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nate cotton-peanut intercropping:a new approach to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被引量:1
1
作者 CHI Baojie DONG Hezho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highligh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ternate cotton-peanut intercropping as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In this article,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highligh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ternate cotton-peanut intercropping as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In this article,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alternate cotton-peanut intercropping,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its yield benefits,environmental impacts,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In addition,we advocate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election or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rop varieties and agricultural equipment,pest management options,and the mechanisms of root-canopy interactions.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adopting an alternate intercropping system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peanut Alternate intercropping PRO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星 张嘉楠 +5 位作者 张一鸣 金欣欣 苏俏 宋亚辉 李玉荣 王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3,共8页
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建立检测范围宽、适用于优良单株筛选的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技术测定325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并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 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建立检测范围宽、适用于优良单株筛选的蔗糖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技术测定325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并利用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基于18~23粒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预测范围可达2.07%~12.37%,决定系数为0.9054,均方根误差为0.6774。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独立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9478。该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预测准确,可实现杂交早期世代单株蔗糖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提升高蔗糖含量花生品种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籽仁 蔗糖含量 HPLC-RID 近红外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家伟 杨永辉 +4 位作者 张运红 李丙奇 韩伟锋 高翠民 刘小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F+HA)可增加花生的主茎长,促进花生增产,以3%添加量处理最优,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12.6%、10.3%、2.2%和9.7%,还可提高花生蛋白质、脂肪、硬脂酸和木焦油酸含量,降低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山嵛酸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5.2%~21.7%,19.8%~82.8%,9.1%~12.5%和127.9%~174.8%,以CF+3%HA处理最高,该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之显著增加68.5%、12.5%和18.4倍。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7.0%~16.1%,以CF+3%HA处理最低。综上所述,复合肥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促进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以CF+3%HA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花生 产量 品质 氮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和粒子群优化的花生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涛 杨奉源 +4 位作者 刘望 张寰 殷冬梅 张全国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提取出地面采样点位置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等三种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花生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植被指数组合的RF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5 kg/m^(2)),使用粒子群优化后的PSO-RF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R^(2)为0.80,RMSE为0.076 kg/m^(2))。该研究为花生生物量精准估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中的精细化农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量 智慧乡村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婧 赵世玉 +7 位作者 徐爽 谢畅 蒋春姬 赵新华 刘喜波 钟超 于海秋 王晓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青花6号为试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氮肥用量水平,T0(不施氮肥)、T1(纯氮82.5 kg·hm^(-2),大田常规施氮量)、T2(纯氮70 kg·hm^(-2),氮减施15%)、T3(纯氮62 kg·hm^(-2),氮减施25%)、T4(纯N54 kg·hm^(-2),N减施35%),研究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形态、根瘤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适量减施能够有效促进单垄交错布种花生根系形态的优化,T2处理可显著增加花生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并在生育期内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通过对花生根瘤超显微结构分析得出,氮肥减施能促进类菌体增大并产生脂质体。与T0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3.76%~9.74%。