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井煤层气运移通道空间分布及抽采靶区优选
1
作者 刘钦节 杨友兴 +4 位作者 吴犇牛 段敏克 邓卓越 郭臣业 孙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6,共11页
【目的和方法】有效运移通道的空间分布及其长期演变特征不仅决定了废弃矿井遗留煤层气的运移路径,同时也是煤层气抽采钻孔靶区优选和抽采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依据。以重庆松藻煤矿一水平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物理相... 【目的和方法】有效运移通道的空间分布及其长期演变特征不仅决定了废弃矿井遗留煤层气的运移路径,同时也是煤层气抽采钻孔靶区优选和抽采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依据。以重庆松藻煤矿一水平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物理相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倾斜多煤层条件下废弃矿井煤层气有效运移通道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抽采靶区优选方案。【结果和结论】(1)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试验获得的K2b、K1、K3b煤层重复开采裂隙带最大高度分别为72.89、76.4和77.3 m,结果高度一致。(2)覆岩应力场演化呈现“拱形卸压–非对称转移–动态平衡”三阶段特征,最终形成“顶板卸压穹窿–侧向应力壳”三维非对称结构。(3)覆岩裂隙发育遵循“采动主导–空间分异–时序累积”的协同演化规律,初始阶段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快速运移形成基础裂隙网络,中期在重复开采影响下,裂隙叠加扩展,后期受长达10余年的固结恢复,最终形成三维“O”形裂隙圈闭体,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为煤层气提供了有效运移通道,并在上方厚硬石灰岩阻隔下形成富集区;(4)长期压实后裂隙高度降至67.97 m,呈现走向对称梯形与倾向斜梯形的分异格局,结合煤层气运移规律,建议抽采靶区优选在K3b采空区底板上方6.41~36.70 m的上隅角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遗留煤层气 运移通道 抽采靶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勇 郭涛 +1 位作者 刘欣妍 彭苏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7-1554,共18页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赋存于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煤层数量多、厚度大但含气量低。埋深2000 m以浅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量约14.7×10^(12)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系统分析了中国4个典型盆地低煤阶煤层气...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赋存于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煤层数量多、厚度大但含气量低。埋深2000 m以浅低煤阶煤层气资源量约14.7×10^(12)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系统分析了中国4个典型盆地低煤阶煤层气资源情况,研究了不同埋深和地质组合条件下低煤阶煤层气的典型成藏特征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①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差(渗透率<1×10^(-3)μm^(2)),煤层水矿化度相对较高(>5000 mg/L);②基于构造、水动力场和温-压场协同驱动下的低阶煤层气成藏要素解剖,提出了“微相控煤、水文控烃、埋深控储、构造控藏”四元控气模式;③基于典型区带解剖,建立了6种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模式;④结合美国粉河盆地和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和开发实践,认为中国存在多薄煤系共聚和深部煤层气多元封存2种富集高产模式;⑤基于对低煤阶煤层气高效开发至关重要的煤岩条件、资源条件、保存条件、产出条件和可改造性等5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煤层气选区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未来勘探领域是盆地边缘山前逆掩断层下盘、盆地斜坡带深部-中部隆起区2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成藏模式 控气要素 选区评价体系 低煤阶煤层气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佛寺煤矿低煤阶煤层气地面开采选区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生全 薛龙 +2 位作者 马荷雯 李旭 吴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在研究大佛寺煤矿煤层气赋存地质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低煤阶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地面煤层气井产气量相关地质因素综合分析,优选了大佛寺煤矿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制地质因素指标及次级控制因素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法通过计算评价... 在研究大佛寺煤矿煤层气赋存地质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低煤阶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地面煤层气井产气量相关地质因素综合分析,优选了大佛寺煤矿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制地质因素指标及次级控制因素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法通过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高低判定煤层气开发优劣区,研究认为,大佛寺煤矿4#煤层煤层气以中等有利开发区为主,主要位于井田中东部,面积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54%,有利开发区主要位于井田东部,面积较小,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7.92%,不利开发区主要位于井田西部,面积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42.04%.评价结果对大佛寺煤矿低煤阶煤层气地面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 煤层气 选区评价 大佛寺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截距直方图城区遥感图像多阈值分割 被引量:9
4
作者 吴诗婳 吴一全 周建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5,共9页
