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古砖塔的地震响应与破坏模式研究
2
作者 田鹏刚 申利娜 +2 位作者 卢俊龙 王振山 田建勃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2-1022,1054,共12页
为研究损伤古砖塔的地震响应与破坏模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陕西省彬县开元寺塔的数值模型,输入El-Centro波、Taft波和兰州人工波3种地震波。植入4种损伤模式后,计算各损伤古砖塔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分析塔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各... 为研究损伤古砖塔的地震响应与破坏模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陕西省彬县开元寺塔的数值模型,输入El-Centro波、Taft波和兰州人工波3种地震波。植入4种损伤模式后,计算各损伤古砖塔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分析塔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各工况下的塔体沿高度方向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通过结构的受拉损伤及塑性应变分布特征,研究开元寺塔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地震破坏模式及薄弱部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灰浆层首先开裂破坏,而后延伸至楼层角部。其中,塔体第2层与第7层损伤最严重,为薄弱层;塔体破坏状态与初始损伤的关系密切,当第4层设置初始损伤30%时破坏最严重,第4层初始损伤20%及第1层初始损伤20%次之;未设置初始损伤时破坏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古塔 有限元模型 损伤分析 地震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摩擦摆支座的萨莫拉大桥震害与地震易损性分析
4
作者 杨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4,共9页
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自复位能力、优良的隔振和消能减震机制等优势,符合基于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低矮桥墩的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剪力反应,保护桥墩免遭... 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强的自复位能力、优良的隔振和消能减震机制等优势,符合基于韧性抗震设计理念,在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低矮桥墩的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支座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剪力反应,保护桥墩免遭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损失。因此,采用摩擦摆支座新型隔振体系的矮墩连续梁桥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易损构件的性能表现以及损伤概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2021年遭受7.5级地震的萨莫拉大桥进行了震害调查,发现摩擦摆支座限位挡板螺栓和销轴的剪切破坏、桥台支撑垫石和垫层砂浆开裂是主要破坏模式;通过对桥墩抗弯、抗剪和支座等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发现,采用摩擦摆支座的实体矮墩连续梁桥桥墩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的概率很低,大震时(PGA=0.4g),支座轻微破坏的概率在30%以内,中度破坏概率低于10%,严重破坏和完全破坏概率低于2%;桥台垫石和砂浆垫层破坏不利于桥梁交通功能快速恢复,在桥梁抗震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墩连续梁桥 震害调查 地震易损性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支撑垫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建文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东桥 巴振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再次,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方法、地震易损性评估及减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管廊抗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地下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剥落、裂缝贯通、接缝错位或张开、管廊受剪断裂等;地震作用下地下管廊穿越非均匀场地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管廊穿越软硬交互等非均匀场地时的抗震性能研究值得重视;交叉节点是地下管廊的薄弱环节,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值得关注;预制管廊接头易受到地震破坏,不同类型预制管廊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需深入探索;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抗震性能受到不同交叉节点和不同管廊之间的交互影响,高效的地下管廊系统建模方法和高效的简化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地下管廊的减隔震技术值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震害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简化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易损性 减隔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钢管灌浆阻尼器的RSC双层排架墩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王严信 孙治国 +1 位作者 李小军 王东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2,共8页
为实现双层桥梁排架墩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提出上层排架采用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体系、下层排架不摇摆的双层桥梁排架墩设计思路,并采用钢管灌浆阻尼器(Steel-tube Grout Damper,SGD)提升摇摆接缝处的耗能能力。基于O... 为实现双层桥梁排架墩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提出上层排架采用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体系、下层排架不摇摆的双层桥梁排架墩设计思路,并采用钢管灌浆阻尼器(Steel-tube Grout Damper,SGD)提升摇摆接缝处的耗能能力。基于OpenSees数值分析平台分别建立了SGD和外置SGD的RSC双层排架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SGD和RSC排架墩建模方法的准确性。选取7条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手段,研究外置SGD的RSC双层排架墩的地震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PGA为0.1 g时,SGD开始屈服耗能;当PGA为0.4 g时,SGD最大变形为名义极限变形的53.44%,无粘结预应力筋最大应力为名义屈服强度的59.60%;当PGA为0.8 g时,SGD接近拉断,预应力筋最大应力为名义屈服强度的84.78%;与耗能角钢相比,SGD变形及耗能能力更强,在强震作用下更不易发生拉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双层排架墩 钢管灌浆阻尼器 摇摆-自复位 地震损伤控制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型半导体显示产业钢厂房备料区抗震性能分析
