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稀土的联合回收工艺研究
1
作者 牟保畏 王丽 +2 位作者 雍胜利 李红霞 郭晶晶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倍的草酸,铁沉淀率为7.87%,而稀土沉淀率可达96.51%,稀土沉淀物经焙烧可得稀土总量为94.26%的氧化物;向沉淀后液中加入6 mol/L盐酸,用于从抛光粉废粉中还原浸出稀土,在抛光粉废粉与沉淀后液质量体积比为3 g/6 mL、盐酸与沉淀后液体积比为7/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抛光粉废粉中稀土平均浸出率可达82.41%,浸出的稀土经草酸沉淀、焙烧,所得氧化物的稀土总量为98.04%。该工艺可实现对2种废料中稀土的联合回收,显著降低稀土废料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抛光粉废粉 酸浸 稀土 联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气吹式籽粒低损回收喷嘴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罗海峰 金裕国 +3 位作者 童学权 吴明亮 宋熙 蒋啸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机械碰撞角果炸荚导致割台掉粒损失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割台气吹式籽粒低损回收装置,并对气力喷嘴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为保证气流分布合理和回收效果,采用鸭嘴式结构设计了喷嘴结构形状,并配套设计了入禾器,实...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机械碰撞角果炸荚导致割台掉粒损失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割台气吹式籽粒低损回收装置,并对气力喷嘴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为保证气流分布合理和回收效果,采用鸭嘴式结构设计了喷嘴结构形状,并配套设计了入禾器,实现割台低损收获。基于Fluent对喷嘴内部流场进行仿真,以喷嘴开口角度、喷嘴开口宽度为试验因素,以气流出口速度、气流宽度与气流相交距离为评价指标进行两因素全因子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嘴开口角度为35°、喷嘴开口宽度为3 mm时,出口速度为138 m/s,气流宽度为1926 mm,气流相交距离为64 mm,风幕覆盖效果最好;以喷嘴角度、横向距离、籽粒掉落高度为试验因素,回收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台架试验,喷嘴在割台上最佳布置参数组合为喷嘴角度19.6°、横向距离387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割台损失率为2.48%,相比传统收获作业下降35.5%~50.4%,有效降低了割台损失,满足油菜低损收获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联合收获机 割台 气力回收 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3
作者 孙德平 李怡然 +3 位作者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在工质过热状态下,增加底循环比能显著增加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其发电成本、提高工质流量,有助于提升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回收 过热蒸汽状态 TEG-ORC联合循环 底循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红军 邵志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9-2084,共16页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矿物学特性,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结构为蜂窝载体表面负载涂层,载体主要成分为堇青石,涂层由氧化铝、CeZr等助催化组分紧密嵌布并分散有纳米铂族金属(PGMs)构成。随后分析了废汽车催化剂...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汽车催化剂各组分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矿物学特性,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结构为蜂窝载体表面负载涂层,载体主要成分为堇青石,涂层由氧化铝、CeZr等助催化组分紧密嵌布并分散有纳米铂族金属(PGMs)构成。随后分析了废汽车催化剂各组分现有回收技术,指出现有铂族金属回收技术的核心痛点在于节能环保,浮选是分离载体与涂层最有潜力的方法,碱处理法可能适合于涂层中Al_(2)O_(3)组分的回收,CeZr等助催化组分最优选择可能是回收到渣中,全组分回收是废汽车催化剂处置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全组分回收现有技术,讨论了全组分回收技术路线,提出了选冶联合是可能解决废汽车催化剂全组分回收难题最有潜力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汽车催化剂 全组分回收 选冶联合 铂族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某复杂高硫锌锡多金属矿选矿试验
5
作者 胡泽伟 马原琳 +3 位作者 童雄 谢贤 宋强 王翔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8-1188,共11页
针对老挝一处复杂的高硫锌锡多金属矿,设计并实施了结合磁选、浮选和重选的联合选矿工艺。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锌(3.51%)、锡(0.42%)、铁(42.42%)以及伴生金(0.18 g/t)、银(20.5 g/t)和铟(54.27 g/t)等稀有金属,硫含量高达31.... 针对老挝一处复杂的高硫锌锡多金属矿,设计并实施了结合磁选、浮选和重选的联合选矿工艺。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锌(3.51%)、锡(0.42%)、铁(42.42%)以及伴生金(0.18 g/t)、银(20.5 g/t)和铟(54.27 g/t)等稀有金属,硫含量高达31.19%。主要有用矿物包括铁闪锌矿、锡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在选矿试验中,首先通过磁选脱硫去除了大量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从而显著降低了浮选过程中的硫化矿物干扰。随后,在锌浮选过程中,采用新型高效活化剂X-43,获得了锌品位41.53%、回收率81.47%的锌精矿。浮选尾矿经过脱硫预处理、分级重选和再磨反浮选工艺后,最终获得三种锡精矿:高品位锡精矿(品位42.12%、作业回收率46.80%)、中品位锡精矿(品位21.25%、作业回收率10.63%)和低品位锡精矿(品位5.27%、作业回收率19.96%)。本研究通过系统试验成功实现了锌、锡等有价金属的有效回收,所提出的联合选矿工艺对类似复杂高硫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多金属矿 联合工艺 综合回收 活化剂X-43 铁闪锌矿 锡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艳春 隋明园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注水油藏开发中后期非均质性加剧,高温、高盐环境也对化学驱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驱的应用面临新挑战。