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最小值联合临床及影像特征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姿延 黄小华 +3 位作者 刘子熠 王渊 万夕瑶 蒋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小值(ADCmin)及临床和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3...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小值(ADCmin)及临床和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行子宫肌瘤HIFU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153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共153枚肌瘤纳入研究(单病例存在多个肌瘤取其肌瘤最大枚)。超声评估HIFU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缩小率,并将其分为疗效显著组(≥50%体积缩小,n=62)和非显效组(<50%体积缩小,n=91)。测量子宫肌瘤ADCmin和ADC平均值(ADC_(mean)),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筛选后建立临床影像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子宫肌瘤ADCmin和ADC_(mean)的预测效能,选择子宫肌瘤ADC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的量化指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结合构建联合模型。ROC评估ADCmin、临床影像模型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共筛出血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1WI增强信号程度三个因素建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ROC曲线显示ADCmin、ADC_(mean)的AUC值分别为0.75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7~0.828]、0.658(95%CI:0.570~0.746),DeLong检验结果表明ADCmin的预测效能高于ADC_(mean)(P<0.05)。临床影像模型及ADCmin与临床影像特征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11(95%CI:0.627~0.796)、0.816(95%CI:0.748~0.884),DeLong检验显示ADCmin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影像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min与临床及影像特征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ADCmin值(P<0.05)及临床影像特征模型(P<0.05)。结论ADCmin与临床及影像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立群 邹建中 邓凤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滋养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在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HIFU治疗子宫单发肌壁间肌瘤30例,分别于HIFU术前、术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检查,比较肌瘤周边滋养血管...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滋养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在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HIFU治疗子宫单发肌壁间肌瘤30例,分别于HIFU术前、术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检查,比较肌瘤周边滋养血管和子宫动脉PI及RI变化,并将术后3个月体积变化与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月及3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由术前的(40.92±28.58)cm^3降至(27.48±16.92)cm^3(P<0.001)和(15.57±17.72)cm^3(P<0.000 1),肌瘤HIFU术后即刻周边滋养血管RI增高(P<0.05),术后3个月滋养血管RI较1个月增高(P<0.01),术后1个月周边滋养血管PI增高(P<0.05),HIFU术后即刻较术前,术后3个月较1个月子宫动脉RI增高(P<0.001),PI增高不明显(P>0.05)。子宫肌瘤HIFU术后1个月周边滋养血管RI增加率与术后3个月体积缩小率呈正相关(r=0.42),术后3个月周边滋养血管RI增加率与之呈正相关(r=0.33)。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HIFU术后1月肌瘤周边滋养血管RI是预测早期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子宫肌瘤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消融不同T2WI信号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组织声学性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非 冉剑波 +3 位作者 黄浩然 王正义 徐杰 李发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衰减和声速的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5个。对患者术前行MR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3种类型。采用插入取代式脉冲传输法测量肌瘤标本... 目的探讨HIFU消融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衰减和声速的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45个。对患者术前行MR检查,根据T2WI信号强度将肌瘤分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3种类型。采用插入取代式脉冲传输法测量肌瘤标本的声速和声衰减。结果 45个子宫肌瘤标本中,T2WI低信号肌瘤7个,等信号肌瘤9个,高信号肌瘤29个,其组织声速分别为(1 597.86±15.17)m/s、(1 586.70±10.83)m/s、(1 576.57±10.06)m/s,低、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声衰减分别为(4.03±1.34)dB/cm、(2.54±1.17)dB/cm、(1.04±0.66)dB/cm,低和等信号肌瘤组织与高信号肌瘤组织、低信号肌瘤组织与等信号肌瘤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WI低、等、高信号子宫肌瘤组织声速、声衰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磁共振成像 声速 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HIFU术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雅姣 肖智博 +2 位作者 吕富荣 刘梓菀 黄浩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8月初次行HIFU治疗的13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盆腔MRI及临床资料,记录子宫肌瘤特征及HIFU治疗参数。