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train dwell time forecasting:a hybrid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influence of passenger flow fluctuations
1
作者 Zishuai Pang Liwen Wang +2 位作者 Shengjie Wang Li Li Qiyuan Peng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年第4期351-369,共19页
Train timetables and operations are defined by the train running time in sections,dwell time at stations,and headways between trains.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se factors is essential to decision-making for train delay... Train timetables and operations are defined by the train running time in sections,dwell time at stations,and headways between trains.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se factors is essential to decision-making for train delay reduction,train dispatching,and station capacity estimation.In the present study,we aim to propose a train dwell time model based on an averaging mechanism and dynamic updating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in the train dwell time prediction problem(e.g.,dynamics over time,heavy-tailed distribution of data,and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factors)for real-time train dispatching.The averaging mechanism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multiple state-of-the-art base predictors,enabling the proposed model to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base predictors in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data attributes and data distributions.Then,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assenger flow on train dwell time,we use a dynamic updating method based on exponential smoothing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by considering the real-time passenger amount fluctuations(e.g.,passenger soars in peak hours or passenger plunges during regular periods).We conduct experiments with the train operation data and passenger flow data from the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 line.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advantages over the base predictors,the averaging mechanism can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dwell time at stations than its counterparts for different prediction horizons regarding predictive errors and variances.Furth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smooth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during passenger amount changes,i.e.,15.4%and 15.5%corresponding to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proposed predictor,a feature import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lanned dwell time and arrival delay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dwell time.However,planned time has positive influences,whereas arrival delay has negative infl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 operations Dwell time passenger flow Averaging mechanism Dynamic smoot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风险评估研究
2
作者 王炜 姚恩建 +1 位作者 张子龙 王艳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峰期、高峰期和应急疏散期3个不同时期,从时空因素、乘客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点、不同时期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区域上的客流速度、密度、持续时长、开行列车数等因素,计算客流聚...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峰期、高峰期和应急疏散期3个不同时期,从时空因素、乘客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点、不同时期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区域上的客流速度、密度、持续时长、开行列车数等因素,计算客流聚集风险系数。通过分析乘客风险行为、乘客风险情绪、环境风险因素,计算乘客与环境风险系数。综合客流聚集风险系数、乘客与环境风险系数形成客流风险系数计算方法,用于确定客流风险等级,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客流风险预警和客流管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地铁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风险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乘客行为 拥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线改建市域铁路客流量低迷原因及对策
3
作者 徐行方 王皓月 +1 位作者 黄洁 洪世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2,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由既有线改建而成的市域铁路普遍存在的客流量低迷问题,有必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升运营效益,便利市郊旅客出行。[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3条既有线改建的市域铁路进行调研,特别是对上海金山铁路全年... [目的]针对目前由既有线改建而成的市域铁路普遍存在的客流量低迷问题,有必要系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升运营效益,便利市郊旅客出行。[方法]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3条既有线改建的市域铁路进行调研,特别是对上海金山铁路全年客流量进行多维度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客流分布特点。基于定量分析,归纳市域铁路客流构成及时空波动特征;结合线路工作人员长期观察,定性分析客流需求及市域铁路对沿线居民的影响。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针对3条市域铁路的具体客流现状,重点分析影响市域铁路客流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市域铁路客流量的措施。[结果及结论]我国市域铁路客流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域客流自身特征因素,线路条件的局限性,列车开行方案的局限性,出行便捷性不足,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提高市域铁路客流量的措施包括:完善线网规划与建设,提升线路通过能力,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完善线路间的衔接换乘,坚持公益性票价政策,推进公交引导发展综合改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改建线路 客流量低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的城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4
