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干强度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兴海 隋立龙 +3 位作者 陆志民 王芳 杨雨春 罗也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 为探讨截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2017年在通化县三棚林场19年生红松人工林内设置了4个截干强度(截干3轮枝、截干4轮枝、截干5轮枝,CK),2022年和2023年分别对所有处理下结实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后,红松结实株率、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红松单个球果平均质量无明显变化。截干3轮枝时,红松结实株率最高,比CK提高了145.56%;截干5轮枝时,单株平均球果数量和产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300.34%和46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截干强度 结实株率 单株平均球果数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玉米品种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与筛选
3
作者 刘粤阳 闫海燕 +4 位作者 张琦 高志佳 温君 李素军 赵宸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1-23,27,共4页
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作物的耐旱性,种子萌发期是评价作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时期。为筛选出耐旱玉米品种,以清水作对照,用高渗溶液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3个玉米品种进行发芽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发芽率... 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作物的耐旱性,种子萌发期是评价作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时期。为筛选出耐旱玉米品种,以清水作对照,用高渗溶液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3个玉米品种进行发芽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发芽率、芽长、根长、须根数4个指标,以鑫禾528的抗旱性最强,其次为珍棒511和中科玉509。该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其在后期生长过程中的抗旱性,为生产上选用抗旱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种子萌发期 发芽率 芽长 根长 须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12种杜鹃花属植物的果实形态、种子数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炳扬 缪晶 +1 位作者 盛束军 吴欢笑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variation in fruit shape, size and its seed number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lativity of length and diameter of fruit to seed number for 12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from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 In this paper, the variation in fruit shape, size and its seed number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lativity of length and diameter of fruit to seed number for 12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from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fruit shape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12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L.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seed number varied in different species. \%Rhododendron ovatum\% had the highest seed setting efficiency, followed by the species of Subgen \%Tsutsusi\%. The variation of seed number among the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species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frui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ed number in fruits and the length, diameter of fruit in most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morphology might be an important character in systematic studies of \%Rhododendron\%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颗粒形态 种子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播机的排种数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一平 花有清 +1 位作者 林■ 陈丽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4,共4页
为了突破水稻直播机(稀条播机)工况监测研究的瓶颈,对排种器非单粒排种条件下的排种数检测方法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输种管接头将较密集的种子流完全分散,使部分种子通过检测截面的时刻错开;然后将检测截面分成3个检测区,使得两粒以上种... 为了突破水稻直播机(稀条播机)工况监测研究的瓶颈,对排种器非单粒排种条件下的排种数检测方法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输种管接头将较密集的种子流完全分散,使部分种子通过检测截面的时刻错开;然后将检测截面分成3个检测区,使得两粒以上种子同时通过同一检测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分区对排种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加接输种管接头时,漏检率高达16.7%;加接头但检测不分区时,漏检率降低到6.81%;加接头分3个检测区时,漏检率降低到1.45%.从而解决了电子技术无法解决的非单粒排种条件下排种数检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直播机 工况监测 传感器 排种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授粉时间和次数对黑皮冬瓜人工杂交制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武鹏 万正林 +3 位作者 刘朝安 邓杰玲 李立志 邓俭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5-46,共2页
以黑皮冬瓜为材料,探讨不同授粉时间和次数对冬瓜人工杂交制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当天上午8:00授粉,其座瓜率最高,但上午9:00授粉的单瓜种子数最多;试验结果还表明,授粉次数对种子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上午(8:00~10:00)进行两... 以黑皮冬瓜为材料,探讨不同授粉时间和次数对冬瓜人工杂交制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当天上午8:00授粉,其座瓜率最高,但上午9:00授粉的单瓜种子数最多;试验结果还表明,授粉次数对种子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上午(8:00~10:00)进行两次重复授粉能大幅度提高单瓜种子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 人工授粉 座瓜率 种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北疆夏大豆荚粒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江华 苏丽丽 +4 位作者 张永强 李亚杰 徐文修 赵有来 胡春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6,166,共5页