7
作者 张兴清 吴明青 +2 位作者 祝小凯 樊鹏 杨溥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3,共10页
以某新型半导体显示产业钢结构厂房备料区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厂房钢框架-支撑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第3层和第6层的层间位移角较大;罕... 以某新型半导体显示产业钢结构厂房备料区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厂房钢框架-支撑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第3层和第6层的层间位移角较大;罕遇地震下构件损伤主要集中在支撑,而结构底层角柱和中部楼层的边跨梁有轻微损伤;钢支撑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减小梁柱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支撑结构 抗震性能 动力时程分析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银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采用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计算桥梁系统易损性,结果表明:(1)支座在PGA为0.1g的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轻微破坏的概率分别为70%和85%,中等破坏的概率为40%和60%,说明支座横向先于纵向发生破坏;(2)当PGA<0.2g时,桥墩和桥塔均不会发生破坏,但随着地震动增大,桥墩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大于横桥向,桥塔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小于横桥向;(3)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在轻微破坏上下界最大差值分别为0.15和0.07,中等破坏为0.03和0.06,严重破坏为0.25和0.02,完全破坏为0.23和0.02,说明二阶界限法可明显减小上下界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易损性 数值分析 斜拉桥 损伤指标 动力时程分析 界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形状记忆合金减震系统的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9
作者 王晓冬 范金国 +2 位作者 王宇霄 郑越 姜宇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8,共12页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具有超弹性效应和形状记忆效应,被逐步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基于SMA材料的超弹性能,提出一种减震限位装置。将该装置通过销轴分别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相连,使其在水平方向发挥限位减震的作用,保...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具有超弹性效应和形状记忆效应,被逐步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基于SMA材料的超弹性能,提出一种减震限位装置。将该装置通过销轴分别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相连,使其在水平方向发挥限位减震的作用,保护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免遭破坏。首先通过进行SMA单索和减震限位装置的拟静力荷载试验,得到SMA拉索和减震限位装置的本构关系模型;随后选择一座主跨为360 m的斜拉桥,在OpenSeesPy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将采用0、5、10、15、20、30、40、50根SMA拉索的减震限位装置添加到斜拉桥模型,选取了7条远场和7条近场脉冲地震动进行了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MA拉索数量的增加,斜拉桥主梁最大位移依次减小,但主塔塔底最大曲率依次增加。当采用10根SMA拉索时,在远场和近场脉冲地震动作用下,主梁平均最大位移分别减小了51.8%和36.8%,塔底平均最大曲率分别增加了5.1%和16.0%,因此,可以通过增加较小主塔曲率的方法实现主梁位移的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动力分析 形状记忆合金 减震限位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各施工阶段受力影响的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损伤分析
10
作者 刘仕远 王慧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178,共11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输入Abaqus软件建立的结构模型中,并以等效荷载法提出的适用于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下主梁和主墩的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验证内力的吻合情况。基于规范反应谱生成10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别输入两组模型,以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是否考虑施工阶段受力情况的两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曲率延性系数为损伤指标划分损伤状态,基于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取得主墩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显示: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模拟的等效内力与各施工阶段的内力吻合较准确;相同地震动强度不同施工阶段下,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各损伤状态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随主梁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施工阶段桥梁的受力将会低估墩底、墩顶的损伤概率,同时高估墩梁固结处的损伤概率。损伤概率低估量在墩底沿纵桥向最大,且该低估量的大小也与主梁悬臂长度有直接关系,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施工阶段 受力影响 等效荷载法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叶丹 井彦林 陈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90,共12页
