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林春明 宋宁 +3 位作者 牟荣 赵彦彦 汪亚军 杨德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3-559,共7页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 ,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 ,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 ,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 ,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 ;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 ,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 ,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 ,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 ,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 ,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浦口组 盐阜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孟昊 钟大康 +4 位作者 李超 周军良 秦刚 刘云龙 刘珂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坳陷 沙二段 辫状河三角洲 滩坝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苗长盛 刘招君 +4 位作者 方石 张革 张君龙 胡菲 孙晓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有利含油相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识别出3种亚相、4种微相,不同相带间沉积特征差异显著;近岸水下扇集中发育于凹陷东部控盆断裂的...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有利含油相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识别出3种亚相、4种微相,不同相带间沉积特征差异显著;近岸水下扇集中发育于凹陷东部控盆断裂的下降盘,在多期扇体叠置连片下,形成了东南、东北两套扇裙,其展布、演化具有'南北各自连片,扇裙先盛后衰'的特点,但受控盆断裂幕式活动和东南、东北物源供给差异的影响,东南扇群的发展和消亡均略早于东北扇群;中扇辫状沟道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最好,主要发育中低孔储层,但不同位置及埋深储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很难形成大面积连片的优质储层,因此本区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发育个体规模相对较小却数量众多的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南屯组 近岸水下扇 沉积特征 展布演化特征 有利含油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古近系戴南组二段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姚玉来 林春明 +5 位作者 高丽坤 刘玉瑞 马英俊 李艳丽 张霞 张志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等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古近系戴南组二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戴二段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等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东部古近系戴南组二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戴二段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分布在南部陡坡区,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区,湖泊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侧翼及深凹带中央地带,这种沉积格局受凹陷周边断层和古地形控制。平面上从凹陷边缘至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相或三角洲相渐变为滨浅湖相;垂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规律。戴二段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初、早、中、晚和末期五个阶段。各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次变浅,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末期湖盆整体抬升,戴二段地层顶部遭受剥蚀,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戴南组二段 扇三角洲 三角洲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永旺 邓宏文 +2 位作者 高霞 刘军 徐志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7-44,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为具有多层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其中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区内沙四上亚段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7个较短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在连井剖... 东营凹陷南斜坡为具有多层含油层系、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其中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区内沙四上亚段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7个较短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探讨了该区滩坝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坳陷长龙山组沉积相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小军 罗顺社 +1 位作者 张建坤 王丽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通过对野外剖面、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和岩性特征及相标志的分析认为,长龙山期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可划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区:前者主要发育在下部,进一步可细分为前滨、近滨2种亚相;... 通过对野外剖面、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和岩性特征及相标志的分析认为,长龙山期海侵范围急剧扩大,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可划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浅海陆棚2个相区:前者主要发育在下部,进一步可细分为前滨、近滨2种亚相;后者主要发育在上部,以滨外陆棚亚相为主。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微量、常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所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宏观结论相一致,表现为前滨较高,至近滨骤减,在滨外陆棚激增,这与近滨沉积期海平面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及整个长龙山期有大量陆源物质侵入直接有关。上述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模式及演化 长龙山组 冀北坳陷 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被引量:85
7
作者 王居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58,共14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半深湖相和滨浅湖滩坝相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 ,三角洲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伴随着三角洲自东向西的推进及湖盆范围的不断缩小 ,沉积类型由早期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体系向晚期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南部斜坡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北部陡坡带垂向上由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经过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等的填平补齐作用 ,到沙二段沉积时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只在凹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浅湖相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 ,物源供应减弱 ,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 ,在凹陷南部边缘发育有滩坝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湖相沉积 沉积相 古近系 湖盆 济阳坳陷 沙四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河流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春明 牟荣 +1 位作者 李广月 赵彦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17,共5页
研究了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以及泰州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和盆地沉积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泰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 研究了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以及泰州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和盆地沉积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泰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早期为断陷湖盆发育时期,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为特征,晚期为拗陷湖盆发育时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沉积范围扩大,浅湖相或半深湖相发育,而后湖平面下降,沉积物粒度变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阜拗陷 泰州组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铁岭组沉积相分析与层序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霍勇 罗顺社 +3 位作者 张建坤 庞秋维 金姗姗 尚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5,共8页
根据野外露头信息的综合分析,结合沉积模式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燕山地区宣龙坳陷洪水庄组和铁岭组的沉积相特征和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该区洪水庄组-铁岭组沉积时期为一套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垂向上的沉积微相更能敏锐地... 根据野外露头信息的综合分析,结合沉积模式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燕山地区宣龙坳陷洪水庄组和铁岭组的沉积相特征和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该区洪水庄组-铁岭组沉积时期为一套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垂向上的沉积微相更能敏锐地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根据对各个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洪水庄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DS1,铁岭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DS2和DS3,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不具有形成凝缩层的环境。根据研究区各时期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的特点,建立了符合研究区洪水庄组和铁岭组的沉积模式,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所经历的沉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宣龙坳陷 洪水庄组 铁岭组 燕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汶凹陷官庄组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剑 陈世悦 张宝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9-65,共7页
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研究,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粒度分析,识别出冲积扇、辩状河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官庄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有了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新汶凹陷官庄组自... 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研究,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粒度分析,识别出冲积扇、辩状河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官庄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有了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新汶凹陷官庄组自下而上发育冲积扇-辩状河-湖泊和冲积扇两大沉积体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凹陷掀斜下沉时的冲积扇、辩状河沉积,中期凹陷扩张阶段的湖泊相沉积,晚期凹陷收缩时的冲积扇进积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汶凹陷 官庄组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容纳空间变化的河流相演化新模式及其控藏作用--以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航 杨海风 +2 位作者 黄振 白冰 高雁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3,共11页
为了厘清莱州湾凹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馆陶组沉积期的沉积基准面及可容纳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分析了河流... 为了厘清莱州湾凹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馆陶组沉积期的沉积基准面及可容纳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分析了河流相储层的控藏作用。结果表明:①馆陶组作为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由早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晚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构成。②馆陶组发育网状河、辫状河和曲流河3种河流相类型,受不同体系域的影响,三者在纵向上不断演化,导致储层垂向相变以及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不同河流相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油藏特征,早期发育的网状河储层侧向上相互切割拼接,垂向上存在稳定的泥岩夹层,导致横向连通性较好、垂向连通性较差,形成岩性-构造油藏;中期发育的辫状河储层在侧向和垂向上往复切割、相互叠置,侧向与垂向连通性均较好,形成构造-层状油藏;晚期发育的曲流河储层受大套泥岩隔层阻隔,侧向及垂向连通性均较差,形成孤立的岩性油藏。以上认识可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可容纳空间变化 沉积演化 成藏特征 新近系 馆陶组 莱州湾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12-A油田流二段Ⅱ油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小明 张辉 +3 位作者 彭松 周展 王磊 谢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通过测井、岩壁芯和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明确了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涠洲12-8构...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通过测井、岩壁芯和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明确了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涠洲12-8构造脊;划分了2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相应的等时层序格架;通过分析不同油组的沉积特征差异,识别出了两种沉积相,其中底部为扇三角洲沉积,顶部为正常三角洲沉积;并从基准面旋回的角度探讨了其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演化规律 流二段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