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教还是评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蒲毕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于其他课程;(2)教学因素影响评教结果,教得好(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评教分数较好;(3)非教学因素“人”影响学生评教分数,青年教师、讲师、人缘好、颜值好、技能好的女性教师更易获学生好评,即体育课程教师存在差异;(4)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评教也存差异,三大球、三小球优于武术、健美操、瑜伽等项目。研究认为,构建不同课程评教指标、实现评教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评教宣传,助力评教公正公平,用好评教结果,实现以评促教,从而有效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评教 体育课程 普通高校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82
2
作者 靳厚忠 范宏伟 +2 位作者 刘晚玲 闵捷 马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1,共4页
对高校篮球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全体性和自主性是素质教育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篮球教学应扬弃传统教学... 对高校篮球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全体性和自主性是素质教育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篮球教学应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师、学生双主体共同改造课程客体的过程中,做到兴趣和技术两者兼得,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在体现体育多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其增强体质的基础性,以实现运动教育向健身教育的转变,最终让学生选择篮球项目自我锻炼并因之终身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篮球课程 教学改革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1
3
作者 黄敏 陈英军 李亚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1,共4页
新《纲要》彰显人性化教育思想,构建人性化教学平台,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新《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趋向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存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跟不上新《纲要》... 新《纲要》彰显人性化教育思想,构建人性化教学平台,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新《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趋向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存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跟不上新《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教育,提高职业素养,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4
4
作者 雷慧 谭薪莉 +1 位作者 李伟峰 周红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4,共4页
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包含学习效果、运动参与、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6个1级指标、19个2级指标的残疾、体弱大学生的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实践表明:构建的残疾体弱大学生... 采用特尔斐法,构建了包含学习效果、运动参与、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6个1级指标、19个2级指标的残疾、体弱大学生的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实践表明:构建的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体系,淡化了技能评分,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态度和成绩进步幅度,较原有诸多评价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保健课 残疾体弱大学生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被引量:62
5
作者 钱钧 史兵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从当下学校体育改革5组“热词”说起 被引量:133
6
作者 毛振明 邱丽玲 杜晓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体质提升“三精准” 教会、勤练、常赛 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 体育走班制教学 校园足球 中考体育 高考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质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沈丽群 季浏 王坤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50余节体育课观察记录资料和61名教育专家、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50余节体育课观察记录资料和61名教育专家、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和课堂环境三大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若干子维度,其中学生行为维度包含运动参与、目标达成和动态因素三个子维度;教师行为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呈现、教学管理、组织调控、语言提示、评价反馈、指导帮助、课堂关注和动态因素9个子维度;而在课堂环境维度中则包含场地器材、课堂安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人文环境和动态因素6个子维度。同时,这三个维度中都包含了"动态因素"这一子维度,而且其内容不固定,充分说明了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及时性和动态性,即课堂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中小学 体育课 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晓阳 于海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通过对36所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教学情况调研得知,我国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仍处于小范围实施阶段。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应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通过对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揭示分层教学是因材... 通过对36所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教学情况调研得知,我国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仍处于小范围实施阶段。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应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通过对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揭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大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模式构建方案及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分层教学 大学体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课“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实验 被引量:8
9
作者 卢三妹 朱石燕 李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7,共5页
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华南农业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实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期望较高,二年级学生和球类项目学生更喜欢按照不同水平分层次进... 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华南农业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实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期望较高,二年级学生和球类项目学生更喜欢按照不同水平分层次进行的教学;灵活多变、鼓励创新、注重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的教学更受到二年级和男生的喜欢;一年级学生对提高合作交际能力、增强友谊与集体主义精神的期望值更高;实验后感知良好,深受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编排与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体育课堂 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强 张雨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对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育的相对公平、个人和群体间的体质健康差异、终身体育基础的奠定等需要。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主要... 对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育的相对公平、个人和群体间的体质健康差异、终身体育基础的奠定等需要。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大班额、小场地、兼职教师多、课堂时间有限等方面。有效实施分层分类教学需要从明确"层级目标"、建立"评价体系"、相对"学法指导"、全面"学情分析"、选择"自主学练"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分层分类体育教学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设想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宇飞 段红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迫切要求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领域...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迫切要求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领域建立一套适应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新要求、新观念和新任务的评价体系。"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设想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应运而生,以期为建立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 三位一体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裘玲珍 岑仲迪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3,共4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了相应指标的权重,在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中作了实证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要同时考虑学生评价、同事评价、督...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了相应指标的权重,在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中作了实证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要同时考虑学生评价、同事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模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教学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公共体育课 普通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体育教学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冬冬 刘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3,共3页
