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_3 over sol-gel-derived CuO-CeO_2-MnO_x/γ-Al_2O_3 catalysts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清森 向军 +3 位作者 孙路石 石金明 苏胜 胡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513-519,共7页
Granular CuO-CeO2-MnOx/γ-Al2O3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O-CeO2-MnOx/γ-Al2O3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system. ... Granular CuO-CeO2-MnOx/γ-Al2O3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O-CeO2-MnOx/γ-Al2O3 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system. Prelimina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NH3 and NO over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range for SCR over the CuO-CeO2-MnOx/γ-Al2O3 catalysts is 300-400 ℃ . The catalysts maintain nearly 100% NO conversion at 350 ℃. The NH3 oxid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both NO and N2O are produc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catalysts in this experiment have a stronger oxidation property on NH3, which improves the denitrification ac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 The over-oxidation of NH3 at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cause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NO conversion. The NH3 and NO de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NH3 and NO can be adsorbed on CuO-CeO2-MnOx/γ-Al2O3 granular catalysts.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NH3 and NO indicates that the SCR reaction procee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ley-Rideal mechanism. The adsorbed NO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enitrification activity in SC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method CuO-CeO2-MnOx/γ-Al2O3 NH3 NO CONVERSIO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离子改性的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脱硝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巍 梁垚城 +8 位作者 伍乔 付业昊 尹艳山 成珊 阮敏 刘涛 周昭仪 张凯凯 李丹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9-3891,共13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为了克服硫氧化物和水热老化对Cu-SSZ-13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可通过向催化剂中引入不同的自由态金属离子来进行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抗硫机制和水热稳定性强化方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综合利用不同金属离子的特点并结合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优良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的新型Cu-SSZ-13催化剂,明确金属离子在SSZ-13分子筛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制备高效的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以满足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分子筛 金属离子改性 抗硫性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SCR”对Mn、Ce基脱硝催化剂超低温性能提高及其吸附机理研究
3
作者 王玉鹏 马友康 +1 位作者 赵勇刚 曹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Mn_(7)Fe_(4)Ce_(9)O_(x)/AlO_(x)和Mn_(3)Fe_(1)Ce_(6)O_(x)/AlO_(x)负载催化剂,在7777 h^(−1)进气条件下发生标准SCR机理反应进行评价,两种催化剂在60℃只有10%左右的催化活性,在相同条件下增加进气中的NO_(2)/NO_(x...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Mn_(7)Fe_(4)Ce_(9)O_(x)/AlO_(x)和Mn_(3)Fe_(1)Ce_(6)O_(x)/AlO_(x)负载催化剂,在7777 h^(−1)进气条件下发生标准SCR机理反应进行评价,两种催化剂在60℃只有10%左右的催化活性,在相同条件下增加进气中的NO_(2)/NO_(x)浓度比例,以0、14.3%、28.6%、42.8%、57%、71.4%、85.7%、100%的进气NO_(2)/NO_(x)浓度比例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n_(3)Fe_(1)Ce_(6)O_(x)/AlO_(x)催化剂在60℃可以有64%的脱硝效率,相比首次评价提升了58%左右。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Mn_(3)Fe_(1)Ce_(6)O_(x)/AlO_(x)催化剂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强的NO_(2)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了NO_(2)快速SCR机制反应的效率。