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开源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生发逻辑、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剑 贾怡炜 戚湧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伴随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成为开源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有效工具,对推动开源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分析数字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发展下开源社区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和... 伴随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成为开源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有效工具,对推动开源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分析数字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发展下开源社区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和治理需求,探究在数字技术创新外部契机下开源社区知识产权治理的生发逻辑。基于系统论和活动理论三角形模型,建构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开源社区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框架,明确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结合危机三阶段理论提出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开源社区知识产权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运行流程。结合活动理论下的体系要素互动特征和子系统,提出发挥制度优势夯实基础、革新数字技术提升动能和协同共治凝聚主体的不同实践路径。研究旨为开源创新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社区 知识产权治理 数字技术创新 治理体系 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封锁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来自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杭 刘佳雯 王晨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美国对华科技打压这一事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技术封锁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封锁倒逼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2)改变外部创新来源渠道和激励内源式...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美国对华科技打压这一事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技术封锁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封锁倒逼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2)改变外部创新来源渠道和激励内源式创新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行为;(3)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封锁更倒逼实质性创新的产生,同时,政府补贴程度高的行业创新发展水平更高。本文较严谨地证实了技术封锁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创新行为选择的调整作用,为美国对华科技打压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封锁 科技打压 高技术产业 创新行为 政府补贴 贸易转移 自主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来自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启示
4
作者 吕佳龄 玄兆辉 胡贝贝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6,44,共10页
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长期存在偏重支持创新链后端的问题,尚未完全发挥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各级地方财政中,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以支持本地区主导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为主要职... 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长期存在偏重支持创新链后端的问题,尚未完全发挥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各级地方财政中,省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以支持本地区主导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为主要职责,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快形成与当前创新发展规律和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一些省份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部署建设以产业技术创新机构为主体的地方实验室,全链条布局创新活动,部署战略导向型基础研究、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打造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就是其中典型。地方政府也在支持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具有可推广意义的地方财政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产业技术创新机构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科学驱动下科技智库知识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
5
作者 周兰羽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作为应对科学发现速度放缓的解决方案,正重构科研生态。本文旨在从知识治理视角,为科技智库设计适应开放科学驱动下的科研新生态的系统性框架,助力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运用理论,分析开放科学...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作为应对科学发现速度放缓的解决方案,正重构科研生态。本文旨在从知识治理视角,为科技智库设计适应开放科学驱动下的科研新生态的系统性框架,助力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运用理论,分析开放科学对传统知识治理在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评价环节产生的变革。科技智库作为政治系统与技术系统之间的知识中介组织,其功能正在经历多维重构。包括决策支持从封闭式咨询向开放式协同转型、知识治理从封闭性管控转向开放性赋能、公共科学服务功能拓展深化和国际话语从跟随转向引领等。[结果/结论]科技智库适应开放科学的知识治理实践路径,包括技术赋能路径、制度创新路径和文化转型路径,助力科技智库构建包容性治理体系,从“知识守门人”转向“生态构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技智库 知识治理 知识运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6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架、实践特征与风险应对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倩倩 陈强 +1 位作者 荣俊美 邢窈窈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新发展背景下,更应深刻认识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框架及特征。从治理原则、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逻辑、治理目标、能力体现、动能所在构建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新发展背景下,更应深刻认识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治理框架及特征。从治理原则、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逻辑、治理目标、能力体现、动能所在构建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理论框架;从需求牵引、实现路径、创新风险、多元目标、价值导向、参与模式给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特征。此外,进一步从科技产业、市场制度、国际格局、创新过程、风险管控等方面理清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的实践特征,研究发现可从韧性、张力、活力、弹性四个方面给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治理 理论框架 实践特征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的影响——促进抑或阻碍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海波 陈韵洁 +1 位作者 周明明 刘勇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8,共19页
