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效的Long-Lived Self-Healing密钥分发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徽 武传坤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2-468,共7页
对Staddon等人提出的self-healing密钥分发方案作了3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无条件安全的long-lived方案取代基于计算安全的long-lived方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复杂度;第二,增强了用户恢复合理密钥的能力,使得在某个... 对Staddon等人提出的self-healing密钥分发方案作了3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无条件安全的long-lived方案取代基于计算安全的long-lived方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复杂度;第二,增强了用户恢复合理密钥的能力,使得在某个特殊场景中,用户可以恢复出合理密钥;第三,降低了广播消息的次数和存储在用户端的私人密钥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healing 抗t-合谋攻击 多项式 群组通信 密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愈文化视域中的中国户外音乐节 被引量:2
2
作者 尹金凤 陈毓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户外音乐节文化在当今已远不仅是一种娱乐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结合疗愈文化考察户外音乐节这一文化现象,可以发掘其未被关注到的意义。观众奔赴现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次自我疗愈的积极实践,与此同时也拓宽了疗愈文化的视... 户外音乐节文化在当今已远不仅是一种娱乐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结合疗愈文化考察户外音乐节这一文化现象,可以发掘其未被关注到的意义。观众奔赴现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次自我疗愈的积极实践,与此同时也拓宽了疗愈文化的视域。其中,音乐“朝圣”、体验消费以及出走日常是维系观众进行疗愈实践的三个动因,观众置身现场后通过现场氛围建构归属感、具身在场获得意义感、突破常规实现超越感这三重路径实现自我疗愈。进一步拷问此种疗愈实践背后的底层逻辑,可以从中窥见当代青年诉诸自身的情感结构、逃离结构的新兴策略以及非功利性的意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音乐节 疗愈文化 自我疗愈 现场展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粒径对水工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袁金峰 张丽梅 +2 位作者 王忠 董广昊 王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是解决混凝土劣化、提升耐久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研究者对毫米级和百微米级自修复微胶囊的研究揭示了微胶囊的自修复作用,但都造成了基体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减低。通过控制搅拌速率等措施合成了粒径40μm和粒径8μm的微胶...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是解决混凝土劣化、提升耐久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研究者对毫米级和百微米级自修复微胶囊的研究揭示了微胶囊的自修复作用,但都造成了基体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减低。通过控制搅拌速率等措施合成了粒径40μm和粒径8μm的微胶囊,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粒径微胶囊化学结构稳定,热稳定性较好,加入混凝土在搅拌后大粒径微胶囊有破碎现象,小粒径微胶囊表面变得粗糙。当混凝土受损出现裂缝时,微胶囊会及时破裂,囊芯材物质会流出对混凝土进行修复。(2)40μm的微胶囊掺入混凝土后,均造成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下降;8μm的微胶囊掺入混凝土后,在4%以下掺量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上升,超过4%以后开始下降。(3)40μm和8μm的微胶囊均对混凝土抗压和抗折造成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40μm的微胶囊混凝土最大抗压、抗折强度恢复率为110.2%、113.0%,8μm的微胶囊混凝土最大抗压、抗折强度恢复率为115.6%、114.7%。但当掺量增加到一定量时会到达拐点,然后修复效果开始降低。水工混凝土应用可通过控制微胶囊粒径,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且在混凝土受到破坏损伤时及时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微胶囊 自修复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损伤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组份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自愈与闪络特性
4
作者 王健 陈科达 +2 位作者 侯程志 晁文豪 李庆民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924,共10页