阈值分割简单有效,但现有的单阈值方法对城区图像分割效果不佳,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城区遥感图像进行分割,本文提出了基于直线截距直方图倒数灰度熵和人工蜂群优化(artificial bee colony optimization,ABC)的多... 阈值分割简单有效,但现有的单阈值方法对城区图像分割效果不佳,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城区遥感图像进行分割,本文提出了基于直线截距直方图倒数灰度熵和人工蜂群优化(artificial bee colony optimization,ABC)的多阈值分割方法。首先,给出直线截距直方图的定义并建立城区遥感图像的直线截距直方图;然后,计算该直方图倒数灰度熵的大小,推导出其单阈值选取公式;最后,将其推广到多阈值选取,并利用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对多个阈值进行快速精确地寻优,以此最终实现城区遥感图像的多阈值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分割的图像中多目标的形状、边缘更为准确,纹理及细节特征更加清晰,且所需运行时间仅为同类多阈值分割方法的25%,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区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提取 遥感图像 图像分割 阈值化 多阈值选取 直线截距直方图 倒数灰度熵 人工蜂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大数据方法在区域找矿靶区定量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建民 王晓伟 +3 位作者 张琪 宋秉田 杨忠明 赵彦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3,共8页
通过查明数字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大数据研究思想和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接受并应用。文中应用大数据思想、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起"基于化探信息的区域A... 通过查明数字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解决地质问题的大数据研究思想和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接受并应用。文中应用大数据思想、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起"基于化探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优选系列模型"。系列模型不但对研究区Au找矿靶区做出了精确的定量预测(经随机抽样查证,在1/3的预测靶区发现Au矿化),同时获得了与Au成矿地球化学理论结果高度一致的元素组合,并且对各元素在找矿靶区预测模型中的重要程度做出定量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和控矿条件提供了定量依据。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依据地质大数据的思想和定量研究方法就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同时这也充分证明了通过"查明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取代分析事物因果关系"开展地质研究、找矿靶区定量优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 大数据 数据挖掘 系列模型 区域找矿靶区 定量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互信息水下目标特征选择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申昇 杨宏晖 +2 位作者 王芸 潘悦 唐建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9-643,共5页
在特征选择算法中,穷举特征选择算法可选择出最优特征子集,但由于计算量过高而在实际中不可实现。针对计算成本和最优特征子集搜索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水下目标识别的联合互信息特征选择算法。这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顺... 在特征选择算法中,穷举特征选择算法可选择出最优特征子集,但由于计算量过高而在实际中不可实现。针对计算成本和最优特征子集搜索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水下目标识别的联合互信息特征选择算法。这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顺序向前特征搜索机制,在选择出与类别具有最大互信息特征的条件下,选择具有更多互补分类信息的特征,从而达到快速去除噪声特征和冗余特征及提高识别性能的目的。利用4类实测水下目标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支持向量机识别正确率几乎不变的情况下,联合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可以减少87%的特征,分类时间降低58%。与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相比,可以选出更少的特征,特征子集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水下目标识别 联合互信息 条件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地区长10_3亚段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及靶区优选
7
作者 丁钊 王浩璠 +5 位作者 马劲风 李琳 牟瑜 赖学军 张舒琪 尹艺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049-1064,共16页
评估CO_(2)地质封存潜力以及选择优势靶区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关键,当前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复杂、参数获取难度大且选址方法多样、选址指标尚不统一。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完井等资料对榆林神木(以下简称榆神)地区二叠... 评估CO_(2)地质封存潜力以及选择优势靶区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关键,当前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复杂、参数获取难度大且选址方法多样、选址指标尚不统一。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完井等资料对榆林神木(以下简称榆神)地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至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开展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性、物性解释等工作,识别出榆神地区最适合CO_(2)地质封存的咸水层,即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_3亚段咸水层。根据地下咸水层展布特征,利用容积法完成该层封存潜力评价,结合榆神地区地面环境状况,实现地下+地面综合选址并提出影响选址的7个重要评价指标。最后基于靶区优选区块,开展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靶区评价及排序。研究表明:长10_3亚段平均孔隙度9.40%、渗透率1.09 mD、咸水层平均厚度37 m,封存潜力约5.14×10^(8)t,所圈定的区块A4是最适合CO_(2)地质封存的优质靶区,具备优先开展CCS项目的条件,可为周边高碳排放企业就近实施CCS项目提供选址及潜力评价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层地质封存 长10_3亚段咸水层 封存潜力 选址指标 靶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