自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创新已然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然后基于2007—2017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支出规模... 自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创新已然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然后基于2007—2017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支出规模的创新效应,意在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当前的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创新活动的正向激励效应所驱动。与此同时,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创新质量差异:在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和人均福利性支出更多的东部与中部地区,政府支出规模的正向激励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科学技术支出会同时促进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创新活动,而福利性支出只促进低质量的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支出规模 创新 正向激励效应 科学技术支出 福利性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基于京东物流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汪旭晖 谢寻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0,共20页
新发展格局下的物流业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科技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之一,将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世界经济、产业竞争格局加快重塑。通过创新研发和应用数字科技,能有效... 新发展格局下的物流业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科技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之一,将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世界经济、产业竞争格局加快重塑。通过创新研发和应用数字科技,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绿色技术的投入水平,推进绿色创新,进而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应用扎根理论开展案例研究,结合京东物流绿色低碳转型实践,探讨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受到企业内部发展压力和外部环境压力的交互影响;围绕基础研究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创新三个维度,数字科技创新能够聚集要素、整合资源、形成区域产业集聚,通过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助力物流业绿色发展。对应作用机制,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三条主要路径,分别是能力提升路径、技术升级路径、产业联合发展路径。本文提出的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逻辑过程,为物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转型 物流业 “双碳”目标 扎根理论 京东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投基金的国际经验及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家强 吴丹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6,共14页
创投基金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力量,致力于为初创期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是新兴产业获取融资的重要渠道。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亟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推动卡脖子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和成长,促进高水平... 创投基金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力量,致力于为初创期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是新兴产业获取融资的重要渠道。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亟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推动卡脖子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和成长,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投基金在全球各经济体科技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期,主要经济体均在加码支持本土科创企业,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不断实现突破。对此,我国需重视发挥创投基金作用,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打造各地微观创投生态圈,拓宽创投基金募资来源,提高耐心资本支持比例,畅通股权投资退出路径,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战略引导和资源撬动作用,培育优质国有创投基金,加大投资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同时重视吸引海外创投基金,着力解决科创企业在成长早期融资难困境,促进高新技术升级、颠覆性创新成果加快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创投基金 科技创新 科创企业 政府引导基金 多次层次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治理模型选择:由风险预测制迈向行为积分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羿锟 张宝山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5,M0005,共19页
模型是对实践的抽象化表达,内含实践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判断。不同信用模型内含不同的信用治理理念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风险预测制模型用于风险预测和秩序控制,在实际社会信用治理中产生过度收集数据、模型黑箱化、难以有效预测等问... 模型是对实践的抽象化表达,内含实践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判断。不同信用模型内含不同的信用治理理念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风险预测制模型用于风险预测和秩序控制,在实际社会信用治理中产生过度收集数据、模型黑箱化、难以有效预测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技术设计过程未能有效反映治理需求,反而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社会信用治理需要从行为改变出发,迈向行为导向,转换治理范式。行为积分制模型以行为理论为支撑,通过将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日常事项转化为积分激励事项,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以共建推动共同治理,将共治行为转化为积分,进而实现治理成果的共享,提供了民主治理的新范式。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更多考虑行为积分制模型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信用 信用模型 行为理论 科技伦理 风险预测制 行为积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珣 王依佳 李科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8,共12页
营商环境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地正不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营商环境主要从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建... 营商环境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地正不断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营商环境主要从推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一整套完整、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同时,营商环境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亟待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有待完善、创新生态培育不足、企业融资存在困境、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才支撑不足、法律保障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优化政务环境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公平参与环境、培育创新市场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体系等方面进行,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 市场公平 科技创新 数据要素 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立法基本原则、监管趋势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初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8,共9页
