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water,suspended mat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in typical mountainous urban river:A case study in Qingshui Stream in Chongqing,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太蓉 李百战 +1 位作者 李贤良 刘存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86-291,共6页
Based on a detailed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hole Qingshui Stream catchments,samples of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at 15 different places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Qingshui Stre... Based on a detailed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hole Qingshui Stream catchments,samples of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at 15 different places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Qingshui Stream,and samples of suspended matter were obtained by filtrating the water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Cd,Cu and Zn) were measured in filtered water,suspended matter,and surface sediment by ICP-A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heavy metals in filtered water are 0.18,6.6 and 17.67 μg/L,lower than that of the Fresh Water Quality Criteria (US EPA) and those of the plain urban rivers,but the contents of Cd,Cu and Zn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mean values of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the background value in Jialing River basin. Th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spended matter from Qingshui Stream are 2.08,438.14 and 1 348.05 mg/kg,much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background values of soils in Chongqing city. Th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from Qingshui Stream are 0.84,189.75 and 838.23 mg/kg,and the values of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geo of Cd,Cu and Zn show that their pollution degrees are moderate. The heavy metals exist in three transferable forms such as water,suspended mat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in Qingshui Stream. Th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are the lowest,and those in the suspended matter are the highest,so the ecological risk in suspended matter is the highest. The distribution tendencies of three metals in water,suspended mat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in main riverbed are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water suspended MATTER surface sediment pollution Qingshui STR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淡水河流域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丽 陈凡 +5 位作者 马千里 范中亚 姚玲爱 许振成 谭万春 赵学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1-1684,共14页
为了解东江淡水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地表水和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锰、锌、铜、镍、铬、铅和汞(Mn、Zn、Cu、Ni、Cr、Pb、Hg)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淡水河地表水... 为了解东江淡水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地表水和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锰、锌、铜、镍、铬、铅和汞(Mn、Zn、Cu、Ni、Cr、Pb、Hg)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淡水河地表水中Mn、Zn、Cu、Ni、Cr、Pb和Hg的平均值浓度分别为305.00、151.50、67.50、56.50、28.50、15.00、0.07μg·L-1;淡水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大部分重金属枯水期浓度高于丰水期.沉积物中Mn、Zn、Cu、Ni、Cr、Pb和Hg的平均值浓度分别为714.00、993.50、289.50、188.50、301.50、118.50、0.43 mg·kg-1.表层沉积物中Cu和Hg是污染最为严重的金属,Mn和Cr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除Cu枯水期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外,其它6种重金属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较小.淡水河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整体高于西枝江和东江,且上游污染程度较高.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Zn、Ni、Cr、Mn和Pb的污染来源于流域内盛行的电子电镀产业,Hg和Cu的污染来自于其它产业.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淡水河中游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西枝江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东江有强的生态危害,但数值处于强的生态危害范围的下限.淡水河上中游及其支流周边工业聚集区是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河 地表水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河流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漫漫 陆昊 +1 位作者 李慧明 钱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5-2035,共11页
以太湖流域跨省界区域的典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太浦河和典型工业用水河流吴淞江昆山段为研究对象,测定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间(夏、秋、冬季)河水和表层底泥中V、Cr、Mn、Co、Cu、Cd、Sb、Ba、Tl和Pb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 以太湖流域跨省界区域的典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太浦河和典型工业用水河流吴淞江昆山段为研究对象,测定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间(夏、秋、冬季)河水和表层底泥中V、Cr、Mn、Co、Cu、Cd、Sb、Ba、Tl和Pb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河水和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旨在为太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太浦河和吴淞江昆山段河水中的重金属浓度总体较低,但Mn、Sb、Tl的最大值高于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限值(GB3838—2002).重金属的整体浓度趋势为冬季>秋季>夏季,吴淞江昆山段>太浦河,沿程的浓度变化不大.(2)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整体高于太湖流域重金属土壤背景值或江苏省重金属土壤背景值,超出背景值最多的是Sb和Cu.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而言太浦河>吴淞江昆山段,多数金属无明显河流间差异和季节性差异,河流沿程分布较为均匀.(3)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太浦河和吴淞江昆山段均存在一定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污染主要来自于Mn,其次是Sb.