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条件谱匹配的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选择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超 郭猛 +1 位作者 王雷 曾涵倩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1,共11页
挑选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开展结构体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前提。常用的地震动选择方法一般用于单次地震情景下的地震动挑选,而不适用于主余震序列情景。为此,基于2 268条余震记录分析了余震谱加速度相关性,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余震谱加... 挑选合适的地震动记录是开展结构体抗震性能评估的重要前提。常用的地震动选择方法一般用于单次地震情景下的地震动挑选,而不适用于主余震序列情景。为此,基于2 268条余震记录分析了余震谱加速度相关性,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余震谱加速度相关系数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条件谱匹配法建立了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选择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相关系数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较低,可以很好地表征余震谱加速度相关性;所提方法选出的地震动数据集在均值和标准差等多个指标上满足目标反应谱要求,表明该地震动选择方法准确性较好。基于条件谱匹配构建的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选择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现有选波体系,可为开展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的动态时程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地震动选择 条件谱 相关性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应急酒店刚性连体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分析
2
作者 揭智渊 董永贤 +1 位作者 黄群 杨小勇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47-53,共7页
浙江某应急酒店项目由A,B两座塔楼通过顶部大跨连廊连接,连廊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净跨约34.5 m,该项目结构因多项“不规则”而为超限结构。为达成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的各“不规则”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加强策略。采用YJK和PM... 浙江某应急酒店项目由A,B两座塔楼通过顶部大跨连廊连接,连廊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净跨约34.5 m,该项目结构因多项“不规则”而为超限结构。为达成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的各“不规则”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加强策略。采用YJK和PMSAP两种计算分析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对比,通过性能化设计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再针对连廊部分,进行舒适度及温度应力等专项分析。基于计算与分析结果,针对结构核心关键部位以及结构薄弱部位实施有效加强策略,达到既定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确保了结构的安全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连体结构 刚性连接 抗震性能化设计 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连廊专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
3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1 位作者 王璐 续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构性能水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不同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SRC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明确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分布,通过统计多条地震波下结构不同极限状态的构件破坏比例,建立用于体型规则SRC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构件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地震易损性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 框架结构 基于构件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IDA)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连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治军 钟荣强 +3 位作者 魏春明 张贺 李胜才 张磊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2024-2029,共6页
为了探讨竖向地震分量对连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连体结构为例,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向与竖向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易损性。结果表明:与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相比,在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联合作用... 为了探讨竖向地震分量对连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连体结构为例,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向与竖向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易损性。结果表明:与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相比,在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明显较大,二者之间的差异随着地震动幅值的增加而增加;竖向地震的作用增加了连体结构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显著增加了其发生“修复后使用”及以上等级破坏的可能性,但总体而言,三向地震作用下该连体结构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保健 杜轲 王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8,425,共9页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由于混凝土与钢管相互作用,使得其地震易损性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输电塔。为了对比研究它们的地震易损性区别,从材料本构模型层面考虑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相互作用,使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钢管混凝土输电塔模型,对其...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由于混凝土与钢管相互作用,使得其地震易损性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输电塔。为了对比研究它们的地震易损性区别,从材料本构模型层面考虑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相互作用,使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钢管混凝土输电塔模型,对其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绘制输电塔在多遇、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时的易损性曲线,定量分析出地震的第一周期谱加速度对于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失效概率的影响,同时与普通输电塔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在多遇、设防、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均不易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钢管混凝土输电塔出现倒塌时的Sa(T1)多位于1.0g~1.4g;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钢管混凝土输电塔相较于普通输电塔的抗震性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输电塔 IDA 易损性分析 OPENSEES 抗震性能 结构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损性分析的可液化场地单桩基础抗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许晓帅 贾科敏 +1 位作者 许成顺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4-1105,共12页
桩基础是可液化场地中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近海港口、大型建筑等,资料表明可液化场地中地震引起的桩基础损伤破坏案例屡见不鲜。为了评估单桩基础的抗震性能,针对可液化场地单桩基础离心机试验,借助OpenSees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 桩基础是可液化场地中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近海港口、大型建筑等,资料表明可液化场地中地震引起的桩基础损伤破坏案例屡见不鲜。为了评估单桩基础的抗震性能,针对可液化场地单桩基础离心机试验,借助OpenSees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结果与已有的试验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场地液化、上覆硬土层、上部结构对体系地震响应及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桩头位移及曲率作为抗震性能指标并采用推覆分析获取桩在不同损伤状态下地震易损性抗震性能指标的界限值,以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基于云图法建立了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进而绘制了桩基础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评估了不同性能状态的损伤概率。结果表明:土体液化、上覆硬土层及上部结构均增加了桩的曲率、位移需求和桩基础的损伤破坏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液化场地 抗震性能 响应规律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大跨径斜拉桥H形桥塔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