采用大区试验设计,研究滴灌条件下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四种耕作方式对北疆复播大豆的农艺性状、单株荚数、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每荚粒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表现为土壤实施耕作处... 采用大区试验设计,研究滴灌条件下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四种耕作方式对北疆复播大豆的农艺性状、单株荚数、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每荚粒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表现为土壤实施耕作处理均优于免耕,其中以翻耕覆膜的效果最好,翻耕次之;单株荚数和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因耕作方式而异,翻耕覆膜、翻耕、旋耕的主要分布于主茎的中层和上层,免耕的主要分布于主茎中层和下层;不同荚粒的数量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2粒荚和3粒荚的数量是构成不同耕作方式单株产量的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和r=0.98**;各类荚的数量均以翻耕覆膜的最多,使得其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数量均最多,与其它各处理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其产量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的增产7.43%、10.85%和1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滴灌 耕作方式 农艺性状 荚粒空间分布 荚粒数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晓鹏 莫彦 +2 位作者 吕玉平 王则玉 谢香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探索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播种量。【方法】本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应监测基地进行,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分别为796 mm(W1)、938 mm(W2)、1 059 mm(W3),每穴直播粒数设为每穴8粒(D1)、14粒(... 【目的】探索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播种量。【方法】本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应监测基地进行,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分别为796 mm(W1)、938 mm(W2)、1 059 mm(W3),每穴直播粒数设为每穴8粒(D1)、14粒(D2)、20粒(D3)3个水平,观测比较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交互作用以组合W3D1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3.46 cm、8.46和2 962.67 g/m^2,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W3D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 789.00 kg/hm^2,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W3D1水分利用效率为最优组合达到0.65 kg/m^3。每穴直播粒数为8粒时,与W1、W2处理相比,W3处理产量增幅为54.95%、30.24%;W3处理中,D1处理与D2、D3处理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9.11%、23.9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W3D1组合灌溉水量及每穴直播粒数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稻 灌水量 生长发育 产量 直播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澍 程蛟文 +2 位作者 崔峻杰 李卫鹏 胡开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9X期48-52,共5页
以苦瓜自交系29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模型),由主基因和多... 以苦瓜自交系29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表现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单瓜种子数 种皮颜色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植株动态变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彦华 王成章 +3 位作者 李德锋 郑爱荣 齐胜利 李冠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本研究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数量动态、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 本研究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数量动态、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播量的越冬率无显著性变化(P>0.01);但不同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有差异,在85.53%~98.24%之间,其中秋眠和半秋眠苜蓿品种的越冬率都显著高于非秋眠品种,从安全越冬考虑,在河南省宜栽培秋眠和半秋眠品种。(2)播种量对植株数量动态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植株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第一生长年非常明显,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3种播种量的植株数量均呈现出第一生长年急剧下降、第二生长年缓慢下降、第三生长年趋于平稳一致的变化态势;植株数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年际间变化的规律不因品种而改变。(3)播种量对年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1),但干物质产量有随播种量增加不断提高的趋势;播种量对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其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4)不同品种对干物质产量和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以先行者最适合在郑州地区种植;播量在22.5~30.0kg/hm2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河南以种植半秋眠品种为宜,不同播量的苜蓿品种其植株数都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最后恒定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生产目的和播种量选择适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种量 植株数 干物质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和株高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彦华 李德锋 +4 位作者 齐胜利 王成章 高永革 郑春雷 李鹏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90,共8页
