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方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海华 吴尘萱 +2 位作者 周海燕 胡小鹿 方宪法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 农业装备是新时代保证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明确我国发展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需求,包括推动农业装备强国建设、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撑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和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出助推农业装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支撑全环节农业装备迭代升级、开发适用性农业装备制造体系、拓展新场景农业装备应用模式、提升前瞻性农业装备战略力量和培育高技术农业装备创新集群,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的支撑条件平台,打造全产业链人才梯队,培育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潜力,为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优化研究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装备 科技创新 智慧农业 智能农机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伟 汤灿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推进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识别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升农业社会... 推进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识别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各个环节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分维度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流通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生产服务次之,最后是基础服务。第二,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发挥技术扩散效应实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促进效应。第三,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地区和内陆地区作用效果较强。因此,政府应强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技术“蓄水池”规模效应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从而推动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社会化服务 农业发展 农业转型 科技创新 技术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及路径
4
作者 刘学侠 宋宗喆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4,共10页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科技、改善生产方式、改革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赋能潜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农业基...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科技、改善生产方式、改革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赋能潜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新型劳动者技能;完善投资体制,拓展农业投资主体;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
5
作者 熊曦 宁泷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 依据2013—2022年中国83个农产品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质量追溯、市场扩展与文化赋能直接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形成双重传导路径,正向效应突出且稳定性强。鉴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建设差异化布局,以推动产业链数字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并完善人才培育与数据共享机制,从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产品区域品牌 产业结构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6
作者 申红卫 尤一璞 李兵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对邻近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地继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地区辐射带动较落后地区,以此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熵值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7
作者 田长永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探讨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一条主线、两个引领、三大抓手、四项机制、五根支柱“12345... 探讨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一条主线、两个引领、三大抓手、四项机制、五根支柱“12345”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职院校 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逻辑依据、作用机理与推进路向 被引量:4
9
作者 位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农业强国建设具有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科技思想的内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经验总结,是全面建...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农业强国建设具有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科技思想的内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经验总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新质生产力能够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新征程上,必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立足国情农情、守住安全底线、厚植生态底色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10
作者 王海翔 杨华 +6 位作者 李世柱 黄文明 刘颖 臧秀法 李馨 刘岩 李建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在未来五年暨“十五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列出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提出在“十五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的4个... 为了研究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在未来五年暨“十五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外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列出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提出在“十五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的4个主要目标和5个重点方向,建议我国农机装备行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和大农业的优势,抓住机遇,快速强弱项、补短板,提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未来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期间 农机装备 科技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绿色发展: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11
作者 张杨 赵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8-1669,共12页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CRITIC-熵值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双项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1%水...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CRITIC-熵值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双项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1%水平上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经过变更观测期、剔除直辖市和改变解释变量测度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和北方地区均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应用、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12
作者 李周晶 孙巍 张学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2,共2页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 以WebofScience中的2023年中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遴选出“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等10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旨在及时推介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引领度和显示度,宣传农业科技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科学研究前沿 农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郭安怡 李美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73-78,82,共7页
为了研究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该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江苏省各地级市2011—2022年数据为例,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 为了研究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该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江苏省各地级市2011—2022年数据为例,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农业土地产出效率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围绕完善江苏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土地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条件 筑牢智慧时代发展根基
14
作者 贺德方 陈涛 +1 位作者 杨芳娟 张昊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意义]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从战略统筹、技术攻关、... [目的/意义]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过程]本文从战略统筹、技术攻关、生态构建、风险治理等维度,梳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路径,分析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根技术研发、根生态构建、场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逻辑。[结果/结论]本文从完善国家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根技术研发体系、创新市场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优化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制度环境、构建人工智能人才雁阵格局以及深度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健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现实阻滞与发展策略
15
作者 韦谜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27-32,共6页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关键在于构建并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工具以及新型劳动对象。但在培育与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如农业...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关键在于构建并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工具以及新型劳动对象。但在培育与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人才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等。基于此,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性举措,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培育高质量农业人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数据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核心要素 农业科技创新 人才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阳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
作者 孙刚强 赵平 +1 位作者 阎淑滑 张丽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找准科研方向,以濮阳市农林科学院为例,系统分析了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找准科研方向,以濮阳市农林科学院为例,系统分析了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级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创新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17
作者 杜名扬 白春明 王柟 《蔬菜》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都市农业是城镇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具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等多重资源优势,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从提升农业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都市农业是城镇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具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要素集聚、产业配套等多重资源优势,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从提升农业竞争力、拓展新功能新业态、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工农互促与城乡融合的角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意义;梳理了都市农业新质生产力以高素质劳动者、新技术劳动资料、多样化劳动对象三要素优化组合为核心的内涵,以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组织变革、要素流动推动都市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升级和城乡协同发展提效的路径;总结了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食品加工园区、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为代表的培育都市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载体;最后,提出了深挖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都市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 都市农业园区 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18
作者 刘洁 吴海平 +1 位作者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78-80,8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实施产教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及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等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策略 自主创新能力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协同创新机制与效能提升路径
19
作者 石常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66-68,共3页
针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不足,从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创新的机制设计入手,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机制;同时,针对提升农技推广体系效能的关键举措,从完善农技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农技服务需... 针对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不足,从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创新的机制设计入手,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机制;同时,针对提升农技推广体系效能的关键举措,从完善农技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农技服务需求激励机制、强化农技创新链条衔接等方面提出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协同创新机制 效能提升路径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
20
作者 何艳桃 贺佳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43-250,共8页
运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不同指标的权重,多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 运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不同指标的权重,多方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稳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村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可以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下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3点建议:政府应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相关部门要拓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构建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环境;政府应积极推动新时代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巩固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