(4)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太浦河和吴淞江昆山段表层底泥中整体都存在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风险金属是Sb,其次是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水 表层底泥 重金属 污染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宝林 张鸿 +3 位作者 谢刘伟 王艳萍 王鑫璇 赵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珠江干流不同城市段水体污染状况,采集珠江干流广东境内6个城市段的27个表层沉积物(0~15cm)样品,经全分解后测定了重金属As,Cd,Cu,Zn,Ni,Cr,Pb的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河流城市段相比... 为了解珠江干流不同城市段水体污染状况,采集珠江干流广东境内6个城市段的27个表层沉积物(0~15cm)样品,经全分解后测定了重金属As,Cd,Cu,Zn,Ni,Cr,Pb的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河流城市段相比,珠江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珠江干流肇庆段、佛山段、广州段、江门段、中山段和珠海段河流重金属分布极为不均,广州河段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段.重金属Cu,Zn,Pb,Cr和Ni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混合排放污水的重金属污染源,而As主要来自于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的重金属天然来源.92.6%的采样点沉积物重金属总毒性单元大于5,处于中等风险状态.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毒性As〉Pb〉Ni〉Zn〉Cr〉Cu〉Cd,其中,As,Pb的毒性显著高于其他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广伟 陈英旭 田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6-442,共7页
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规律 ,以及投加石灰、曝气等地表水治理手段对其释放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Cu的释放速率很快 ,在 1— 2d内沉积物 上覆水间Cu的分配即达到平衡 ,而Zn的释放速率较慢 ,在 ... 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沉积物中Cu和Zn的释放规律 ,以及投加石灰、曝气等地表水治理手段对其释放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Cu的释放速率很快 ,在 1— 2d内沉积物 上覆水间Cu的分配即达到平衡 ,而Zn的释放速率较慢 ,在 2 1d的模拟试验中上覆水Zn的浓度仍在增加 .运河沉积物的释放尽管不会导致上覆水中Cu和Zn浓度超过地表水的二类标准 ,但显著超过了渔业水质标准 ,对运河的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采用投加石灰和水体曝气可以有效降低上覆水中Cu和Zn的平衡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杭州段 水质监测 沉积物 CU ZN 释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严长安 崔小丽 +1 位作者 王建 眭燕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54,共5页
对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进行等距离布点采样,分析Cd、Cu、Pb、Zn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其中Cd的潜在生态... 对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进行等距离布点采样,分析Cd、Cu、Pb、Zn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d>Pb>Cu>Zn,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已达很强;扬州市城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强,各条河流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顺序为古运河>二道河>宝带河>小秦淮河>新城河>水院池塘(对照);从空间上看,扬州市城区东部的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底泥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在环境修复与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凤香 王卫平 +3 位作者 陈晓旸 吴传珍 杨友坤 薛智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91-495,共5页
介绍了用堆肥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农药、聚乙烯和多环芳烃等的生物降解作用。用堆肥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受污染的城市地表水,以及有毒有害易挥发物质,并用三种形式堆肥防治作物病虫害等。
关键词 堆肥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 城市地表水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芳 季雨珊 +2 位作者 李想 柏娜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5-1250,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分别对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S_3,S_4,S_(20),S_(22)采样点外过滤水中Cu,Ni和Zn元素含量最高。其重金属平均含量水平大小排序为:Zn>Ni>Cu>Cr>Cd>Pb。研究区域的I_i和I值均小于1,表明所有采样点五种重金属元素(Ni无标准限值)均处于清洁状态。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六种元素含量均超过当地背景值,其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Zn>Cr>Pb>Ni>Cu>Cd,其中S_(12)采样点(渔民生态园)六种元素含量最高,且它们具有最大的I_(geo),RI(327)和mPEC-Q(0.605),表明沉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分析的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Cd,Cu,Pb和Zn受电镀、冶炼工业生产及农业活动中化肥使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追溯太湖重金属来源、迁移规律、生物效应和综合治理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过滤水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含量水平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学福 王蕾 +1 位作者 关建玲 赵群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5-729,共5页
以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应用改进BCR法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基于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评价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 以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应用改进BCR法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基于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评价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已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孔隙水中As和Cd质量浓度在部分断面超过US EPA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持续基准质量浓度,表层沉积物中Cd质量比在所有断面、其余重金属质量比在部分断面超过其对应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各异,Cd主要存在于酸可溶态中,Pb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中,Cu、As和Cr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Zn在酸可溶态和残渣态上均有较高的比例,以残渣态为主;RAC评价显示,As和Cu处于低风险级或中风险级,Cd处于高风险级或极高风险级,Cr、Pb均为低风险级,Zn在低风险级和高风险级之间变化;RI评价显示,各断面处于轻微至极强生态风险,Cd处于较强至极强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渭河西咸段 表层沉积物 孔隙水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小型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25
10
作者 匡帅 保琦蓓 +4 位作者 康得军 申秋实 张路 刘成 王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以典型乡镇水库通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通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上述8种重金属... 以典型乡镇水库通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通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上述8种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坝前和入库区污染物蓄积更为明显.其中,Hg和Cd的污染范围较广、污染程度较严重.受重金属Hg和Cd的影响,水库表层沉积物存在中等程度的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其中坝前区域已处于强风险等级.为保障水库水体水质安全,防范重金属污染应提到当前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来源 生态风险 小型水库 通济桥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3