为此,该文对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多元复合驱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分析有机碱三元复合驱、... 注水油藏开发中后期非均质性加剧,高温、高盐环境也对化学驱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驱的应用面临新挑战。为此,该文对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多元复合驱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分析有机碱三元复合驱、无碱二元复合驱、非连续化学驱、纳米复合驱等驱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了驱油体系性能在稳定性、适应性、评价方法、储层损害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及挑战,对低伤害化学驱油体系、复合驱智能化发展等技术进行展望。该研究对化学驱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储层保护 适应性评价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补全的黄金比例原始对偶算法及其在煤矿图像恢复中的应用
7
作者 岑小丽 靳嘉琪 +1 位作者 闫喜红 徐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中因环境因素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黄金比例原始对偶算法。该算法创新性地将黄金比例思想嵌入原始对偶算法框架,构建了融合黄金比例的凸组合加速算法,有效提升了算法... 为解决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中因环境因素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图像模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补全的黄金比例原始对偶算法。该算法创新性地将黄金比例思想嵌入原始对偶算法框架,构建了融合黄金比例的凸组合加速算法,有效提升了算法的计算效率。不同规模的煤矿井下作业图像恢复的数值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恢复质量和计算效率方面显著优于经典原始对偶算法,信噪比(SNR)平均提升约28%,运行时间最高减少约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补全 图像恢复 凸组合加速 黄金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余热锅炉预测控制器设计
8
作者 吕吏轩 高志亮 +2 位作者 刘洋 赵珺 王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在余热锅炉三冲量液位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该方法将系统运行的能耗和效率加入目标函数,结合NSGAⅡ动态求解设备的变负荷控制量。利用国内某CCGT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满足稳态跟踪控制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余热锅炉 三冲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P物理特性等值建模的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方法
9
作者 彭石 谢宁 +1 位作者 王承民 田沛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9-2593,I0011,共16页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且余热锅炉不补燃的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d power and heat unit,CHP),首先,基于能量守恒建立天然气流量与电力电压、电流的等值关系,进而考虑功率进行变换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电变换等效电路;考虑功率进行传...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且余热锅炉不补燃的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d power and heat unit,CHP),首先,基于能量守恒建立天然气流量与电力电压、电流的等值关系,进而考虑功率进行变换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电变换等效电路;考虑功率进行传递、释放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热转换、烟气排放及运行热损失方程;据此,确立CHP的物理特性等值模型,并定义该模型“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策略下的控制参量。其次,利用牛顿法和管网水力计算基本原理,推导电潮流和气、热能流的修正方程及其雅可比元素表达式,提出计及CHP固有特性参数随系统运行状态变化的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具有不同CHP控制策略的气-电-热混合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气电变换 气热转换 烟气排放 CHP物理特性等值模型 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关键技术
10
作者 郭建东 邵京明 +3 位作者 薛希刚 梁志伟 张召 郭晓东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2-1169,共8页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 针对某含砷金银精矿矿物嵌布特征复杂、金银包裹体难以解离、有害杂质和矿泥干扰浸出等问题,采用直接焙烧氰化、两段焙烧氰化等传统单一工艺进行处理时,有价元素金银等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通过对复杂含砷金银精矿进行一级预先浮选富集产出浮选精矿与浮选尾矿,二级浮选精矿两段焙烧两段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三级浮选尾矿低氰直接氰化提取金、银的选冶联合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并对各级流程优化了工艺技术条件。结果表明:该关键工艺技术方法可以使金银精矿中金、银、铜、硫、砷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6.27%、95.83%、98.65%、90.94%、95.04%,资源综合回收优势明显,经济效益突出,实现了复杂含砷金银精矿的高值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为该类型金精矿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处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含砷金银精矿 选冶联合 综合回收 预先浮选富集 两段焙烧两段酸浸 低氰直接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 economic evaluation of oxy fuel combustion cycle in Kazeroon power plant consider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venues 被引量:1
11