材料质量、加工工艺和外力作用等原因会使环氧树脂形成微裂纹,降低其绝缘性能。针对单组分微胶囊的误修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组分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介质的愈合率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微胶... 材料质量、加工工艺和外力作用等原因会使环氧树脂形成微裂纹,降低其绝缘性能。针对单组分微胶囊的误修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组分微胶囊自修复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介质的愈合率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愈合率达到85%左右。此外,固化温度和工作温度会增强修复剂流动性和加快固化反应速率,从而提高修复速度。绝缘性能试验表明,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复合介质的介电损耗增大,击穿电压降低,但闪络电压先增大后减小。介电损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微胶囊的加入增加了界面极化损耗和取向极化损耗;击穿电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微胶囊的加入引入了界面缺陷以及微胶囊较高的电导率。当微胶囊含量较低时,陷阱缺陷密度增大,导致闪络电压先增大;当微胶囊含量高时,液芯材料增加,复合介质的表面电导率增加,导致闪络电压降低。划痕损伤修复后,介质表面的闪络电压可恢复到未修复时的105%~1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双组份 环氧树脂 自愈 闪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尿素/Fe^(3+)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刘洋 叶文浩 +4 位作者 武元鹏 李振宇 王犁 来婧娟 颜贵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5,共10页
采用“一锅”法的策略制备了一种具有可拉伸性、导电、抗冻性、自愈合性能的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尿素(Urea)/Fe^(3+)水凝胶。结果表明,PVA/PAA/Urea/Fe^(3+)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愈合效果达90%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 采用“一锅”法的策略制备了一种具有可拉伸性、导电、抗冻性、自愈合性能的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尿素(Urea)/Fe^(3+)水凝胶。结果表明,PVA/PAA/Urea/Fe^(3+)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愈合效果达90%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0.27 MPa,断裂伸长率为719%,韧性为0.72 MJ/m^(3)。能够在-20℃的低温环境中工作。在100%应变时,灵敏因子可达2.1,且该水凝胶可以在-20℃环境中通过无线蓝牙设备远程监测人体关节的运动状态,在100次拉伸循环测试中相对电阻值的电信号没有出现衰减的情况。这一策略为制备高强度、抗冻、导电的水凝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扩展了水凝胶应变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应变传感器 自愈合 抗冻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油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
6
作者 吕悦晶 夏毅 +2 位作者 汤文 钟闻华 油川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94,共9页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 为解决微胶囊沥青自修复微观机理尚未明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玉米油微胶囊,通过石油醚浸泡法测定囊芯质量分数并验证稳定性;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形貌特征,设计玉米油微胶囊沥青划痕法自修复试验,并观测自修复行为;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试验获取自修复沥青的微观特征参数,并量化分析微胶囊对沥青自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玉米油微胶囊的壁材固化稳定,囊芯质量分数为52%;玉米油微胶囊个体呈不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主要为0~30μm,平均粒径为23.7μm;划痕受力后的微胶囊破裂释放玉米油再生剂,再生剂通过毛细作用扩散并填充裂缝实现沥青的自修复;4%、8%微胶囊沥青样品表面的峰状结构平均面积分别减少17%、27%,均方根粗糙度修复率分别为36%、41%;玉米油微胶囊的加入降低了老化对沥青表面微观参数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老化沥青进行了修复。所制玉米油微胶囊改变老化沥青组分可以实现对老化沥青的性能再生,可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沥青自修复 玉米油微胶囊 AFM技术 峰状结构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强韧自修复聚氨酯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杨光 丁云鹏 +2 位作者 邢任权 唐薪潮 闫静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使用中因疲劳或机械损伤而导致的传感性能失效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重氢键网络的高韧性、自修复聚氨酯,通过将其与导电的氧化锡锑(ATO)纳米纤维复合,获得了具有高稳定性和自修复能力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系统研究...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使用中因疲劳或机械损伤而导致的传感性能失效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重氢键网络的高韧性、自修复聚氨酯,通过将其与导电的氧化锡锑(ATO)纳米纤维复合,获得了具有高稳定性和自修复能力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系统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传感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自修复聚氨酯具有900%的断裂伸长率和8 MPa的拉伸强度;基于此聚氨酯所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40%应变范围内拥有高达240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得益于聚氨酯的动态氢键网络,传感器在受损后通过加热可以完全恢复到初始力学性能和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应变传感器 自修复 聚氨酯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胺协同含氟聚丙烯酸酯制备功能棉织物