7
作者 丰丙龙 武芳文 孟园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78-82,90,I0006,共7页
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板壳活跃地带,近年来,由于板壳活动的加剧引发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地震作用下,作为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的主塔若发生损伤,将使斜拉桥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以某斜拉桥为... 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板壳活跃地带,近年来,由于板壳活动的加剧引发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地震作用下,作为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的主塔若发生损伤,将使斜拉桥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以某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学科知识,利用IDA时程分析结果,根据能力需求比模型法绘制出斜拉桥主塔各关键截面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然后对斜拉桥主塔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纵桥向地震作用下,主塔的中塔底截面为易损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增量动力分析 谱加速度 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的高架车站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束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252-255,259,M0022,共6页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震害损失的方法。采用Pushover能力谱分析法对高架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考察了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的出现机制,得到了易损性曲线和易损性矩阵。结果表明,高架车站结构实例在各级地震作用下主要发生轻微损...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震害损失的方法。采用Pushover能力谱分析法对高架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考察了层间位移角和塑性铰的出现机制,得到了易损性曲线和易损性矩阵。结果表明,高架车站结构实例在各级地震作用下主要发生轻微损坏或较小概率的中等程度损坏,层间位移角符合性能设计要求。分析所用的方法简易可行,结果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车站 Pushover能力谱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9
作者 王建超 周世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1期1-6,58,共7页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是应用于船厂、工矿、军工等为克服恶劣天气而在场地不同位置设置的可移动棚式特种机械设备。由于该结构多在近海地区投入使用,且近海地区多是地震频发地带,所以对大跨移动式风雨棚进行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是...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是应用于船厂、工矿、军工等为克服恶劣天气而在场地不同位置设置的可移动棚式特种机械设备。由于该结构多在近海地区投入使用,且近海地区多是地震频发地带,所以对大跨移动式风雨棚进行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顶点最大位移角和位移延性比作为地震需求指标,并基于文献和文中定义的界限值法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最终得到结构在不同极限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通过模拟研究得出:该定义界限值法的结构失效概率大于基于文献界限值的结构失效概率。对于大跨移动式风雨棚可以参考该界限值法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不同地震需求指标和相同PGA下,以顶点最大位移角为指标的结构倒塌概率(78.19%)略小于以位移延性比为指标的结构倒塌概率(78.59%),因此可以以位移延性比为首要考虑的指标,以顶点最大位移角作为对比指标为结构提供今后的震害预测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 地震峰值加速度 顶点最大位移角 位移延性比 基于性能地震易损性分析 地震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钱佳怡 赵宝成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了使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具备耗能能力,更好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幅值,提出在摇摆钢支撑两侧框架柱的柱脚位置设置耗能装置,同时简化摇摆钢支撑与基础之间的构造,支撑与基础采用刚性连接。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支撑与基础... 为了使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具备耗能能力,更好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幅值,提出在摇摆钢支撑两侧框架柱的柱脚位置设置耗能装置,同时简化摇摆钢支撑与基础之间的构造,支撑与基础采用刚性连接。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分析了耗能柱脚剪切板开孔间距、剪切板厚度和中心钢支撑跨度等设计参数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结构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良好,破坏模式合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耗能柱脚率先进入塑性耗能,塑性变形充分,耗能能力强;加载过程中,高强度螺栓未达到极限强度,连接方式可靠;随着开孔间距、剪切板厚度和支撑跨度的增加,结构在相同侧移比下的抗侧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但是耗能能力有所下降;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钢支撑 耗能柱脚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复杂高层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学忠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17-19,48,共4页
分析本项目建筑的不规则内容,并且运用正确的抗震设计概念,针对该工程特点及结构设计难点,经过全面、可靠的计算分析,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主要包括关键剪力墙全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满足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中震不屈服、斜截面抗剪承... 分析本项目建筑的不规则内容,并且运用正确的抗震设计概念,针对该工程特点及结构设计难点,经过全面、可靠的计算分析,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主要包括关键剪力墙全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满足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中震不屈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中震弹性的性能目标,对关键处楼板进行应力分析,对楼板分析中应力较大的部位加大配筋、连接板截面加大与配筋加强,以及通过改变建筑布局增设连接板等措施。结果表明,采取上述加强措施,该结构设计能实现拟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抗震性能目标 性能化设计 楼板应力分析 耐腐蚀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掉层脱开式无拉梁山地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研究
12
作者 翁祖灿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5期1915-1920,共6页
本研究先建立简化的掉层建筑模型做力学分析,再通过基本模型比较精确解与有限元解的差别,并分析基于单位边坡水平变形下,简化模型在掉层层高、掉层层数、梁跨度、上接地层层高等维度变化的力学行为,初步找出结构薄弱部位;最后通过对某... 本研究先建立简化的掉层建筑模型做力学分析,再通过基本模型比较精确解与有限元解的差别,并分析基于单位边坡水平变形下,简化模型在掉层层高、掉层层数、梁跨度、上接地层层高等维度变化的力学行为,初步找出结构薄弱部位;最后通过对某工程的抗震性能化设计采取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变形、掉层跨数布置、二阶效应等对该类建筑结构影响甚大,所得结果对类似掉层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分析 简化模型 基本模型 抗震性能化设计 山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塔楼偏置的大底盘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13
作者 张剑森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某塔楼为大底盘单塔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承载力突变、塔楼偏置等多项不规则,属于规则性超限工程。针对结构的不规则情况,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及关键部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 某塔楼为大底盘单塔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承载力突变、塔楼偏置等多项不规则,属于规则性超限工程。针对结构的不规则情况,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及关键部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结构整体指标及抗震性能均满足规范和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楼偏置 大底盘 楼板应力分析 穿层柱 抗震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底盘双塔结构设计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14