作者 饶传坤 朱铖扬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 文章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对杭州市通勤特征与职住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规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带来的影响。杭州市轨道交通各站点的早通勤进出站客流表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空间分布特征,职住空间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单中心特征明显,轨道交通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占比较高,且站点间通勤客流联系呈现向心性、局部组团化以及核心站点主导的特征。杭州市轨道交通存在通勤韧性不足、部分通勤社区通勤效率低下和通勤距离较长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就业型站点的网络化布局,优化不同通勤距离的客流结构,提升轨道交通通勤的韧性以及促进通勤社区内的职住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通勤特征 职住关系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枢纽功能与客流需求分析
5
作者 吴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58,163,共6页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 [目的]在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在承担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情感联系与寄托的新型城市空间,枢纽的服务属性和承载的客流群体发生较大变化,需立足需求端的变化研究站城人一体化发展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特征和客流需求。[方法]基于站城人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铁路枢纽承担客流的影响,分析了新型铁路客运枢纽的功能变化及其承担的客流构成,具体包括基于交通服务的趋势客流、城市开发诱增的衍生客流、供给动态调整的韧性客流等几部分,在传统交通预测四阶段法的基础上提出每种情景客流需求的预测思路及方法,并以西安东站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及结论]枢纽客流呈现出交通功能客流前期为主、城市功能客流逐步增长、韧性客流短期趋稳的发展态势。综合三部分客流分析,初步预测西安东枢纽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总量约为3.0万~3.2万人次/h。通过细化枢纽各部分客流需求的预测方法,可为新型枢纽的功能配置、设施布局、客运组织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人一体化 铁路枢纽 功能特征 客流结构 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6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多步短时预测
7
作者 李之红 郄堃 +2 位作者 王健宇 许晗 陈金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模块,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挖掘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高阶连通关系和相邻同类建成区域站点的集群关系,时间序列模块用于表征历史客流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同时,以建成环境和线路作为变量构造新的损失函数,旨在剖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以武汉轨道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高阶连通关系对客流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52.04和29.32,比基线模型降低了22%以上,性能显著优于基线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融合轨道高阶联通关系和建成环境对模型性能的贡献,其中,单步预测任务中,考虑这两种因素使模型性能分别提升了6%和9%,多步预测任务中,分别提升了4%和12%;构造的融合建成环境因素的可解释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使模型具备更好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管理和列车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客流多步预测 超图时空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影响 可解释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客流组织方案仿真评价
8
作者 吕慎 林均沛 张达奇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缓解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台拥堵,研究枢纽内客流组织方案有效评估方法,以提升乘客的换乘效率和安全。选取线路满载率高且客流量大的换乘枢纽为研究对象,以深圳上梅林轨道交通枢纽为例,针对站台拥堵问题提出经通道绕行站厅至站台换乘的客... 为缓解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台拥堵,研究枢纽内客流组织方案有效评估方法,以提升乘客的换乘效率和安全。选取线路满载率高且客流量大的换乘枢纽为研究对象,以深圳上梅林轨道交通枢纽为例,针对站台拥堵问题提出经通道绕行站厅至站台换乘的客流组织方案。分析乘客对节点设施的选择决策行为,应用Logit模型建立枢纽内关键节点设施选择模型,确定乘客对楼梯、扶梯和垂直电梯的选择概率,设定仿真平台行人行为模块。将Fruin设施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和乘客平均换乘时间作为乘客安全和效率评估依据,基于MassMotion对该客流组织方案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客流组织方案不仅将站台拥挤最严重区域的服务水平由E级提升为C级,而且线路满载率大的方向平均换乘时间减少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客流组织方案 仿真评价 换乘枢纽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活动下城轨车站客流协同控制及优化
9
作者 左忠义 杨欣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4,38,共7页
大型活动散场时段的短时大客流需求具有空间分布失衡性,易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出现乘客聚集现象,不仅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度,还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为解决该问题,将乘客进站与列车运行时间离散化,以乘客最佳进站人数与列车运行长短交路... 大型活动散场时段的短时大客流需求具有空间分布失衡性,易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出现乘客聚集现象,不仅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度,还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为解决该问题,将乘客进站与列车运行时间离散化,以乘客最佳进站人数与列车运行长短交路作为决策变量,基于客流演化与列车运行的动态关系,建立以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列车运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多站联合限流与长短交路开行方案协同优化模型,并运用蜂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轨道交通线路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运营策略相比,协同优化策略下运营成本减少了5.3%,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了19.2%,实现了对大型活动背景下车站短时大客流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多目标规划 蜂群算法 客流协同控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支ResCovLSTM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模型
10