不同氮肥减施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T2处理下获得最高产量,两年平均比T1增产2.17%,而T3处理平均比T1减产0.58%。氮肥减施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氮减施15%(T2)时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增产效果最好,为最佳氮肥减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减施 根系形态 根瘤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翠民 田媛 +5 位作者 张瑞卿 何方 韩伟锋 张运红 潘晓莹 杨永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9,共9页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均以DI处理最高,其次为SI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SPAD值分别提高3.3%~105.4%、5.6%~109.6%和1.0%~19.4%;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6.9%~21.1%、4.6%~39.2%和9.2%~50.6%;花生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8.8%~35.5%、2.8%~16.2%、1.7%~5.6%和4.1%~30.1%。不同灌溉方式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DI>SI>TI,与TI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7.9%、19.8%和17.9%,SI处理分别提高10.1%、15.1%和10.1%。综上所述,在设置研究条件下,滴灌为小麦-花生周年最佳增产增效灌溉方式,其次为喷灌,两者均可以实现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小麦-花生轮作体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糖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及性质研究
7
作者 张彤 戚朝霞 +6 位作者 冯雨禾 谢君兰 陈开垚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111,共9页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42 min、反应温度80℃、PPI浓度15 mg/mL、PPI-INU比例1∶3、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7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度为95.56%。与花生分离蛋白相比,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乳化特性均有所改善,该研究对花生分离蛋白的应用及其产品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离蛋白 菊粉 糖基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播种方式和密度对盐碱地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慈敦伟 谢宏峰 +7 位作者 张建成 王冕 信志红 唐朝辉 张佳蕾 王秀贞 任超 杨吉顺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成为当前保障花生生产的迫切需求。合理群体结构是提高花生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60为试验材料,在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成为当前保障花生生产的迫切需求。合理群体结构是提高花生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60为试验材料,在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设置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每种播种方式设置3个密度。研究表明相同播种方式下,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与O/L、光合速率、各层次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等均随着穴(株)距的增加而增大;而亚油酸含量随着穴(株)距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播种方式中,单粒精播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降低,但株距10.0与12.5 cm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双粒穴播产量则随着穴距的增大而升高;单粒精播除株距15.0 cm处理产量低于双粒穴播各处理外,株距10.0与12.5 cm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各处理;单粒精播的蛋白质、脂肪、油酸含量及O/L值、光合速率、各层次的透光率均高于双粒穴播各处理。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单粒精播12.5 cm株距为最优配置。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盐碱地花生产量潜力和盐碱地花生生产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盐碱地 种植模式 产量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
9
作者 金欣欣 宋亚辉 +3 位作者 苏俏 杨永庆 李玉荣 王瑾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7-811,共15页
干旱是影响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于培育抗旱品种和开展抗旱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6份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2022年和2023年在旱棚抗旱池内设置正常灌水... 干旱是影响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于培育抗旱品种和开展抗旱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6份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2022年和2023年在旱棚抗旱池内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成熟期各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5个经济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多数农艺、经济性状的测定值比正常灌水处理低9.73%~49.19%,品质性状比正常灌水处理低0.78%~9.84%。各测定指标的单项抗旱系数(D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个主成分可以代表高油酸花生抗旱性89.81%的原始信息。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高油酸花生抗旱性排序相近。D值与CDC值、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913。依据D值可将高油酸花生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其中抗旱型品种9个,中等抗旱型品种10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个。抗旱性较突出的高油酸花生有冀花1353和冀花712。产量、主茎高、单株果数和饱果率可作为高油酸花生品种成熟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抗旱育种、抗旱机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 花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万书波 张佳蕾 +1 位作者 高华鑫 王才斌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3-1711,共9页