作者 Ehsan Torabnejad Ramin Haghighi-Khoshkhoo Niloufar Sarabc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25-1033,共9页
Oxy fuel combustion and conventional cycle(currently working cycle) in Kazeroon plant are modeled using commercial thermodynamic modeling softwar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two models regarding the resources of tran... Oxy fuel combustion and conventional cycle(currently working cycle) in Kazeroon plant are modeled using commercial thermodynamic modeling softwar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two models regarding the resources of transport and injec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to oil fields at Gachsaran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the various oil price indices is conducted and indices net present value(NPV) an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IRR)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reveal that gross efficiency of the oxy fuel cycle is more than reference cycle(62% compared to 49.03%), but the net efficiency is less(41.85% compared to 47.92%) because of the high-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mponents, particularly air separation unit(ASU) in the oxy fuel cycle. In this model, pure carbon dioxide with pressure of 20×105 Pa and purity of 96.84% was captured. NOX emissions also decrease by 4289.7 tons per year due to separation of nitrogen in ASU. In this model, n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oxy fuel cycle is a major engineering challenge. With increasing oil price, economic justification of oxy fuel combustion model increases. With the price of oil at $ 80 per barrel in mind and $ 31 per ton fines for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IRR is the same for both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 fuel combustion: C02 capture combined cycle enhanced oil recovery NOx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um level sloshing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12
作者 曹小玲 皮正仁 +2 位作者 蒋绍坚 杨卫宏 B.Wlodzimer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drum sub-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and then the model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set up as we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rig,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ynamic simul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model to get a 3-D graph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hich shows a vivid procedure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effect of feed-water flow rat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heating quantity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of 0.0-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trendy and "false water level", and variation of the feed-water flow rates, main-steam flow rates and heating quantities can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drum level sloshing, i.e., the frequency of slosh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eed-water flow rate, or the decrease of th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the heating quantity. This research work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rum level signal and precise controlling of drum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false level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建模及运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一丰 翟春华 +14 位作者 黄庆 肖俊峰 牛晨晖 苏新民 焦道顺 潘赫男 王乾远 奚新国 袁源 阴海强 苏通 曹殿尧 刘加湗 章文茜 李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00,共12页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运行、再从低负荷升至满负荷、机组停机和边界参数扰动的动态过程中,所建模型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余热锅炉主要参数的动态响应规律。