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分枝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旨在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苜蓿的播种量不同对其1、2级分枝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不同品种之... 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分枝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旨在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苜蓿的播种量不同对其1、2级分枝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不同品种之间分枝数差异也多不显著;从不同年度看,不同品种的1、2级分枝数均表现出2014年>2013年>2012年的变化趋势。2)不同品种间2级/1级分枝数比值,2012和2013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绝大部分显著高于2014年。3)播种量对植株高度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品种的植株高度表现出30.0kg/hm^2<22.5kg/hm^2<15.0kg/hm^2的趋势。因此,适当减少紫花苜蓿播种量对1、2级分枝数没有影响,但提高了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种量 分枝数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帧种子数识别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爱琴 王玉顺 +1 位作者 聂永芳 逄明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173,194,共4页
首先,介绍了采用机器视觉的精播排种器性能检测方法;然后,在对获取样本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完成帧种子数的识别,利用采样频率和排种频率之间的关系,构造了帧种子数、帧型孔数和型孔种子数频数统计模型,计算出排种器性能指标。试验表明... 首先,介绍了采用机器视觉的精播排种器性能检测方法;然后,在对获取样本图像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完成帧种子数的识别,利用采样频率和排种频率之间的关系,构造了帧种子数、帧型孔数和型孔种子数频数统计模型,计算出排种器性能指标。试验表明,此方法检测误差小,速度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帧种子数 帧型孔数 型孔种子数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基本苗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文明 于振文 魏守江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kg/hm^2干物质积累...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kg/hm^2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N1处理)和300kg/hm^2(N3处理)时,666.7m2基本苗在10万(M1处理)至15万(M2处理)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当施氮量为240 kg/hm^2(N2处理)时,666.7m2基本苗10万和15万两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前者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后者.本试验中,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以M1N2和M2N1处理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量 基本苗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份彩色马铃薯亲本材料的杂交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承金 瞿勇 +1 位作者 李大春 沈艳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71-10773,共3页
[目的]对引进的10份彩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以确定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试验材料种植在塑料大棚内,母本在07:00~11:00、16:00~18:00去雄。授粉于08:00~11:00进行,授粉后标明组合名称、日期... [目的]对引进的10份彩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以确定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试验材料种植在塑料大棚内,母本在07:00~11:00、16:00~18:00去雄。授粉于08:00~11:00进行,授粉后标明组合名称、日期及授粉花数。浆果成熟后统计浆果数及种子数。[结果]10份彩色马铃薯亲本材料均可在杂交育种中直接利用。AC0106、AC0131、紫云1号、AC0324、AC0391等宜作母本利用,其中,紫云1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48.8%,平均单果种子数76粒;AC1079、AC0338、AC0082、AC0849、AC0099作父本时有较高的组合成功率和坐果率,单果种子数亦较多,较之其作母本有较强的优势。其中,AC0082作父本,平均坐果率65.0%,平均单果种子数128粒。[结论]该研究可为10份彩色马铃薯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亲本 杂交 坐果率 单果种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果实性状与种子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春海 吕庆芳 《中国南方果树》 1997年第3期6-8,共3页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经辐射处理后的几个柑桔品种的群体果实性状与种子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株着果量、果实大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高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曲线表现双...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经辐射处理后的几个柑桔品种的群体果实性状与种子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株着果量、果实大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中种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现高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曲线表现双峰型。分析认为,对于有核品种而言,要获得丰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果实性状 种子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蕾期叶面喷素对紫云英籽粒数和籽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春增 郑春风 +5 位作者 聂良鹏 张琳 张济世 吕玉虎 李本银 曹卫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3,共8页