作者 刘燕 李恒如 谷卫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愈发重要。然而,现有模型在处理大规模、多维度数据时面临预测精度不足和计算复杂度高的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ResCov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愈发重要。然而,现有模型在处理大规模、多维度数据时面临预测精度不足和计算复杂度高的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ResCov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创新性地设计4个独立分支,分别处理天气与空气质量、流入量、流出量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关键因素。通过融合残差网络、CovLSTM和卷积注意力等模块,有效提升预测精度和模型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单步和多步预测中均表现出色,显著降低预测误差。以WMAPE为例,模型在单步预测中的WMAPE仅为8.625 1%,相比次优模型降低0.16%,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多步预测 深度学习 ResCov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张笑天 苏成成 +2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覃素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揭示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全日进出站客流量和晚高峰小时出站客流量的影响程度,构建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修正模型,并提高其预测精度。[方法]利用ArcGIS平台绘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以此... [目的]为揭示大型商场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全日进出站客流量和晚高峰小时出站客流量的影响程度,构建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预测修正模型,并提高其预测精度。[方法]利用ArcGIS平台绘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以此为边界统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内居住人口规模和就业岗位规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平台分析提取了车站周边商场内商业岗位规模和来访人员规模、车站周边医院内医疗岗位规模和来访人员规模,提出广义商业岗位的概念用于描述顾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客流量的贡献;分析了广义商业岗位对不同区域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非换乘站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发生率与广义商业岗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结论]用广义商业岗位替代商业岗位作为模型基础参数,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基于上海市核心区和市区的相关数据对考虑广义商业岗位的客流预测修正模型的标定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核心区、市区换乘站因为车站换乘线路较多、车站可达性较高的原因,广义商业岗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进出站客流发生率的影响在众多因素中并不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进出站客流量 进出站客流发生率 广义商业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点与站点层面”轨道交通客流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2
作者 吴子超 孙一民 王成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站点与站点层面”的客流影响因素研究是目前“站点层面”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站点与站点层面”研究的变量特征、建模方法、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该层面研究以站点间OD客流为因变量、出行起讫点站域环境为自变量,构建多... “站点与站点层面”的客流影响因素研究是目前“站点层面”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站点与站点层面”研究的变量特征、建模方法、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该层面研究以站点间OD客流为因变量、出行起讫点站域环境为自变量,构建多层次线性回归或决策树模型的研究特征,以及OD客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该层面研究能够从出行起讫点产生的“推拉”效应解释客流变化规律的优势,但是对乘客的文化背景、出行意愿、多种交通方式的竞争关系等方面考虑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变量设计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影响因素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 影响因素 站点与站点层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
13
作者 蔡涵哲 林俊彦 +1 位作者 王治 叶霞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 [目的]为准确测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所需规模,需对车站各接驳交通方式下客流的分担率进行研究并预测。[方法]基于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南村万博站、同和站等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进站客流接驳数据的实地调查,在传统MNL(多项Logi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天气、进出站接驳特征差异的影响,构建基于M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型标定。[结果及结论]模型标定结果表明,仅接驳距离特征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性别、出行目的等与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研究的调查数据未捕捉到出行者年龄和接驳交通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对同和站晚高峰进站客流的晴天和雨天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6.0%和77.2%,说明考虑天气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是优于传统模型的。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接驳交通方式划分改进模型应用于用地属性相似的目标站点,证实了该模型在实际客流预测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客流 接驳交通方式划分 改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旅客捷运系统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苍楠 张颀 +1 位作者 祖国强 朱亚迪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服务于大型机场空侧旅客接驳,是机场运行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客流特征与城市轨道交通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机场空侧客流特征,研究一种机场捷运系统客流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旅客流程分析、客流量分配、OD客流整合分析、... 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服务于大型机场空侧旅客接驳,是机场运行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客流特征与城市轨道交通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机场空侧客流特征,研究一种机场捷运系统客流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旅客流程分析、客流量分配、OD客流整合分析、集中系数与高峰系数等反映机场客流波动特征的系数计算取值、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分成分预测等步骤。基于机场往年的实际运营客流数据,在同等吞吐量和旅客流程条件下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数据契合度较高。此客流预测方法可对机场空侧客流进行科学有效预测,与机场运行特征相符,能够有力支撑机场捷运系统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机场捷运系统 客流预测 旅客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
15
