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压机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羽丰 王宇轩 +2 位作者 赵远扬 李连生 何鸿斌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针对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排气损失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出了根据2个工作腔的内容积比设计排气孔的方法。利用CFD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间隙和海拔高度下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特性和性能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排气损失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出了根据2个工作腔的内容积比设计排气孔的方法。利用CFD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间隙和海拔高度下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特性和性能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排气孔能够减少17.85%的过压缩量,减少了排气损失;当径向间隙从10μm增大到30μm时,压缩机容积效率从89.68%下降到16.02%,等熵效率从78.69%降低到32.84%;对流量、功率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试验,得到试验质量流量与模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9.09%,功率在排气压力为0.26 MPa时的最大误差为8.90%。相关结果对于降低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损失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腔涡旋空压机 排气孔 性能模拟 变工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用涡旋压缩机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小亮 孙健 +3 位作者 董辉 朱兵国 巨静斋 彭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以空气为工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无油空气涡旋压缩机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动静涡旋齿之间存在的径向间隙,会使得压缩机工作腔内温度、流速和压力的分布不规律;增大转速,不但可以增加涡旋压缩... 以空气为工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无油空气涡旋压缩机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动静涡旋齿之间存在的径向间隙,会使得压缩机工作腔内温度、流速和压力的分布不规律;增大转速,不但可以增加涡旋压缩机的质量流量,而且还可以减小切向泄漏量,进而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排气压力过大,会降低涡旋压缩机的基本输出性能;在低转速下,过高的排气压力会使得压缩机排气口出现“净回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涡旋压缩机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动力学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空调变工况背压腔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兴旺 万春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9-1245,1253,共8页
鉴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工况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其采用的涡旋压缩机背压腔展开变工况特性研究。在考虑平衡块搅动影响的基础上,运用FLUENT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变工况下不同入口压力的背压腔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变工况下,背压腔流... 鉴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工况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其采用的涡旋压缩机背压腔展开变工况特性研究。在考虑平衡块搅动影响的基础上,运用FLUENT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变工况下不同入口压力的背压腔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变工况下,背压腔流场分布、提供的轴向平衡力和润滑油循环量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并提出了将轴向平衡力与轴向气体力变相位协调叠加以达到动涡盘最佳运行状态的新设计方法,使动涡盘所受轴向合力的振幅减少了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空调 变工况 涡旋压缩机 背压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腔非同步排气涡旋空气压缩机热力学研究
4
作者 王俊亭 刘国平 +2 位作者 余廷芳 肖根福 宋红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715-2718,共4页
为了研究对称腔非同步排气涡旋空气压缩机的热力学特性,结合其几何特点对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过程分为两排气腔压力不等和相等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热力学拓扑结构,避免了排气腔容积较小时引起的热力学计算误差放大。给出了与计... 为了研究对称腔非同步排气涡旋空气压缩机的热力学特性,结合其几何特点对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过程分为两排气腔压力不等和相等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热力学拓扑结构,避免了排气腔容积较小时引起的热力学计算误差放大。给出了与计算过程相适应的排气量、温度计算方法。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一个压缩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曲线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空气压缩机 非同步排气 温度 压力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热泵两对腔涡旋压缩机补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健 苏林 +3 位作者 张辛辛 孙寒晴 李康 方奕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4,共7页
为了研究小压比、短型线的两对腔(N=2)涡旋压缩机的补气性能,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搭建了测量补气式涡旋压缩机的性能试验台,在不同热泵工况及补气压力下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试验工况,有补气相对于无补气均可使涡旋... 为了研究小压比、短型线的两对腔(N=2)涡旋压缩机的补气性能,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搭建了测量补气式涡旋压缩机的性能试验台,在不同热泵工况及补气压力下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试验工况,有补气相对于无补气均可使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压缩机制热量随补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而制热COP(能效比)则随补气压力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4个工况下峰值处的COP较无补气时分别增大了11.45%,7.28%,2.09%,3.56%;低温热泵名义制热工况下涡旋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随着补气压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热泵名义制热工况下(工况3、工况4)补气压力对容积效率影响甚微,分别维持在0.55及0.50附近;所测工况下的压缩机效率随补气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空调 两对腔涡旋压缩机 喷气增焓(EVI) 补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