随着机组负荷从320 MW降低至280 MW,汽轮机功率从124.0 MW降至111.5 MW;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0.12 kg/s减至63.62 kg/s;高压主蒸汽压力从8250 k Pa降至7612 k Pa;余热锅炉入口烟气参数在约300 s的时间内随机组负荷变化,但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需要约600s完成动态响应达到低负荷下的稳态,说明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相对于燃气轮机排烟参数随时间变化有一定滞后。在机组停机的动态过程中,汽轮机功率从130.4MW下降到5.4MW,余热锅炉高压主蒸汽温度从600.1℃降低到224.5℃,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6.1 kg/s减小到15.3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厂 余热锅炉 调峰 变负荷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燃煤电厂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熙然 汪若凡 +2 位作者 李珏 陈海军 吴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2-4262,共11页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控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的同时,对其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热能力。基于燃煤电厂发电系统、固体胺吸收剂脱碳系统以及一次/二次供热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引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取代低压汽轮机,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的排汽分别给供热过程和脱碳过程提供热源,在保证脱碳能力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耦合系统的发电能力损失。为再进一步提高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采用吸收式换热技术高效回收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提高耦合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结果显示,新型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回收了90%以上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由785.06 MW提升至1288.94 MW,供热能力升高65%,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CO_(2)捕集 热电联产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阻抗高温超导限流器的限流特性研究
15
作者 宋萌 李力 +4 位作者 张琦 项彬 袁仲滨 刘志远 王建华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5,共9页
超导限流器在系统短路限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在深度限流后难以快速恢复,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交流系统中的一种基于组合超导线圈的变阻抗超导限流器,能在增大限流率的同时显著缩短主通流支路超导带材的通流时... 超导限流器在系统短路限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在深度限流后难以快速恢复,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交流系统中的一种基于组合超导线圈的变阻抗超导限流器,能在增大限流率的同时显著缩短主通流支路超导带材的通流时间。基于单根超导带材的实验结果在Simulink中依次建立了单根超导带材和变阻抗超导限流器的R-Q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变阻抗超导限流器的限流性能和恢复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10 kV交流电力系统中分析了变阻抗超导限流器的限流效果。结果显示,本方案超导限流器的主通流和主限流线圈带材根数之比为2∶1时,限流阻抗能增大到常规超导限流器的3倍以上,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超导线圈 变阻抗 限流阻抗 快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力-信息-交通网络耦合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巍 罗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1-372,共12页
韧性是评估系统在极端灾害下吸收抵御扰动并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能力指标。基于电力-信息-交通网络之间紧密耦合的特性,提出考虑多网络耦合特性的多阶段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首先,在灾前预防阶段提出考虑网络抗毁性与电力信息风险价值的最... 韧性是评估系统在极端灾害下吸收抵御扰动并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能力指标。基于电力-信息-交通网络之间紧密耦合的特性,提出考虑多网络耦合特性的多阶段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首先,在灾前预防阶段提出考虑网络抗毁性与电力信息风险价值的最优线路加固策略,并对应急中心进行优化布点。其次,基于网络损毁导致的拓扑变化对分布式电源与联络开关进行动态联合调控,最小化灾害抵御阶段的负荷损失价值。然后,结合耦合网络间的关联制约属性,提出灾后阶段多网协同恢复策略。最后,建立组合式评估框架对系统韧性进行多时段精细化分析。基于IEEE33节点系统搭建三网耦合系统算例进行仿真,所得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提高灾害下系统的抵御力并提升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多网络耦合 线路加固 联合调控 协同恢复 组合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分部加热式S-CO_(2)循环联合发电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悦 王哲 +3 位作者 曹梦龙 姜悦茂 纪玉龙 韩凤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706-7716,I0018,共12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与余热回收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该文设计一种SOFC与分部加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partial heating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PHSCBC)动力循环集成系统,SOFC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与余热回收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该文设计一种SOFC与分部加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partial heating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PHSCBC)动力循环集成系统,SOFC系统的出口废气作为高温热源,驱动PHSCBC进行联合发电。