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比较。中国大陆高校体育教学强调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技能为主,评价重心放在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和运动能力上;台湾高校体育教学强调休闲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以... 对中国大陆与台湾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比较。中国大陆高校体育教学强调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技能为主,评价重心放在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和运动能力上;台湾高校体育教学强调休闲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和个性为主,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高校 中国大陆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办学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杜世全 谢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探索适应其办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上的改革实践,总结了适应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旨在为我国... 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探索适应其办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上的改革实践,总结了适应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旨在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特色办学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体育“行政班+选项”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建忠 李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就初中体育实施"行政班+选项"教学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指出该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化需要相适应,是落实"体育、艺术2+1"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相衔... 就初中体育实施"行政班+选项"教学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指出该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化需要相适应,是落实"体育、艺术2+1"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相衔接体育教学的需要。"行政班+选项"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兴趣、态度、社会适应,还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都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然教学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行政班+选项”教学 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教学的大学生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辉 王斌 罗时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检验以"安全涉水、求生自救"为教学目标的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者,采取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水域安全... 为检验以"安全涉水、求生自救"为教学目标的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者,采取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各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班;延时(水域安全教育结束3个月后)测试,实验班各维度得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班。结果表明: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水域安全知识,增强水域安全技能,改善水域安全态度,减少水域高危行为;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的效果有一定的保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水域安全初级教育模式 分层教学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秀香 李旭 鲁永学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以现代体育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含义为切入点,提出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的3个要求,并以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要求为标准,对公开发表的30篇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分类繁杂、课... 以现代体育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含义为切入点,提出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的3个要求,并以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要求为标准,对公开发表的30篇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分类繁杂、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描述不具有可评价性、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出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分类采用"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从行为性和非行为性目标角度制定出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编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编写策略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长思 丁天翠 +1 位作者 杨多多 毛振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5,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界定了“‘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理析了“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结构并提出提升路径。研究认为:“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是...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界定了“‘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理析了“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结构并提出提升路径。研究认为:“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是指开展“体育走班制”教学所需的、体育教师驾驭所教授运动项目进行超大单元课程教学的综合性教师素养和执教能力。“体育走班制”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专项化、运动项目学习的可选择性、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发展化、教学练赛多方法综合功能化和学习过程系统化、教学过程精细网格化的教学组织特征,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由专项运动能力、专项教学训练能力、超大单元(教程)内容设计能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力、竞赛组织安排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及职业热情构成的专项化教学能力,以满足“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现实需求。基于此,可通过职前教育的专业培养、职后教育的专业培训以及包括自主学习、集体备课、带队实践、项目导师制的持续性多元化培养路径,全方位持续提升“体育走班制”教学教师专项化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走班制 体育教师 专项化教学能力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与辨正:学校体育健康追求的强度关联——基于体育课程教学特定运动强度的审思 被引量:28
19
作者 熊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8,共13页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第一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运动强度 心率 体育教学 体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的难题及初步构想 被引量:38
20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99,共5页
体育教学质量水平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而且,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需要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去检验,但由于当前同一学段或年级教学内容不统一、内容所教程度参差不齐、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科学、客观... 体育教学质量水平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集中体现。而且,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需要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去检验,但由于当前同一学段或年级教学内容不统一、内容所教程度参差不齐、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就很难开展。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难题切入,通过分析其根源,重点从"有"、"懂"、"会"、"能"提出了4要素分层建立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