8
作者 张伟 樊理山 +2 位作者 徐闻雪 吴焕岭 蔡露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8,共5页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能棉织物疏水耐久性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八胺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功能棉织物ODA/FPA-5@Cotton的表面接触角高达153.2°,并且展现出优良的疏水耐久性和自清洁效果。1 000次摩擦的功能棉织物在100℃自修复30 min后,其接触角恢复至152.5°,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含氟聚丙烯酸酯 十八胺 自修复 自清洁 耐久疏水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埃洛石纳米管防腐蚀超疏水自修复涂层
9
作者 包继华 张浩然 +4 位作者 王志豪 武鹏 宋立英 蒋全通 麻福斌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3,135,共11页
目的延缓金属腐蚀,提高涂层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并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HNTs外表面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HNTs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能力的自修复防腐涂层... 目的延缓金属腐蚀,提高涂层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并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HNTs外表面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HNTs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能力的自修复防腐涂层。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HNTs成功负载了缓蚀剂BTA、外表面成功添加了OTMS;通过热重分析(TGA),证明了BTA的负载以及OTMS的包覆;通过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3°,证明涂层具有超疏水性能;使用电化学阻抗(EIS)分析涂层的自修复能力,当涂层被划伤后,划痕处HNTs破损,缓蚀剂BTA被释放并通过强电化学吸附与铜基体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通过分析自修复涂层的阻抗模值得出在第6天涂层的自修复能力达到最大,使用ZSimpWin对实验的阻抗数据进行拟合,证实了涂层具有自修复能力;通过SEM、EDS测试,得出自修复涂层划痕处铜元素含量大幅降低,利用扫描Kelvin探针(SKP)测试发现划痕处电势谷消失,表明划痕已被缓蚀剂所修复。结论制备的OTMS-HNTs-BTA自修复超疏水涂层能够有效防止液体的附着并且具有自修复能力,可有效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 苯并三氮唑 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超疏水 自修复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拉荷载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后氯离子传输性能
10
作者 张庆章 孙鹏帅 +1 位作者 宋力 王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8,共9页
反复荷载作用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并加速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混凝土内的自愈合效应又会降低损伤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为此,针对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进行的抗拉强度(40%、50%和60%)、持载时间(卸载时间为3∶1、4∶1... 反复荷载作用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损伤并加速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混凝土内的自愈合效应又会降低损伤对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为此,针对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进行的抗拉强度(40%、50%和60%)、持载时间(卸载时间为3∶1、4∶1和6∶1)和循环次数(8次、12次和16次)损伤混凝土自愈合前与自愈合后氯离子传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拉应力水平、荷载循环方式中持载时间占比和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损伤系数逐渐增大,对于OPC、FA5和FA10混凝土来说,50%拉应力是损伤临界阈值点,超过这个范围损伤明显,而G10和G15混凝土,不再存在损伤临界阈值点.随着拉应力水平的增加,不同混凝土自愈合前与自愈合后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逐渐增大.经过45 d的再养护龄期,受损伤的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自愈合能力,且不同掺合料混凝土自愈合程度范围为10.2%~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反复拉荷载 氯离子扩散 损伤系数 自愈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防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艳 韩笋 许程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为了优化光学薄膜的防护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液态防护膜以保护光学薄膜,制备了三种不同的液态防护膜,包括纯物质防护膜、混合液态防护膜和胶体防护膜。