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2 位作者 陈怀谷 沈素文 朱华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的PDA平板上培养油菜菌核病菌核和菌丝块,观察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8℃,35℃为菌丝的致死温...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的PDA平板上培养油菜菌核病菌核和菌丝块,观察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8℃,35℃为菌丝的致死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菌核萌发 菌丝生长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链霉菌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磊 牛世全 +5 位作者 景彩虹 达文燕 朱学泰 韩建山 程晓 张爱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3-3和Ⅳ22-3-12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和0.9cm;离体叶菌丝接种试验表明,Ⅳ22-3-3和Ⅳ22-3-12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3.5%和49.1%;Ⅳ22-3-12能在油菜菌核上定殖并寄生分解菌核,同对照相比菌核萌发率下降18.2%;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鉴定表明,Ⅳ22-3-3为产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Ⅳ22-3-12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菌核 盐碱地 链霉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东维 梁五生 赖朝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稻曲病的发生一直呈不断加重趋势,并逐渐由一个水稻次要病害发展成为一个水稻主要病害。最近不断强化的针对稻曲病成灾机制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和新观点。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花期的花丝等细胞壁相对疏松的组织...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稻曲病的发生一直呈不断加重趋势,并逐渐由一个水稻次要病害发展成为一个水稻主要病害。最近不断强化的针对稻曲病成灾机制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和新观点。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花期的花丝等细胞壁相对疏松的组织,细胞外扩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曲病的加重与稻曲病菌菌核生成密切相关,菌核在其生活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目前水稻孕穗初期使用杀菌剂是最为有效的稻曲病防控措施。未来对其生活史深入持续的研究是稻曲病发生流行中长期预测预警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菌核 生活史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作物秸秆和菌核腐解的复合生物制剂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谢立华 淡育红 +6 位作者 胡小加 余常兵 李银水 秦璐 张银波 胡磊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为高效降解秸秆和腐解油菜病原菌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研制出由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复合液体菌剂和由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 为高效降解秸秆和腐解油菜病原菌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研制出由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孢子悬浮液配制的复合液体菌剂和由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菜籽饼和油菜秸秆进行发酵所得的固体复合生物肥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秸秆和油菜病原菌菌核的效率,测定其对盆栽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基质对照相比,油菜和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15.07%和5.81%,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0.98%和12.28%;复合生物制剂腐解的秸秆可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利用水稻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油菜籽比空白对照增产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秸秆 菌核 棘孢曲霉 哈茨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复合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伟 杨惠 +1 位作者 王政逸 陈卫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A、B、C、E、F基因(分别为双组分反应调节子、激活巨噬细胞糖蛋白、胞外金属弹力蛋白酶、亲环蛋白、内质网囊泡蛋白ERV29)的表达,以期找到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从菌核开始形成到菌核成熟的过程中,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且菌核在成熟时表达量最低,但成熟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之后表达量基本保持不变。提示这5个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说明这5个基因可能受菌核形成过程中胁迫条件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菌核形成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壳霉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俊明 马丽娜 +1 位作者 李欣 韩巨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0,共5页
系统研究了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盾壳霉可在核盘菌菌落上寄生,使核盘菌菌丝消解、原生质泄露,并抑制菌核的形成;而且盾壳霉提前6d接种,其分泌的抗生物质还可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并产生明显抑菌带。盾壳霉孢... 系统研究了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对核盘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盾壳霉可在核盘菌菌落上寄生,使核盘菌菌丝消解、原生质泄露,并抑制菌核的形成;而且盾壳霉提前6d接种,其分泌的抗生物质还可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并产生明显抑菌带。盾壳霉孢子液喷雾处理也证明:盾壳霉分生孢子即可在核盘菌子囊盘(柄)上萌发、寄生,使子囊盘(柄)萎缩枯死,而且还可以在核盘菌菌落上萌发、寄生,消解破坏菌丝体、抑制的菌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壳霉 核盘菌 重寄生真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料栽培桦褐孔菌比较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增华 张介驰 +4 位作者 刘佳宁 戴肖东 孔祥辉 马庆芳 张丕奇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8,共7页
