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地质学的百年学科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7,共17页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设置和一流师资,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南方的早期应用形成了融入欧洲学派和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学科特点。中山大学地质学高等教育在近代史民主革命时期具有领先地位,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解放后,中山大学地质学科经历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及多次艰难的专业复办和调整过程。尽管如此,地质学科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创办了地质工程、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学科培养方向。自2002年再次成为独立建制的地球科学系之后,在国家改革开放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下,地质学科重新走强,目前已建设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现在位于珠海校区的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崭新的面貌和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学科优秀学子和国内外科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地质学科 百年校庆 两广地质调查所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湘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技术对生活与社会的影响。在“蒸腾作用”教学中,开展“营救倒伏的古树”项目学习,让学生经历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通过前置实践、科学探... 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技术对生活与社会的影响。在“蒸腾作用”教学中,开展“营救倒伏的古树”项目学习,让学生经历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通过前置实践、科学探究、建模解释、类比推理等活动,理解植物蒸腾作用概念,发展学生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工程 实践 蒸腾作用 初中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渍食用菌加工过程中的腐败菌抑制效果研究(续) 被引量:4
3
作者 贺新生 张玲 何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Corrupt mould Acidity cure edible fungi Concentration OD valus Inhibition effect 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 ature Quick-boriding$$$$ YE Rong-chang 1 2 GE Chan g-lu 2 LUO Jun 3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 nd Engin eering B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朝克拉通老于38亿年的残余陆壳──离子探针质谱锆石微区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敦一 伍家善 沈其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3-13,共11页
用离子探针质谱测定锆石微区年龄方法,发现了中国冀东铬云母石英岩小碎屑锆石年龄为3.35-3.85Ga;鞍山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中锆石年龄为3.8Ga。
关键词 锆石 微区 U-PB年龄 中朝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所”联合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菁 王储炎 +2 位作者 张轶 张新红 徐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272-274,277,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行业的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逐渐增加,社会对食品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业能力,实践教学成为重要的一环。介绍了食品科学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行业的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逐渐增加,社会对食品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业能力,实践教学成为重要的一环。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以合肥学院为例介绍了"校企所"联合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基地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国特色及与美苏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人怀 孙凯 孙东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12,共8页
按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来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特色,作为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学派的基础。首先研究了我国近期的和古代的若干典型案例,接着研究了美国与前苏联的若干典型案例,分别加以... 按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来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特色,作为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学派的基础。首先研究了我国近期的和古代的若干典型案例,接着研究了美国与前苏联的若干典型案例,分别加以简短的评述,最后归纳出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程项目 工程管理 中国特色 中国模式 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华北科技学院创建安全科技特色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驎 翁翼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3-77,共5页
创建鲜明的安全科技办学特色不仅是华北科技学院的生存战略,更是发展战略。创建安全科技特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从资源协同、能力协同和部门协同3个角度,从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创建安全科技特色。... 创建鲜明的安全科技办学特色不仅是华北科技学院的生存战略,更是发展战略。创建安全科技特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从资源协同、能力协同和部门协同3个角度,从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创建安全科技特色。创建学院安全科技特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开创和建设以安全技术及工程为主的特色优势学科;引进和培养具有安全科技特色的教师队伍;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安全培训三者的关系;建立和形成支撑安全科技特色的规章制度;营造和突出具有安全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建设 安全科技 办学特色 发展战略 系统工程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建新 李晓霞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4-687,共4页
目的全面审视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与其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 1938年,西北工学院在筹建之初,已设有土木、电机、化学、纺织、机械、矿冶6个系,后又增设水利工程... 目的全面审视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与其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 1938年,西北工学院在筹建之初,已设有土木、电机、化学、纺织、机械、矿冶6个系,后又增设水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系,开设了投影几何、立体几何、工程数学、应用天文学、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热机学、平面测量、大地测量、地质实习、电工学、河工实验、房屋建筑、污水工程、工程契约与规范等成系统的工程教育课程,并在矿冶、土木、水利、机械等方面尽力结合西北工业实践。结论其课程体系的成熟和完善,迅速提升了西北科学教育的总体水平,标志着西北工程教育体系之形成,从而加快了西方科学教育在中国西北本土化以及整个西北科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 工程教育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及其基本途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东川 林福永 孙凯 《管理学报》 2006年第2期127-131,142,共6页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我国管理科学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建的基本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
关键词 现代管理科学 中国学派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近为今用 综合集成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伟 GRAMBOW Martin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工程 区域环境问题 调控原则 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谱的信号盲分离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75-80,共6页
讨论了宽带盲辨识与信号盲分离问题,证明了一个基于四阶谱的判据并发展了相应的算法.模拟实验证实了判据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盲辨识 盲分离 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科学与深地工程技术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0
12
作者 谢和平 张茹 +5 位作者 张泽天 高明忠 李存宝 何志强 李聪 刘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59-3978,共20页
21世纪的深地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地科学规律尚未探明,深部工程活动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低效性和不确定性,地球深部内源动力、结构演变规律、致灾机理等仍待进一步认知。因此首先从地球科学的视角定义了深地科学:以地球... 21世纪的深地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地科学规律尚未探明,深部工程活动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低效性和不确定性,地球深部内源动力、结构演变规律、致灾机理等仍待进一步认知。因此首先从地球科学的视角定义了深地科学:以地球浅层以深的深层和超深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地球不同层圈和不同赋存深度(深层和超深层)科学奥秘;理清了深地科学与地球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即深地科学是在已知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上的延伸,是拓展科学视野、深化地球认知的国家战略科技方向,包含于地球科学;定义了深部与深地工程科学的本质:即针对现有浅部工程的科学规律与技术无法适用于深部工程的难点,探索深部工程相关科学规律,突破深部工程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匹配人类在深部工程活动中的地灾防控需求,进而指导深部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深部工程空间有效利用。提出深地工程技术定义,即指人类为利用地球、开发地球所需要的工程实施技术与装备,为探索深地科学规律、开发深地工程必需的理论与技术手段。最后,进一步明确了深地科学的研究内容与规划,以及深地工程技术内涵与攻关方向(即深地工程岩土力学与灾变机理、超深井智能建造与能源资源高效开采、深地隧道与巨型洞室群智能建造、深地工程灾害智能防控与健康运维),以期促进深地科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科学 深部工程科学 深地工程技术 地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升谋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1期253-255,共3页