探究三种液态防护膜的透过率、激光损伤阈值(LIDT)和自修复性能,并... 为了优化光学薄膜的防护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液态防护膜以保护光学薄膜,制备了三种不同的液态防护膜,包括纯物质防护膜、混合液态防护膜和胶体防护膜。探究三种液态防护膜的透过率、激光损伤阈值(LIDT)和自修复性能,并对液态防护膜的防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液态防护膜中胶体防护膜性能最为优异,其中SiO_(2)胶体透过率达91.8%,LIDT达34.2 J/cm^(2)。基于液体可流动的特性,三种液态防护膜都具有一定的自修复性能,能够重复多次地抵御高能激光辐照。在激光辐照下,SiO_(2)胶体防护膜的损伤面积小,自修复时间最短。经过激光损伤阈值测试后发现,装配液态防护膜后的光学薄膜具有更优异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防护膜 透过率 激光损伤阈值 SiO2胶体 自修复 激光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负载2-巯基苯并噻唑并包覆壳聚糖防腐蚀自修复涂层
12
作者 石浩 王志豪 +7 位作者 褚贵文 张培琦 刘润远 王艺翔 孙雷 宋立英 蒋全通 麻福斌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目前大多数无机微纳米载体在有机涂层中存在团聚问题,对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对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HMTs)负载缓蚀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并通过外包覆壳聚糖(CS)作为微米填料,制备填料在涂层良好分散性和缓蚀... 目前大多数无机微纳米载体在有机涂层中存在团聚问题,对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对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HMTs)负载缓蚀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并通过外包覆壳聚糖(CS)作为微米填料,制备填料在涂层良好分散性和缓蚀剂高负载量的自修复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HMTs成功负载MBT,且缓蚀剂的防腐功能没有失效。使用扫描电镜图(SEM)和透射电镜图(TEM),观察HMTs、HMTs负载MBT(HMTs-MBT)和包覆CS的HMTs-MBT(CS-HMTs-MBT)的外貌结构。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得HMTs对MBT的质量负载约为13wt.%,HMTs外包覆CS的质量分数约为61 wt.%。通过测试各样品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中分散状况,证明包覆CS可以提高微纳米容器在涂层中的分散性。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来评估涂层的自修复能力,通过分析|Z|_(=0.01Hz)值确定在第4 d自修复涂层的自修复能力达到峰值,使用ZSimpWin对获得的阻抗数据进行拟合,验证自修复涂层对金属的防腐蚀能力。在4 d浸泡试验结束后,通过SEM、电镜能谱(EDS)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得出自修复涂层划痕处铜元素含量大幅降低,利用扫描Kelvin探针(SKP)测试发现划痕处电势谷消失,表明涂层划痕处已被缓蚀剂修复。利用CS在有机涂层中良好分散特性,增强CS-HMTs-MBT在PDMS涂层中的分散性。当涂层有划伤时,缓蚀剂MBT被释放并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紧密薄膜隔绝腐蚀性物质,实现涂层对破损处自主修复。具有高分散性的CS-HMTs-MBT复合自修复涂层为金属设备的防腐蚀涂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海洋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减少损失并延长设备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 2-巯基苯并噻唑 壳聚糖 分散性 自修复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浸-室内环境下开裂微生物砂浆的长期修复能力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立成 邹凯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2-851,共10页
要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实现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目标,应保证掺入混凝土的微生物具备长期修复能力。采用裂缝测量、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掺有假坚强芽孢杆菌的微生物砂浆... 要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实现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目标,应保证掺入混凝土的微生物具备长期修复能力。采用裂缝测量、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掺有假坚强芽孢杆菌的微生物砂浆试件在水浸-室内环境条件下的长期修复能力。试验结果显示,经150 d水浸后,初始裂缝宽度小于200μm的试件在经过12 d修复后,裂缝面积修复率超过80%,最大裂缝修复宽度达到507.8μm。在1500 d龄期试件表面观察到更致密的白色沉淀,但进一步减小裂缝宽度的效果有限。1500 d龄期试件的锯切面上观察到了白色沉淀,证明假坚强芽孢杆菌在砂浆中具备长期修复能力。通过XRD、EDS和SEM分析发现,微生物诱导生成的方解石是裂缝内的主要自修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水泥基材料 自修复 裂缝 假坚强芽孢杆菌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接入的花瓣式配电网故障自愈策略
14
作者 陈晓龙 孙中青 +3 位作者 李永丽 黄奕俊 蔡燕春 张少凡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0,共10页