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与位移反应,模型结构应变反应,地表沉降及土与结构间动土压力。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效应、模型地基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及模型结构对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特征;归纳了不同峰值... 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与位移反应,模型结构应变反应,地表沉降及土与结构间动土压力。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效应、模型地基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及模型结构对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特征;归纳了不同峰值加速度及频谱特性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地基水平位移反应规律;并对模型体系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场观察及影像资料,对试验中模型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地震动向上传播时,模型地基加速度傅里叶谱低频部分增大,高频部分减小;在较大地震动下,土与结构动力作用较强,模型结构动力反应受周围土体控制;模型结构对地震动在地基中传播特性无显著影响;地震动具有一定方向性,且随着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大其方向性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及地下商业街等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动力分析 地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损伤破坏的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还毅 方秦 +1 位作者 陈力 柳锦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2-862,共11页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岩土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人工边界等相关理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动态响应与损伤破坏的二维、三维...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岩土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人工边界等相关理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动态响应与损伤破坏的二维、三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柱端设置隔震器的地铁车站结构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强震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土-地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比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地反映强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破坏特性,并与现场观测的破坏形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碟形弹簧和铅芯橡胶构成的三维隔震支座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在地铁车站中柱端部设置隔震支座可以大幅减小中柱的变形及损伤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地铁车站结构 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 损伤破坏 隔震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震减灾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动态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亚弟 李桂荣 杜景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5,共5页
本文研究了全国大中城市示范区防震减灾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化的有关问题,主要是针对未来新建房屋的特点,研究了未来新建砖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实用震害预测方法,给出了计算分析的简化方法和类比分析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 本文研究了全国大中城市示范区防震减灾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化的有关问题,主要是针对未来新建房屋的特点,研究了未来新建砖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实用震害预测方法,给出了计算分析的简化方法和类比分析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实现防震减灾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动态化,而且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 减灾 动态化 房屋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的地震损伤演化模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小珍 刘鸣 +2 位作者 杨得海 戴胜勇 肖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7-1214,1223,共9页
为评估大跨度钢拱桥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以一座铁路上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OpenSEES平台建立桥梁弹塑性纤维单元模型;接着选取“双参数”损伤指标和应变指标进行损伤评价;最后通过增量动力分析,从构件和全桥两个... 为评估大跨度钢拱桥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以一座铁路上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OpenSEES平台建立桥梁弹塑性纤维单元模型;接着选取“双参数”损伤指标和应变指标进行损伤评价;最后通过增量动力分析,从构件和全桥两个层面进行损伤评估,并对比两种指标对桥梁主要构件(钢管、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变形和能量的双参数损伤指标比应变指标的评价结果会严重1~2个等级;相比于地震波纵向作用,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在横向地震作用时损伤更小,在峰值加速度(PGA)为1.5g时全桥仍处于轻微损伤状态;3种类型构件中,钢管构件损伤数量较多但是损伤程度轻,钢管混凝土构件(拱脚)损伤较早但是损伤程度轻,钢筋混凝土构件(交界墩)损伤最为严重,在抗震设计时,应对相应位置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拱桥 损伤指标 增量动力分析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延性系梁的桥梁双柱墩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孙治国 华承俊 +1 位作者 司炳君 王东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研究设置延性系梁对减少桥梁双柱墩横桥向地震损伤的效果,基于OpenSees数值分析平台,建立了无系梁和设置延性系梁的双柱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拟静力和增量动力分析手段对2种双柱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研究,讨论了延性系梁设置... 为研究设置延性系梁对减少桥梁双柱墩横桥向地震损伤的效果,基于OpenSees数值分析平台,建立了无系梁和设置延性系梁的双柱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拟静力和增量动力分析手段对2种双柱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研究,讨论了延性系梁设置对双柱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性系梁提高了桥梁双柱墩横桥向的强度和刚度,地震作用下,系梁先于桥墩发生屈服,形成塑性铰并耗散地震能量,延缓了桥墩的损伤破坏过程,并减少了桥墩的曲率延性系数和墩顶的最大位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双柱墩 延性系梁 地震损伤控制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IDA的多龄期钢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山锁 张晓辉 +2 位作者 王晓飞 程洋 孙乐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6-276,共11页