结果 36例(27.1%)患者在HIFU术...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8月初次行HIFU治疗的13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盆腔MRI及临床资料,记录子宫肌瘤特征及HIFU治疗参数。结果 36例(27.1%)患者在HIFU术后MRI观察到骶骨异常信号。单因素分析中,骶骨MR异常信号与肌瘤骶骨距离、HIFU治疗总能量和辐照时间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肌瘤骶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OR值为0.918,95%CI 0.868~0.971。结论肌瘤骶骨距离、HIFU辐照时间及治疗总能量与骶骨MR异常信号的出现密切相关,且肌瘤骶骨距离是骶骨MR异常信号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骶骨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WI和CE-T1WI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承蔚 肖智博 +1 位作者 何智敏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1,共7页
目的 探究基于T2WI和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 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术前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 目的 探究基于T2WI和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 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在术前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确诊并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两名医师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充分消融组(非灌注体积比≥80%)与非充分消融组(非灌注体积比<80%),并使用Kappa检验分析两人分组结果的一致性。然后,将所有患者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40)和测试集(n=60)。在T2WI和CE-T1WI上利用ITK-SNAP软件勾画子宫肌瘤的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双样本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筛选,两个序列的特征共同用于后续模型构建。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轻量梯度提升机作为基础学习器,分别构建基础模型(A、B、C、D),logistic回归作为元学习器构建集成模型,并进行5折交叉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各模型性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肌瘤体积、肌瘤类型、T2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均匀性、CE-T1WI信号强度、CE-T1WI信号均匀性)。结果 充分消融组患者172例,非充分消融组患者128例,对两名医师的患者分组结果进行Kappa检验后,Kappa值为0.939(P<0.001)。经过特征筛选,在T2WI和CE-T1WI中分别保留了14个和5个特征。所构建的A、B、C、D四个基础模型的在测试集上5折交叉验证的AUC均值分别为0.832、0.863、0.861、0.880。使用5种算法构建的集成模型AUC均值提升至0.92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肌瘤体积、肌瘤类型、T2WI信号均匀性和CE-T1WI信号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测试集中肌瘤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T2WI和CE-T1WI所构建的联合序列影像组学集成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疗效预测 高强度聚焦超声 影像组学 集成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锦文 何月明 +2 位作者 张婷 关玉宝 戚莹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及以上为消融显著,分析肌瘤术前全瘤纹理参数与术后消融效果的相关性,使用3D-slicer软件勾画容积感兴趣区(VOI),PyRadiomics提取867个组学特征,采用MaZda软件内置FPM(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联合)法保留30个最优特征,使用最小绝对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降维得到最优的纹理特征,并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性能,绘制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LASSO最终选择得到9个最优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33、0.926、0.651,验证集中对应的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29、0.667、0.944;决策曲线在组学特征训练集、验证集中的净收益分别为14.1和13.5。结论:采用MR放射组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术前预测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有较大价值,预测效果好,可为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评估及术前患者选择提供个性化及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局部全局信息的区域自适应局域化快速活动轮廓模型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祥云 袁志勇 +3 位作者 郑奇 童倩倩 赖虔葑 张贵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4-1476,共13页
针对HIFU超声图像中子宫肌瘤的分割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引入局部全局信息的区域自适应局域化快速活动轮廓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图像的局部全局信息形成局部全局力,并依据演化曲线上各点周围的灰度分布均匀程度动态地决定图像的... 针对HIFU超声图像中子宫肌瘤的分割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引入局部全局信息的区域自适应局域化快速活动轮廓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图像的局部全局信息形成局部全局力,并依据演化曲线上各点周围的灰度分布均匀程度动态地决定图像的局部全局信息和形状约束信息的使用范围,克服了HIFU子宫肌瘤超声图像分割中的初始化轮廓敏感性问题.该模型通过利用该灰度分布信息自适应地改变局域区域的半径大小,进而在活动轮廓曲线演化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局域化区域范围,提高了分割的准确性及曲线的演化效率.