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清水为对照,通过花期和成熟期对紫云英主茎不同花序位的花序结实性状测定,研究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PP_(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 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清水为对照,通过花期和成熟期对紫云英主茎不同花序位的花序结实性状测定,研究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PP_(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云英籽粒数和籽粒重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和应用调控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喷素处理均能提高紫云英不同花序位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增加紫云英不同花序位的籽粒数和籽粒重。各喷素处理对紫云英各花序位籽粒数的促进效果以NCD处理最佳,其中,基、中、顶部花序位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79%、29.35%、71.25%;对不同花序位籽粒重的促进效果也以NCD处理最佳,其中,基、中、顶部花序位籽粒重较对照分别提高27.18%、28.65%、71.05%。分析产量构成发现,现蕾期喷施NCD、PP_(333)、BR、6-BA、AOS处理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29.73%、22.02%、19.02%、10.52%、10.01%,以NCD处理产量最高,达601.37 kg·hm^(-2)。其中,PP_(333)、6-BA处理增粒效果显著,而对籽粒增重效果不明显;BR、AOS处理籽粒增重效果显著,而对增粒效果不明显;NCD处理增粒增重效果均显著。综上,在现蕾期叶面喷素可显著促进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增加,以NCD作用效果最优,PP_(333)、BR、6-BA、AOS依次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叶面喷素 籽粒数 籽粒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石苣苔和盾叶粗筒苣苔的种子萌发及染色体数目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大克 鲁元学 +1 位作者 石景峰 管开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cuciforus)和盾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gipes)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滤纸搭桥培养皿内萌发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特性;发现吊石苣苔在萌发过程中种皮颜色逐渐变淡,... 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cuciforus)和盾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gipes)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滤纸搭桥培养皿内萌发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特性;发现吊石苣苔在萌发过程中种皮颜色逐渐变淡,胚根的顶端优势不明显;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可消除二者萌发过程中的霉变现象;吊石苣苔种子成活率最高为95.00%,盾叶苣苔的45.00%。并观察了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吊石苣苔的为2n=32,盾叶粗筒苣苔的为2n=34,其中盾叶苣苔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石苣苔 盾叶粗筒苣苔 种子萌发 染色体数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在产量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玉华 杨国保 +2 位作者 吴琳 吴宇 朱国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油89306组合分离世代的研究表明,该组合存在3种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即下阔叶—上阔叶、下阔叶—上窄叶和下窄叶—上窄叶。以下阔叶—上阔叶和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最大,且两类型间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下窄叶—上窄叶... 对油89306组合分离世代的研究表明,该组合存在3种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即下阔叶—上阔叶、下阔叶—上窄叶和下窄叶—上窄叶。以下阔叶—上阔叶和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最大,且两类型间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下窄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以下窄叶—上窄叶类型的每荚粒数最多,下阔叶—上阔叶类型的每荚粒数最少。在本研究所处旱涝频繁的黄淮南部地区,以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育种效果最好,并从本类型的研究材料中成功地选育出高产夏大豆新品种中豆26。与下阔叶—上阔叶类型的中豆19(89306组合的母本)相比,下阔叶—上窄叶的材料中豆26和中豆20实现了在保持其它产量因素变化很小前提下每荚粒数的定向显著提高,因而实现产量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形 垂直分布 产量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规模、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0
19
作者 尚占环 任国华 龙瑞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土壤种子库物种构成及数量特征一直是植被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土壤种子库数量特征具有空间、时间分布属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揭示土壤种子库的植被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土壤种子库形成的各种因素干扰着种子库存在状态和输入... 土壤种子库物种构成及数量特征一直是植被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土壤种子库数量特征具有空间、时间分布属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揭示土壤种子库的植被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土壤种子库形成的各种因素干扰着种子库存在状态和输入、输出特征,因此研究土壤种子库外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对土壤种子库数量结果影响很大,因此综合前人研究,发展适宜研究对象的取样、分析方法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以后的研究还应集中于所研究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容量探查上,明确种子库物种构成,这对植被演替、发展及植被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物种构成 数量特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木纳格葡萄花粉和种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阿依买木.沙吾提 阿布都卡迪尔 帕提姑丽.沙吾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B06期87-89,共3页
通过2003年和2004年对木纳格葡萄果穗用赤霉素诱导无核试验结果表明:60mg/L赤霉素处理显著的降低了果实籽数,提高了座果率和无核率;未经赤霉素处理的果穗去雄,然后授粉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果穗的花粉,此果穗在花期全部落粒;而用未经任何处... 通过2003年和2004年对木纳格葡萄果穗用赤霉素诱导无核试验结果表明:60mg/L赤霉素处理显著的降低了果实籽数,提高了座果率和无核率;未经赤霉素处理的果穗去雄,然后授粉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果穗的花粉,此果穗在花期全部落粒;而用未经任何处理的果穗的花粉给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果穗雌蕊授粉,所结果实籽数增加,无核率较对照减少;用赤霉素处理后去雄的果穗所结果实种子极少,座果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纳格葡萄 花粉 种子 赤霉素处理 2004年 2003年 试验结果 无核率 座果率 果穗 果实 去雄 授粉 花期 雌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