同时在原位红外测试中发现,增加NO_(2)/NO_(x)浓度比例时Mn_(3)Fe_(1)Ce_(6)O_(x)/AlO_(x)催化剂吸附方式出现了明显地变化,催化剂由NH3吸附为主的E-R和L-H机理变为以NO_(2)吸附为主的E-R和LH机理,吸附机理的变化是催化剂在超低温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这项工作为探究高效经济地NH3-SCR脱硝提供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同时也为超低温烟气处理提供经验,以及烟气处理新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硝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SCR脱硝协同CO氧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唐晓龙 温佳俊 +6 位作者 刘媛媛 王成志 罗宁 段二红 周远松 易红宏 高凤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 实现工业烟气的超低排放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本工作以负载型Mn基尖晶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Co、Ce金属改性的方式研发了一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兼顾CO氧化的CoMn_(2)O_(4)/Ce-TiO_(2)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烟气组分对同时脱硝脱CO效率的影响:SO_(2)对脱硝效率、脱CO效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H_(2)O降低了NO_(x)转化率却可以提高CO转化率;CO与NH_(3)在较低浓度下起到双还原剂的作用,共同提升NO_(x)转化率,而在较高浓度时,二者由于竞争吸附导致CO转化率下降。分析认为,Mn是主要的SCR反应活性位点,Co是主要的脱CO活性位点,而Ce物种对SCR反应和脱CO反应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同时脱硝脱CO反应中,NO_(x)主要通过NH_(3)-SCR反应脱除,CO主要通过氧化反应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 一氧化碳氧化 CoMn_(2)O_(4)/Ce-TiO_(2)催化剂 二氧化硫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Nb改性促进Mn-Cu/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季科 钟金钦 +1 位作者 刘冰冰 郭健翔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54,共17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助浸渍法通过掺Nb改性制备了具有良好低温催化活性的Mn_(7)-Cu_(3)-Nb_(x)/BCN催化剂。NH_(3)-SCR测试结果表明,掺Nb量为0.05%的Mn_(7)-Cu_(3)-Nb_(0.05)/BCN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SCR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在150-275℃具有不低于94%的NO转化率,且N_(2)选择性也得到提升。抗水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掺Nb改性催化剂Mn_(7)-Cu_(3)-Nb_(0.05)/BCN同样具有较好的抗中毒性能,在通入1.0×10^(-4)SO_(2)和5%H_(2)O 14.75 h后,其NO转化率仍能稳定维持在75%以上。结合SEM、XRD、XPS、NH_(3)-TPD、NO-TPD以及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等多种表征手段详细探究了掺Nb改性对于Mn_(7)-Cu_(3)/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掺Nb改性能够有效抑制Mn_(7)-Cu_(3)/BCN催化剂表面上CuO和Cu物种的结晶,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均匀分散。同时,Nb的掺杂有效提升了Mn^(4+)和O_α物种浓度,促使更多的NO被氧化为NO_(2),促进了“Fast-SCR”反应进程。掺Nb改性能够促进NH_(3)和NO的吸附与活化,促使更多的-NH_(2)、硝酸盐等有益中间体加速形成,进而有效提升了SCR脱硝反应的整体反应速率。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掺Nb改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低温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 Mn-Cu/BCN催化剂 掺Nb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改性MnCe/SiC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抗SO_(2)中毒性能
6
作者 张茂润 孙伟如 +1 位作者 马天麟 辛志玲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8-1386,共9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以TiO_(2)为载体的钒基催化剂是应用最多的商业催化剂,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低温(<300℃)工况下活性较差、温度窗口较窄(300~400℃)、...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以TiO_(2)为载体的钒基催化剂是应用最多的商业催化剂,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低温(<300℃)工况下活性较差、温度窗口较窄(300~400℃)、含钒物质毒性较强等,限制了其在低温烟气行业的应用。因此,开发高性能的低温SCR催化剂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选取低温性能较好的Mn和Ce作为活性组分,并且掺杂Mo用于提升催化剂的抗SO_(2)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O_(2)的存在会抑制Mn_(2.5)Ce_(1)/SiC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Mo改性可以减弱SO_(2)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抑制作用。SO_(2)会在催化剂表面与NH_(3)发生竞争吸附,从而抑制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当Mn∶Ce∶Mo的摩尔比为2.5∶1∶0.07时,获得最佳的脱硝性能和抗SO_(2)中毒性能。通过Mo改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含量,并且减弱了SO_(2)对催化剂表面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低温 烟道气 煤燃烧 Mo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Z-39分子筛的合成及其NH_(3)-SCR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惠 刘家旭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92-3906,共15页