11
作者 丁婷婷 李强 +5 位作者 杜士林 刘亚峰 张亚辉 张瑾 王一喆 何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6-2401,共16页
为了研究沙颍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于2018年7月采集了沙颍河流域40个样点的水样和表层底泥的样品,测定9种重金属(Cu、Zn、As、Hg、Cd、Cr、Pb、Mn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体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9.09... 为了研究沙颍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于2018年7月采集了沙颍河流域40个样点的水样和表层底泥的样品,测定9种重金属(Cu、Zn、As、Hg、Cd、Cr、Pb、Mn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体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9.09、2.87、0.24、0.14、0.38、0.96、56.82、0.95μg·L^-1,其中Hg和Mn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7.5%和5.0%.表层底泥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38、86.62、10.72、0.14、0.34、55.26、24.01、536.99、30.79μg·g^-1,均超过了河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和Cd的超标率高达90%和9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沙颍河地表水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Hg>Mn>As>Ni>Cd>Zn=Pb=Cr>Cu,地表水有18%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是Hg,其次是M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沙颍河表层底泥各金属污染程度为Hg>Cd>Ni>As>Cu>Pb>Cr>Zn>Mn,其中Hg和Cd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总体而言,表层底泥的污染较地表水污染更为严重.聚类分析方法把沙颍河流域水体污染源大致分为3类.地表水中,Hg和Mn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金属矿山冶炼、塑料电池、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废水排放,底泥中与Cd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冶炼、加工排放的废水.与Hg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金属矿山冶炼、电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机械制造、造纸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流域 地表水 沉积物 重金属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锰矿区地表水体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先杰 陆凤 +1 位作者 陈兰兰 陈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1-197,共7页
以贵州8个典型锰矿区地表水(矿井水、流经溪流水)及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按位点0(矿井水)、0.3、0.5、0.8、1.0、1.5km采集并分析测定了Cr、Mn、Cu、Zn、Cd、Pb、As、Hg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 以贵州8个典型锰矿区地表水(矿井水、流经溪流水)及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按位点0(矿井水)、0.3、0.5、0.8、1.0、1.5km采集并分析测定了Cr、Mn、Cu、Zn、Cd、Pb、As、Hg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溪堡矿区地表水中M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达到了197.02,属于严重污染,杨立掌、白岩溪、西溪堡和湘江矿区地表水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湘江矿区地表水表层沉积物中Mn的平均含量达到了31 801.25 mg/kg,是背景值的29.53倍,且Mn在8个矿区的污染等级处于3~5(中等污染至强污染);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依次为Hg>Cd>As>Mn>Cu>Pb>Zn>Cr,Hg、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8个矿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生态危害程度)由强至弱顺序依次为:湘江>鹏程>寨郎沟>白岩溪>西溪堡>杨立掌>盆架山>洪岩硐,其中湘江矿区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锰矿区 地表水 沉积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祁路杨 姜胜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根据日照近海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测试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根据日照近海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测试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分为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等3种类型,沉积物类型主要呈大致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由岸向海依次为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Cr、Zn、Pb、As、Cu、Cd、Hg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45.5、21.8、16.4、8.5、4.8、0.113、0.11μg/g。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Cr、Cu、Zn和Pb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付疃河口近岸和研究区中西部海域,Cd和As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中东部海域。污染状况评估显示,Cr、Cu、Zn、As未出现污染;Cd轻度污染,个别站位达到中度污染,Hg、Pb部分站位呈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和Hg表现为中生态风险,个别站位Cd为高风险危害。表层沉积物中Cu、Cr、Zn、Hg和Pb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细粒物质的输入,Cd和As元素可能来源于钢铁冶炼、煤炭燃烧、农药、化肥以及海水养殖等。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主要受物源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影响因素 近海 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栩 管祎亭 吴卫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824,共11页
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作为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非常值得关注。作者采集了黑龙江流域从上游干旱区到下游三江平原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和河床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不同指标评估了流域的... 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作为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非常值得关注。作者采集了黑龙江流域从上游干旱区到下游三江平原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和河床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不同指标评估了流域的水资源安全和沉积物的污染风险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黑龙江流域上游干旱区,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As含量超过了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最多接近7倍,上游地区居民的用水安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通过内梅罗指数法(P_(综合))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综合评估表明,黑龙江流域沉积物的总体生态风险较低。单个重金属元素中,Cd在大部分流域存在中等生态风险,有3个沉积物样品展现出较高生态风险。Cd作为危害中国耕地土壤和人类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黑龙江流域同样也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地表水和地下水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体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振平 马如莉 +3 位作者 陈亮 杨文洁 周霞飞 谢焱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0-197,共8页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地表水 沉积物 湘江衡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