作者 郭龙灿 艾宇鸣 蒲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地铁车站站台人群密度计算方法是分析地铁车站站台人群聚集风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群拥挤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密度区域,这也是地铁车站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十分关键... [目的]地铁车站站台人群密度计算方法是分析地铁车站站台人群聚集风险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群拥挤时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高密度区域,这也是地铁车站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十分关键。[方法]通过分析站台客流集散规律,研究了各类型车站站台聚集人数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聚集人数的计算模型。基于乘客在站台屏蔽门候车区聚集特性,类比成拱现象,对聚集面积进行了修正,并结合站台聚集人数提出一种地铁车站站台局部区域人群密度计算方法。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分析了一个列车运行间隔内站台聚集人数和行人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及结论]与传统平均人群密度计算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方法计算的局部区域人群密度数值更大、变化幅度更明显,且对列车运能调整、进出站台客流变化更为敏感,能较好地体现站台负荷极值与高负荷状态持续时间所对应的极限情况。该方法在高峰期等大客流状态下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站台 客流聚集 成拱现象 修正面积 局部人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环境下的站台门与列车间安全全信息感知系统
16
作者 王珩 廖先哲 +3 位作者 刘伟铭 戴愿 杨代鑫 刘一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5,213,共9页
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完全排除了司机和乘务人员,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基于实时感知信息对列车和相关设施进行统一最优控制的自动运行系统。首先,对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定义,并分析地铁站台门和轨行区侧的风险空间特点,提出在无人驾驶... 地铁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完全排除了司机和乘务人员,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基于实时感知信息对列车和相关设施进行统一最优控制的自动运行系统。首先,对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定义,并分析地铁站台门和轨行区侧的风险空间特点,提出在无人驾驶环境下对站台和轨行区侧进行安全信息感知的需求。其次,对现有信息感知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一种基于顶装机器视觉的全时域全信息感知系统,能够实现列车进出站时客流量及异常行为的检测,站台门关闭后列车与站台门之间异物及异物种类的检测,以及列车不在站时站台门及轨行区异物的检测。该系统完全覆盖乘降作业监督区域,能够提供1920×1080分辨率或更高的实时图像,最小可检测的风险事件尺寸为3 cm×3 cm。这些技术实现了站台门与列车间区域的全时空安全信息感知,避免了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碎片化,能够全面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交通信息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地铁 安全信息感知 机器视觉 客流量检测 异常行为检测 异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站区位和用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17
作者 孙晓黎 孙斌 +2 位作者 马明慧 马超群 朱才华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精确获得轨道交通客流生成机理,提出用修正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客流生成率。改进的模型以路网距离为约束,增加车站接近中心性、车站中介中心性、用地混合度、用地开发强度4个解释变量来修正模型,以减少车站区位、用地布局... 为精确获得轨道交通客流生成机理,提出用修正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客流生成率。改进的模型以路网距离为约束,增加车站接近中心性、车站中介中心性、用地混合度、用地开发强度4个解释变量来修正模型,以减少车站区位、用地布局导致的预测误差。利用提出的模型对西安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用地参数选为居住、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旅游文化、工业和其他用地时,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各类用地最大客流生成率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并在以天为周期的循环中具有各异的变化规律;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用地开发强度会促进轨道交通客流生成,而用地混合度在多数时间节点表现为抑制客流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焕萍 《时代汽车》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发挥其功能、实现建设目标的前提。文章在总结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发挥其功能、实现建设目标的前提。文章在总结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客流需求等方面分析影响线路规划的关键因素,并从确定线网规模、优化线网结构、提高线网效率等角度,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科学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路规划 线网优化 客流分配 多方式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悔理论的高铁出站大客流换乘行为分析方法
19
作者 江子怡 徐良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中提出适用的换乘行为分析方法,以提高高铁换乘效率与乘客满意度.论文分析大客流情形下高铁站乘客换乘选择过程与心理,构建基于MNL(Multinomial Logit model)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与NL-RRM(Nested Logit-Random regret-minimization m... 文中提出适用的换乘行为分析方法,以提高高铁换乘效率与乘客满意度.论文分析大客流情形下高铁站乘客换乘选择过程与心理,构建基于MNL(Multinomial Logit model)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与NL-RRM(Nested Logit-Random regret-minimization model)模型的三阶段法组合模型,并在NL-RRM模型中引入后悔理论,预测在不同大客流情形下高铁站各换乘方式分担率.结合实际案例探究组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t检验值均大于1.96,MNL模型优度比为0.278,NL-RRM模型优度比为0.301,且组合模型命中率明显高于单一MNL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 大客流 换乘行为 后悔理论 NL-RR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混合编组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20
作者 潘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和运输组织理念从高密度向高灵活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和运营阶段采用混合编组模式。首先分析了混合编组模式适用的客流特征和关键技术;然后建立了基于运营评价、服务评价和经...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和运输组织理念从高密度向高灵活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和运营阶段采用混合编组模式。首先分析了混合编组模式适用的客流特征和关键技术;然后建立了基于运营评价、服务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列车编组方案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关键的评价指标,采取组合赋权法弥补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缺点,应用了优度评价法评判列车编组方案;最后以南宁地铁6号线为案例分析了预测早高峰客流断面下较优的列车编组方案以及客流断面敏感性对列车编组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早高峰客流断面较小时,单一小编组方案优度值最高,随着客流提升,混合编组方案在初期能有效节省建设和运营成本,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混合编组 优度评价 组合权重 客流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