概述了SSZ-39分子筛的合成技术现状,特别是改性后在柴油车尾气处理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合成策略、NH_(3)-SCR催化机制、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及抗失活性能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梳理了SSZ-3... 概述了SSZ-39分子筛的合成技术现状,特别是改性后在柴油车尾气处理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合成策略、NH_(3)-SCR催化机制、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及抗失活性能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梳理了SSZ-39分子筛的多种合成途径,包括转晶法、直接水热合成法、无溶剂法以及晶种辅助合成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客观评价。此外,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关于Cu-SSZ-39催化剂活性位点[Cu(OH)]+及Cu2+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水热老化、磷中毒、碱土金属中毒等因素导致其失活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分子筛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紧密关联。为了提升催化剂性能,本文提出了通过选择特定金属掺杂和创新性的制备方法来实现对活性位点的精准调控。然而,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有毒物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真实工况下多种有毒物质共存时催化剂抗中毒失活策略尚需深入研究。尽管对失活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如何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耐碱金属性能等关键问题仍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这些领域,以推动SSZ-39分子筛在柴油车尾气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Z-39分子筛 合成 选择性催化还原 失活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性MIL-100(Fe)催化剂的SCR-C_(3)H_(6)脱硝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付维 宁淑英 +3 位作者 蔡晨 陈佳音 周皞 苏亚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1-4960,共10页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 烃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HC)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催化剂有效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其活性的关键因素。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新型有机金属骨架MIL-100(Fe),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Cu含量的m Cu-MIL-100(Fe)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中对其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的引入使MIL-100(Fe)催化活性得到改善。2.3Cu-MIL-100(Fe)的NO转化率在275℃下可达到100%,275~400℃范围内可维持85%以上NO转化率及90%以上N_(2)选择性,且具有较好抗SO_(2)的能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作了进一步讨论。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加入适量Cu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增强催化剂表面对反应气体的吸附能力;XPS研究结果表明,Cu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数目。Cu与Fe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现象。H_(2)-TPR曲线表明Cu使催化剂的还原特征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增强了其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催化还原 碳氢化合物 催化剂 Cu改性 抗SO_(2)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分子筛SCR反应组分沿催化剂轴向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志华 苏庆运 +3 位作者 佟德辉 张学敏 李宁 李凌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各组分浓度在催化剂轴向空间的变化规律;Fe基分子筛催化剂对物质的量n(NO_(2))/n(NO_(x))较为敏感,最佳n(NO_(2))/n(NO_(x))为0.5;受NH_(3)抑制效应影响,当温度低于300℃时SCR反应活性较低,但是当温度高于400℃时SCR反应活性较好.此外,发现Fe基分子筛催化剂SCR反应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入口段和中间段,300℃、空速为60000 h^(-1)时在催化剂的前半段内可实现高达90%的NO_(x)转化率,催化剂出口段的利用率较低.最后,对模型的瞬态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瞬态响应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分子筛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轴向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辅助HC-SCR脱硝性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强 殷成阳 +1 位作者 刘百军 赵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40-6154,共15页