作者 徐林方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为竖向不规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较为严重。以某实际不设缝的大底盘双塔高层住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着重分析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并提出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加强措施。结果...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为竖向不规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较为严重。以某实际不设缝的大底盘双塔高层住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着重分析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并提出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加强措施。结果表明:塔楼与裙房之间不设置变形缝,结构方案可行;结构抗震性能达到规范要求;结构薄弱处突变区域上下两层的楼板和工程竖向构件采取加强措施。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结构 大底盘双塔结构 弹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高墩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9
15
作者 宗周红 夏坚 徐绰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在简要说明桥梁高墩柱抗震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异同.然后,结合3类高墩——混凝土箱型墩柱、钢箱墩柱和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桥梁墩柱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基于... 在简要说明桥梁高墩柱抗震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异同.然后,结合3类高墩——混凝土箱型墩柱、钢箱墩柱和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桥梁墩柱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桥梁高墩抗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供大跨高墩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以及桥梁墩柱抗震加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高墩 抗震分析 抗震试验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的重力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马智勇 张伟 +1 位作者 周强 唐可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1-58,共8页
针对重力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存在的性能指标参数敏感性大且难以获取、震害等级定量划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移性能指标和相应震害等级划分的重力坝易损性分析方法。选取坝顶和坝颈相对坝踵的顺河向位移作为性能指标,合理选取输入地... 针对重力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存在的性能指标参数敏感性大且难以获取、震害等级定量划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移性能指标和相应震害等级划分的重力坝易损性分析方法。选取坝顶和坝颈相对坝踵的顺河向位移作为性能指标,合理选取输入地震波,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性能指标与破坏形态及结构损伤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震害等级的五级划分标准。结合SAC-FEMA的易损性概率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位移的重力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可估算重力坝在各级地震作用下出现各级震害的概率,为重力坝抗震设计、地震灾害预测和风险分析提供易损性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位移 性能指标 震害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恢复指标的结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英民 杨龙 +1 位作者 刘烁宇 罗文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7-2206,共10页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的RC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和恢复力参数计算,得到结构可恢复指标;分析可恢复指标对各主要恢复力参数的敏感性,提出修正的给定烈度区下结构可恢复指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全面地涵盖结构地震损失相关因素,体现结构的恢复力(即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修正的结构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好地区分各损伤机制的恢复力,符合已有研究对各损伤机制优劣的定性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失评估 恢复力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分析 损伤机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的土石坝地震风险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笃波 刘汉龙 于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9-1484,共6页
土石坝抗震安全的设计一般立足于预防结构的倒塌,如何使土石坝结构地震破损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应用地震风险分析理论,建立了土石坝地震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 土石坝抗震安全的设计一般立足于预防结构的倒塌,如何使土石坝结构地震破损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应用地震风险分析理论,建立了土石坝地震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在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基础上,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应用于土石坝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以土石坝坝顶相对沉陷为评价指标,划分土石坝震损等级,最后结合地震经济损失分析,建立了土石坝地震风险计算模型,在技术和经济上对土石坝地震破损风险进行分析计算。以某高土石坝为例,用该模型对大坝的震害和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分析,其结论可为土石坝安全评价及投资决策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变形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地震易损性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进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健 谭平 +1 位作者 周福霖 金建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11-119,共9页
近年来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等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了防灾减灾保险法律如地震保险法加以应对,这应该说是防灾减灾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趋... 近年来在西太平洋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等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了防灾减灾保险法律如地震保险法加以应对,这应该说是防灾减灾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完善的地震保险政策的出台必须建立在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研究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目前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研究等基础应用研究的缺乏导致我国巨灾保险政策迟迟难以推出,基于此,总结和回顾了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研究的理论内涵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和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研究所面临的理论缺陷和应用局限,重点阐述了基于组合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理论优势、具体实施步骤和关键技术特点,最后展望了基于此建立我国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研究框架体系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 基于组合的地震易损性 全寿命期地震损失成本 随机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溥 何承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3-68,共6页
根据我国新抗震规范对7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采用OpenSees建立相应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性能要求越高的结构超... 根据我国新抗震规范对7度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采用OpenSees建立相应的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多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震动强度作用下,性能要求越高的结构超越规定的极限状态的概率越小,其抗倒塌储备系数CMR值越大;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倒塌概率满足美国ATC关于"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巨震作用下,高性能的结构倒塌概率明显比其他结构低;但用美国ATC单一的评价指标,本文七层框架按低性能水平设计的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CMR值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针对我国规范的性能水平,建立对应的CMR评判多指标体系,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设计 框架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易损性分析 抗倒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