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捕捞技术和设备
1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20-22,共3页
940668 尼日利亚西南沿海个体地拉网作业的改进=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ons of arti-sanal coastal beach seine in South West Nigeris[刊,英]//ASFAI..—1993,23(3).—233尼日利亚个体渔民广泛使用的、上纲长度500~800米的沿海... 940668 尼日利亚西南沿海个体地拉网作业的改进=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ons of arti-sanal coastal beach seine in South West Nigeris[刊,英]//ASFAI..—1993,23(3).—233尼日利亚个体渔民广泛使用的、上纲长度500~800米的沿海大型地拉网的人力绞网作业经常受到人力缺少的影响,有关的一些渔民极大要求引进机械化动力绞车,以减少劳力需要。为了测定使用绞车进行机械化绞网作用需要的分力,对上纲长度588米的沿海典型地拉网进行了阻力测量,通过增大网袖的缩结系数(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技术 缩结系数 地拉网 seine 网袖 渔获 阻力测量 网衣 定置网 纲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在谓词一定是综合命题的谓词吗?——就Sein论题中实在谓词的理解与胡好商榷 被引量:5
2
作者 舒远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7,共11页
"Sein显然不是实在的谓词",是康德反驳本体论证明的著名论题。在《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一文中,胡好为了解决他所说的"实在谓词难题",即"实在谓词不是实在谓词"的表面冲突,把该论题解读为"... "Sein显然不是实在的谓词",是康德反驳本体论证明的著名论题。在《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一文中,胡好为了解决他所说的"实在谓词难题",即"实在谓词不是实在谓词"的表面冲突,把该论题解读为"主观综合的现实谓词"不是"客观综合的实在谓词"。胡好解决"实在谓词难题"的新方案难言成功:(1)他的基本框架来自于知性分析论,脱离了康德反驳本体论证明的语境,看不到该论题是针对本体论证明的小前提混淆"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而提出的;(2)他用新造的"现实谓词"代替康德所说的"实存谓词"没有必要,把"在与主词概念的关系中对一个对象的肯定"当作"现实谓词"也与康德原意不符;(3)他关于实在谓词是表达事物可能性的谓词的说法包含歧义,甚至有自相矛盾和自我否定的倾向。胡好"新方案"的失败表明:必须放弃从经验论出发理解"实在谓词"的做法,放弃"实在谓词是综合命题的谓词"这一基本预设,而要坚持对"实在谓词"作先验论的的解读,在先验神学的框架中把它与上帝的实在性联系起来,承认它就是诸如"全能的"等分析命题的谓词。更精确的文本分析表明:胡好的观点并无可靠的文本依据,他对我的观点的批评不能成立,他对"上帝是全能的"这个例句的处理也不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证明 Sein论题 实在谓词 分析命题的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研究的新视阈——评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第三版)
3
作者 新田滋 彭曦 《哲学分析》 2014年第3期14-18,196,共5页
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三版)日本版问世,这种坚实且高水准的集大成的著作实属罕见。但有一点希望与张一兵磋商。张一兵认为早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是一种作为人本主义的应该(S... 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三版)日本版问世,这种坚实且高水准的集大成的著作实属罕见。但有一点希望与张一兵磋商。张一兵认为早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是一种作为人本主义的应该(Sollen)的异化论,而中期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转化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论。其实,在早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概念不是作为"应该"(Sollen),而始终是作为"是"(Sein)来探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还极不成熟,但它为后来真正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就其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所展开的哲学批判而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本质问题进行了犀利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马克思》 异化 应该(Sollen) 是(S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训看为何要把Sein译为是
4
作者 李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关于Sein汉译的长久论争中,存在(有)派对是派的一大质疑是是没有存在(在场)的意思。本文从字源形训视角,比较有、在、存、是的古汉字字形原象,论证(1)有、在、存、是俱含原始在场之象,且各有千秋;(2)是通周易之大有卦,日正或日止实指... 在关于Sein汉译的长久论争中,存在(有)派对是派的一大质疑是是没有存在(在场)的意思。本文从字源形训视角,比较有、在、存、是的古汉字字形原象,论证(1)有、在、存、是俱含原始在场之象,且各有千秋;(2)是通周易之大有卦,日正或日止实指时中之象,惟在时中,才能维系真善美,悬止在大有-元亨之态;(3)要之,相比于有、在、存,是不仅同样明确葆藏原始在场之义,而且更能直摄真善美与时中之象,再者,倘若尤其考虑到海德格尔对Sein与时之本质关系的独特领会,是实乃Sein之最佳汉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有卦 日正 SEIN 时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n——诗歌形式本体论——郭沫若诗学二题
5
作者 傅勇林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4期69-72,共4页
郭沫若是诗人,亦是诗论家。他以诗歌创作独步诗坛,也以独具风神的诗学理论泽被后世。他学贯中西,海纳百川,深得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之精髓,又它山移石,易之攻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诗论。他是诗人与诗论家完美的统一,其诗如诗话,冲淡似... 郭沫若是诗人,亦是诗论家。他以诗歌创作独步诗坛,也以独具风神的诗学理论泽被后世。他学贯中西,海纳百川,深得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之精髓,又它山移石,易之攻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诗论。他是诗人与诗论家完美的统一,其诗如诗话,冲淡似修篁惠风,雄浑如长风过空;其诗论亦如其诗,字字珠玑,透溢着诗的灵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诗 SEIN 诗歌形式 中国现代诗论 诗论家 诗学理论 中国传统诗学 泽被后世 诗学传统 形式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