柴油发动机尾气是氮氧化物(NO_(x))主要来源之一,烃类化合物(HC)选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HCSCR)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脱除氮氧化物方法,但是在HC-SCR催化还原NO_(x)中,Ag基氧化物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较差,活性温度窗口较窄。在HC-SCR反应气... 柴油发动机尾气是氮氧化物(NO_(x))主要来源之一,烃类化合物(HC)选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HCSCR)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脱除氮氧化物方法,但是在HC-SCR催化还原NO_(x)中,Ag基氧化物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较差,活性温度窗口较窄。在HC-SCR反应气氛中添加少量氢气(H_(2))能显著提升Ag/γ-Al_(2)O_(3)等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拓宽活性温度窗口。本文以贫燃柴油发动机尾气脱硝为背景,归纳了H_(2)对活性中心Ag物种种类、烃类化合物和氧气的活化以及活性含氮中间体转化的影响,总结了H_(2)在提升HC-SCR催化剂抗硫和抗水性能起到的作用,列举了近年来新型催化剂在H_(2)辅助HC-SCR (H_(2)-HC-SCR)脱硝体系中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H_(2)促进HC-SCR中具有催化活性的Ag物种的生成,促进O2活化为活性氧物种,加速烃类化合物转化为异氰酸盐、烯醇物种等关键中间体,并减少可毒化活性中心硝酸盐物种的含量,从而提高HC-SCR脱硝活性。H_(2)辅助HC-SCR脱硝技术有望在机动车尾气脱硝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HC-SCR脱硝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氢气 活化 低温脱硝活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SCR催化剂中砷的二次释放行为研究
11
作者 李鹏 康瑾 +3 位作者 骆宏飞 王昆 王泽安 刘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为了降低废弃SCR催化剂中砷的二次释放对环境的危害,文章应用XRD、XRF、SEM-EDS、ICP-OES等分析手段,采取柱浸出实验方法模拟自然降雨或水蚀条件下废弃SCR催化剂中砷的释放行为及特性,设计了砷的热释放在线监测系统,探索废弃SCR催化剂... 为了降低废弃SCR催化剂中砷的二次释放对环境的危害,文章应用XRD、XRF、SEM-EDS、ICP-OES等分析手段,采取柱浸出实验方法模拟自然降雨或水蚀条件下废弃SCR催化剂中砷的释放行为及特性,设计了砷的热释放在线监测系统,探索废弃SCR催化剂中砷在受热条件下的二次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废弃SCR催化剂中砷含量高达1.477%;(2)废弃SCR催化剂中砷在酸性水浴条件下(pH=5)析出率可达39.71%,析出率与水浴pH值呈负相关;(3)在受热条件下,废弃SCR催化剂中砷在800~1 000℃温度段可100%释放。因此,废弃SCR催化剂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水冲刷,采用低温回收方法,可降低废弃或中毒SCR催化剂中砷的二次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催化剂 二次释放 淋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二酸辅助球磨法制备钒钼钛催化剂的SCR活性
12
作者 訾学红 李星彤 +5 位作者 吴清岩 刘嘉毅 叶婧桐 李祥如 刘淑珍 宋丽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06-2915,共10页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是应用最为广泛的NO_(x)脱除技术,其中催化剂制备是SCR技术的核心。本文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固相球磨法制备了3V6MoTiO_(2)催化剂,在球磨法制备催化剂时引入有机助剂己二酸,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SCR性能,并...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是应用最为广泛的NO_(x)脱除技术,其中催化剂制备是SCR技术的核心。本文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固相球磨法制备了3V6MoTiO_(2)催化剂,在球磨法制备催化剂时引入有机助剂己二酸,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SCR性能,并通过XRD,H_(2)-TPR,NH_(3)-TPD,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己二酸对钒钼钛催化剂的SCR活性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钼钛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球磨法 有机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氨停喷响应特性的SCR系统氨泄漏识别
13
作者 王天田 黄自增 +2 位作者 曾敏 任继文 王均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有效识别出氨(NH_(3))泄漏是柴油机NO_(x)转化(De NO_(x))系统实现精确闭环控制与自适应修正的基础.针对NO_(x)传感器对排气中的NH_(3)和NO_(x)存在交叉敏感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停喷状态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储氨响应特性的NH_... 有效识别出氨(NH_(3))泄漏是柴油机NO_(x)转化(De NO_(x))系统实现精确闭环控制与自适应修正的基础.针对NO_(x)传感器对排气中的NH_(3)和NO_(x)存在交叉敏感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停喷状态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储氨响应特性的NH_(3)泄漏识别方法.在工况条件合适时,持续将NO_(x)转化效率的传感器测量值和预测值的比值与标定限值进行对比,超过限值时则触发停喷诊断动作,并在停喷过程中通过对比催化器的储氨消耗超过限值的时间与转化效率低于限值的时间先后,实现对NH_(3)泄漏状态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SCR系统的NH_(3)泄漏,并能够在NO_(x)排放超过车载故障诊断(OBD)限值时准确识别出NO_(x)排放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氨泄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柴油机水热老化SCR催化剂的排放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卫林 庞国民 +1 位作者 郭亚辰 赵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1,共10页