为消除花瓣式配电网的故障阻塞,实现花瓣式配电网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协同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故障自愈策略。分析了花瓣式配电网发生故障阻塞的原因及其与PIES功率交互的过程。设计了基于“重构-激励”双层优... 为消除花瓣式配电网的故障阻塞,实现花瓣式配电网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协同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故障自愈策略。分析了花瓣式配电网发生故障阻塞的原因及其与PIES功率交互的过程。设计了基于“重构-激励”双层优化模型的动态故障自愈策略流程。其中,考虑负载均衡度、网络损耗及开关操作简便性,建立了基于网络重构的上层优化模型;考虑配电系统运营商与PIES聚合商的利益均衡,引入主从博弈思想,通过激励电价实现双方博弈互动,建立了基于激励型需求响应的下层优化模型。使用MATLAB软件搭建算例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有效消除了故障阻塞,实现了花瓣式配电网故障后快速自愈及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式配电网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故障自愈 故障阻塞 激励型需求响应 主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愈特性的电容剩余寿命预测
15
作者 成庶 邹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0-908,共9页
薄膜电容的寿命状态与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而电容的自愈现象是影响电容寿命的关键。目前,对于电容的寿命研究多为使用算法手段预测退化数据,少有对具体失效形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揭示薄膜电容自愈现象与寿命的关系,提出... 薄膜电容的寿命状态与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而电容的自愈现象是影响电容寿命的关键。目前,对于电容的寿命研究多为使用算法手段预测退化数据,少有对具体失效形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揭示薄膜电容自愈现象与寿命的关系,提出一套基于自愈性能评估的电容退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电容发生自愈时的累积损伤。首先通过分析自愈导致电容损伤的机理,确定了自愈参数中对电容影响显著的2个参数:自愈能量与自愈频次。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容的加速老化实验,并结合电荷补偿的方式对电容自愈能量和次数进行检测,对自愈能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霍尔特指数平滑法对电容的计数过程进行建模。然后基于预测的计数过程和电容自愈特征分布情况,使用非齐次复合poisson过程计算电容的退化特征,得到老化过程中的累积能量预测及90%置信区间。同时根据电容容值损伤和电容累积自愈能量的关系,制定自愈的老化预测方案的失效阈值,得到自愈损伤的寿命分布。最终,根据容值得到的电容退化寿命与基于自愈特征的电容寿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作用下,通过自愈能量特征所得的电容寿命与通过容值所得电容寿命相对误差约为2.55%,验证了根据自愈性能的退化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齐次复合poisson过程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寿命预测 自愈 霍尔特指数平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裂缝用物理-化学交联高强度聚乙烯醇颗粒制备
16
作者 葛际江 陈晋 陈伟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3,共9页
塔河油田地层内裂缝、溶洞发育,注水过程中水窜严重,用于流道调整的交联聚丙烯酰胺颗粒因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易脱水而使用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以聚乙烯醇为成胶剂、戊二醛为交联剂、二氯乙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耐温、耐... 塔河油田地层内裂缝、溶洞发育,注水过程中水窜严重,用于流道调整的交联聚丙烯酰胺颗粒因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易脱水而使用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以聚乙烯醇为成胶剂、戊二醛为交联剂、二氯乙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耐温、耐盐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考察了反应温度、交联剂和催化剂用量对颗粒储能模量和热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化学交联与循环冷冻-解冻的物理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可用于温度130℃、盐质量浓度2.2×10^(5) mg/L模拟地层水的高强度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结果表明:按聚乙烯醇、戊二醛和二氯乙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0.1%和1.0%构建成胶液,采用-20℃下冷冻6 h、25℃解冻18 h、循环3次的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该颗粒能够在温度130℃地层中顺利完成物理交联至化学交联的转变;所得湿颗粒具有自愈合性,在温度130℃、盐质量浓度2.2×10^(5) mg/L模拟地层水中热处理90 d后脱水率为18.6%,且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颗粒堵剂 交联聚乙烯醇 循环冷冻-解冻法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勇 刘若凡 +2 位作者 金玉顺 丁伟 伍一波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金属配位键互穿互锁,形成两个单交联网络协同的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弹性体材料。研究了双交联网络的自修复能力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SN网络的机械应力达到3.5 MPa;聚合物自修复效率高达80%以上。该结果证明两个单交联网络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得FSN比单一可逆聚合物网络在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自修复聚合物 双交联网络 金属配位键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微胶囊环氧复合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
