为独立自我和互联自我。研究假设,体育专业的学习由于有更多的社会交互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联自我;文理专业的学习由于有更多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我。应用20项陈述测验对258名大学生的研究部分地支持了这一假设:休育专业学生有更多的具体化自我表述,文理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抽象化自我表述。但是,两类学生在自我定向和社会定向维度上并无差异。从社会文化和认知能力两个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女大学生有更多的抽象化自我表述,男大学生有更多的具体化自我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构念 性别差异 专业差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晨 朱静 +1 位作者 段锦云 田晓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6年第1期26-36,共11页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274个配对样本,探讨参与型领导对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参与型领导与建言行为正相关,建言角色认知起中介作用;建言角色认知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不仅受依赖型自我建构的负向调节,还受独立型自我建构正向调...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274个配对样本,探讨参与型领导对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参与型领导与建言行为正相关,建言角色认知起中介作用;建言角色认知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不仅受依赖型自我建构的负向调节,还受独立型自我建构正向调节;参与型领导影响建言行为的间接效应受依赖型自我建构的负向调节,受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正向调节。结论:参与型领导通过建言角色认知激发员工建言,员工自我建构类型影响参与型领导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型领导 建言角色认知 自我建构 建言行为 角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的朋友参照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爱保 刘沛汝 +1 位作者 张彦驰 尹玉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3-1151,共9页
采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探讨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的特点。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各36人参加实验1,结果表明:(1)城乡老年人都表现出朋友参照效应;(2)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指标显著高于自我参照效应指标。城市教育程度... 采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探讨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的特点。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各36人参加实验1,结果表明:(1)城乡老年人都表现出朋友参照效应;(2)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指标显著高于自我参照效应指标。城市教育程度较高与教育程度较低老年人各36人参加实验2,结果发现,与城市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相比,城市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指标高于自我参照效应指标,表明教育程度对朋友参照效应有显著影响。由此推断,老年人会将朋友包含于自我图式之内,并且教育程度会影响朋友在自我图式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 参照效应指标 自我图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人还是陌生人,消费者为谁而改变?——不同类型的他人在场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毅 刘钾 孙国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7,共7页
追求丰富的生活、不断寻求刺激和新奇的东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由此产生的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和产品创新的重要动力。笔者基于印象管理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了他人在场情境下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的理... 追求丰富的生活、不断寻求刺激和新奇的东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由此产生的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和产品创新的重要动力。笔者基于印象管理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了他人在场情境下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他人在场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他人的多样化寻求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相比熟人在场,陌生人在场时消费者会采取更多的多样化寻求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不同自我建构类型的消费者受到他人在场的影响而产生的多样化寻求行为有显著的差异。研究结论不仅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对本领域研究进行了理论拓展,并且对企业的品牌战略、目标客户选择和销售环境设计策略提供了管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在场 多样化寻求行为 自我建构 解释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1
19
作者 刘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在回顾自我建构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介绍了特质性自我建构的测量和情境性自我建构的激活方法,并从自我建构的性别与文化差异以及自我建构与认知风格、社会比较、人际交往、个人自主、自我调控的关系等几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现状。该领... 在回顾自我建构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之上,介绍了特质性自我建构的测量和情境性自我建构的激活方法,并从自我建构的性别与文化差异以及自我建构与认知风格、社会比较、人际交往、个人自主、自我调控的关系等几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现状。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依赖于自我建构理论基本思想的完善、测查工具的改进以及研究者能否用辩证视角看待变量间关系。特质性自我建构对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适应状况的影响,特质性自我建构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应在未来研究中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建构 认知风格 社会比较 人际交往 个人自主 自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被引量:51
20
作者 王海忠 范孝雯 欧阳建颖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3-1124,共12页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构念 独特性需求 品牌标识形状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产品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