我国人多地少,持续提高花生产量是花生栽培的首要目标。建国以来,我国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回顾和总结我国花生高产栽培历程和经... 我国人多地少,持续提高花生产量是花生栽培的首要目标。建国以来,我国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回顾和总结我国花生高产栽培历程和经验,分析和探讨花生持续增产潜力与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花生高产栽培研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生产水平。20世纪70年代初期,通过应用增产效果显著的氮磷化肥施用技术,产量突破了6000 kg hm^(-2);70年代末,通过化学调控、地膜覆盖、氮磷钾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7500 kg hm^(-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缓控徒长、量化施肥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9000kghm^(-2);进入新千年后,通过单粒精播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11,250 kg hm^(-2);2023年,以单粒精播技术为核心,配套全程可控施肥、“三防三促”群体调控和微生物耦合技术等,构建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创造实打验收12,982 kg hm^(-2)的全国高产纪录。据推算花生实际生产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培育高潜力品种、充分挖掘土壤生产潜能和构建高质量的群体是未来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产 栽培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筛选高油花生新种质及WRI1基因验证
11
作者 王伟 张语桐 +5 位作者 牛海龙 刘红欣 张万年 肖夏 张连喜 李玉发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了探索花生高油育种新途径,建立一种直接育成高油花生种质的新方法,采用离体诱变育种技术进行花生高油新种质创制。以吉花9号胚小叶为诱变试材,吉花9号和吉花54为对照试材,以博来霉素作为诱变剂。胚小叶消毒后放置在梯度诱变培养基中... 为了探索花生高油育种新途径,建立一种直接育成高油花生种质的新方法,采用离体诱变育种技术进行花生高油新种质创制。以吉花9号胚小叶为诱变试材,吉花9号和吉花54为对照试材,以博来霉素作为诱变剂。胚小叶消毒后放置在梯度诱变培养基中,筛选博来霉素诱变半致死浓度,体胚萌发成苗后以无菌花生苗作为砧木采用插接法进行无菌嫁接,嫁接成苗后移栽至田间。对2个已知调控花生脂肪合成基因WRI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籽粒中WRI1基因表达和诱变植株粗脂肪含量相关性进行试验可行性验证。当博来霉素质量浓度在3 mg/L时,诱变效果最佳。吉花9号突变体IM13-3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吉花9号(CK_(1),试材品种对照)和吉花54(CK_(2),高油品种对照)。2个WRI1基因WRI1X2和WRI1X1分别编码366,357个氨基酸,都是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在籽粒中WRI1基因表达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率先采用博来霉素作为花生离体诱变诱变剂,通过此离体诱变方法获得吉花9号高油突变体IM13-3,粗脂肪含量为56.64%。测定了高油突变体WRI1基因表达量,与对照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证明花生离体诱变方法育种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花生 离体诱变 博来霉素 WRI1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年限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胡春光 卜嫣茹 +5 位作者 王学霞 刘君 宗海英 王芳丽 井永苹 宋宁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9-2848,共10页
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4~19年)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值呈现增长趋势,覆膜19年与覆膜4年相比,微塑料的丰度在660~3150个/kg之间变化;小粒径微塑料的丰度(<2mm)随着覆膜年... 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4~19年)对花生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值呈现增长趋势,覆膜19年与覆膜4年相比,微塑料的丰度在660~3150个/kg之间变化;小粒径微塑料的丰度(<2mm)随着覆膜年限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长期连续覆膜促使微塑料向更深层土壤渗透,具体表现在20~30cm土层中的小粒径微塑料占据了49.9%;不同覆膜年限和不同土层深度的采样点中,微塑料颜色以透明色为主,其次是黑色、绿色和紫色,而红色等其他颜色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微塑料形态类型涵盖纤维状泡沫状、薄膜状、碎片状及颗粒状,其中纤维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由PE(聚乙烯,34.2%)、PP(聚丙烯,17%)、PS(聚苯乙烯,16.3%)构成.综上,覆膜年限的增加显著影响了土壤中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对微塑料和聚合物类型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微塑料 赋存特征 覆膜年限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过敏原致敏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其致敏性评价模型初探
13
作者 李倬林 岳玉兰 +4 位作者 孙畅 吕呈蔚 王政 李铁柱 黄威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花生营养丰富,口感香溢,但花生过敏发病率极高,是一种诱发致命过敏症状的过敏性食物。花生过敏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生活,现已成为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公共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花生过敏原的筛查、检测和致敏性的评估在花生行业及食品领... 花生营养丰富,口感香溢,但花生过敏发病率极高,是一种诱发致命过敏症状的过敏性食物。花生过敏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生活,现已成为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大公共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花生过敏原的筛查、检测和致敏性的评估在花生行业及食品领域已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食品、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及新兴技术综述了花生过敏原致敏性评价方法,如生物信息学测序、血清学检测、皮肤点刺筛查、消化稳定性分析、动物模型建立、细胞模型构造等。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因此采用单一方法对花生过敏原进行致敏性评价所得结论相对片面,故而提出参照过敏原判定树以及证据权重策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互补互验互证,旨在初步建立一种完善的致敏性评价模型,为今后花生致敏性综合评价体系的全面深化提供初步探索,也为其他交叉过敏原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更为花生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过敏 筛查 致敏性评价 过敏原判定树 证据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LiDAR感知的大田花生长势信息获取
14