18
作者 纪锋艳 田梦真 +7 位作者 李涛 郭泉忠 汪川 王勇 吴磊 曹公望 刘雨薇 贾志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6-107,共12页
目的针对镁合金涂层破损后快速腐蚀问题,将微胶囊自修复涂层与微弧氧化膜相结合,制备微弧氧化复合自修复涂层,研究其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为预聚体,制备包覆桐油的微胶囊,将微胶囊按照质量分数(以环氧... 目的针对镁合金涂层破损后快速腐蚀问题,将微胶囊自修复涂层与微弧氧化膜相结合,制备微弧氧化复合自修复涂层,研究其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为预聚体,制备包覆桐油的微胶囊,将微胶囊按照质量分数(以环氧树脂的质量为基准)为0%、5%、10%、15%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分别喷涂在镁合金基体和微弧氧化膜表面,制备微胶囊自修复涂层和微弧氧化复合自修复涂层。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析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SEM对膜层的表面形貌及修复后的形貌进行分析,通过拉开法测试涂层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探讨微胶囊添加量对单一自修复涂层和复合自修复涂层的修复效果,以及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涂层划痕区域的修复效果随着微胶囊含量的提升而明显提高,当微胶囊的质量分数超过10%时涂层的结合力明显下降,最佳的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电化学阻抗解析微弧氧化复合自修复涂层电阻(Rc)为1.12×10^(5)Ω·cm^(2),与单一自修复涂层相比提高了3个数量级,与未添加微胶囊的微弧氧化环氧涂层相比,提高了2个数量级,盐雾测试1000 h后划痕处无明显腐蚀剥落。结论微弧氧化复合自修复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单一自修复涂层,冶金结合的微弧氧化膜作为镁合金基体与自修复层之间的中间层,遏制了由镁基体丝状腐蚀扩散所致的有机涂层快速剥离,保障了自修复涂层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减缓了腐蚀扩展速率,有效提升了涂层的自修复效果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胶囊 微弧氧化 自修复 复合涂层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响应型防水砂浆自修复微胶囊设计与性能
19
作者 沈亦超 欧阳瀚梁 +2 位作者 王彦 高健 王瑞兴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4,共8页
针对防水砂浆开裂导致的寿命问题,研发了一种自修复微胶囊,其直径为3.0~3.5 mm,芯材为磷酸镁水泥、海藻酸钠和聚乙二醇,壁材为环氧树脂复合硫铝酸盐水泥;将自修复微胶囊掺进水泥砂浆,并研究了其自修复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自修复微胶囊... 针对防水砂浆开裂导致的寿命问题,研发了一种自修复微胶囊,其直径为3.0~3.5 mm,芯材为磷酸镁水泥、海藻酸钠和聚乙二醇,壁材为环氧树脂复合硫铝酸盐水泥;将自修复微胶囊掺进水泥砂浆,并研究了其自修复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自修复微胶囊防水耐碱性能较好,能与硅酸盐基体产生紧密的界面过渡区,促使裂缝沿微胶囊发展;微胶囊破损后海藻酸钠遇水迅速膨胀形成水凝胶网络结构,15 min内膨胀面积超200%,可以初步封堵裂缝,随后磷酸镁水泥水化,于水凝胶中持续作用,加强裂缝封闭;该微胶囊3 d内可修复200μm以下的裂缝,7 d内可修复450μm的宽裂缝,7 d内抗渗性能可恢复至76%,自修复快速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微胶囊 海藻酸钠 磷酸镁水泥 防水砂浆 快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环氧Vitrimer的制备及其应用
20
作者 马慧茹 张海波 +3 位作者 毕良武 王婧 古研 陈玉湘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将樟脑酸缩水甘油酯(GECPA)与萜马二酸(TMA)合成生物基环氧vitrimer材料(GECPA-TMA),由于刚性松节油萜环的引入,TMA中活泼氢与GECPA中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1∶1时,GECPA-TMA1.0vitrimer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5.9±1.7) MPa、 25℃的储能... 将樟脑酸缩水甘油酯(GECPA)与萜马二酸(TMA)合成生物基环氧vitrimer材料(GECPA-TMA),由于刚性松节油萜环的引入,TMA中活泼氢与GECPA中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1∶1时,GECPA-TMA1.0vitrimer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5.9±1.7) MPa、 25℃的储能模量为2 148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0℃、交联密度为0.99×10^(-3)mol/cm^(3),热失重10%的温度(T10%)为329℃。在高温下通过动态酯交换反应(DTER)可以实现材料的自修复,180℃下加热30 min, GECPA-TMA vitrimer材料涂层的自修复率为94.89%。GECPA-TMA vitrimer材料和碳纤维(CFs)复合制备的GECPA-TMA-CF材料拉伸强度为(570.8±64) MPa,具有可再加工、形状记忆和可回收性能,在90℃的乙醇胺(EA)溶液中加热70 min可以实现基体的完全降解,实现CFs的无损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vitrimer 松节油 生物基 自修复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