采用6种不同配方和不同栽培方式进行野生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袋栽试验,摸索菌核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在菌核形成早晚、整齐度、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等存在明显差异,供试培养料中以4号配方(桦树木屑44%,玉米芯42%,麦麸10%... 采用6种不同配方和不同栽培方式进行野生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袋栽试验,摸索菌核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在菌核形成早晚、整齐度、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等存在明显差异,供试培养料中以4号配方(桦树木屑44%,玉米芯42%,麦麸10%,豆粉2.0%,蔗糖1.0%,石膏1.0%,水分65%)栽培效果最好,虽然菌核形成较晚,但个体较大,颜色较深,每袋平均产量可达16.79 g。不同栽培方式中,不开口的处理对菌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菌株 栽培 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肖仲久 李小霞 +1 位作者 张绍梅 李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0,共2页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上,4个不同来源地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菌株LA20,在几种供试培养基上长势均较其他3个菌株差,产核量也最少。比较几种培养基上供试菌株生长状...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上,4个不同来源地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菌株LA20,在几种供试培养基上长势均较其他3个菌株差,产核量也最少。比较几种培养基上供试菌株生长状况和产核量的关系发现,供试4个菌株产菌核量与菌丝的生长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在同一个培养基上菌株菌丝生长越好,产核量也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绢病菌 产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减量对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品质及黄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缪其松 广建芳 +5 位作者 邵孝侯 李英 柏广利 唐懋华 魏猷刚 张燕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共7页
【目的】提高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和品质,降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方法】在塑料大棚内,研究了水肥减量(灌水量和施肥量均为常规的80%、70%、60%、50%、40%)对设施连作茄子生长、产量、品质、根际微生物以及黄萎病发病... 【目的】提高黄萎病高发区设施连作茄子产量和品质,降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方法】在塑料大棚内,研究了水肥减量(灌水量和施肥量均为常规的80%、70%、60%、50%、40%)对设施连作茄子生长、产量、品质、根际微生物以及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等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水肥量的降低,茄子根际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数量,黄萎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也降低。②50%水肥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茄子根际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数量与种植前相比没有显著增加,黄萎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低。③50%水肥处理的茄子生长状况、果实性状最好,产量、品质最高;根际有害真菌数量降低,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结论】在设施茄子黄萎病发病较严重地区,可通过合理的水肥减量措施,如水肥量减半,在保证设施连作茄子正常生长前提下,降低设施连作茄子黄萎病发病率,且获得最大产量和较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滴灌 水肥减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雷锦桂 翁伯琦 +2 位作者 江枝和 唐翔虬 王义祥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分析了不同氮源培养料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参试氮源中,以尿素为氮源栽培的虎奶菇,其菌核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最高,分别为22.8、27.3... 分析了不同氮源培养料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参试氮源中,以尿素为氮源栽培的虎奶菇,其菌核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最高,分别为22.8、27.3、73.3、68.2、11.1和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虎奶菇 菌核 蛋白质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菌核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3 位作者 郎剑锋 霍云凤 石红利 石明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6-78,共3页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 h...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 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菌核 光照 温度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皮总三萜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毛跟年 张诗韵 +5 位作者 付超 梁承远 宋慧慧 王兰 张雯 陈雪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茯苓皮中总三萜物质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惊厥和抗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从茯苓皮中分离出三萜类物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研究了茯苓皮中总三萜物质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 茯苓皮中总三萜物质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惊厥和抗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从茯苓皮中分离出三萜类物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研究了茯苓皮中总三萜物质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茯苓皮三萜组血清中的TC、LDL-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AI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显著升高.综合以上实验指标,表明茯苓皮总三萜物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茯苓皮及茯苓皮总三萜作为降脂药物研究开发、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引发的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皮 三萜 提取工艺 降血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主要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文强 邓百万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98,共3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秦巴山区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的氨基酸、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猪苓多糖等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猪苓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必需氨基...