作者 胡炼 刘于轩 +5 位作者 臧英 何杰 汪沛 黄俊威 黄培奎 赵润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为实现大田环境下快速准确获取作物株高、冠幅等长势信息,以花生为研究对象,采用3D LiDAR感知技术获取大田花生点云数据,经配准、去噪等处理,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基于KD-TREE的点云植株分割算法对大田花生植株点云数据进行单株分割,采用... 为实现大田环境下快速准确获取作物株高、冠幅等长势信息,以花生为研究对象,采用3D LiDAR感知技术获取大田花生点云数据,经配准、去噪等处理,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基于KD-TREE的点云植株分割算法对大田花生植株点云数据进行单株分割,采用体素网格法估计植株体积、旋转卡壳法提取株高和最大冠幅,获取花生长势信息;在花生种植试验区域分别采集3个不同时期花生植株得到点云数据,采用3D LiDAR感知技术开展花生单株分割和提取株高与最大冠幅的验证试验,考察长势信息获取精度,采用召回率与精确率对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大田花生单株分割的召回率与精确率均可达84%以上,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大田花生点云数据分割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将提取的花生株高与最大冠幅等参数与人工测量值进行对比,3个时期植株高度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6.271%、4.368%和4.986%,最大冠幅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7.114%、5.606%和4.541%,株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0、0.015和0.027 m,最大冠幅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1、0.020和0.021 m;株高数据线性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888、0.951和0.842,最大冠幅数据线性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934、0.932和0.927,表明使用点云测量可实现花生表型参数高精度、非破坏性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花生 3DLiDAR 长势信息 点云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粕多糖抗炎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分析
15
作者 张奇志 刘亚 +5 位作者 齐杰 李延琪 王秀秀 徐同成 杜方岭 宗爱珍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22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H2O2-Vc法降解处理不同时间花生粕多糖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用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其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利用LPS诱导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来评估花生粕多糖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花生粕多糖中的单糖主要由甘露糖、核糖、鼠... 本研究旨在探讨H2O2-Vc法降解处理不同时间花生粕多糖对抗炎活性的影响。用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其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利用LPS诱导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来评估花生粕多糖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花生粕多糖中的单糖主要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等组成。与未降解组相比,降解组中葡萄糖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半乳糖、甘露糖、木糖等单糖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炎症模型中,使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后,IL-6、IL-4和TNF-α的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降解1.25 h的花生粕多糖可使IL-6、TNF-α水平分别降低(37.82±1.65)%和(37.32±2.06)%,这可能与甘露糖和木糖含量相对增多有关;而降解2.5 h的花生粕多糖可使IL-4水平降低(39.68±1.98)%,这可能与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含量相对增多有关。本研究证明降解后的花生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能够满足慢性炎症人群的需求,同时对提高花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多糖 降解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16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9 位作者 索炎炎 李亮 徐凤丹 李倩 闫萌 程培军 周彦忠 李飞 李南 王旭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49,共7页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磷和花生仁中养分、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提高花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增加花生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花生仁中氮、磷、钾、锌的含量;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侧枝数、饱果数,降低秕果数;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率为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的荚果产量比细菌微生物肥料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率为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为120 kg/hm^(2)、90 kg/hm^(2)、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功能微生物75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349.6 kg/hm^(2),增产率为7.0%,其中,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464.2 kg/hm^(2),可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微生物 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 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回归和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
17
作者 漆海霞 黄荟良 +2 位作者 罗锡文 黄世淳 胡炼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4,共10页