最后在演化曲线上通过使用同一局部区域计算相邻像素的局域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分割效率,最终实现了HIFU子宫肌瘤超声图像的准确高效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克服了HIFU子宫肌瘤超声图像分割的难题,相较于最近提出的MSLCV模型,获得了更准确高效的分割结果,且平均计算效率提高了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子宫肌瘤超声图像分割 活动轮廓模型 局部全局信息 自适应局域化 MSLCV模型 水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梅莹 程杰军 +1 位作者 万晓燕 狄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超声造影(CEUS)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疗效的评估效果,为HIFU治疗患者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4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超声造影(CEUS)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疗效的评估效果,为HIFU治疗患者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49例子宫肌瘤患者(288个子宫肌瘤),分别用CEUS和增强MRI检查对HIFU治疗前子宫肌瘤的血供进行预估;并在HIFU治疗后通过两名观察者CEUS评估即刻疗效,以排除人为干扰;对HIFU治疗后即刻CEUS与增强MRI检查的疗效评估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术前增强MRI检查中子宫肌瘤病灶最大血管直径,预估HIFU治疗疗效。结果:(1)HIFU治疗前,增强MRI和CEUS评估子宫肌瘤血供的AUC分别为0.717和0.769,一致性好(Kappa 0.738,P<0.001);但在T2WI低信号的病例中仍可见CEUS血供丰富的Ⅲ级(23例)和Ⅳ级(4例)肌瘤。(2)HIFU治疗后,两名观察者CEUS疗效评估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 0.933,P<0.001)。(3)HIFU治疗后,两种方法评估的符合率86.11%(248/288),疗效评估的一致性好(Kappa 0.716,P<0.001);但在评估有差异的40个子宫肌瘤中,有31个CEUS评估值高于MRI、9个CEUS评估值低于MRI。(4)HIFU治疗前增强MRI病灶中血管最大直径的Youden指数为1.75 mm,直径<1.75 mm时,肌瘤完全消融率高(AUC 0.990,P<0.001)。结论:HIFU治疗前评估病灶时,可采用增强MRI结合CEUS的方法以达到全面准确地评估,且在增强MRI病灶中血管最大直径<1.75 mm的肌瘤完全消融率高;HIFU治疗后,CEUS可随时进行情况观察,而增强MRI检查更能全面显示消融后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集超声刀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韩雨 孙成凤 +4 位作者 王习 管玥 吴准 王滨 王锡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对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术前、术后子宫肌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数值变化进行分析,讨论DTI评估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的意义。方法 25例患者共30个子宫肌瘤于HIFU刀治疗前后行DTI成像检查。记录并对比HIFU刀治疗前后子宫肌瘤ADC值、FA... 目的对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术前、术后子宫肌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数值变化进行分析,讨论DTI评估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的意义。方法 25例患者共30个子宫肌瘤于HIFU刀治疗前后行DTI成像检查。记录并对比HIFU刀治疗前后子宫肌瘤ADC值、FA值、VRA值和T2-weighted trace值。结果HIFU刀治疗后,动态增强示子宫肌瘤无血供。FA、VRA图显示子宫肌瘤信号较术前降低。HIFU刀术前、术后子宫肌瘤ADC值、T2-weighted trac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VRA值低于术前(P<0.05)。结论 DTI中的FA、VRA数值可以反映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微观结构差异,对子宫肌瘤HIFU刀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hi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残余瘤组织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转归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娟 陈文直 +4 位作者 陈锦云 胡亮 刘政 唐良萏 王智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残余瘤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转归。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例子宫肌瘤患者(77个肌瘤)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根据超声消融后1个月内所测体积消融率(消融率),将7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24例):消融率... 目的:研究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残余瘤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转归。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例子宫肌瘤患者(77个肌瘤)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根据超声消融后1个月内所测体积消融率(消融率),将74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24例):消融率>90%;B组(28例):消融率70%~90%;C组(22例):消融率<70%。MRI监测三组治疗后1、3、6、12个月残余瘤组织的体积变化,随访超声消融治疗后靶肌瘤的再治疗情况。结果:1)治疗后1、3、6、12个月所测残余瘤组织平均体积,消融率>90%组分别为(3.18±1.70)cm3、(1.88±0.99)cm3、(1.00±0.54)cm3、(0.44±0.20)cm3,呈明显缩小趋势(P<0.01)。消融率70%~90%组为(6.72±3.06)cm3、(7.41±4.67)cm3、(5.19±3.91)cm3、(4.75±3.17)cm3,呈现缩小趋势(P<0.05)。消融率<70%组为(17.95±8.85)cm3,(22.10±13.30)cm3、(23.31±13.37)cm3、(23.93±12.85)cm3,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2个月再次治疗情况:消融率>90%者,无一例在治疗后12个月内需要再次干预治疗,消融率70%~90%者及消融率<70%者分别有10.7%及54.5%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内再次行超声消融或手术治疗。结论:超声消融率≥70%组的残余瘤组织的体积在术后12个月内呈明显缩小转归趋势,并且治疗后靶肌瘤的再干预情况明显少于消融率<70%组。消融的体积越大,再治疗的机会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子宫肌瘤 残余瘤组织 核磁共振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松 黎克全 +5 位作者 吴庆蓉 何佳 黄国华 何敏 张瑞涛 张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情况及未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遂宁中心医院及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妇产科超声消融治疗中心从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接受咨询的729例患者。