因问题意识而兴起的科技法存在体系化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可以归纳科技立法的基本原则、监管趋势,进而为科技法的体系化指明道路,并对未来的重要议题作出展望。研究发现:人本主义是贯穿科技立法与科技法研究的主线,其可具... 因问题意识而兴起的科技法存在体系化不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可以归纳科技立法的基本原则、监管趋势,进而为科技法的体系化指明道路,并对未来的重要议题作出展望。研究发现:人本主义是贯穿科技立法与科技法研究的主线,其可具体化为“科研自由”“创新激励”“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4项基本原则。人本主义与治理现代化理念的结合,对科技监管提出了监管理念平衡化、监管对象全面化、监管节点前置化、监管手段精细化的要求。以“人本主义”这一主线为指引,串联、补足科技法律规范,明晰监管手段的现代化路径,不失为实现科技法体系化、凸显其独立学科属性的良方。最后提出,未来科技立法应在进一步挖掘政府与市场、安全与人权、国际竞争与合作、技术与人性的基础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法 基础理论 科技伦理 人本主义 科技监管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慧影 黄朝峰 李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0,共10页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释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具体样态、生成缘由和管理问题,运用协同治理范式,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和治理范围出发,提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风险问题,着力提高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效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兴技术 伦理风险 协同治理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责任创新”范式的企业科技向善行为演化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淼 乔魏若寒 雷家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76,共11页
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框架,选取4个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性数字产品,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践行科技向善行为的微观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企业科技向善行为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意愿产... 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框架,选取4个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性数字产品,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践行科技向善行为的微观演化过程。结果发现:企业科技向善行为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意愿产生、产品开发、产品运营与绩效影响;“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在不同阶段的特征表现和关注点不同;企业在践行科技向善行为过程中会发生角色变化;在企业科技向善行为情境下,“负责任创新”理论范式具有新的特征表现。一方面,揭示企业科技向善行为微观演化过程机制,拓展“负责任创新”范式研究视角与理论内核;另一方面,为企业开发科技向善产品、用户规范使用数字产品,以及政府对数字技术进行有效规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科技向善 创新行为 扎根理论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际科技合作何以可能——基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扎根理论研究
16
作者 张翼 曹蓉 孙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33,共10页
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多层级、跨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机制,为厘清现实语境下府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律提供新阐释。研究发现:地理、组织、制度邻近性等静态要素与中央介入程度、政策协同程度等动态要素间的策略... 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多层级、跨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机制,为厘清现实语境下府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律提供新阐释。研究发现:地理、组织、制度邻近性等静态要素与中央介入程度、政策协同程度等动态要素间的策略性互动构成府际科技合作的驱动总成。任务压力、收益预期与交易成本、风险感知作为正反向驱动因素,影响各级政府参与科创共同体的现实选择。府际压力与共同体合作行动间多源流互动是政府科创合作的重要推手。根据横向协调和纵向压力强弱匹配程度,将府际科技合作生成模式划分为任务帮扶型、转移合作型、互动发展型和响应跟随型。在科技创新等高净值领域府际合作中,高层级政府在适当施加任务压力的同时也要根据横向协调强度及共同体行动的积极性,确保纵向权力介入适度、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共同体 地方政府合作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基于省域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风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2,共7页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主要产生于地区间差距,东部、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距最大,而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差距最大;产出发展差异是我国高校总体科技创新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不同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厘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助推高校科技创新均衡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创新 高效发展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的基础研究治理系统演化分析——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刘伟 范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W市L、M、K三家光纤企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探索基础研究治理系统适应中美科技竞争的行为,刻画其演化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治理主体受中美科技竞争的影响,根据其所...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W市L、M、K三家光纤企业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探索基础研究治理系统适应中美科技竞争的行为,刻画其演化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治理主体受中美科技竞争的影响,根据其所处的现实国情和其他适应主体关系,凝聚价值共识,相应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推动主体间形成新的多层级互动的治理结构形态,并产生治理合力,最终使得治理系统在协同调整中达到比较“适应”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治理系统 中美科技竞争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科技创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引导基金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新范式、障碍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9
作者 慕慧娟 王灿 +2 位作者 曹立鹏 梁健 马林燕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6,共12页
在新发展阶段,以政府引导基金制度为代表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政府和市场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实施中的深度融合。随着引导基金管理运作模式的逐渐成熟,我国政府探索有别于美国的投资循环体系,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投早投小投科技的... 在新发展阶段,以政府引导基金制度为代表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政府和市场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实施中的深度融合。随着引导基金管理运作模式的逐渐成熟,我国政府探索有别于美国的投资循环体系,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投资新范式,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回顾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立足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投资模式,从六个方面构建我国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新范式。针对目前政府引导基金实际运行中影响其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的障碍,研究得出相应机制优化及设计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政府引导基金运营效率、有效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基金 政府引导基金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科技金融 风险投资 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创新“停滞”维度辨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桂波 张馨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负责任创新”强调将责任嵌入创新全过程,对创新本身进行伦理反思和价值型塑,虽然其概念内涵和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在新兴科技时代具有重大价值已成为普遍共识。近年来,有西方学者对“负责任停滞”相较于“负责任创新”... “负责任创新”强调将责任嵌入创新全过程,对创新本身进行伦理反思和价值型塑,虽然其概念内涵和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在新兴科技时代具有重大价值已成为普遍共识。近年来,有西方学者对“负责任停滞”相较于“负责任创新”更具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国内也有一些跟进研究,但其对“负责任停滞”作用的夸大极易导致理论混乱和实践误区。实际上,负责任创新具有“考虑周全的责任”的伦理意蕴,本身就包含“停滞”维度,即某项创新活动因危害性和风险性等因素而“停滞”,这可以说是负责任创新的题中之义,展现出责任与创新之间动态互动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负责任停滞 科技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