为研究用于国六认证演示试验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排放性能,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从氮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氨存储性能、瞬态循环排放和实际道路排放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新鲜态SCR催化剂和老化后SCR催化剂的排放特... 为研究用于国六认证演示试验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排放性能,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从氮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氨存储性能、瞬态循环排放和实际道路排放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新鲜态SCR催化剂和老化后SCR催化剂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新鲜态SCR催化剂在850℃、含10%水蒸气的空气中老化30 h可以制备得到满足车载诊断系统(OBD)演示试验要求的老化态SCR催化剂,老化态SCR催化剂对NH 3的吸附能力大幅下降,瞬态循环测试中NO_(x)平均转化效率相比新鲜态催化剂下降21.1%,氨泄漏的体积浓度最高为304.98×10^(-6),作为排放污染物的NH 3同样需要引起关注并加以限定;在整车实际道路排放方面,老化态催化剂在不同工况下的NO_(x)老化率相当,其中90%分位值的NO_(x)排放为1982.67 mg/(kW·h),相比新鲜态催化剂增加近6.31倍,NO_(x)窗口比排放的通过率为0%,但体积浓度超过500×10^(-6)占比仅为0.2%,远低于国六限值5%的要求,后续排放法规升级需要针对NO_(x)的瞬态体积浓度重点加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排放性能 水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物催化剂制备及气体净化性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胡岚 赵秋月 +1 位作者 周慧娴 曾毅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 催化净化是最为常用的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之一,具有效率高、选择性高和能耗低等特点。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催化净化技术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杂化纳米结构催化剂具有活性位点可控、比表面积高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成为气体净化催化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以MOFs衍生物催化剂为对象,介绍不同种类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近几年MOFs衍生物催化剂在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s)、CO和N_(2)O等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气体催化净化技术在高效催化剂工业应用方面的需求,对MOFs衍生物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净化 MOFs衍生物 催化剂 催化氧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催化剂的组成对其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李云涛 毛宇杰 +2 位作者 钟秦 曲虹霞 王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在以TiO2为载体的基础上,考察了活性组分WO3和V2O5的质量分数以及SiO2和Al2O3的加入对SCR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筛选出的最佳催化剂组成与某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制备方法和催化剂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O2和Al2O3的加入会降低催... 在以TiO2为载体的基础上,考察了活性组分WO3和V2O5的质量分数以及SiO2和Al2O3的加入对SCR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筛选出的最佳催化剂组成与某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制备方法和催化剂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O2和Al2O3的加入会降低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筛选出的最佳催化剂组成为0.5%V2O5~10%WO3/TiO2;与实验室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体然后负载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不同,商业催化剂是将粒径均匀的锐钛矿型TiO2与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通过黏合剂混合制备成型的催化剂载体,然后负载活性组分;由于制备方法和催化剂组成等方面的较大差异,0.5%V2O5~10%WO3/TiO2在低于603 K时具有很好的NO脱除率,而商业催化剂在实际烟气温度(603 K^663 K)范围内,能稳定保持90%以上脱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V2O5-WO3/TIO2 商业scr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WO_3/TiO_2催化剂氨法SCR脱硝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范红梅 仲兆平 +3 位作者 金保升 李锋 刘涛 翟俊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7-380,共4页
In this work,a kinetic study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carried out.After prov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that the effect of intraphase diffusion and interphase mass-transfer processe... In this work,a kinetic study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carried out.After prov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that the effect of intraphase diffusion and interphase mass-transfer processes can be ignored,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V2O5-WO3/TiO2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fixing the feed gas flow rate and composition(NO,NH3,O2) while varying the catalyst loading.