建立系统的电化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对系统的能量和(火用)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汽碳比、燃料流量、压缩机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夹点温差对联合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发现当系统燃料流量为0.54 mol/s、空气流量为6.19 mol/s,可达到净发电功率、发电效率、(火用)效率分别为260.08 kW、61.20%、56.54%,其中提高燃料流量将显著提高系统发电效率。所提出的混合系统具有高效、低成本和清洁的发电和供热性能,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先进能量转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分部加热式S-CO_(2)动力循环 联合发电 余热回收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铲式青贮玉米起茬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阳 李强 +3 位作者 赵武云 戴飞 严兆荣 王久鑫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2-2145,共14页
为解决青贮玉米根茬和残膜难回收的问题,设计一种铲式青贮玉米起茬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联合作业机主要由起膜起茬铲、升运链、分离滚筒筛、集膜箱等部件组成。对联合作业机的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确定其结构和工作参数。... 为解决青贮玉米根茬和残膜难回收的问题,设计一种铲式青贮玉米起茬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联合作业机主要由起膜起茬铲、升运链、分离滚筒筛、集膜箱等部件组成。对联合作业机的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确定其结构和工作参数。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以机具前进速度、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分离滚筒筛转速为影响因素,以残膜拾净率和根茬起茬率为响应指标,建立响应面三维模型,得出机具前进速度和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对机具残膜拾净率影响显著,而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和分离滚筒筛转速对机具起茬率影响显著。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Optimization对机具作业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作业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3.54 km·h^(-1),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12.94 cm,分离滚筒筛转速51.53 r·min^(-1)。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前进速度3.5 km·h^(-1),起膜起茬铲入土深度13 cm,分离滚筒筛转速50 r·min^(-1)作业条件下,残膜拾净率89.26%,根茬起茬率90.37%,机具运行稳定可靠,满足残膜回收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起茬 残膜回收 联合作业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矿斑岩型铜矿浮选药剂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明海 刘万峰 加永泽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2-437,442,共7页
玉龙铜矿斑岩型矿石含铜0.73%、钼0.044%,其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现场采用“钼铜快浮选-铜强化浮选-合并精选”工艺,原药剂制度条件下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2.67%和1.360%... 玉龙铜矿斑岩型矿石含铜0.73%、钼0.044%,其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现场采用“钼铜快浮选-铜强化浮选-合并精选”工艺,原药剂制度条件下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2.67%和1.360%、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5.07%和81.74%的精矿。为了进一步提高铜钼的回收率,在流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斑岩矿石的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钼铜快浮选采用BK404C和BK345作捕收剂可保障钼回收的同时,还能尽可能使铜得到回收;铜强化浮选采用BK404B和BK404C作捕收剂可强化在钼铜快浮选作业未能上浮的铜得到回收。优化后的药剂制度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3.27%和1.340%、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7.14%和82.24%的精矿,达到了提高铜钼回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铜矿 斑岩矿 组合捕收剂 优化试验 铜钼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铜阳极泥冶炼渣中铑的研究
20
作者 柴胜利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铜阳极泥冶炼渣是重要的铑资源,采用火法富集和湿法提取相结合的工艺对铜阳极泥冶炼渣中的铑进行回收利用,考察了火法富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O加入量为铜阳极泥冶炼渣的1.1倍(以质量计,下同)、B_(2)O_(3)加... 铜阳极泥冶炼渣是重要的铑资源,采用火法富集和湿法提取相结合的工艺对铜阳极泥冶炼渣中的铑进行回收利用,考察了火法富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O加入量为铜阳极泥冶炼渣的1.1倍(以质量计,下同)、B_(2)O_(3)加入量为铜阳极泥冶炼渣的1.1倍、Na_(2)CO_(3)加入量为铜阳极泥冶炼渣0.9倍、熔炼温度1 200℃,熔炼时间2 h的条件下,形成的铅合金中Rh含量达到7 536.4 g/t,富集6.2倍;在银粉加入量为铅合金的1倍、灰吹温度1 300℃、灰吹时间2.5 h条件下进行铅合金灰吹除杂富集,形成的银合金中Rh含量达到42 208.1 g/t,富集35.7倍;在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1.5 h、浸出液固比为10∶1的条件下进行湿法提取,生产的铑粉纯度为91.2%,实现了铑二次资源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熔炼 灰吹 火法湿法联合 富集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