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情况及未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遂宁中心医院及重庆市涪陵区中心医院妇产科超声消融治疗中心从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接受咨询的729例患者。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后,再进行机载超声模拟定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临床检查以进一步排除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结果:33.5%(244/729)的患者最终接受了超声消融治疗。未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原因包括:治疗意愿不强(36.2%;264/729);不适合超声消融治疗(12.5%;91/729);选择妇科手术(12.3%;90/729);超声消融设备局限(1.6%;12/729);经费问题(3.3%;24/729)。结论:目前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比例不高,要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提高超声消融的知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子宫肌瘤 无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一年随访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松年 苏洪英 +5 位作者 赵杨 孙文阁 吴文颖 卢涛 牛蒙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刀(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1年随访结果。方法 对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区域体积,评价治疗安全性及病灶消融情... 目的 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刀(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1年随访结果。方法 对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区域体积,评价治疗安全性及病灶消融情况。术后1年随访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蛳 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统计患者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完成子宫肌瘤MRI复查,对比肌瘤前后体积变化。结果 对全部21例患者的23个子宫肌瘤成功进行了MRgFUS治疗,平均每例耗时3 h 50 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无灌注体积百分比62.86%(25% ~ 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1年随访,平均SSS降低68.79%,复查MRI显示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RgFUS无创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聚焦超声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引导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符忠祥 王伊 许永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评估与比较MRI引导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能量效率、时间效率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 HIFU)治疗10例13个完全消融子宫肌瘤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USg HIFU)治... 目的:评估与比较MRI引导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能量效率、时间效率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 HIFU)治疗10例13个完全消融子宫肌瘤和超声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USg HIFU)治疗22例28个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数据,评估和比较这两种影像方式引导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时间和速度、超声辐照时间、超声释放功率和能量、能效因子和治疗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MRg HIFU和USg 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时间、超声辐照时间、超声治疗功率、超声治疗剂量、能效因子(EEF)及治疗速度分别为174.5±42.2min和114.4±39.2min,24.7±9.0min和19.4±6.8min,310.2±62.5W和391.6±16.6W,483.0±248.2 k J和463.2±156.4k J,5.1±3.0k J/cm3和6.8±5.2 k J/cm3及42.2±25.6 cm3/h和70.9±41.9cm3/h。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和磁共振引导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均是安全的,且超声治疗能量效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但USg HIFU在治疗时间效率上优于MRg HI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WAN评估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成凤 韩雨 +5 位作者 吴准 王习 常光辉 门永超 王滨 王锡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61-2764,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术后增强型T_2*加权血管成像(ESWAN)信号的变化,探讨ESWAN的应用价值。方法 HIFU术前、后1 d对子宫肌瘤行常规MRI和ESWAN成像,测量ESWAN参数值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肌瘤HIFU术前和术...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术后增强型T_2*加权血管成像(ESWAN)信号的变化,探讨ESWAN的应用价值。方法 HIFU术前、后1 d对子宫肌瘤行常规MRI和ESWAN成像,测量ESWAN参数值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肌瘤HIFU术前和术后的幅度值分别为1624.59±53.07和1750.13±39.81,相位值为(0.12×10^(-2)±0.81×10^(-2))Hz和(0.25×10^(-2)±0.10)Hz,R_2*值为(27.69±1.27)Hz和(24.19±1.20)Hz,T_2*值为(34.66±2.07)ms和(36.46±2.14)ms。HIFU术后,幅度值、相位值和T_2*值升高(P=0.04、P=0.91和P=0.45),R_2*值降低(P=0.02)。结论 ESWAN有助于评估子宫肌瘤HIFU术后的组织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多回波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英文)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永华 陈文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9-968,共10页