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NO removal efficiency,the empirical catalytic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ial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further proved by the graphic integral method at the temperature from 320℃ to 400℃.The reaction order is 1 to NO and zero to NH3.The reaction follows the Eley-Rideal mechanis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氨法 scr 脱硝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SCR工艺中硫酸铵盐的生成与分解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唐昊 李慧 +4 位作者 杨江毅 蔺卓玮 庄柯 陆强 李文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2-831,共10页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法具有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和技术完善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煤电厂等行业的烟气脱硝技术。然而,烟气中的SO_2流经SCR催化剂时,在V_2O_5的催化作用下部分氧化为SO_3,随后与NH_3和水...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法具有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和技术完善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煤电厂等行业的烟气脱硝技术。然而,烟气中的SO_2流经SCR催化剂时,在V_2O_5的催化作用下部分氧化为SO_3,随后与NH_3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当烟气温度低于硫酸铵盐的凝结温度时,会沉积在催化剂、空预器及其附属设备上,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硫酸铵盐的形成机理,随后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等角度概括了影响硫酸铵盐生成的因素,分析了硫酸铵盐的沉积及其所带来的危害。然后介绍了硫酸铵盐的分解机理,重点分析了催化剂与硫酸氢铵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这种相互作用对硫酸氢铵分解的影响,由此提出了控制硫酸铵盐生成的措施。最后指出,系统研究NH_3-SCR工艺中硫酸铵盐的生成与分解机理将为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低温SCR催化剂的开发和燃煤机组等相关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硫酸铵盐 生成与分解机理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基SCR催化剂中毒及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9
作者 王静 沈伯雄 +1 位作者 刘亭 田晓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101,196,共6页
在烟气脱硝系统中,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中毒和再生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介绍了钒钛基催化剂的碱金属中毒、碱土金属中毒、砷中毒和二氧化硫中毒,探讨其成因,并对中毒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避免催化剂中毒的措施以及中毒催化剂... 在烟气脱硝系统中,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中毒和再生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介绍了钒钛基催化剂的碱金属中毒、碱土金属中毒、砷中毒和二氧化硫中毒,探讨其成因,并对中毒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避免催化剂中毒的措施以及中毒催化剂的再生技术。对碱金属中毒和碱土金属中毒催化剂的水洗再生和硫酸酸洗再生方法进行了实验评价。文章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以陶瓷颗粒为骨架的纳米负载型催化剂V2O5-WO3/TiO2(C)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酸洗再生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中毒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在380~410℃温度范围内可使中毒催化剂的NO去除率恢复至90%以上。水洗再生对碱金属中毒催化剂无明显效果,而在380~410℃温度范围内可使碱土金属中毒催化剂的NO去除率达到80%以上。对V2O5-WO3/TiO2(C)抗SO2性能研究表明,以锐钛TiO2为载体的V2O5-WO3/TiO2(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SO2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scr) V2O5-TiO2 中毒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SCR脱硝催化剂K_2O中毒后再生:(NH_4)_2SO_4溶液 被引量:12
20
作者 商雪松 陈进生 +3 位作者 胡恭任 何炽 李建荣 喻小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0-756,共7页
利用(NH4)2SO4溶液对K2O中毒后烟气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商用催化剂活性进行再生。采用湿法浸渍法使催化剂表面负载不同质量K2O,前驱体为KNO3溶液。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后,在不同模拟烟气空速及氧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 利用(NH4)2SO4溶液对K2O中毒后烟气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商用催化剂活性进行再生。采用湿法浸渍法使催化剂表面负载不同质量K2O,前驱体为KNO3溶液。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后,在不同模拟烟气空速及氧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活性。进一步利用离子色谱(IC)、N2吸附脱附分析(BET)、扫描电镜及其元素能谱分析(SEM-Maps,EDX)、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对再生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工艺对K2O去除效果明显,有效地恢复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V=O。此外,再生过程没有导致催化剂表面物质的流失及机械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K2O 中毒 再生 (NH4)2SO4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