利用气雾腐蚀箱对城市近海大气环境进行了模拟。对近海大气环境中不同锈蚀程度的钢材试件进行了拉伸试验,并获得了钢材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随失重率增大的退化规律。利用钢材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钢框架... 利用气雾腐蚀箱对城市近海大气环境进行了模拟。对近海大气环境中不同锈蚀程度的钢材试件进行了拉伸试验,并获得了钢材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随失重率增大的退化规律。利用钢材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钢框架结构的时变整体地震损伤模型。基于ABAQUS数值模拟,同时考虑结构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建立了4个不同龄期(0年、20年、35年、50年)6层钢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结构整体损伤为地震需求指标,对模型进行了随机IDA分析,并在IDA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多龄期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结构失效概率逐渐增大,且在同一损伤状态下,结构失效概率的增量也逐渐增大;龄期对结构失效概率的影响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龄期 时变地震损伤模型 不确定性 随机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50
17
作者 谷音 黄怡君 卓卫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7,共7页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破坏特征和易损位置,分析适用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损伤指标。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整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采用应变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支座损伤指标,绘...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通过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得到整体结构的破坏特征和易损位置,分析适用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损伤指标。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整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采用应变作为墩柱损伤指标,位移作为支座损伤指标,绘制了基于整体性能的全桥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损伤指标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典型施工阶段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石岩 张奋杰 +3 位作者 韩建平 李军 秦洪果 杨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9-95,共7页
大跨度桥梁施工周期长,在强震区施工期间经受地震的风险较高;以一座悬臂浇筑施工的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选取施工期间典型的五个T型刚构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并得到各个阶段的内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模拟主... 大跨度桥梁施工周期长,在强震区施工期间经受地震的风险较高;以一座悬臂浇筑施工的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选取施工期间典型的五个T型刚构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Civil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并得到各个阶段的内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模拟主梁关键截面真实内力状态的简化方法,基于OpenSees建立动力分析模型;通过输入10组具有向前方向效应和滑冲效应的三维近断层地震动记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桥墩顶部位移、位移延性系数、Park-Ang损伤指数和主梁位移、钢筋应变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各指标在桥梁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震反应与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处于典型施工阶段的桥墩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会发生较严重的地震损伤,且随着施工主梁悬臂段的增长桥墩的地震损伤更严重,横桥向损伤程度较纵桥向严重,纵桥向墩底损伤程度较墩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施工阶段 近断层地震动 增量动力分析(IDA) 地震反应 地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杰 杨杰 李晓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4-1250,共7页
进水塔结构作为水电站的进水建筑物,其抗震性能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以沙牌水电站的高耸独立进水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进水塔结构作为水电站的进水建筑物,其抗震性能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以沙牌水电站的高耸独立进水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进水塔塔顶位移、基底剪力及地震损伤历程。实例研究表明:耐震时程法可以较好地分析结构的抗震响应,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均值相匹配。耐震时程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动力强度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且计算结果精度好、效率高,为进水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法 进水塔 抗震性能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破坏研究概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焦双健 魏巍 冯启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42-46,共5页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是当前建筑抗震设计与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破坏过程研究的进展,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评价的定量描述方法,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是当前建筑抗震设计与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破坏过程研究的进展,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评价的定量描述方法,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过程模拟的最新研究动态,指出了地震工程研究领域中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模拟 非线性动力分析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