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基——基于企业文化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袁柏乔 肖啸空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本文致力于完善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出了完整的企业"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指标体系内核,指出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本文致力于完善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出了完整的企业"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指标体系内核,指出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扬弃"、"同步运作"和"相互理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为主线"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基 企业文化 求同存异 企业行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之路的外交抉择--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发展探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志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8,共12页
中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所体现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表明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彰显一个具有亲和力、领导力的大国的形象。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和平共处到求同存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外交路线中的重要理念,面临着不同的... 中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所体现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表明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彰显一个具有亲和力、领导力的大国的形象。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难看出,从和平共处到求同存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外交路线中的重要理念,面临着不同的主张和理念的竞争与挑战。基于阶级斗争话语的革命路线在那段时间不仅活跃于内政问题上,也经常在外交领域居于主流地位。在妥协与斗争之间的方向选择,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和目标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实践证明,强硬的斗争姿态会使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孤立,失去与各国的交流机会;柔和共存的姿态则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更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利益。不同外交立场对于中国大国道路的影响,至今仍然有着鲜明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而不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傅建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和而不同"是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层思考,关注体育新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存在状态,试图在传统与现代的诸多相互对立的课程理论观点之间寻找平衡,倡导依... "和而不同"是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层思考,关注体育新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存在状态,试图在传统与现代的诸多相互对立的课程理论观点之间寻找平衡,倡导依据"和而不同"的价值原则来处理学校体育课程的各种矛盾关系,为体育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新课程改革 “和而不同” 理论支持 课程理论 价值取向 观点 多相 处理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化异化的翻译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跃 王乐韬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51-53,共3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活动,即在不同语言之间寻求意义的对等或者接近。受归化与异化之争的影响,翻译教学在策略研究、方法选择、过程设计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多遵从文化差异、多关注译者和读者,树...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活动,即在不同语言之间寻求意义的对等或者接近。受归化与异化之争的影响,翻译教学在策略研究、方法选择、过程设计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多遵从文化差异、多关注译者和读者,树立"求同存异"意识,可以避免跨文化信息交流传播不全面和偏颇而造成误译和误导,进而不断地扩展译者的视野,提升译文在文化交流中的可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翻译教学 实践研究 求同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二共识”的意义与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嘉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6,共5页
2012年11月是"九二共识"达成二十周年,文章围绕二十年来两岸各方就"九二共识"引发的三个争端,阐明"九二共识"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在于: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两岸处理政治分歧的路径与方... 2012年11月是"九二共识"达成二十周年,文章围绕二十年来两岸各方就"九二共识"引发的三个争端,阐明"九二共识"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在于: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两岸处理政治分歧的路径与方法;确立了两岸寻求统一的政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二共识” 求同存异 一中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循环”理论背后的“他者”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3,152-153,共5页
"他者",既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异性,又指本体论意义上的外在性。在"语词—文本"与"文本—历史语境"阶段,"他者"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异性得到普遍重视,诠释一度被视为理解"他者"的技术或... "他者",既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异性,又指本体论意义上的外在性。在"语词—文本"与"文本—历史语境"阶段,"他者"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异性得到普遍重视,诠释一度被视为理解"他者"的技术或艺术。在"传统—理解主体"阶段,"他者"本体论意义上的外在性得到彰显。可见,诠释循环的良性展开,既是对认识论意义上的"他者"的求同,又是对本体论意义上的"他者"的存异。如何确保本体与认识不相互僭越,和谐共存,仍是诠释学需要面对的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循环 他者 认识论 本体论 求同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伟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0,共8页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异” “趋同” 国家干预主义 新经济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百家纷呈与思维差异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6,共5页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百家 思维差异 求异趋同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野下海运承运人“绕航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冲突与协调
9
作者 徐峰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推动"一带一路"海上贸易顺利开展,对于沿线各国海上运输法的冲突应予以协调。就绕航行为而言,一部分国家加入《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与《汉堡规则》,或将其转换为国内法适用,承运人承担海商法上的"绕航责任"... 为推动"一带一路"海上贸易顺利开展,对于沿线各国海上运输法的冲突应予以协调。就绕航行为而言,一部分国家加入《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与《汉堡规则》,或将其转换为国内法适用,承运人承担海商法上的"绕航责任";另一部分沿线国家并未制定海上货运法,或未在货运法中设定绕航条款,承运人承担民商法上的"过错责任"。从"归责原则"与"免责事由"两方面分析,"绕航责任"比"过错责任"更轻,体现了法经济学上的效率性。我国应加入《鹿特丹规则》,将其作为区域性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或在《海商法》修改时,在保留原有绕航条款的基础上,并入公约相关规定,实现"求同存异"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航责任 过错责任 归责原则 免责事由 求同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