指出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为越来越被多高校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所接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性强,与食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及现状,提出了促进食... 指出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为越来越被多高校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所接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性强,与食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及现状,提出了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旨在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 应用性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工程地质作用的时间尺度问题
14
作者 王智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137-141,共5页
地球系统科学对全球变化进程的研究中特别关切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上的作用与发展。对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工程地质作用进行了探讨。岩石风化作用既是地壳固体物质形态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产生块体运动灾害的必要前提条件,... 地球系统科学对全球变化进程的研究中特别关切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上的作用与发展。对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工程地质作用进行了探讨。岩石风化作用既是地壳固体物质形态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产生块体运动灾害的必要前提条件,其类型和强度受区域气温及降雨条件的控制;水的侵蚀作用的区域性规律受地貌成因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它对陆地环境的最大冲击是对海洋、湖泊及水库岸滩带的侵蚀和改造;流水的溶蚀作用可在几十年内对可溶岩类地区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可对自然地质作用的强度、频率和速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酸沉积物是人类活动的间接产物,会对人类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效应。探索地质作用对长期运行或永久性工程的负效应尤为迫切,需要开展及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时间尺度 工程地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现代沟道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云鑫 刘彦随 刘正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为系统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①沟道农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重要功能类型,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协同解决土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②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3C”模式,即农业自身内循环、农业外循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生产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城乡功能互补。③创新推广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模式、特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④拓展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实践”贯通式研究,探索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支撑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沟道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效益,推动沟道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农业 人地系统科学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地理工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韩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鏴 吴永祥 窦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280-282,共3页
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的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 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应用型院校的中韩合作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中韩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 创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火箭定向管铺层角度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蔺法鹏 卓艾宝 于存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运用ABAQUS的二次开发语言对复合材料定向管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火箭弹发射过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对复合材料定向管的铺层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结构强度。设计过程中利用优化软件iSIGHT集成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多岛遗传算法... 运用ABAQUS的二次开发语言对复合材料定向管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火箭弹发射过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对复合材料定向管的铺层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结构强度。设计过程中利用优化软件iSIGHT集成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进行瞬态动力学的优化。经过优化设计,得到了合理的铺层角度,使复合材料定向管的强度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定向管 复合材料 铺层角度 多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 被引量:32
18
作者 韩志杰 吴志斌 +2 位作者 王汝传 孙力娟 肖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184,共11页
首先,设计了节点自适应传感半径调整算法(AASR,adaptive adjustment of sensing radius),通过节点自适应选择最佳的覆盖范围,有效地进行节点覆盖控制,减少节点能量虚耗,提高覆盖效率。其次,从调整效果、能量消耗和覆盖冗余度3个方面对... 首先,设计了节点自适应传感半径调整算法(AASR,adaptive adjustment of sensing radius),通过节点自适应选择最佳的覆盖范围,有效地进行节点覆盖控制,减少节点能量虚耗,提高覆盖效率。其次,从调整效果、能量消耗和覆盖冗余度3个方面对节点自适应传感半径调整算法进行了模拟实验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AASR能够有效提高节点生存时间,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覆盖控制 拓扑控制 半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刍议:动因、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德鑫 纪璇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3,共13页
未来技术学院是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探索和研发未来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新型组织形式。基于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的分析,本研究深度解析面向新工科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价值动因、基本机理以及实践进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 未来技术学院是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探索和研发未来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新型组织形式。基于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的分析,本研究深度解析面向新工科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价值动因、基本机理以及实践进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国际竞争优势、落实高校体制机制改革是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价值动因;建设主体、建设客体和行动逻辑三个维度的协同共构是其建设的基本机理;在组织建构上搭建科教融合、多元协同的跨学科平台,在机制创新上打造全员全程、一体化贯通式育人体系,在课程教学上完善项目主导、模块交叉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在质量保障上推动形成动态反馈、持续改进的全面治理共同体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可遵循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未来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 组织建构 科教融合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反萃取导数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酚和苯胺类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美蓉 袁存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样,氯仿乙醚对苯酚、苯胺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6.6%及64.7%。测定的线性范围:酚类为0~2.0mg/L,苯胺类为0~3.3mg/L;检出极限:酚类为0.04mg/L,苯胺类为0.02mg/L。本法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对照,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萃取—反萃取,不仅浓缩了样品,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石油类及金属离子的干扰,适用于油矿区污水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 苯胺类 导数光谱 萃取 反萃取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