目的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 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1.4)c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 目的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 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1.4)c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经MRg 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15.7%(范围33.8%~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0.8)h(范围1.0~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2.1)J/mm^3(0.7~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7.1下降至16.6±9.0和8.1±3.4(P〈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10.2%、59.1%±9.0%和93.3%±3.1%(P〈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俊海 +3 位作者 石海峰 周慷 苏佰燕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71-579,共9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是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手段,其以MRI为引导,精准地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瘤体组织,产生65~85℃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失活、细胞...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是一种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手段,其以MRI为引导,精准地将超声波聚焦于肌瘤瘤体组织,产生65~85℃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失活、细胞凋亡并凝固坏死,在精准消融肌瘤组织的同时避免损伤治疗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子宫肌瘤的MRgFUS治疗水平,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微创治疗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对比剂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鲁仁财 赵卫 +1 位作者 易根发 姚瑞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_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_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 目的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_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_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相关参数(治疗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和疗效相关指标(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结果 T_2WI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体积消融率分别为(84.83±18.49)%、(78.72±17.76)%、(71.11±23.87)%,能效因子分别为(6.87±7.77)J/mm^3、(7.99±6.58)J/mm^3、(12.93±9.38)J/mm^3,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2±54.45)min、(153.86±66.04)min、(141.50±69.56)min,T_2WI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共出现下腹痛6例(6/64,9.4%),全身酸麻3例(3/64,4.7%),下肢麻木1例(1/64,1.6%),所有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六氟化硫微泡联合HIFU对T_2WI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疗效优于高信号子宫肌瘤,低信号子宫肌瘤治疗时间较等信号、高信号子宫肌瘤短,六氟化硫微泡是HIFU安全有效的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对比剂 微泡 磁共振成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早期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魏庆 陈锦云 +3 位作者 刘一诺 莫绍江 张蓉 陈文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的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损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且术前、术后MRI资料完...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的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损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且术前、术后MRI资料完整的患者671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400例。根据术后3 d内的MRI图像,造影剂注射后120 s内始终无强化确定为损伤,观察损伤的形态特点并测量其范围。结果子宫肌瘤所在肌壁的浆肌层无损伤表现为完整的环状强化,有损伤表现为强化局部缺损。浆肌层损伤者90例(22.50%),浆肌层损伤范围为3.9~66.3(25.9±14.8)mm。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为(86.91±17.78)%,高于未发生浆肌层损伤者[(80.93±16.25)%,P<0.05];子宫浆肌层损伤多发生于声通道的前场,也可发生于近骶骨的位置。浆膜下肌瘤浆肌层损伤发生率(43.09%)高于肌壁间肌瘤(14.18%,P<0.05),且浆膜下肌瘤子宫浆肌层损伤范围[(26.8±15.5)mm]高于肌壁间肌瘤[(24.6±14.0)mm]。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0例子宫浆肌层损伤患者中,均无阴道持续出血、血尿、血便等表现。HIFU术后3、6个月随访MRI,显示子宫浆肌层强化完整。结论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早期会出现MRI可见的子宫浆肌层损伤,且损伤位置多发生与声通道的前场,未出现相关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损伤 安全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