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秦巴山区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的氨基酸、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质元素、猪苓多糖等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猪苓在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3.8%,23.6%.每100g野生与栽培猪苓菌核中水分质量分别为13.22g,11.94g;灰分质量分别为2.86g,2.61g;粗蛋白质量分别为6.87g,4.91g;粗纤维质量分别为27.62g,26.02g;粗脂肪质量分别为1.87g,1.71g;每100g野生和栽培猪苓质量分别为1.87g,1.71g;猪苓多糖质量分别为0.51g,0.4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猪苓 栽培猪苓 菌核 成分 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纹枯病越冬菌核量的定量测定及与田间早期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檀根甲 丁克坚 +2 位作者 季伯衡 姚莉 姚玉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本文研究了早稻移栽前后田间水面菌核漂浮量、稻株菌核附着量与土壤越冬菌核量的定量关系,进而研究了稻株上菌核附着量与田间早期病情关系,分别组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数学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越冬菌核量(... 本文研究了早稻移栽前后田间水面菌核漂浮量、稻株菌核附着量与土壤越冬菌核量的定量关系,进而研究了稻株上菌核附着量与田间早期病情关系,分别组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数学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越冬菌核量(s)与栽秧后2天的水面菌核漂浮量(As)关系最密切,与栽后14天稻抹上菌核附着量(Rs)关系密切。其回归模型分别为:S=146.74As—5.2163,S=29.71Rs—51.987。栽后14天稻株菌核附着率(Rs)与分蘖末期田间病丛率(DH)的回归方程为DH=12.76+2.88Rs。文章最后对回归模型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菌核附着量 菌核漂浮量 越冬菌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佳环 刘巍 +6 位作者 潘姣 邵玺文 王志春 敖振超 柳建 刘畅 马周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8,共7页
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核黑色圆球状,表面凸凹形态,直径164~309μm,内部褐色拟薄壁组织;分生孢子淡褐色,1~3个隔膜,大小为(32~76)μm×(5~22)μm;无性... 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核黑色圆球状,表面凸凹形态,直径164~309μm,内部褐色拟薄壁组织;分生孢子淡褐色,1~3个隔膜,大小为(32~76)μm×(5~22)μm;无性世代为 Nakataea sigmoidea ,有性世代为 Magnaporthe salvinii 。病原菌在25<~30℃时生长较好,利用鼠李糖(P <0.05)、硝酸钙(P <0.05)和硫酸锌(P <0.01)能力最强,在利用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方面,与弱酸性和寒冷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 水稻秆腐菌核病 病原 菌核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奶菇菌核蛋白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翁伯琦 江枝和 +3 位作者 宾文 王义祥 罗涛 林勇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3期61-69,共9页
虎奶菇菌核干品经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透析得纯蛋白多糖。分析结果表明,该纯蛋白多糖分子质量为39810,糖含量为61.7%,氮含量为38%,由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组成,糖基连接键以β-1,4为主,还有β-1,3连接键。
关键词 化学结构 虎奶菇 蛋白多糖 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青海春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国良 马辉 +1 位作者 马学斌 韩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501-12503,12532,共4页
[目的]探讨油菜菌核病菌在外源营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及不同pH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适宜该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果糖... [目的]探讨油菜菌核病菌在外源营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及不同pH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适宜该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果糖,氮源分别为柠檬酸铵和硫酸铵,碳氮比为30∶1,pH范围为6.0~7.0。[结论]为控制和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氮源 油菜菌核病 菌丝生长 菌核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遗留菌核存活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振荣 高同春 +1 位作者 胡宏云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52-152,154,共2页
稻田遗留菌核存活试验表明,稻田土表和土下2cm、5cm处菌核,经过夏季高温和泥水沤淹全部腐烂,丧失生命力;田埂顶部和半坡处菌核,分别约1/3和1/10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 菌核 水稻田 腐烂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苓菌培养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长青 章松柏 +1 位作者 鲁红学 孙正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0期105-107,共3页
阐述了猪苓菌的形态结构、适生条件、营养特性、培养基配方、适生树种及猪苓菌与伴生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和诱导猪苓菌丝扭结形成菌核的相关因子,以期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苓菌 培养特性 伴生菌 蜜环菌 菌核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春油菜菌核病产生菌核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雯 韦永刚 +2 位作者 杜春梅 吴兴泉 辛惠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对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rbary)产生菌核的影响因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产生菌核的最适温度15~20 ℃;最适pH 3~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关键词 培养条件 春油菜 培养基 菌核病菌 菌核病 发病规律 温度 PH值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