为科学管理农业活动并提升花生产量预测精度,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一模型、难以捕捉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及传统趋势分解方法(如移动平均法、高通滤波法)对长期趋势拟合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以广东省粤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 为科学管理农业活动并提升花生产量预测精度,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一模型、难以捕捉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及传统趋势分解方法(如移动平均法、高通滤波法)对长期趋势拟合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以广东省粤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模型。基于2000—2023年粤西南16个地区的气象数据(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相对湿度5种气象因子)及产量数据,首先采用多项式回归拟合趋势产量,表征科技进步与农业水平对产量的长期影响;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归一化后的气象数据降维,消除冗余并提取累计贡献率达90%的前12个主成分变量;最后,构建堆叠模型,以K最近邻、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回归为基学习器,Lasso回归为元学习器,结合交叉验证策略集成多算法优势,解析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堆叠模型的花生产量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09%,均方根误差为78.55 kg/hm^(2),决定系数R^(2)达0.96,较多项式回归与单一机器学习方法组合相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0.22~0.68个百分点;采用花生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的气象数据构建的产量预测试验显示,花生产量最早可以在营养生长期进行准确预测,预测时间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个月;在2020—2023年验证中,该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值为4.62%,表明其在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性。该研究提出的模型通过融合趋势与气象动态影响,兼具高精度与提前预测能力,对于构建其他作物产量预测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多项式回归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花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力学特性评鉴及早熟种质筛选
18
作者 迟晓元 毕竞男 +7 位作者 赵健鑫 陈娜 潘丽娟 姜骁 殷祥贞 赵旭红 马俊卿 许静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3-957,共15页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早熟品种的筛选是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499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和成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果柄强度...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早熟品种的筛选是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499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和成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果柄强度测定结果显示,499份种质材料之间变异广泛(3.55~15.54 N),265份种质的成熟荚果果柄强度(7.13 N)大于未成熟荚果果柄强度(6.99N),38份种质材料的果柄强度在不同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平均秧-柄脱落力(7.51N)大于果-柄脱落力(7.11N),48份种质材料在秧-柄节点的脱落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果-柄节点;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破壳力>立压破壳力,3个方向的荚果破壳力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花生荚果的果柄强度与果-柄脱落力的相关性最大(r=0.99,P<0.01);花生荚果力学特性的13个性状综合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8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果-柄脱落力、果-柄脱落百分率、荚果层厚度、未熟荚果果柄强度和秧-柄脱落力是影响果柄强度的主要性状;最终筛选出16份荚果力学特性优异、早熟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培育早熟且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力学特性 果柄强度 荚果破壳力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与花生壳生物炭对Cu^(2+)和Zn^(2+)的吸附研究
19
作者 马帅 马帅辉 +2 位作者 尹微琴 盛海君 王小治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和花生壳生物炭(PSBC)对溶液中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WSBC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强于PSBC,其中WSBC对Cu^(2+)的吸附(18.51 mg/g)大于Zn^(2+)(14.10 mg/g),且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2+)和Zn^(2+)在WSBC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而PSBC则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2种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对Zn^(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其中PSBC吸附的自发性更强。WSBC与PSBC在吸附Cu^(2+)和Zn^(2+)的过程中均存在着离子交换、阳离子-π相互作用和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生物炭 花生壳生物炭 Cu^(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深度与种植密度对滨海盐碱地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尚书旗 张茜雅 +5 位作者 王东伟 王春清 陈梦伟 李光辉 李洪秀 何晓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深度与种植密度下滨海盐碱地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情况,该研究于2023和2024年的5—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裂区试验。试验花生品种为“宇花18”,采用主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10(D1)、15(D2)和20 cm(D3)3种耕作深... 为研究不同耕作深度与种植密度下滨海盐碱地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情况,该研究于2023和2024年的5—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裂区试验。试验花生品种为“宇花18”,采用主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10(D1)、15(D2)和20 cm(D3)3种耕作深度处理,副区设置R1(17.8万穴/hm^(2))、R2(21.2万穴/hm^(2))和R3(26.1万穴/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单粒精播种植模式下,不同耕作深度与种植密度组合对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叶片光合特性和收获期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2万穴/hm^(2)及20 cm耕作深度组合下,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植株的单体生长潜力较高,单株饱果数及饱果率高于其他处理9.52%和4.58%(2 a平均);26.1万穴/hm^(2)种植密度及耕作深度15 cm组合下,花生的叶面积指数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植株的群体质量更优,出仁率及荚果产量相较于其他处理至少提升5.34%和2.45%(2 a平均)。因此,以上2种种植方案均可作为滨海盐碱地花生种植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盐碱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粮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盐碱地 耕作深度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